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发布公告称,该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江学庆同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3月1日凌晨5点32分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去世,享年55岁。
公告全文如下: 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江学庆同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3月1日凌晨5点32分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去世,享年55岁。 江学庆同志1964年3月3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6年7月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从事外科专业30余年。在医院工作期间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对患者耐心细致,尽职尽责,为医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院对江学庆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武汉市中心医院 2020年3月1日
“言行得体是医生的职业礼仪”
江学庆医生生前说话轻言细语,对患者永远没有脾气,素有“60分贝暖医”之称。树高千丈,非一日之功,一名德技双馨的“暖医”是如何练成的?来看看2017年楚天都市报对江学庆医生的专访。
医生对患者永远不该有脾气
记者:仅仅几天时间,“60分贝暖医”已名声在外,您怎么看待粉丝对您的这个称呼?平时保持在60分贝左右的音量是有意识在控制吗?
江学庆:我认为说话轻言细语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这几天不少患者看到报道后,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和微信,对我表示关心与支持,我很感谢他们。其实,日常说话的音量我也没有刻意控制,因为我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对女同志说话本来就该客气点。另外,我门诊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要想保持好的工作状态,这个音调说话可能也有利于节省体力。
记者:人都是有脾气的,尤其是男同志,您这个“没脾气”是怎么练成的?
江学庆: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脾气,比如科室医务人员工作没达到要求,我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我觉得医生对患者永远不该有脾气,因为患者到医院是希望把病看好,医生得用专业技术技能回报患者。
诊疗过程要让病人觉得受尊重
记者:有读者与网友十分好奇,作为一名大男将,您为什么会选择乳腺这个女性患者比较多的领域?
江学庆:我从1986年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一直从事普外科工作,以前甲状腺乳腺是普通外科下的一个亚专科。2005年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时,我分别开展了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7年回国后觉得乳腺癌应是将来的一个方向,可以把在美国学习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这个专业领域中来。碰巧医院当年成立了甲乳外科,我就正好开展了相关工作。
记者:日常接诊女性患者时会遭遇尴尬吗?
江学庆:我刚开专家门诊时,一天没几个女病人来看病。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带领科室努力提高诊疗水平与治疗效果,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要求科室严守职业操守,男医生给女患者做体格检查时,必须有女医生或女护士陪同,诊疗过程要让病人觉得受尊重,觉得医生很专业。
行医须遵守医生职业礼仪
记者:在连日采访中,我们注意到,您对科室医生的言谈举止和穿着等小细节非常强调,这对治病而言重要吗?毕竟患者的目的是看好病,至于医生打不打领带、穿不穿西服可能并不在意。
江学庆:一方面,看病全过程是由很多环节组成的,而对细节的观察与把握,对于医生判断疾病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最终的效果才会更好,所以日常管理会从各个方面来强化医生的细节意识。
另一方面,重视细节是对患者的负责与尊重,这也是医生职业礼仪的一种体现。我在美国留学时的导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他求学时曾受过专门的医生职业礼仪训练,细致到什么时间该穿什么西服、怎样打领带、日常和工作中应有怎样的举止行为,这对我影响很大。
记者:您提到了“医生职业礼仪”这个概念,这之前很少听人提到,您认为“医生职业礼仪”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患者而言有什么意义?
江学庆:医生的职业礼仪涵义非常广泛,对于患者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言行是否得体。言,是指对待病人要和颜悦色,要耐心耐烦,在言语上呵护患者心灵;行,是指医生的行为,比如日常门诊、查房时接人待物的方式。作为科室主任,我平时特别注意在一举一动上给医生做出表率,比如平日查房时我一定站得笔直,坐门诊也尽量不弯腰驼背,要给患者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印象。
行医须遵守医生职业礼仪,这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让患者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也更容易接受医生的诊疗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行为,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只有医患互信,袪除疾病的共同目标才更容易达到,医患双方的关系才能够更加和谐。
3月1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发布公告称,该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江学庆同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3月1日凌晨5点32分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去世,享年55岁。
公告全文如下: 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江学庆同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3月1日凌晨5点32分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去世,享年55岁。 江学庆同志1964年3月3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6年7月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从事外科专业30余年。在医院工作期间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对患者耐心细致,尽职尽责,为医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院对江学庆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武汉市中心医院 2020年3月1日
“言行得体是医生的职业礼仪”
江学庆医生生前说话轻言细语,对患者永远没有脾气,素有“60分贝暖医”之称。树高千丈,非一日之功,一名德技双馨的“暖医”是如何练成的?来看看2017年楚天都市报对江学庆医生的专访。
医生对患者永远不该有脾气
记者:仅仅几天时间,“60分贝暖医”已名声在外,您怎么看待粉丝对您的这个称呼?平时保持在60分贝左右的音量是有意识在控制吗?
江学庆:我认为说话轻言细语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这几天不少患者看到报道后,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和微信,对我表示关心与支持,我很感谢他们。其实,日常说话的音量我也没有刻意控制,因为我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对女同志说话本来就该客气点。另外,我门诊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要想保持好的工作状态,这个音调说话可能也有利于节省体力。
记者:人都是有脾气的,尤其是男同志,您这个“没脾气”是怎么练成的?
江学庆: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脾气,比如科室医务人员工作没达到要求,我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我觉得医生对患者永远不该有脾气,因为患者到医院是希望把病看好,医生得用专业技术技能回报患者。
诊疗过程要让病人觉得受尊重
记者:有读者与网友十分好奇,作为一名大男将,您为什么会选择乳腺这个女性患者比较多的领域?
江学庆:我从1986年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一直从事普外科工作,以前甲状腺乳腺是普通外科下的一个亚专科。2005年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时,我分别开展了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7年回国后觉得乳腺癌应是将来的一个方向,可以把在美国学习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这个专业领域中来。碰巧医院当年成立了甲乳外科,我就正好开展了相关工作。
记者:日常接诊女性患者时会遭遇尴尬吗?
江学庆:我刚开专家门诊时,一天没几个女病人来看病。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带领科室努力提高诊疗水平与治疗效果,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要求科室严守职业操守,男医生给女患者做体格检查时,必须有女医生或女护士陪同,诊疗过程要让病人觉得受尊重,觉得医生很专业。
行医须遵守医生职业礼仪
记者:在连日采访中,我们注意到,您对科室医生的言谈举止和穿着等小细节非常强调,这对治病而言重要吗?毕竟患者的目的是看好病,至于医生打不打领带、穿不穿西服可能并不在意。
江学庆:一方面,看病全过程是由很多环节组成的,而对细节的观察与把握,对于医生判断疾病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最终的效果才会更好,所以日常管理会从各个方面来强化医生的细节意识。
另一方面,重视细节是对患者的负责与尊重,这也是医生职业礼仪的一种体现。我在美国留学时的导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他求学时曾受过专门的医生职业礼仪训练,细致到什么时间该穿什么西服、怎样打领带、日常和工作中应有怎样的举止行为,这对我影响很大。
记者:您提到了“医生职业礼仪”这个概念,这之前很少听人提到,您认为“医生职业礼仪”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患者而言有什么意义?
江学庆:医生的职业礼仪涵义非常广泛,对于患者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言行是否得体。言,是指对待病人要和颜悦色,要耐心耐烦,在言语上呵护患者心灵;行,是指医生的行为,比如日常门诊、查房时接人待物的方式。作为科室主任,我平时特别注意在一举一动上给医生做出表率,比如平日查房时我一定站得笔直,坐门诊也尽量不弯腰驼背,要给患者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印象。
行医须遵守医生职业礼仪,这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让患者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也更容易接受医生的诊疗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行为,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只有医患互信,袪除疾病的共同目标才更容易达到,医患双方的关系才能够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