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为有犯罪前科人员留20个岗位,当地回应
据大河报消息,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新乡胖东来三胖开始进入招工阶段,此次预计招工名额在1000人左右。
于东来在发布的招工消息中提到,此次招工规划有着特别的安排。其中,百分之二十的名额划定给在新疆、西藏高原艰苦地区做出巨大奉献的退伍边防军人。
此外,招工规划中还有百分之二的名额面向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于东来称:“曾经犯过错的人,也应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工作岗位,给予这些走过弯路的群体尊重和关爱,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重新融入社会,拥抱美好的生活。”
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暂时还未关注到胖东来在新乡的招聘计划。对于其中提到规划岗位给服刑人员的行为,她表示,发布招聘信息是企业的自由,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胖东来,“谁发的,最终解释权归谁”。
胖东来招聘广告“翻车”,网友不忍了!
在商业江湖中,胖东来一直是个传奇般的存在。它就像一位特立独行的大侠,不按常理出牌,却收获了无数粉丝。
然而,最近这位“大侠” 似乎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让全网吵翻了天。
招聘新规引争议
胖东来陷入舆论风暴
8 月 8 日,胖东来的掌舵人于东来在其社交平台宣布,新乡第三家胖东来开启招工计划,预计招募 1000 人左右。
这本来是条平平无奇的招工信息,可接下来的内容却如同一颗炸弹,在网络上炸开了花。
于东来表示,此次招工计划将 20% 的岗位留给退伍边防军人 —— 这些在新疆、西藏高原等艰苦地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英雄们,终于迎来了新的职业机遇。
这一举措无疑是暖心的,大家纷纷点赞。
但紧接着,另一个消息却让众人惊掉了下巴:2% 的岗位,居然是给有犯罪前科人员的!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于东来的初衷很美好:他希望那些曾经走过弯路的人,能重新得到尊重和关爱,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重新融入社会,走向美好生活。
然而,大众对此却并不买账。一时间,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企业不用当圣母!” 他们认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盈利,没必要承担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
还有人忧心忡忡:“这个口子千万不能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如果轻易被原谅,以后谁还会害怕犯错?”
更有甚者,直接质疑胖东来的服务根基:“胖东来一直以信任打造口碑,现在启用有前科的员工,顾客怎么能放心消费?”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胖东来的做法表示钦佩。
他们觉得胖东来此举有大局观,给犯错的人留条活路,才是真正的文明。
“荣誉和救赎都该被看见,胖东来太暖心了!”
但从整体舆论风向来看,胖东来这个“特殊” 的招聘政策显然充满争议,大众接受度并不高,甚至已开始影响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面对网络上的狂风暴雨,胖东来新乡生活广场店的员工们也有些不知所措。被采访时,他们一脸茫然:“可能是老板早上刚发的,我们现在还没关注到。”
而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则表示,发布招聘信息是企业的自由,具体情况可咨询胖东来,“谁发的,最终解释权归谁”。
这番话又将舆论矛头指向胖东来,整个舆论场域乱成了一锅粥。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2025 年 1-7 月,胖东来的人员流失率仅为 0.94%,其中 7 月份更是低至 0.14%。
图源:胖东来商贸集团
这组数据或许能解释胖东来敢于尝试的底气—— 超稳定的员工队伍,让它有空间进行社会实验。
过往风波不断
胖东来形象屡受挑战
这并非胖东来首次因非商业决策卷入舆论漩涡。
就在招聘风波前半个月,胖东来商贸集团公众号发文透露:
“正在加速奶粉及奶制品等产品的开发规划”,目标是围绕民生食品供应、食品安全及美好生活。
进军奶粉赛道本是商业常态,但以“民生食品安全的美好目标” 为旗帜,引发了一些质疑。
有评论认为,胖东来将商业行为过度美化包装,有借社会价值营销之嫌。
更早之前,于东来关于员工私生活的言论曾引发更大争议。
去年 11 月,他公开宣布:“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同时规定 “婚礼酒席只能邀请亲朋,不能超过五桌”,以及 “未来的胖东来人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
这些规定被网友批评为“管得过宽”“越界了”“充满爹味”。
尽管胖东来行政部门随后澄清这“尚未形成规章制度,只是提前倡导”,但公众对企业干涉私人领域的反感已然形成。
有媒体犀利指出问题核心:“企业请离员工的私生活远一点”。
广州日报评论认为,用人单位对员工适当表示人文关怀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当关怀过了界、倡议变要求”,甚至与公司福利挂钩时,就变成了公私不分。
从这些过往事件中可以看出,胖东来虽一直致力于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传递自身价值观,但过程中常常因过于理想化或与大众认知不符的行为,引发舆论质疑和争议,导致自身形象受到挑战。
“乌托邦实验” 遇危机
胖东来何去何从?
要理解胖东来为何屡屡卷入争议,需看到其本质——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场乌托邦式社会实验。
于东来心中,胖东来是“一所传播‘真善美’的学校”。
他试图打造一个商业与美好完美融合的 “乌托邦”,让员工找到归属感,让顾客感受到温暖,让社会因胖东来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图源:抖音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商业与美好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层面,想要平衡好谈何容易。
图源:微博@凯迪网络
就拿这次招聘有犯罪前科人员的事件来说,于东来的出发点无疑是美好的,他希望给这些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展现社会的宽容和关爱。
但从商业角度看,顾客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谁也不想在购物时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曾经,胖东来因“40 万红内裤” 事件上了一堂惊魂课。一位博主声称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导致过敏,虽最后以博主 “翻车” 告终,但也让胖东来意识到,在商业运营中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和声誉是多么艰难。
在胖东来的“真善美” 理想剧本中,他们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但实际操作中,每一个决策都可能面临各方压力和质疑。当
商业利益与美好理念发生冲突时,胖东来该如何抉择?是坚守理想,还是向现实妥协?这是摆在它面前的严峻问题。
胖东来这次招聘广告“翻车” 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胖东来的一举一动都受大众关注。它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虽得到一部分人认可和支持,但在实际落地时,需要更谨慎地考虑各方因素。
未来,胖东来是继续坚持“乌托邦实验”,努力在商业与美好间寻找平衡,还是会根据舆论反馈和市场需求做出调整改变?
这不仅关系到胖东来自身的发展命运,也将成为商业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你们怎么看呢?
胖东来为有犯罪前科人员留20个岗位,当地回应
据大河报消息,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新乡胖东来三胖开始进入招工阶段,此次预计招工名额在1000人左右。
于东来在发布的招工消息中提到,此次招工规划有着特别的安排。其中,百分之二十的名额划定给在新疆、西藏高原艰苦地区做出巨大奉献的退伍边防军人。
此外,招工规划中还有百分之二的名额面向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于东来称:“曾经犯过错的人,也应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工作岗位,给予这些走过弯路的群体尊重和关爱,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重新融入社会,拥抱美好的生活。”
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暂时还未关注到胖东来在新乡的招聘计划。对于其中提到规划岗位给服刑人员的行为,她表示,发布招聘信息是企业的自由,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胖东来,“谁发的,最终解释权归谁”。
胖东来招聘广告“翻车”,网友不忍了!
在商业江湖中,胖东来一直是个传奇般的存在。它就像一位特立独行的大侠,不按常理出牌,却收获了无数粉丝。
然而,最近这位“大侠” 似乎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让全网吵翻了天。
招聘新规引争议
胖东来陷入舆论风暴
8 月 8 日,胖东来的掌舵人于东来在其社交平台宣布,新乡第三家胖东来开启招工计划,预计招募 1000 人左右。
这本来是条平平无奇的招工信息,可接下来的内容却如同一颗炸弹,在网络上炸开了花。
于东来表示,此次招工计划将 20% 的岗位留给退伍边防军人 —— 这些在新疆、西藏高原等艰苦地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英雄们,终于迎来了新的职业机遇。
这一举措无疑是暖心的,大家纷纷点赞。
但紧接着,另一个消息却让众人惊掉了下巴:2% 的岗位,居然是给有犯罪前科人员的!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于东来的初衷很美好:他希望那些曾经走过弯路的人,能重新得到尊重和关爱,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重新融入社会,走向美好生活。
然而,大众对此却并不买账。一时间,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企业不用当圣母!” 他们认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盈利,没必要承担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
还有人忧心忡忡:“这个口子千万不能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如果轻易被原谅,以后谁还会害怕犯错?”
更有甚者,直接质疑胖东来的服务根基:“胖东来一直以信任打造口碑,现在启用有前科的员工,顾客怎么能放心消费?”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胖东来的做法表示钦佩。
他们觉得胖东来此举有大局观,给犯错的人留条活路,才是真正的文明。
“荣誉和救赎都该被看见,胖东来太暖心了!”
但从整体舆论风向来看,胖东来这个“特殊” 的招聘政策显然充满争议,大众接受度并不高,甚至已开始影响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面对网络上的狂风暴雨,胖东来新乡生活广场店的员工们也有些不知所措。被采访时,他们一脸茫然:“可能是老板早上刚发的,我们现在还没关注到。”
而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则表示,发布招聘信息是企业的自由,具体情况可咨询胖东来,“谁发的,最终解释权归谁”。
这番话又将舆论矛头指向胖东来,整个舆论场域乱成了一锅粥。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2025 年 1-7 月,胖东来的人员流失率仅为 0.94%,其中 7 月份更是低至 0.14%。
图源:胖东来商贸集团
这组数据或许能解释胖东来敢于尝试的底气—— 超稳定的员工队伍,让它有空间进行社会实验。
过往风波不断
胖东来形象屡受挑战
这并非胖东来首次因非商业决策卷入舆论漩涡。
就在招聘风波前半个月,胖东来商贸集团公众号发文透露:
“正在加速奶粉及奶制品等产品的开发规划”,目标是围绕民生食品供应、食品安全及美好生活。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进军奶粉赛道本是商业常态,但以“民生食品安全的美好目标” 为旗帜,引发了一些质疑。
有评论认为,胖东来将商业行为过度美化包装,有借社会价值营销之嫌。
更早之前,于东来关于员工私生活的言论曾引发更大争议。
去年 11 月,他公开宣布:“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同时规定 “婚礼酒席只能邀请亲朋,不能超过五桌”,以及 “未来的胖东来人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这些规定被网友批评为“管得过宽”“越界了”“充满爹味”。
尽管胖东来行政部门随后澄清这“尚未形成规章制度,只是提前倡导”,但公众对企业干涉私人领域的反感已然形成。
有媒体犀利指出问题核心:“企业请离员工的私生活远一点”。
广州日报评论认为,用人单位对员工适当表示人文关怀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当关怀过了界、倡议变要求”,甚至与公司福利挂钩时,就变成了公私不分。
从这些过往事件中可以看出,胖东来虽一直致力于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传递自身价值观,但过程中常常因过于理想化或与大众认知不符的行为,引发舆论质疑和争议,导致自身形象受到挑战。
“乌托邦实验” 遇危机
胖东来何去何从?
要理解胖东来为何屡屡卷入争议,需看到其本质——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场乌托邦式社会实验。
于东来心中,胖东来是“一所传播‘真善美’的学校”。
他试图打造一个商业与美好完美融合的 “乌托邦”,让员工找到归属感,让顾客感受到温暖,让社会因胖东来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图源:抖音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商业与美好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层面,想要平衡好谈何容易。
图源:微博@凯迪网络
就拿这次招聘有犯罪前科人员的事件来说,于东来的出发点无疑是美好的,他希望给这些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展现社会的宽容和关爱。
但从商业角度看,顾客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谁也不想在购物时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曾经,胖东来因“40 万红内裤” 事件上了一堂惊魂课。一位博主声称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导致过敏,虽最后以博主 “翻车” 告终,但也让胖东来意识到,在商业运营中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和声誉是多么艰难。
图源:抖音
在胖东来的“真善美” 理想剧本中,他们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但实际操作中,每一个决策都可能面临各方压力和质疑。当
商业利益与美好理念发生冲突时,胖东来该如何抉择?是坚守理想,还是向现实妥协?这是摆在它面前的严峻问题。
胖东来这次招聘广告“翻车” 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胖东来的一举一动都受大众关注。它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虽得到一部分人认可和支持,但在实际落地时,需要更谨慎地考虑各方因素。
未来,胖东来是继续坚持“乌托邦实验”,努力在商业与美好间寻找平衡,还是会根据舆论反馈和市场需求做出调整改变?
这不仅关系到胖东来自身的发展命运,也将成为商业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