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罗马市中心的一家童装店。店主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着防护服,用蒸汽消毒设备对着店里的童装一阵猛喷消毒...
看到这样的场景,大概那些想给自己娃买衣服的家长都会被劝退吧。
然而,对于2020年4月的意大利来说,这样的场景,代表着一线希望——尽管这样的希望里,带着小心翼翼,带着谨慎...
新冠疫情之下,意大利,成了欧洲的病毒暴风眼...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路飙红的疫情终于有放缓的趋势,意大利也开始考虑一点点恢复正常生活。
上周四,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提出了一项让全国、甚至全世界哗然的决定:
不能再这样一直封锁下去了!(翻译:我们这本来就恼火的经济这下更是要玩完了)
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全开放了...
那就...部分解锁吧!
就这样,4月14日,书店、文具店、婴儿用品店、干洗店、宠物用品店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得到政府允许,得以重新开业。
当然,当初被各种嫌弃、甚至歧视的口罩必须是标配。
这样的解锁,在很多人看来是个疯狂的操作。
毕竟意大利的新冠病例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死亡人数也率先超过中国,这确实得怪意大利人一开始的“作”:
认为这只是个流感plus、佛罗伦斯博物馆免费开放3天,波隆那发放一年可享免费文化活动的市民卡、报纸标题还热烈歌颂“意大利人对文化的热爱战胜对病毒的恐惧”...
现在只是有点放缓的趋势,意大利人,就要表演“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意大利官方表示,关了这么久,学生们家里的书都看完了,得补充点新知识了...娃也长高不少了吧?父母们得给小婴儿们添置点适合的衣服啊!
而这个部分解锁也不是强制进行,意大利的20个大区自行决定是否采取。
如果觉得总理讲得有道理,可以立马相应号召,开始复工;
如果某个区的区长觉得部分解锁还是太掉以轻心了,那就继续封锁,比如像拉齐奥大区就将部分解封日推迟到4月20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伦巴第和皮埃蒙特大区推迟到5月3日,首都所在的威尼托大区则是允许商店每周开门两天。
部分解锁的核心就是:让生活缓慢地、交错地恢复,让不同类别的业务逐步重启。
然而,在这样充满希望的表象下,新冠病毒给意大利带来的伤痛,还远远没有结束...
截止到4月16日,意大利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2万,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累计新冠确诊病例也增至168941例。
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之下,其他国家的人都为意大利倒抽一口凉气:现在解封,你们的政府也太乐观了吧?
好吧,意大利人表示,这样的恢复能为困在小公寓里的人民们带来希望,让他们感受到,正常的生活终有一天会回来!~
而且,在这个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题里,我们真的到了要选要钱的时候了...
之前五个星期的全国封锁意味着五个星期没有工作,意大利南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涉足黑市经营,市民们在担心被病毒感染的同时还得担心这些玩黑市的人,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到街上巡逻,以防止这样的黑市经营造成暴乱。
因此得到官方认可的复工,让很多人大大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像病毒感染情况较少的托斯卡纳大区,一听到政府下令解封,立马争先恐后地打扫店铺赶紧开门,当地一位文具店老板 Rita Pasqui就表示这是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我在新闻上看到解封的消息,之后我收到了市长发来的电子邮件,里面是正式的复工许可文件。”
Rita Pasqui的店铺很小,她既是老板也是店里唯一的员工,店里出售的笔和纸张都很便宜,必然需要依靠不断的人流量来维持周转。
这样的“半解封”传达的信息也有被一些人理解得过于乐观,前几天意大利旅游部部长Lorenza Bonaccorsi就信誓旦旦地宣称:“今年夏天,我们要去海滩度假!”
好吧,全球疫情爆发到现在都快4个月了,宁真的觉得两个月后的夏天里,病毒会放个假让大家去快乐地度假吗?
至少没太多人有胆去意大利旅游吧...
大多数人头脑还是很清醒,都在吐槽意大利的解封决定略轻率。毕竟意大利的人口老龄化可是欧洲第一——这是意大利容易受流行病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重新开放公共场所,新冠病毒最容易攻击到的老年人群体又会暴露在危险之下,被感染的老年人与年轻人接触之后,又将进入病毒二次爆发的恶性循环...
不过在逐步解封这条路上,意大利可不是孤身一人。尽管世卫组织一再苦口婆心地警告,尽管一向傲娇的法国都把解封期一延再延,还是有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解封。(复习戳:法国隔离延长,这些国家却无视世卫警告准备解封了)
奥地利也和意大利一样,开始允许五金店、园艺店开业。为了防止大家把顾虑丢到脑后直接冲进店里选购,商店强制规定每名顾客都要使用手推车,以便和其他顾客保持最小距离。
服装店里,店员们也都按规定佩戴好口罩。
75岁的维也纳老太太Anita Kakac说了,她很高兴可以再次去花店里逛一逛,再带走一束鲜花。不过同时呢她也有点担心地安慰自己说,“我向上帝祈祷,希望解封不是来得为时过早~”
在欧洲疫情严重情况仅次于意大利的西班牙,建筑工地也重新动工了,同时警察在街上巡逻,给没戴口罩的路人分发口罩。
波兰也在逐步恢复正常,但国境边界将持续关闭至5月3日。
意大利,迫切希望自己已经度过了这次严重的危机。
那里的人民,渴望去街角喝一杯咖啡,去剧院听一场歌剧,去河边看一看书,去博物馆欣赏油画和雕塑。
然而,书店恢复开业,人们的精神支柱回归,这时候还并不意味着正常生活也一并回归。
但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像意大利那样被病毒撕咬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也能够一点点从泥潭里挣扎而出,涅槃重生。
我们的英雄城市武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两个月前,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一片寂静,车水马龙声被救护车声所代替,人间烟火味被消毒水味所代替。
现在,火车、飞机都在井然有序地出入这里,冒着热气的热干面一碗碗端出,樱花瓣恣意飞扬,飘落在欣赏江景的人们发丝上。
希望,始终会在。
人类,也必须有希望。
4月14日,罗马市中心的一家童装店。店主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着防护服,用蒸汽消毒设备对着店里的童装一阵猛喷消毒...
看到这样的场景,大概那些想给自己娃买衣服的家长都会被劝退吧。
然而,对于2020年4月的意大利来说,这样的场景,代表着一线希望——尽管这样的希望里,带着小心翼翼,带着谨慎...
新冠疫情之下,意大利,成了欧洲的病毒暴风眼...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路飙红的疫情终于有放缓的趋势,意大利也开始考虑一点点恢复正常生活。
上周四,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提出了一项让全国、甚至全世界哗然的决定:
不能再这样一直封锁下去了!(翻译:我们这本来就恼火的经济这下更是要玩完了)
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全开放了...
那就...部分解锁吧!
就这样,4月14日,书店、文具店、婴儿用品店、干洗店、宠物用品店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得到政府允许,得以重新开业。
当然,当初被各种嫌弃、甚至歧视的口罩必须是标配。
这样的解锁,在很多人看来是个疯狂的操作。
毕竟意大利的新冠病例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死亡人数也率先超过中国,这确实得怪意大利人一开始的“作”:
认为这只是个流感plus、佛罗伦斯博物馆免费开放3天,波隆那发放一年可享免费文化活动的市民卡、报纸标题还热烈歌颂“意大利人对文化的热爱战胜对病毒的恐惧”...
现在只是有点放缓的趋势,意大利人,就要表演“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意大利官方表示,关了这么久,学生们家里的书都看完了,得补充点新知识了...娃也长高不少了吧?父母们得给小婴儿们添置点适合的衣服啊!
而这个部分解锁也不是强制进行,意大利的20个大区自行决定是否采取。
如果觉得总理讲得有道理,可以立马相应号召,开始复工;
如果某个区的区长觉得部分解锁还是太掉以轻心了,那就继续封锁,比如像拉齐奥大区就将部分解封日推迟到4月20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伦巴第和皮埃蒙特大区推迟到5月3日,首都所在的威尼托大区则是允许商店每周开门两天。
部分解锁的核心就是:让生活缓慢地、交错地恢复,让不同类别的业务逐步重启。
然而,在这样充满希望的表象下,新冠病毒给意大利带来的伤痛,还远远没有结束...
截止到4月16日,意大利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2万,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累计新冠确诊病例也增至168941例。
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之下,其他国家的人都为意大利倒抽一口凉气:现在解封,你们的政府也太乐观了吧?
好吧,意大利人表示,这样的恢复能为困在小公寓里的人民们带来希望,让他们感受到,正常的生活终有一天会回来!~
而且,在这个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题里,我们真的到了要选要钱的时候了...
之前五个星期的全国封锁意味着五个星期没有工作,意大利南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涉足黑市经营,市民们在担心被病毒感染的同时还得担心这些玩黑市的人,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到街上巡逻,以防止这样的黑市经营造成暴乱。
因此得到官方认可的复工,让很多人大大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像病毒感染情况较少的托斯卡纳大区,一听到政府下令解封,立马争先恐后地打扫店铺赶紧开门,当地一位文具店老板 Rita Pasqui就表示这是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我在新闻上看到解封的消息,之后我收到了市长发来的电子邮件,里面是正式的复工许可文件。”
Rita Pasqui的店铺很小,她既是老板也是店里唯一的员工,店里出售的笔和纸张都很便宜,必然需要依靠不断的人流量来维持周转。
这样的“半解封”传达的信息也有被一些人理解得过于乐观,前几天意大利旅游部部长Lorenza Bonaccorsi就信誓旦旦地宣称:“今年夏天,我们要去海滩度假!”
好吧,全球疫情爆发到现在都快4个月了,宁真的觉得两个月后的夏天里,病毒会放个假让大家去快乐地度假吗?
至少没太多人有胆去意大利旅游吧...
大多数人头脑还是很清醒,都在吐槽意大利的解封决定略轻率。毕竟意大利的人口老龄化可是欧洲第一——这是意大利容易受流行病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重新开放公共场所,新冠病毒最容易攻击到的老年人群体又会暴露在危险之下,被感染的老年人与年轻人接触之后,又将进入病毒二次爆发的恶性循环...
不过在逐步解封这条路上,意大利可不是孤身一人。尽管世卫组织一再苦口婆心地警告,尽管一向傲娇的法国都把解封期一延再延,还是有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解封。(复习戳:法国隔离延长,这些国家却无视世卫警告准备解封了)
奥地利也和意大利一样,开始允许五金店、园艺店开业。为了防止大家把顾虑丢到脑后直接冲进店里选购,商店强制规定每名顾客都要使用手推车,以便和其他顾客保持最小距离。
服装店里,店员们也都按规定佩戴好口罩。
75岁的维也纳老太太Anita Kakac说了,她很高兴可以再次去花店里逛一逛,再带走一束鲜花。不过同时呢她也有点担心地安慰自己说,“我向上帝祈祷,希望解封不是来得为时过早~”
在欧洲疫情严重情况仅次于意大利的西班牙,建筑工地也重新动工了,同时警察在街上巡逻,给没戴口罩的路人分发口罩。
波兰也在逐步恢复正常,但国境边界将持续关闭至5月3日。
意大利,迫切希望自己已经度过了这次严重的危机。
那里的人民,渴望去街角喝一杯咖啡,去剧院听一场歌剧,去河边看一看书,去博物馆欣赏油画和雕塑。
然而,书店恢复开业,人们的精神支柱回归,这时候还并不意味着正常生活也一并回归。
但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像意大利那样被病毒撕咬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也能够一点点从泥潭里挣扎而出,涅槃重生。
我们的英雄城市武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两个月前,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一片寂静,车水马龙声被救护车声所代替,人间烟火味被消毒水味所代替。
现在,火车、飞机都在井然有序地出入这里,冒着热气的热干面一碗碗端出,樱花瓣恣意飞扬,飘落在欣赏江景的人们发丝上。
希望,始终会在。
人类,也必须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