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确诊女子行程曝光: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9日 3点3分 PT
  返回列表
83643 阅读
48 评论
我是钱某某

2022年3月12号,山东德州。

一新冠确诊患者的轨迹被公布。

14天的行程,仅用70字概括。

2月24日,7:30早餐后,驾驶电动三轮与妻子共同前往工厂上班;

21:15与妻子驾驶电动三轮车下班回家,无外出。

2月25日至3月9日每日活动轨迹同上。

一句“同上”,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底色——枯燥、乏味、机械。

14天的时间,无一天休息。

家和工厂,是整个世界;

早7晚9,是人生全部。

没有休闲、没有逛街、没有游玩。

形同工作机器。

没人喜欢这样的生活。

甚至不敢称,这样的日子,算生活。

但过着这样生活的人,并不只他一个。

同省确诊病例3号人员,流调报告也出来了。从报告里,你会发现,他几乎没有家。工厂就是家。

2月24日到3月9日,他均在工厂无外出。

生活物品来源,一个自动售货机搞定。

唯一的乐趣,是在工厂南门买小吃——烤冷面、手抓饼或者包子。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慰藉。

囫囵吃完,重新回到岗位。

对着冷冰冰的仪器,继续开启麻木的流水线操作。

还有一个2号病例,流调显示,他有自己的小家庭。

但行踪跟第一个病友,大同小异。

2月24日,7:15骑车到工厂上班,期间无外出史,21:50骑车回家

2月25日,至26日每日活动轨迹如上。

晨迎朝霞,晚披星光。

仅在27号周日,获得过一天的休息。

挤出的时间,要陪伴家人。

上午去景区游玩,下午送女儿回学校上学。

短暂的歇息后,第二天,又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

2月28日至3月5日,每日活动轨迹同2月24日轨迹。

3月6日,7:15骑车到工厂工作,期间无外出史,17:30自行骑车回到家中。

3月7日至8日,每日活动轨迹同2月24日轨迹。

3月9日,7:15骑车到工厂工作。

连续工作10天,雷打不动。

孩子周末回家,也没空陪伴。

不是他不顾家,只是抱起孩子,便养不了家。

天伦之乐,家人团聚,于他而言,就是奢侈。

这不是纸上生活,这是真实的人世间。

是烟火扑腾的真实人生。

没有剧本,没有人设,没有幕后。

疫情下的流调报告,宛如一部中国百姓的生活纪录片。

2022年1月4日,元旦刚过去4天。

一对40+的河南货运夫妇,被通知确诊新冠。

8天的流调出来,让众人感慨万千。

2021年12月27日,两人被通知运送一批卫浴建材。

当天他们便到卫浴厂,车上留宿一晚。

第二天装点好货物,早上11点启程。

目的地:浙江温州。

从河南禹州,到浙江温州。总里程,1200+公里。

夫妻俩日夜兼程。

饿了,吃车上干粮;

或寻个小饭馆。

困了,驾驶室就是床;

加油站、服务区就是“家”。

但冬日里的天气,风夹雪。

刺骨的寒冷,侵袭着整个驾驶室。

没有暖炉、没有棉绒被,两人半夜里常被冷醒。

凌晨5点,天还是灰青色的。

夫妻俩已经醒了。

打开暖黄的车灯,继续启程。

30号,两人终于到达目的地。

经过四天的赶路,本以为他们会找个旅馆休息。

但货刚卸完,又赶往了另一个园区装货。

31号,过节的气氛起来了。

街上都挂起了红色灯笼。

但这与他们无关。

夫妻俩把车停在寂静的马路上,依偎在驾驶室,倒数他们的跨年。

第二天,新的一年,依然在路上。

他们从浙江温州往回赶。

以地为枕,以雪为伴,以星光为被。

于2022年1月3日,平安回到河南。

全程历时8天,行经3省8地。

虽不幸感染新冠。

但幸又是一趟平安的出行。

跟死神为伴,是大货车司机的日常。

因为高速危险重重,若有疏忽,便是车毁人亡。

如此流离转徙,谁也不想。

但生活,容不得他选择。

为了家人和赚钱,一年365天,360天在路上。

四季与他们无关,节日与他们无关。

而辛苦,不是流调中的货车司机的专利。

即便是出租车司机,同样披星戴月。

安徽李某,某平台的网约车司机。

因搭载了一名确诊患者,自己也被染上。

流调出来,13天的生活,仅用一句话概括:

12月11日-13日,15日-19日,21日-23日,6时至23时在外开网约车,期间均在外就餐。

文字简明扼要,生活却日炙雨淋。

早上6点出车,晚上11点归家。

被支配的躯体,在小小驾驶室里,窝居17个小时。

不敢喊累,不敢休息。

一身疲惫一人扛。

就为那碎银几两。

青年身体强壮,尚可拼搏。就怕年过半百,仍是揾食艰难。

浙江绍兴一名的哥。

流调出来,惹哭众人。

他已经52岁,但每天工作超20小时。

早晨6点出门,凌晨2点回家。

载着这个城市最早的人,也送回这个城市最晚的人。

车上的乘客,上上下下,一个个平安到达。

而自己,却难以归家。

中年的累,最累;

中年的苦,最苦。

对上,不能承欢膝下;

对下,不能陪伴教育。

昨有车贷,今有房贷,件件压得人踹不过气。

生活总能变幻千万种模式,折磨着世人。

有人凌晨两点才收工。

有人凌晨三点已开工。

2021年12月,浙江绍兴一菜市场,发现感染30例。

确诊患者行程曝光,市井小人物的生活,真实得残忍。

郑某,男,68岁。

凌晨1点就到批发市场,挑拣当天的蔬菜。

6点半到菜市场,开门做生意。

一直到下午6点半,收档回家。

1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

第二天,亦如此。

吴某,男,61岁,猪肉档老板。

2点就要起来到屠宰场。

5点到菜市场,摆上新鲜的猪肉。

卖得好时,很快就能回家。

生意不好,便得守到全部收摊为止。

杜某,女,48岁。

3点起来进货,一直干到下午7点回家。

卖水产的倪某,67岁。

2点半到水产市场批发,叫卖到中午11点半。

中午休息,下午2点半继续卖到5点半。

而且他们,基本都60+。

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旧疲于奔命。

大多数人的通勤工具,就是个摩托车或者三轮车。

加上12月的飞雪天,寒冷无孔不入。不管裹得多么紧实,依旧冷得哆嗦。

但人活着,哪管酷暑还是冰雪。

再难捱,也得咬牙挺着。

有孩子,就更艰难了。

一位被感染的摊主妈妈,凌晨3点出门。

到批发市场要一个小时。

挑拣完,5点多到菜市场,抓紧上架。

一直卖到下午6点,出去接孩子放学。

此刻不是回家,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到菜市场。

继续忙到晚上8点多,才正式收档。

第二天,又是凌晨3点出发。

一连串的数字,刺得眼睛发红。

这里面写的,是一个妈妈的艰难人生。

她何尝不想陪孩子写作业,带孩子出去玩。但做生意,不敢休息。

关档几天,顾客就会流失大半。哪敢轻易冒险。

因为她明白,生活是很苦,但没钱的日子更苦。

为了赚钱,谁不是牺牲着时间和身体。

流调里,多数人都马不停蹄,24小时为生活奔波。

但也总有人,不甘就这么活着。

一位34岁的北京男子付某,流调里有个特殊的记录——考研。

该男子家住北京顺义,工作地在海淀区。

每天靠地铁往返家和公司。

通勤距离50多公里,耗时三个多小时。

到家后,便开始挑灯复习。

他不是单身,已有孩子。周末还得带孩子上早教。

这样的工作环境,于考研学子来说,难上加难。

但他决心坚定,不受影响。

只是考研前三天,被公司派去宁波出差。

悲惨的是下午收到噩耗,核酸被检测为阳性。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考研被迫中断。

一年的付出,如东流水哗啦啦流过。

不甘不愿又奈何,还是斗不过病毒。

第二天,他就被疾控中心收诊治疗。

事后问起,他坦言已放弃考研。

在这之后,再无他的无消息。

不知道他是否平安?

也不知道他是否在继续完成考研梦?

但无妨。

总会有人记住,疫情期间曾有个不屈的考研者。

疫情变幻莫测。

我们的生活也常处于被动状态。

突然的爆发或封城,打得人措手不及。

很多实体店奄奄一息。

但关怀,始终都在。

深圳有一个赖先生,2019年和妻子开了间早餐店。

起初生意还不错,来往顾客络绎不绝。

今年3月份,疫情再次大面积爆发。

深圳被迫封城。

当晚赖先生在深圳卫健委公众号下倾诉:

“茶光村封了,我一个快三十岁的男人,一个支起一个早餐店”;

“我今晚真的崩溃了!家散了,人走了”

“自3.1开始后,真的没有赚到一分钱......”

没想到,一句无意的抱怨,被深圳听到。

当晚深圳卫建委就和他取得了联系。

第二天,相关区委人员便到早餐店了解情况。

并提出让赖先生供应防疫人员的早餐。

城市的温暖,让赖先生眼眸泛红。

你看,人生艰苦,但背后仍有人支撑着我们。

疫情虽在,但人心更暖。

那些温暖,来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以及社会上无数的好心人。

他们不抛弃,我们也不能放弃。

迈不过时,再坚持一会。

再坚持一会,疑无路的前方,就能收获柳暗花明。

疫情不可控。

病毒也无法彻底消除。

但它也是一种见证。

见证了中国人的百态人生中,处处有大爱,也处处有不屈的意志。

就如同那个拼命考研的男子,

就如同在困苦中挣扎的小店主,

再比如每一个没有名字的货车司机、小摊贩、工人......

在不易的岁月里,活出了不屈的光芒。

他们始终坚信,只要活着,便有希望。

只要活着,就有盼头。

就如同,疫情总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生活也终会迎来新天新地。

那时候,困苦都留在昨天。

而生活繁花开满,温暖不绝。

x
xiaomeiyu
1 楼
这就叫疫情拘留期,简称疫拘。。。。。
傅佩荣
2 楼
吴大虾
3 楼
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没有疫情的时候就如此艰辛,疫情来临他们更是雪上加霜。可是网上还有那么多不知人间疾苦的防疫爱好者,真是…
花狸子k
4 楼
🤭
j
jeffinvade
5 楼
我靠,这种照片都能有?怎么没用95把拍照的人突突了?
c
coolya2808
6 楼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最底层的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唾弃和鄙视。也不妨碍他们每天看到西方社会几十万人感染而欢欣雀跃。
英国流氓
7 楼
5毛烂蛆肯定会说 我们每天都看不见太阳 他们还算自由人
j
jeffinvade
8 楼
五毛眼里的中国人,过得幸福得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都是美国老百姓,虽然人家人均收入比中国高了一个汇率吧
c
coolya2808
9 楼
你们在同情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可怜你们,西方世界太low了,每天那么多人嗝屁,还嘲笑我生活枯燥,收入低,你们也不照照镜子,命都没了,还在看留园。
b
bwolf
10 楼
为了老板的幸福
n
netcamel
11 楼
凡人的生活不是围绕着【办公室-商场-家】还能有啥精彩多姿的变化? 尤其是疫情期间, 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特别是家中有老有少一起生活的
低层群众
12 楼
然道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生活不是這樣嗎?人是錢的奴隸,已經很辛苦了,還要被政治強迫吃污染有毒食品,被迫去服兵役去打仗,家人背井離鄉,妻離子散。
我不注册
13 楼
本园诺干狗粮五毛确实也差不多,有些更惨,除了去超市买食物,基本就是键盘前面的两平方米,天天如此
E
Edmondon
14 楼
工薪阶层不都是这样的吗?西方打2份工的人多的是,最多我听说的是打四份,不知道一天能睡几个小时,不像狗粮,躲地下室发发贴就有狗粮领
j
joejoe011
15 楼
假的不能再假了。这就是老外眼中的中国。拿枪的人满大街。
灯塔路
16 楼
大部分地球人活在邪恶资本洗脑式的“幻象”里 最纯真朴实的生活就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简单低欲健康平安
L
Laoseguiman
17 楼
英国今天部分工种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觉得总是笑话英国多破落多穷,可绝大多数人活的没这么累
c
cicada495
18 楼
钱某某,你真是少见多怪。在北美,这种每天家-公司-家的路径,司空见惯,这就是北美打工族的生活,物价飞涨,要还房贷,信用卡……,压力山大。
接过雷锋的枪
19 楼
这种狗逼生活 还不如得新冠
h
holytuzki
20 楼
有没有新冠都是这样的生活
w
whiteknight0
21 楼
别看墙内生活这么枯燥乏味痛苦,累个半死回到窝棚,打开电视,看到晚间新闻美国一天几十万例,鹅爹普京入侵乌克兰,立马打了鸡血,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普京帝,嗨皮翻了!😸😸😸
b
brucesui
22 楼
正因为这样,中国才能发展这么快。
b
brucesui
23 楼
祝你早得新冠。
杜汉
24 楼
居然躲在地窑偷偷上网?快滚出来洗你的盘子去……!
s
sasasui
25 楼
2022不得了,疫情被控制,病毒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俄国军队,更是天下难找,欧美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黑人上街,明天总统被炒,新冠危机未过,普京就来骚扰,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
飘来飘不去
26 楼
2楼,你用PS的照片有意思吗
乱世狗熊
27 楼
五毛粉蛆们早就说了:马云成功以前就是这样的啦!!!!!!!!!
乱世狗熊
28 楼
五毛粉蛆们早都说了:马云成功以前就是这样的啦!!!!!!!!
i
inori0821
29 楼
你确定都这样?看看这个去年确诊的墨尔本工薪阶层的轨迹吧,隔离酒店的工作员工。 不过当他的活动行程被公布之后,却意外地火了! 因为就在短短的两三天内, 他就一共去了14个地方! 涉及范围包括酒吧、烤肉店、高尔夫球场、汽车修理店、Bunnings以及两家Kmart!
m
meifen5mao
30 楼
没有一群兢兢业业的屁民,哪有他们这些肥耳大脑的猪头呀。
c
camelcf
31 楼
你听谁说的?
c
clsea
32 楼
14天,朝七晚九,然后剥夺他们工作的权利
r
rally
33 楼
赵家人命好,有那么多命苦的人愿意为他们卖命。
z
zk19boy
34 楼
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因为有手机了,休息时间基本就在玩手机
西
西安以东
35 楼
什么时候公布几条共狗官员的流调 1. 吃 2.开会 3.睡觉 4.操女下属 5.嫖幼女 6.吃 7.刷学习强国 8.睡觉
l
luckjim
36 楼
上次有个人大代表提议年轻人多去工厂。
t
tobyyang
37 楼
你觉得在欧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人还有别的选择吗?普通民众都在默默的奋斗,希望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其实最终的剥削者就是欧美,他们今天喊出知识产权,明天喊出碳中和,以各种各样的新名词霸占着本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你们可以跑出欧美做个二等公民,捡点残羹冷饭,那是你们的权利,但请你们不要歧视那些为中国崛起默默奋斗的人们……
S
SexyBack
38 楼
国外普通工薪阶层周中还不都是这样的,早九晚五加堵车?就是人少点 房子大点 没那么多应酬
r
rally
39 楼
你说哪个国外?柬普寨吧? 澳洲的工厂,7点半到8点开工,三点半到四点收工,路上怎么堵也堵不到晚上九点。一周上五天,不是七天。工人的权利是工会争来的,赵朝的工会敢和党说半个不字天不亮就抓走了。
a
azkaban
40 楼
养猪场老板感慨,这些为中国崛起默默成长的猪们多可爱啊。不管我们歧视还是热爱,这些猪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机密武装
41 楼
中国老百姓弱势群体的真实写照,这些人这些事儿永远也不出现在抖音啊小红书之类的社交媒体上。
t
tobyyang
42 楼
那么多的新兴国家,只有中国步入人均一万美元。 我们愚昧,所以我们努力工作,让我们的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有错吗? 你的洋人大爷还有假洋人大爷确实工作时间短,我们也羡慕,我们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也过上的那样的日子,这有错吗? 七十年代我们赚60元,80年代我们赚400元,90年代我们赚2000元,现在我们赚2万,不就是我们踏踏实实工作的结果吗? 以前我们尘土飞扬,现在我们出门一公里就有公园,有橡胶跑道,难道不是我们一代一代努力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吗?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学术大湿
43 楼
你发这种文章,不是打习猪头的猪脸吗。小心它把你干死
a
azkaban
44 楼
人均,你又代表猪们了。你少拿点,别人不用这么拼命也能过上同样的生活,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t
tobyyang
45 楼
收入不是人均,是我家的真实情况,我父亲70年代月入60,是水泥厂的一个工人,55周岁退休时每月350,我现在受疫情影响每月只有2万,我父亲那时比原文里工作还要苦,每天上班骑车2个小时,下班骑车2个小时,我家住在农村,如果不住农村,家里四个孩子根本养不活。没有我父亲辛苦的工作,我现在也没法月入2万。我现在把我的大部分收入都投给两个孩子的教育,就是鸡娃,希望他们未来更好。只要不是眼瞎耳聋,中国普通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的,老百姓确实是得到好处了。
a
azkaban
46 楼
: 笑死,你爹收入低生活反倒成了好事。因为让你在家里村里有心理优势?你们也没别的选择,只能努力,不过按你的出身,鸡娃的成功率可就难说了。
t
tobyyang
47 楼
成功与否并不重要,至少我努力过,就像我父亲当初努力那样。 成功与否也取决于国运,就是我的祖国的命运,所以我肯定希望我的祖国更好!
L
Laoseguiman
48 楼
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作为普通人不付出就很难过上好日子,在那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