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留学生:美国总统亲自挽留 她却选择回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6日 19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189527 阅读
25 评论
最华人



2018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在其“Overlooked(被忽略的人)”栏目,刊出了一则迟到80多年的“讣告”,用来纪念一位中国女性。

这位女性的名字,叫金韵梅(又译名金雅梅、金雅妹)



● 金韵梅(1864—1934)

美国媒体不吝夸奖,称她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日本民众对她非常崇敬,日媒则形容她是“所在时代的传奇”。

就连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曾给她写亲笔信:我没有能力让你成为美国公民,但你可以永久留在美国。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曾在国际享有盛誉,但今天的我们,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这位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的东方女性,身上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1864年,金韵梅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教会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名牧师。

家庭条件原本不错,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先后夺走了父母的生命。

年仅2岁半的小韵梅成了孤儿。

父亲的好友——美国传教士麦嘉谛,收养了金韵梅,并安排她进入教会学校读书。



● 麦嘉谛夫妇

麦嘉谛夫妇总共收养了十多个孩子,在这些孩子中,金韵梅与夫妇二人的关系最为亲密。

1872年,麦嘉谛到日本传教,8岁的金韵梅跟随麦嘉谛夫妇东渡日本。

她在日本完成了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麦嘉谛夫妇尊重金韵梅的中国传统,除了教她英语和日语,也教她学习中文课程。

她可以梳中国女孩漂亮的辫子,穿古色古香的中国服饰,也可以使用筷子,而不必非要像欧美人那样使用刀叉。



● 穿中式服装的金韵梅

16岁那年,因麦嘉谛年迈退休,金韵梅随夫妇二人前往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

麦嘉谛希望她能选择经济或教育类专业,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缺少这两类人才,学成回国后一定可以得到重用。

但金韵梅拒绝了,执意选择学医。

她说,自己的父母年纪轻轻死于瘟疫,希望将来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医生,改善国内落后的医疗条件,救治更多的病人。



● 金韵梅

麦嘉缔深受触动,同意了金韵梅的选择。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金韵梅不负期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纽约女子医学院,成了该校第一位中国学生。

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女性。



求学的日子并不顺利。

那时候,美国社会对华人多有歧视,一度颁布了《排华法案》,将华人劳工排斥于国门之外。

金韵梅也遭遇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

回忆起那段时光,她说:“因为我是黄种人,大街上的工人经常咒骂我,我的白人女同学也不爱搭理我。”

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孩,遭受着周围人普遍的恶意与偏见。

可她从未轻视自己,而是愈发刻苦学习。

她明白,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她每天只睡6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扎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不仅各科成绩优秀,还掌握了中文、英文、日文和法文。

她成了学校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年年获得头等奖学金,并最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 金韵梅毕业照

从这一刻起,这位来自东方国度的学生,以华人精英的身份,开始受到美国社会的关注。

当时,中国驻美公使出席了她的毕业典礼,并向她赠送象牙雕刻表示祝贺。

毕业后,金韵梅先后在纽约、佛罗里达、华盛顿等地的医院实习和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同时,她也非常注重理论研究,精于显微镜的医学运用,在《纽约医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先后发表了《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论照相显微术对有机体组织的作用》等论文,获得了业内极高的赞誉,她的论文被认为“有资深教授水准”。

经过3年多的工作和研究,金韵梅在医学界已小有名气,照此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机会,向医院递交辞呈,决定回祖国效力。

消息传出,许多人认为她这是“自毁前程”,美国一些医疗机构也找上门来,开出高额的薪酬,希望她留下来工作。

她,婉拒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金韵梅从未忘记自己学医的初衷。



1888年,24岁的金韵梅,在阔别家乡16年之久后,第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纽约时报》的文字,透露着对这位优秀女性留而不得的遗憾:“这位身高不到5英尺(152厘米)、体重不足100磅(90斤),却会讲中、英、日、法四种语言的中国女性,搭乘商船跨过茫茫太平洋,从美国回到了她的祖国——中国。”

金韵梅从厦门港登陆,第二天,便有当地官员到下榻处找她,诚恳邀请她留在厦门,并为她准备了诊所和住处。

金韵梅由此开始在厦门行医,成了中国第一位女西医。



● 金韵梅

她医术高明,待人谦和,时常被上流社会邀请看病。

在她眼里,病人没有贵贱之分,遇到付不起药费的穷人,她照常医治,为病人免单。

渐渐地,金韵梅名声在外。

她辗转广东、上海、成都等地,为各地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救治病患无数。

行医的同时,她也越来越切身体会到,国内医疗水平的落后。

人们普遍对妇幼卫生不够重视,婴儿死亡率很高,达25%以上,许多母亲都曾失去过自己心爱的孩子。

金韵梅心中无比沉痛。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她立下志愿,决定开办女子医学堂。



1905年,金韵梅从成都来到天津,受聘于北洋女医院,担任首任院长。

次年,在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办北洋女医学堂。



● 北洋女医学堂的女学生

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金韵梅担任校长及总教习。

她亲自授课,将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以及从医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她提倡妇女解放,一改传统学堂只招富人家孩子的陋习,主动招收品德优良的穷苦人家的女孩。



● 北洋女医院哺乳室

这些女孩在经过两年的学习与实践之后,成为具有专业水准的护士、助产士,被分配到各个医院,极大地保护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呕心泣血,金韵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开启了中国女西医护理教育的先河。



除了在祖国行医治病、教书育人,金韵梅也常常走出国门,了解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最新动态。

她是当时中国医学界望向世界的一道门户。

在日本神户,她开设妇幼诊所,一边给人看病,一边教授当地接生婆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以及一些关于霍乱、伤寒、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当地民众对她十分崇敬,日本媒体称她为“现代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是她所在时代的传奇”。



在美国,她与社会各界有广泛交往。

一些医院、科研机构、学校和杂志社,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与其他人的西装革履不同,她总是穿一身中式服装,发鬓上别一朵鲜花。鲜花与服装搭配协调、相映成趣,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东方之美。



她也经常到各地发表演说。她才思敏捷,演讲极富感染力,政治智慧和远见在演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力求将一个真实、准确的中国介绍给美国人民。

《华盛顿邮报》写道:“她(金韵梅)正努力在两个相距遥远的大陆间创建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纽约时报》称她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进步女性”。

《美国护理杂志》则评价她是“最卓越和最能干的女医学工作者之一”。

应美国农业部邀请,金韵梅作为营养师,寻找适合人类消化吸收的植物蛋白,以解决肉类食品短缺的困境。

一间实验室,她以中国传统方法,将大豆制作成豆腐。

吃饭的时候,人们挨个品尝,分不出盘子里哪块是鱼肉,哪块是豆腐。

从此,中国豆腐走出国门,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占据了一席之地。



● 美国媒体对金韵梅研究大豆的报道

时至今日,美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

美国历史学家马太·罗特,在《神奇的豆子:大豆在美国的兴起》一书中如是写道:

“她(金韵梅)在那个时代,比同代人早了几十年将豆腐介绍给更多的普通美国民众……对‘大豆和豆制品’的推广,所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



然而,事业上风生水起的金韵梅,生活中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30岁时,金韵梅与葡萄牙音乐家席尔瓦结婚,这段婚姻在持续了10年之后,最终以离婚收场。

唯一的儿子成年后不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阵亡。



● 金韵梅之子亚历山大·金

白发人送黑发人,金韵梅悲痛欲绝。

但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当抹干眼泪,挺直脊梁。

她痛恨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她很早警觉。

1915年,她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对华侵略政策,呼吁“日本是中国的最大威胁”,并因此受到日方的警告。

她毫不退怯,前往纽约继续发表演讲,指出日本的意图是占领拥有肥沃土地与众多人口的中国,以便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她在演讲中说:

“自己尚且缺乏教师的日本,为中国留学生开办专门教育,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半年就能获得医学、电气、铁路工程博士学位,但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工作能力……日本的一系列动作,是在阻止中国与西方接触,正在把西方文明的简写本输入中国。

这位年过半百的女性,无法扛枪上战场,只用泣血般的呐喊,揭露着敌人卑劣的阴谋,为同胞敲响着警钟。



1920年,金韵梅回到祖国,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始终不曾离开北平。

她开了一家诊所,继续献身于医疗事业,致力于培养医护人才,并积极参加慈善,为孤儿院募集善款。



● 晚年金韵梅

1934年3月4日,金韵梅因感染肺炎,病逝于协和医院,享年70岁。

按其遗愿,所有财产全部捐出——开诊所时留下的医疗器材,捐献给医院;位于北平的住所以及6000元现金,捐赠给燕京大学;多年来搜集珍藏的150卷洋文书籍,捐赠给天津木斋学校。

来时干干净净,走时坦坦荡荡。



● 修缮后的金韵梅故居

教育部授予金韵梅捐资兴学一等奖状,将这一奖状刻在她墓碑的背面。

今天,这块墓碑就珍藏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里。



● 金韵梅的墓碑

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与不幸,孑然一身,却从不曾丝毫妥协。

她深爱这片土地,更深爱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无私地奉献与回馈,直到那油尽灯枯、生命的尽头。

她在这纷繁的世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与感动。文/牧龙闲人

空城之主
1 楼
她经常住在美国,什么叫拒绝挽留?
S
SVChinese
2 楼
美国还有医学学士?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L
Leah_lee
3 楼
感人肺腑。
L
Leah_lee
4 楼
文学城以后多登些写这样干净的人和事的文章吧。
体制内
5 楼
一个本来很感动的故事硬写成宣传文章,只写事实很难吗
n
ninja123
6 楼
文笔配得上这个笔名,最华人
L
Leah_lee
7 楼
ninja123 发表评论于 2022-07-06 07:44:00 文笔配得上这个笔名,最华人 ============+1000
挺没劲
8 楼
对日本的看法很尖锐
s
sourlemon888
9 楼
希望洋五毛们哭着回国。
闲云看雾
10 楼
补充一段(来自维基),回中国,去日本、结婚等重要事件: 1887年,金韵梅和麦嘉缔夫妇一起来到厦门,她在那里作为美国归正会的医疗传教士工作。不过,由于受到其他传教士的排挤及不适应当地的环境,第二年她便辞职离开,到日本神户养病。1889年,她开始作为监理会医疗传教士在神户工作,1890年正式开设妇幼诊所。1894年(一说1893年),她辞去这项工作,在横滨与曾在中国生活的葡萄牙人伊波利图斯·埃萨·达·席尔瓦(Hippolytus Laesola Amador Eca da Silva)结婚。1895年,金韵梅在檀香山生下一子,英文名Alexander。
凉亭
11 楼
就是说满清也让学者看到更大的希望,有大展宏图的志向。强东套现走人说明大款门都没了信心,还哪儿来的希望
泰傻
12 楼
翻边中国教科书 从未提及过此人
f
felixbal
13 楼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2-07-06 07:42:42 文学城以后多登些写这样干净的人和事的文章吧。 Totaly agree. 希望不要再登那些大小S之类的低俗文章。
读书好
14 楼
来北美30年了。今天才第一次知道。致敬金女士。
f
fonsony
15 楼
为华人在美多黄狗汉奸而羞耻、
股隆
16 楼
49年后,大批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到中国,但是经过肃反、三反五反,大跃进,大饥荒,文革,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终都成了镇压的对象。华人都有报效祖国的心,但是不要助纣为虐,落得自己成为兔死狗烹的牺牲品。
过路人_2016
17 楼
只要看到“美国总统亲自挽留”的鸡汤文,就知道肯定是假的,百试不爽 读读Wiki的介绍吧,她的特殊性在于是第一个在国外获得大学学位的中国女性,至于她的能力,应该很一般。对中国教育有所贡献,如此而已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9%87%91%E9%9F%B5%E6%A2%8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n_Yamei
t
thrawn
18 楼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9%9F%B5%E6%A2%85/14741959 在那种情况下回国很不一般
p
pandawipe
19 楼
美国总统亲自挽留就跟说美国当年5个海军陆战师挽留钱学森一样一派胡言
纽西兰的冬天
20 楼
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让舔狗们不爽
追求永生
21 楼
实事求是描述和介绍好似自相矛盾的哗众取宠。二岁半成为孤儿被美国传教士夫妇收养然后一直跟着这个美国家庭,和后面的中国首位留学生没有矛盾吗?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她是哪国人。如果按照现在观念,应该一以贯之吧,不要根据需要跳来跳去。
M
May123
22 楼
1917年,在中国出生、当时住在纽约的医生金韵梅回到故乡,研究一种几乎不为美国人所知的农作物:大豆。在当时,她已经是有名的营养师了。在接受这次使命之前,她一直告诉妇女俱乐部,豆腐和其他豆制品是肉类的营养替代品,而且前者所耗费的生产资源很少。 美国农业部找到她,请她去中国研究美国可以如何利用大豆。政府当时正在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开发新的蛋白质来源,金韵梅的研究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金韵梅在美国农业部有一个实验室,她在那里对该部所谓的“中式大豆奶酪”进行测试,并把大豆种子交给该部的种植业局。罗斯说,她的一些食谱很可能收录在1910年由农业部官员William J. Morse和Charles V. Piper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大豆》The Soybean》)中。 “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利用大豆,”1917年,50出头的金韵梅在前往中国前,告诉纽约时报杂志。“必须要让它变得有吸引力,否则他们就不会接受它。它一定要好吃。这是可以做到的。”
z
zhuniang
23 楼
1905年,金韵梅从成都来到天津,受聘于北洋女医院,担任首任院长。 次年,在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办北洋女医学堂。 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金韵梅担任校长及总教习。 ---------划时代的伟大成就!致敬金校长!
华伦久费
24 楼
本来挺优秀的一个人,非要美国总统亲自挽留。就好像洋人不挽留就不够优秀一样。
八哥
25 楼
金韵梅(Dr.Yamei Kin,1864~1934) [1] ,又译名金雅梅、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医学家、教育家、营养师,天津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2] 金韵梅生于浙江宁波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学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天津北洋女医学堂。 [1] 金韵梅也是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