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老母亲做了一个公园,让她每天笑得假牙都要喷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21日 0点13分 PT
  返回列表
76121 阅读
10 评论
一条

陈文令是国内最具标志性雕塑艺术家之一,

2020年,他回到老家福建安溪农村,

自掏腰包,建了一个26000多平的公园,

为老母亲和村里老人的养老生活,

提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去处。

陈文令时常陪母亲在溪边聊天

茶室内景

公园沿着村中长达300米的溪岸而建,

有多件陈文令的雕塑作品,

村里小孩最爱围绕着雕塑戏水。

“我妈每天假牙都笑得喷掉,

村里的老头老太都夸她儿子厉害。”

他还邀请北大教授、造园大家董豫赣,

来设计公园里的茶室。

村里原本荒废多年的老厂房,

被董豫赣改造为一个“在山水里喝茶”的茶室。

陈文令(左)和董豫赣接受一条采访

夕阳中的金谷溪岸,公园中摆放了多件陈文令雕塑艺术作品

秋末,一条实地探访“金谷溪岸”公园,

和陈文令、董豫赣聊了聊公园里的众多巧事。

也许这在全中国的公园建设里,

都是独树一帜的。

自述:陈文令、董豫赣

编辑:张锐嘉

责编:陈子文

陈文令常陪母亲在溪岸聊天

11月的福建安溪还很暖,陈文令的母亲每天走出家门,便是儿子建的公园。清晨起床锄地、种花,然后便到公园坐着晒太阳,看溪边公园里小孩玩耍,晚上去看看老头老太跳广场舞,常常笑开花。

公园中和陈文令创作的雕塑作品《仰望星空》

2020年疫情封锁期间,他和母亲一起待在老家,“我当时就觉得生命怎么这么枯萎,这么凋零。”

他问母亲,“妈,你到老了,你最害怕什么?”母亲回答,她最害怕孤独。陈文令一转念:“那不然来做公园!在公园里,没有阶层之分,没有财富之分,能看到老弱病残、流浪汉,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他们自己的快乐。”

夕阳下的金谷溪岸

茶室延溪而建,后身是邻居的农田,被一堵石头墙隔开,高差三米

2021年9月份,陈文令开始做这个公园,占地40亩,沿着金谷溪有300米长。公园动工的两年来,一到夏天,小溪里热闹极了,溪流的深度恰好够小孩子站立玩耍,水流不急不缓,河边有牛、羊散步,宛若一片乐园。

公园里最亮眼的,是一间茶室。安溪是铁观音之乡,溪岸两边满是茶山。一次,建筑师好友董豫赣来访,两人一拍即合,把公园里的一间废弃厂房改造成一个茶室。

董豫赣在北京大学教书20年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网红教授”,相比起建筑师,他更倾向自己是个“造园家”,“这点董豫赣是很牛的,他的作品有点像植物,要一点成长的艺术。”

董豫赣:“因为闽南太热,想用空调,又想要瀑布在户外的感受,才加了喝茶时看不见的天窗,担心天窗太热,才换成透明鱼池隔热,希望波光随天光下泄,能将瀑布池景照亮出深潭的意象。”

改造后的茶室,是一个“在山水中喝茶的地方”。室内茶席曲水流觞,一棵荔枝树从阁楼贯穿到屋顶,天井可以看到屋顶的鱼池……

“村民进来也不拘束,感到和自然亲近。”在陈文令看来,茶室要朴素不要奢华,植物不用刻意种植,牛粪就可以播种,多年之后杂草长满藤蔓,石头包浆长出青苔,基本上是0装修的。

午休后,陈文令和董豫赣讨论未来的公园设计

溪两岸的公园里,很多便民设施是陈文令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块大石头旁竖了一个高石,就构成了一个躺椅,摆放在树荫下,旁边的农民农活干累了,可以靠着休息。广场旁的墙上放了石头挂钩用来挂衣服,旁边小小的石头房供村民们喝茶、避雨。

傍晚树上的艺术灯会亮起,星星点点,村民们在溪边的空地跳广场舞,其他人错落有致地坐在公园的角落里、树下。

茶室之外,公园里还有雨亭、戏台、艺术田埂等等,还有一个图书馆和展览馆还在建设当中。今年福建省选出了十个最佳公园典范,金谷溪岸是其中一个。

以下是陈文令的自述。

公园在建的过程中,我请董老师来玩,他临走的时候就跟我说“你们这儿茶挺好,但没有一个喝茶的地方”,我们就一拍即合,把这里改造成了一个茶室。

这个建筑曾经是建国初村里生产队的一个碾米厂,这么多年早就废弃了,基本处于危房的状态,甚至不久前一个神像都被偷走了。但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垃圾,很多东西换一种用法就会变成艺术品,我觉得整个建筑应该得到一定的保护,在这个基础上做改造。

我强烈要求保留一面毛石墙,在茶室的外立面还嵌入了221前乾隆年间留下的土楼石匾“函谷新楼”。

茶室起名“葫庐庭”,桃花源记一样的感觉,入口很窄,但进去别有洞天。所以董老师设计了一个玄关,进门后拐进去才是开阔的喝茶空间。

董豫赣:“我想象中的意境是在高山流水中喝茶,一块石头上有水流下来,满了池子,再流过曲水流觞的桌子,流向室内的池子,池子下面也是连通的。恐怕大部分人已经不大关心这个水从哪来往哪去,这暗示了中国山水画的一致评价:无尽,意犹未尽。”

这块流水的石头,20多吨,还没盖这个房子前就把这块石头吊进来了。董老师有个朋友在徐州有几千块石头,我就在平地的一整堆石头看到了它,它露出一个小山峰,里面也有点像一个山谷,挖开之后发现下面还有一个小洞!

董豫赣:“在任何地方,山水和树都要跟身体发生关系,我坐在这儿喝茶能看见瀑布,如果人还能从石头上走上去,就变成了一个山梯,将来如果放一个小茶几,就会觉得人在山上待着,生活在山中的意向就出来了。”

村里经常有人拆老宅,不破不立、弃旧迎新,我就好像捡破烂的,到处去村里找,看谁家拆了有柱子,还有杂石,他们不要的话我就拿走,放在茶室里面。

董豫赣:“我来过闽南三四次,每次都热个半死,所以我希望这个茶室让人感到足够凉快。鱼池旁边的藤架之后会种上植物,向上看会以为是树底下有水光,水源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天光,像柳宗元那种‘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状态。”

整个茶空间里,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天井。每当我很焦虑很紧张的时候,可以仰望,鱼在上面悠哉悠哉地活着,很有禅意,就觉得很浪漫,超现实。

现在的屋顶脊梁上可以走人,夏天荔枝熟了,坐在上面信手就可以摘下荔枝吃,有些村民经常在这待到深夜才走,因为夏天这里特别凉快。

董豫赣:“这一片全是荔枝树,这棵离房子太近了,姿态非常漂亮,屋脊的位置被整棵树包裹起来,能待两三个人。未来还会有一个楼梯连通这个屋脊,可以从别的建筑走过来。”

“中国园林不仅仅是风景如画,而是说如果能在那待着该有多好,所以人们就开始游,他一会待这儿,一会儿待那儿,就成了一个游园的过程。”

这个茶室包括公园都是公益的项目,我不想要这个茶室有种土豪感,而是一种很高级的朴素,让农民在里面不会有一种挫败感和压迫感,而是觉得自己还在自然之中,把自然还给自然。

很多人说要我种花种草,我是觉得只要把景造起来,洒满溪边的土,不用着急,哪怕一坨鸟屎都能长出迷人芬芳的春花,公园里的牛羊就都是园丁。

陈文令让不识字的母亲,照图片写出“金谷溪岸”的石匾题字

我妈知道我要做公园之后每天假牙都笑得喷掉,村里的老头老太就会夸她儿子厉害。

我今年54岁了,曾在厦门住了17年,在北京住了20年,离开故土已经近40年了,闽南人的故土感可能会重一些,我觉得应该回来做点事情。

这两年回来我把自己也弄老了很多,皱纹也多了很多,我每天戴着草帽,但我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政府时不时就有人来视察公园做的怎么样了,鼓励我“文令啊,你要好好做啊,”给到我很多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

金谷溪岸还获得中国设计协会

陈设中国“金麒麟”公益民生金奖

整个公园用了2万多吨石头,很多时候要专门为石头修一条路做运输。长得不好看的就放在地下作为地基,长得比较艺术不会伤害人的就会放在上面。

我们现在农村处于一个弃旧迎新的时代,这些东西都被埋在地下或者被扔掉,有些可惜,审美也过于单一,所以我用石头做公园也有这样的使命。这个公园我会慢慢做,图书馆、展厅之后还会慢慢长出来。

公园里放了一些我的小红人和雕塑作品,但只有三件是有地基的,其他都可以移动,我也希望终了一生之后,能腾出地方给新的艺术家。

最早他们说公园应该叫陈文令艺术公园,我受不起,就叫金谷溪岸,我希望整个公园有一种朴素和野气。

又有朋友说金谷溪岸的匾要找一个大书法家设计一下,我说不用啊,我妈就能写。我妈是个文盲,刚开始还不好意思,我说你锄头拿得那么稳,肯定可以帮我写字。我就把楷书写在边上,你照着抄,我们就像锄地瓜一样把金谷溪岸锄出来了。真的朴素得像一块土、一块石头,质朴又有力量。

我希望做这个公园不花特别多钱,让农民兄弟说,遗忘在我家的东西怎么放在这里这么恰好,还能提供他们夏天乘凉的地方。有时候民智和民俗是可以慢慢启迪、慢慢优化的。

所以农民也会经常跑到这个茶馆里,他们可能不懂得什么叫诗与远方,但可能会发现生命不一样的存在,有种尊严或者快乐感,这样就有笑,老话叫“有笑的人生就不会输”。

农民、小孩、老弱病残能有机会在里面有点交流,也许社会就会有更多可能性

雄关漫道2002
1 楼
我就不信,这个公园不丢东西,不用多长时间,连石头都能搬干净
新的信箱
2 楼
又这种软文。和那个我xxxxxx在x国xxxxx,现在xxxxx一个套路。只不过那个题材是每天写一个小作文,不知能赚多少钱。
炅龙
3 楼
聪明+牛B+有闲!
h
homeaway
4 楼
不怕脑溢血吗这么个笑法?
吃货百分百
5 楼
五毛假牙才会喷掉
死左B
6 楼
大孝。
屡教不改
7 楼
炒作气氛太浓。
路人丫
8 楼
呵呵。。。到处是石头楼梯,哪一点是为老人设计的?除非他想谋杀他妈。🤣
x
xibigbig
9 楼
有钱不如先给老母植牙。
k
kobeleng
10 楼
地哪来的?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