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完苹果,再坑富士康:印度制造业还有没有未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3月7日 12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73183 阅读
36 评论
正解局

印度制造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

前两天,有消息说,富士康要去印度建一个超级工厂。

起因是,上周,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专门去了印度,会见了印度经济领域一批高管。

莫迪还亲自接见。

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工厂位于班加罗尔国际机场附近,占地300英亩(超过1.2万公亩)。

项目投资7亿美元(合人民币48亿元左右),建成后可以给印度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工厂定位是生产iPhone零部件,也可能组装iPhone,同时,也生产一些电动汽车配件。

有媒体还煞有介事地说,富士康正在离开中国。

媒体的报道

不少人也担心,富士康是苹果产业链的核心厂商。

富士康如果加大在印度的投资,会不会带动“果链”外移?

而且,富士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背后影响的是不少人和他们家庭的生计。

印度很开心。

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Basavaraj

S Bommai兴高采烈地在社交媒体宣布:

iPhone很快要在印度生产了。在莫迪富有远见的带领下,印度将在2025年成为5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

不过,印度人很快就被打脸。

富士康回应,没有关于印度新投资的最终协议。

因为,富士康又不傻。

苹果公司刚刚让印度给坑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知道,因为这两年疫情,尤其是地缘政治关系,很多外企都试图两条腿走路,推行“中国+1”(China

Plus One)战略。

也就是,把集中在中国的产业,部分转移到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这样来分散风险。

苹果也是这么干的,它选的就是印度。

目前,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份额只有5%左右,未来计划提高到25%。

所以,苹果也推动一系列配套零部件在印度本土生产。

但就在前段时间,苹果被自己的决定蠢哭了:

在印度生产的iPhone手机外壳,不良率竟然高达50%!

而生产iPhone手机外壳的,还是印度大名鼎鼎的塔塔集团旗下的企业。

要知道,这在工业上,几乎就相当于彻底没用,都是残次品。

因为,从千千万万个手机外壳里,找哪个能用,哪个又是残次品,实在太耗时间精力。

而苹果公司外壳质量控制不合格率目标为0%,也就是说印度企业离苹果的要求相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而真正能达到苹果要求的,是中国企业。

连印度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看到相关报道后,都在社交媒体上说,50%不良率太疯狂!

苹果对供应链要求极高。

这样的情况,无异于对印度的致命打击。

苹果是富士康的最大客户,富士康恐怕更能有亲身体会。

那么,很多人纳闷,印度为什么连个手机外壳都造不好呢?

稍微扯开一点。

这里涉及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

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土地、资本、人。

今天就只谈人这个因素。

我们先看下面两张图,都是关于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情况的。

首先是印度。

其中,浅蓝色代表第一产业(农业),深蓝色是第二产业(工业),灰色是第三产业(服务业)。

相对应的,下面是中国的情况。

时间段虽然不一致,但实际情况大差不差。

我们可以看出的问题是:印度人就业最多的是农业(超过40%),接下来是服务业(接近1/3),最后是工业只有大约1/4。

但中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是服务业达到48%,接下来是工业将近30%,而农业就业的人口最少。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还要配合下面几个数字。

再从各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来看:

中国:农业7.3%,工业39.9%,服务业52.8%。

印度:农业21.82%,工业24.29%,服务业53.89%。

看数字不太清楚,我简单整理了一个表格:

有没有发现问题?

相比于中国,印度在服务业领域的财富创造能力特别强,而在制造业领域却很弱。

因为,印度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却创造了53%的GDP(相比之下中国是48%的劳动力,创造52.8%的GDP)。

同样,印度工业就业人口占到约1/4,创造的GDP不到1/4(相比之下,中国是29%的劳动力,创造39.9%的GDP)。

看起来,好像印度很厉害的样子。

但这恰恰是印度制造的最大软肋:

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工业生产发展受限。

印度人很聪明,谷歌很多大科技企业的CEO或者高管都是印度人。

当然,最直观的,大家可能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就可见印度精英教育的厉害。

可是,同时,印度又是全世界文盲最多的国家,全世界超过1/3的文盲生活在印度。

印度文盲的数量高达2.87亿!

印度的成年人识字率也只有75%左右。

想想看,这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不识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特别是,女性文盲率更高。

结合上面的数字,你就能发现印度几乎有两个平行空间:

一个是精英人士的印度。

他们从事着高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赚着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同事一样的薪水。

一个是穷人的印度。

他们很多人目不识丁,工厂里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能困守农村。

拿中国来对比,大家恐怕就更有感受。

中国几十年来,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尤其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到厂里打工的人,至少是初中毕业,很多还是高中生甚至更高的学历。

而现代化生产,要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这些都是靠着学校教育来训练的。

特别是,中国女学生也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所以,中国很多企业的产业工人,女性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一个曾经外派到印度的朋友告诉我,同样一个简单的操作程序,国内工人说一遍,再演示一遍就会了,但是教印度当地人,讲四五遍还不会,就算今天会了,明天又会忘了,重新来一遍,他也很郁闷。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印度遍地文盲,根本没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而另外一方面,正因为没有产业工人队伍,所以,即便有外国投资,也没法达到外资企业的生产要求。

那么,外资决定来还是不来,就会慎之又慎。

就像苹果、富士康在印度目前的状态。

莫迪会见富士康来访的董事长刘扬伟

莫迪上台后,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

而且,近年来,还不断祭出种种优惠政策,想着从中美紧张关系中,拉一批发达国家企业到印度投资。

但现实很残酷,文盲遍地,熟练产业工人匮乏。

印度制造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

r
rootrootroot
1 楼
当然有未来啊,只是印度逼造出来的货各方面比不上东亚这些国家的总体水平,但你也别小看了西方国家的接受能力,印度哪些抱团份子在欧美国家都能吃得开呢,别用自己的主观臆想去判断很多事情
a
abe868
2 楼
[4楼]评论人:rootrootroot 噗,你现在就在用黄皮犬粮的主观臆想咖喱阿三 哈哈哈哈 🤣 [1评]
s
ssbbss
3 楼
机壳问题是模具没有开好。和文盲非文盲没有半毛钱关系 [2评]
莫塞德思
4 楼
认识的三哥绝大部分都是喜欢动嘴不爱动手,说的天花乱坠的,有些想法确实也不错。但是轮到实践上各种借口全来了,属于那种嘴炮类型的。很少一部分很踏实。而且大部分这种人来自北方印度比较贫困地方的。
公子宋
5 楼
这才是懂行的
公子宋
6 楼
中国人大选举是“世界最大的民主选举”,你信吗?
r
raymond68
7 楼
乡巴佬台巴子
c
colinyang47
8 楼
显然本文是来自五毛独独裁贪腐巴子党墙奴省内的吃不到葡萄酸文
预言湿
9 楼
中国也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的。这种自嗨的狗屁文章只会误事。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学习美国。大方向上美国是如何打压中国的,中国就要如何打压印度。顺便把东南亚地区都压住,这样才能彻底打乱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计划。从而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整体战略。 [1评]
c
chenfengjj
10 楼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识字率已经非常高了。90%以上。 中国工业基础已经不错了,化肥已经可以满足自产了,现在印度还没有这个水平。 中国通过文化大革命,已经把封建一切打翻。印度还有种性。 东亚人种智商远高印度文明。 中国全国统一,印度各个邦还在努力整合。 事实求是的讲,印度应该更努力一些。才可能赶上5倍体量的中国。 [1评]
d
dancingwater
11 楼
大企业去印度,归根到底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僵硬的防疫工作把大公司吓跑了,人在做天在看,且看苍天饶过谁
预言湿
12 楼
等看到印度有赶超中国的希望的时候就已经错失了最佳时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就不是靠中国自己就能取得的。欧美当初是如何帮助中国的,他们未来就可能如何帮助印度,最终把印度培养成第二个中国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他们决定这么做的话)。所以现在就应该打压印度,别讲什么睦邻友好,对印度就应该当作敌人,因为印度未来一定会是敌人。
k
kai2002
13 楼
我不相信文盲是导致不良率高的原因
l
libertad
14 楼
唉,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
q
qeeee
15 楼
作者根本没说到点上,阿三干啥啥不行归根结底在于他们嘴太能吹身体太懒
s
studio
16 楼
特斯拉也要去印度完成伟大事业
中隐
17 楼
断手的维纳斯才是美,有缺陷的iphone才是美
小凡人
18 楼
好酸的葡萄🍇😆……玻璃心➕葡萄心=强国人
轻抚菊花不语
19 楼
问题是开摸具需要知识啊。
c
chtoto
20 楼
有人幻想着阿三左手捧黄金,右手吃饭。
Z
ZHSG
21 楼
中国自高自大, 总要吃亏的. 印度是新手, 不良率高, 难免. 中国工厂刚开始生产iphone的时候, 我看也好不了多少......... [1评]
l
liush000
22 楼
zz才会被印度坑
c
chenfengjj
23 楼
说欧美帮助中国有点过,大家都是为了利益。 中国把口罩的价格做到几分钱,实际上已经断掉了印度工业化的念向。 现在通过碳税什么的,先发国家肯定是要打压后发国家的。 印度骑墙的态度,是不可能强大的。迟早是被老大打死的。 [1评]
预言湿
24 楼
没错,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当初的苏联,欧美不可能对中国那么友好。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就像今天的乌俄,无偿的援助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政治利益自不必说,捐出去的钱以后总会有方法几倍的赚回来。现在完全可以把中国设想为当年的苏联,而印度就是当年的中国。以史为鉴,上面的人自然知道国际形势和对面的心思。之所以留言是因为国内这些自嗨自媒体让人感觉恶心,尤其那些现在鼓动台海战争的蠢货。
A
AudreyGolden
25 楼
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 任何一个南亚国家都是比印度更适合制造业。
A
AudreyGolden
26 楼
印度人总体来讲都是没逻辑思维的夸夸奇谈,搞不了制造业,当当白人的CEO 还行。
朗玛
27 楼
印度这个国家脏乱差思想落后不平等,给中国的警示就是,民主制度并没有优越性。🤭
l
long1438
28 楼
印度有沒有未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共國製造業是完全沒有未來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j
junkusc
29 楼
这篇文章有一股五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股酸味
m
mrr7rhq
30 楼
基本上就是70-80年代的中国 只要政策对头印度能发展起来
不渴而饮
31 楼
新中国前三十年基础虽然不如印度,但国家投资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当重工业能突破技术限制制造核潜艇了,那个潜艇抗压壳技术可以解决合成胺需要的高压球罐,放肆的生产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还有就是中国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努力可以出人头地,榜样的力量无穷。三哥家有种姓制度生殖隔离,散装的政府,上下层彼此无义务,广大人民普遍具有认命情怀,这辈子不好下辈子再来,大不了重新开局呗😂
加拿大农村人
32 楼
在国外多年除了超市里的印度食品和调味料,几乎没见过印度产的工业产品
j
jinzhiyuepao1
33 楼
前提是需要一个狠人,比如说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后来的毛泽东发狠扫除文盲。 就文盲扫除率来说不得不佩服中国是真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