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教授:中国学生是怎样一步步被淘汰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6日 17点47分 PT
  返回列表
72617 阅读
37 评论
星期日新闻晨报

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

康教授负责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曲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 康毅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新泽西肿瘤研究所研究员,2012年获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杰出贡献奖,2013年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4年获美国骨研究学会Fuller Albright奖,2014年获国际癌转移学会Josh Fidler成就奖并当选为该学会首位华裔主席。

“只要考上名牌大学,就有好名声、好工作、好未来。” 而教育本身的极度扭曲,扭曲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往往被认为是“成功”所要支付的代价。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高分就是优秀?好学校就是好人生?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康毅滨在接受访问时如是说。

每年一月底,康毅滨就要从系里抱回一大包资料仔细看——里面是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

每年,该系每年大约招收25名本科学生攻读博士,系里给康毅滨的“中国额度”3-4个,而他收到的申请约有七八十份。4%左右的“成功率”。

每个“申请包”主要有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康毅滨把它们分成“定量”和“非定量”两类。

分数他看得很仔细,但那些“非定量”的东西却能告诉他更多。

中国学生的成绩很好,但“陈述”经常千篇一律

问:“个人陈述”都写些什么呢?

康毅滨:就是说说你对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看法,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以及为什么要申请普林斯顿。

问: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中国学生表现如何呢?

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个人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点。我感觉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问:一份真实的“个人陈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康毅滨:我记得有个学生说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是生物。然后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转了系。由于基础薄弱,所以他读得比较吃力,但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所以他愿意坚持下去。

▲ 康毅滨

这份“个人陈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名学生展示出了他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我们去年录取的一名女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在专业上的问题:她很遗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个人陈述中带着对专业追求的渴望。

二月初,我会对初选出来的人进行电话面试。虽然看不到对方,但从交谈中,也能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要挑选的是真的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

问:在电话里你都问他们什么问题?

康毅滨:我会考察英文口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是请他们讲讲科研经历,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之类。

问:接到电话面试的学生,会很紧张吧?

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

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可以用中文完整地表达自己。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当成“考试”,而不是一个和我们沟通的机会,所以有些人会非常紧张,影响表达。

问:他们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

康毅滨:我能听的出来,有些学生会(她)事先在写好答案,在电话面试时照着念,或者是照着背。有些学生显然是提前排练了,回答得非常溜,好像在做演讲报告。但是内容呢?和我的问题关系不大。

问:他们留给你什么印象?

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的印象是可能没有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也可能是不够自信。我希望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展现真实的自已,而不是一个刻意包装的、完美到失真的“加工成品”。

问:也许是没人有教育该如何应对这类面试,或者是他们不知道说实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想要真正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这有一个案例:去年申请快截止的那一刻,我收到了一份申请,条件挺好。我就给他打电话进行面试。他很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很早就进实验室了,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他很清楚地描述了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

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他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问:电话面试会决定录取结果吗?

康毅滨:不是的,电话面试结束后,我会在候选人中反复地掂量、比较。成绩的高低往往不是决定因素,我更在意从各种细节方面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问:分数有多重要?

康毅滨:分数很重要,但不是绝对因素。

要知道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尖子,经过高等教育选拔过的人,智力上来说差距并不大。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成绩,但并不一定录取分数最高的。往往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

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比如说我曾经录取了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初中就在县城住校,吃过不少苦。即使在在电话和邮件里,你也能感觉到她很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不像有的学生那样自信到傲慢自负的程度,觉得自己不去普林斯顿就要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拍马屁、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并且给人一种认真负责,尊重机遇的感觉。

中国学生的功利心,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来上海之前,康毅滨在福建老家待了十多天。每天陪父亲、侄子去爬山。读五年级的侄子告诉他,在他们学校,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要在班上找一个 “对手”。每次考试下来,赢得多的同学受表扬,输得多的要被批评。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大愿意花时间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让康毅滨震惊的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到处可见这样的“激励”方式。

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但对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已经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而这时候,中国教育从小学——不,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的狭隘的竞争意识,清楚地烙在这些留学生的身上,困扰着他们。

问:你看中国学生到了普林斯顿后,有哪些常见问题?

康毅滨:心态上比较急,有些学生在这里急于求成,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总是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一旦不如意,就容易垂头丧气。还有些学生到这里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专业,但是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并且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问:为什么会这样?

康毅滨:普林斯顿的理念是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

但很多国内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心态:希望一进学校,就有人指定给他(她)一个课题或任务,这个课题又一定得出成果。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定会有答案,做完了就能拿高分。然后靠这个科研成果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他们基础扎实、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应试能力强、成绩优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同时功利心又比较强。

问:其实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态。

康毅滨:我们系曾经有一个中国学生,开学后没多久,我就发现他并不真喜欢科研。我和他谈话,他说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考普林斯顿就是为了完成别人对他的期待。

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的,只是长期以来,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让他过早地把实验和名利、和事业捆绑在一起了。

在我们这一行业里,真正成功的人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假如为了出人头地,那还不如去搞别的行业来的更快。)他们真正享受的是探索的过程,包括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来不易的成功。

问:你刚才说的中国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也会有些麻烦,这和功利心有关吗康毅滨:你看,我侄子从小就被这么“教育”。带这种思维的学生,对竞争的理解是很狭隘的,认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就是胜利,把别人比下去就是成功。

而在实验室更重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有人发表论文了,大家正一起高兴着呢,就有一些中国学生表现的闷闷不乐,仿佛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失败。还有的科研项目八字还没一撇呢,学生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个人的成果……

有些中国学生特别想快速成名。这样的心态,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在美国,成绩很隐私的东西,不会公布出来,也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压力。他们更提倡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问:两种不同的竞争,就会产生矛盾。

康毅滨:竞争意识过强的学生,很可能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与他们关系紧张。

在生活的细节上,老生周末开车带新生去购物,晚到了几分钟新生会埋怨;但是新生自己在超市慢条斯理地货比三家,让老生在外面等几个钟头,还以为理所当然。

还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去年邀请他去家里过节的那些美国人今年不再邀请他了呢? 有时候我会思考这些问题,他们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从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饭的碗筷,换下来的脏衣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帮他们处理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而多数美国学生的确更有“公共意识”。比如说主动处理实验室的垃圾,及时对别人表示感恩,我们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他们负责喂养小白鼠、运送实验器材和收发文件、打扫实验室。每到圣诞节,实验室里的美国学生会牵头一起凑份子,每人出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

◇ 本文首发于《星期日新闻晨报》, 谢岚采访。

燕超尘
1 楼
因为想得到一份工作或者文凭去学习或者工作,跟骨子里真的喜欢某种学科或者愿意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去学习或者工作所能激发出的潜力是不同的。过于注重低头拉车的人往往会忘记抬头看路,而且只为了个人发展去努力的人通常不会太有出息,这估计就是这位教授说的功利性太重吧
j
janepen
2 楼
难道他说的不对么?你要找学生,不是要找一个能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么?难不成你找一个巨婴儿?难道中国现在不是很浮躁,急于出成果结果啥都没有,只会吹牛么? 不管专业怎样,我觉得康教授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树指
3 楼
用美国标准评判世界已经过时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会迅速发展,别老把美国当顶尖。
浪淘沙的强哥
4 楼
赶紧滴!!抗议、抵制、让他道歉 又又又乳滑了
j
jiaming
5 楼
有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说我们的团队合作不强,主要是因为有了个别的个别表现意识参与在内了,不然的话我们团队意识强的话,中国人的成功例子举不胜举。但是我们从小培养的竞争意识创造了我们今天能够跻身到世界强队里面去。把强处发挥到极致我们的团队就是最好的。这个有点以偏概全了。
真是服了你们
6 楼
他说的都是没错的。 但是我想说一个问题。 这个教授出生在福建,小时候也是尖子班的。接受地地道道的中国式教育。 我相信刚去美国的时候也像他现在口中的留学生一样。 但是我们在国外经常会见到一种人,就是也是半路出国,但总喜欢跟新来的中国人说,这里是美国。。。这里是普林斯顿。。。 总有着一种你们不懂,我们美国这里怎么怎么样,普林斯顿怎么怎么样 其实他们也是国内功利教育的产物。当自己在国外生存下来,总在站在外国的角度告诫自己的同胞,感觉高人一等。 如果你真的关心这些学生,他们已经向你说的受到国内教育的影响,那能不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适应,而不是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评价。
老仓鼠
7 楼
淘了一次又一次 剩下的都是人渣
s
shijmus
8 楼
中国人都是这样整自己人 一点都不新鲜 尼玛自己受了中国教育 反过头来要求中国学生展现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新奇的经历想法 尼玛shouuphd不是看以往的track record最大化成才几率吗 “很遗憾以前大学专业有问题”这样的为什么会比自己对某某领域有越来越强的兴趣重要? 文章里这人就是傻逼自恨老将的代表
r
roygreat
9 楼
毕业后想挣30~50W一年,那是学生功利性太重。毕业后普遍挣得比中餐馆送外卖的还少,那就是专业的问题了。
c
crunchtime
10 楼
生存是第一位的。出来的留学生不容易,除了学业,还有太多的压力在身上。不像当地的老美,无忧无虑,当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做下去。自己没有搞明白根源,只看到了表明,然后去lable别人。这个教授的眼光和格局不高。
这个秋天
11 楼
尼玛,生物教授自身难保就容易心理变态,国人不跳火坑就公开叫骂。你在普林斯顿搞生物拿个诺奖自然有人愿意给你做学徒。一朵丑花怪蜜蜂不行。
我得道你升天
12 楼
这篇狗粮诋毁中国教育的文宣还要发几遍!? 我这都是第几回看到这狗屁文章了?
走马读人
13 楼
"并不一定录取分数最高的" 我當年就是這樣,新京報刊登了。現在證明了。
一分为二好
14 楼
其实中国的教育问题大家都明白,就是是人人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只为了那一考。但是,中国的国情,除了高考,还有什么大学入学标准能让大家不担心钱/权/人情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目前无解。只有当国人上大学不再那么难,大学排名不再像中国目前那么重要的时候,高中成绩,推荐信,社会实践,个人陈述,...才有可能被人们接受。
走马读人
15 楼
-- 你將看到教授是怎样一步步被我淘汰的
学术大湿
16 楼
同意,这教授自己也是国内功利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就不信他当年留学的时候一点功利的思想都没有。
这个秋天
17 楼
另一个角度,康叫兽是告诉大家,这样修饰你的个人称述提升你的录取。嗯,这就去申请普林斯顿的计算机系。
c
congconggk
18 楼
名和利确实是动力;但是搞科学研究的,很可能长时间是在黑暗中摸索,无名无利,这个时候,只有对科学研究有兴趣和热爱的人,才能坚持下去。 所以,搞科学研究的人,挑学生有讲究的。
走马读人
19 楼
-- 陶冶憑教師 也須是適材 天才若怕燒 還是被淘汰
X
X00X
20 楼
这教授也是中国人,咋忘了中国国情呢 很多中国学生申请外国学校也算一种高端偷渡吧 少数学生是真喜欢自己的科目,也有才华,这些学生是美国人的真正目标因为美国的目的是揽入天下人才。 另外一些学生,家里也没啥门路,天分也不够,也想出国,那也走这条路了,毕竟美国学校给你钱出国,比起偷渡还要付钱那是不能比的。为什么有个偷字是因为各种包装准备,所以淘汰率高也正常
k
kenrasor29
21 楼
中国的竞争意识是中国文明能在5千年延续生存下来的原因,不是狭隘的所谓自由发展能理解的
G
GSS
22 楼
怎么老是生物教授来说这些? 因为一旦学生知道毕业等于失业的情况下,都会中途离去!所以要找真正的傻B😂 其它热门专业的教授经费都花不完,学生未毕业就找到工作,不用担心学生对“科研的专注”程度。
g
gudouchun
23 楼
別把自己說得那麼高大上,其實99.99%的科研人員就是騙子。
s
superspider
24 楼
生物化学生物分子博士一大把,博士后做了几年受不了都转行了。不然同学朋友都赚大钱了,自己还整天过穷逼日子谁受的了?
是知也
25 楼
这位教授自问一下,你的观点就是对的吗?
五毛专杀
26 楼
这群留学垃圾和那群偷渡垃圾最后都成为了留园的五毛
中国海军
27 楼
在国外见过很多读博士的中国人,那个家脏的就跟猪狗窝一样,尤其同租的时候,公共区域更是没人管,从来不倒垃圾,从来不擦地板,从来不打扫卫生间,做完饭从来不收拾灶台,他觉得垃圾会自动跑到垃圾桶里,灶台会自动变干净, 其实都是我一个人在收拾.........真是一群猪狗不如,缺德透顶的垃圾玩意,一点公德都没有,一个个都是有才无德的垃圾,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出来的这帮狗玩意,出门倒知道打扮的人模狗样的,看来他们不是不知道干净整洁好!
M
MnMNeo
28 楼
最看不起这种教授,心里面歧视很严重,人家考试成绩好都能被说成缺点,那你去招超级差的啊,下面一堆呢。
大裤衩
29 楼
生物学不向人类进化方向研究就没了任何意义,至多自娱自乐罢了,浪费资源
杏儿
30 楼
没劲 他自己不也是中国教育出来的吗? 美国学生就没有局限性吗? 整片下来不知所谓
南方兔儿爷
31 楼
这个教授就是典型的通过自黑上位的那种,不然轮不到他招生。亚洲的竞争在欧美国家根本感受不到。美国的大学先进是因为没有战乱没有内耗的发展了几百年,不是因为学生活泼而出类拔萃。亚洲学生不受欢迎是因为亚洲人不滥交,不以性暗示性交往为社交方式。纵观欧美“受欢迎”的年轻人无不是靠荷尔蒙似的咧嘴大笑。
南方兔儿爷
32 楼
最功利的人站在最功利的地方告诉你什么是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