特朗普对英特尔的态度,堪称180°大转弯。
一周之前特朗普对英特尔CEO陈立武的态度是“存在严重(利益)冲突,必须立即辞职”。一周后,两人在白宫会面,特朗普又改口称赞陈立武“成功”,拥有了不起的经历。
不仅如此,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在讨论“入股”英特尔,消息称双方正在讨论包括美国政府持股规模等相关交易细节,英特尔对“入股”一事未做回应。
受该消息刺激,英特尔美股周四收盘大涨超7%,报23.86美元/股。
消息称该协议如果落地,有望加速英特尔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工厂建设的进度,而该工厂的建设与《芯片法案》巨额补贴有关。
2022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在美国本土建厂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补贴,英特尔作为纯正美国血统的芯片制造企业,获得了78.6亿美元的直接补贴。随后英特尔官宣了在美建厂的一系列计划,包括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等等,预计总投资达到1700亿美元。
不过,受人事变动、公司业绩、先进工艺进展等影响,英特尔对“美国先进芯片制造雄心”推进的并不顺利。
其中,原定投资1000亿美元的俄亥俄州阿尔宾尼的晶圆厂,于2022年开始建设,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原定于2025年完成,经过多次推迟后,最新的预期是2030年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则顺延至2031年建厂,次年投产。
对于英特尔面临的困境,消息称美国政府和业界讨论过多种援助方案。
2024年11月,消息称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督芯片法案资金运作的官员和一些议员曾讨论推动将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业务与AMD或Marvell等竞争对手合并。
今年3月,有消息称台积电向英伟达、AMD等提议组建合资公司接盘英特尔制造业务。4月份再度传出台积电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英特尔组建合资公司并获得合资公司20%股份。
上述相关并购讨论虽未得到证实,但均不涉及2008年金融危机中,政府直接下场国有化、采取入股的形式来盘活私营企业的形式,其核心原因是政策制定者担心英特尔销售持续下滑会造成损失。
此次释放出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消息,一种关键的可能性是陈立武与特朗普会面时,成功说服了后者——接受英特尔继续独立推动先进制造在美国落地。
要知道,在两人见面之前,一度有消息称特朗普以关税施压台积电推进入股英特尔,要求台积电联合收购其49%的股份,但该议题在陈立武的决策层面可能遇阻,他对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依旧存在信心。
陈立武自今年3月18日出任英特尔CEO,并且在4月1日发表首秀演讲,言谈举止中陈立武都对晶圆制造业务抱以期待。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出最好的产品,并在未来成为最佳的代工厂,这将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师们的潜力。”
过去近半年,陈立武在英特尔CEO任上尝试了包括扩大裁员、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等动作,尤其裁员部分,其提出到年底将全球员工数量降至75000人,计划通过大力度裁员两年内削减 15 亿美元的运营费用。与此同时,对标台积电2nm的英特尔18A工艺也被放弃,全力冲刺14A(1.4nm)工艺,冲刺AI芯片业务。
上述动作短期内在财务上并没有给英特尔带来彻底的变化,其一季度和二季度营收分别为126.67亿美元,128.6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8.87亿美元,29亿美元,亏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即便是在这种背景下,陈立武仍然没有表态英特尔要放弃晶圆制造业务。
特朗普施压台积电与英特尔合资、陈立武不松口、特朗普向陈立武施压要求其“辞职”、双方会面后特朗普改口称赞陈立武、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如果将这一连串事件合并起来看,大致能够得到一个模糊的时间线链条。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对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回流这个话题存在共识。
对于两届美国政府来说,他们的共识建立在昔日“芯片巨人”英特尔的身上,都需要英特尔以“美国企业”“亲儿子”的身份让各自的故事更加生动、完整。
特朗普对英特尔的态度,堪称180°大转弯。
一周之前特朗普对英特尔CEO陈立武的态度是“存在严重(利益)冲突,必须立即辞职”。一周后,两人在白宫会面,特朗普又改口称赞陈立武“成功”,拥有了不起的经历。
不仅如此,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在讨论“入股”英特尔,消息称双方正在讨论包括美国政府持股规模等相关交易细节,英特尔对“入股”一事未做回应。
受该消息刺激,英特尔美股周四收盘大涨超7%,报23.86美元/股。
消息称该协议如果落地,有望加速英特尔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工厂建设的进度,而该工厂的建设与《芯片法案》巨额补贴有关。
2022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在美国本土建厂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补贴,英特尔作为纯正美国血统的芯片制造企业,获得了78.6亿美元的直接补贴。随后英特尔官宣了在美建厂的一系列计划,包括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等等,预计总投资达到1700亿美元。
不过,受人事变动、公司业绩、先进工艺进展等影响,英特尔对“美国先进芯片制造雄心”推进的并不顺利。
其中,原定投资1000亿美元的俄亥俄州阿尔宾尼的晶圆厂,于2022年开始建设,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原定于2025年完成,经过多次推迟后,最新的预期是2030年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则顺延至2031年建厂,次年投产。
对于英特尔面临的困境,消息称美国政府和业界讨论过多种援助方案。
2024年11月,消息称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督芯片法案资金运作的官员和一些议员曾讨论推动将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业务与AMD或Marvell等竞争对手合并。
今年3月,有消息称台积电向英伟达、AMD等提议组建合资公司接盘英特尔制造业务。4月份再度传出台积电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英特尔组建合资公司并获得合资公司20%股份。
上述相关并购讨论虽未得到证实,但均不涉及2008年金融危机中,政府直接下场国有化、采取入股的形式来盘活私营企业的形式,其核心原因是政策制定者担心英特尔销售持续下滑会造成损失。
此次释放出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消息,一种关键的可能性是陈立武与特朗普会面时,成功说服了后者——接受英特尔继续独立推动先进制造在美国落地。
要知道,在两人见面之前,一度有消息称特朗普以关税施压台积电推进入股英特尔,要求台积电联合收购其49%的股份,但该议题在陈立武的决策层面可能遇阻,他对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依旧存在信心。
陈立武自今年3月18日出任英特尔CEO,并且在4月1日发表首秀演讲,言谈举止中陈立武都对晶圆制造业务抱以期待。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出最好的产品,并在未来成为最佳的代工厂,这将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师们的潜力。”
过去近半年,陈立武在英特尔CEO任上尝试了包括扩大裁员、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等动作,尤其裁员部分,其提出到年底将全球员工数量降至75000人,计划通过大力度裁员两年内削减 15 亿美元的运营费用。与此同时,对标台积电2nm的英特尔18A工艺也被放弃,全力冲刺14A(1.4nm)工艺,冲刺AI芯片业务。
上述动作短期内在财务上并没有给英特尔带来彻底的变化,其一季度和二季度营收分别为126.67亿美元,128.6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8.87亿美元,29亿美元,亏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即便是在这种背景下,陈立武仍然没有表态英特尔要放弃晶圆制造业务。
特朗普施压台积电与英特尔合资、陈立武不松口、特朗普向陈立武施压要求其“辞职”、双方会面后特朗普改口称赞陈立武、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如果将这一连串事件合并起来看,大致能够得到一个模糊的时间线链条。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对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回流这个话题存在共识。
对于两届美国政府来说,他们的共识建立在昔日“芯片巨人”英特尔的身上,都需要英特尔以“美国企业”“亲儿子”的身份让各自的故事更加生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