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地发出警告,提醒家长们注意,小孩手机里有没有装「密聊软件」。
具体有哪些 App,警方给出这些资料:
其中有个 App 图标是个飞机形状,于是乎,被评论区网友们玩梗。
当然,地图 App 是跟密聊软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机哥对这条警告好奇的地方是,密聊软件怎么就成了诈骗温床。
虽然在类似新闻底下,评论区大多在开玩笑,但涉及到切身利益,我们还是不得不防啊。
密聊 App 不愧带个“密”字,有点神秘,有点秘密。
部分密聊 App 采用邀请制,光下载没用,无法注册。
本意也许是密友圈交流,但要是一个不小心,被某些损友邀请,那就有点可怕。
初次使用,它们会在明显位置提示,“所有消息都经过安全加密”。
除了收发消息本身号称很安全,还有对具体消息的处理方法上,套路多多。
撤回我们熟,在微信上,如果撤回某条消息,双方都看得到撤回这个动作。
而且,重点是没有时间限制。发出消息后无论多少分钟,只要同意双向撤回,对方随时可以把双方所有聊天记录撤回掉。
这种隐秘性,就导致人们收到诈骗信息后,难以回过头去汇总证据。
再有就是,如果给对话框截屏,双方都会收到提示。
So,在这篇文章里的多数聊天记录,机哥都不是直接截图放上来的。
辣么,骗子们到底是怎么在密聊 App 上发挥的呢?
首先在加好友这步,机哥尝试进入某个密聊 App,发现添加好友主要有两个方法。
不知道基于什么推荐机制,会有一些等级高的、显示 VIP 的账号出现在好友推荐中。
另外,部分密聊 App 会提供半公开社交场所,比如热门话题、匿名树洞等。
自然地,你会在「被美食治愈」的话题下,看到美女图。
总之呢,在机哥尝试发布动态后,就有不少人过来点赞。
试想你是一个希望在密聊 App 里获得社交乐趣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当然是看看都是谁点赞了自己。
加到好友后,很多人一上来就打开话匣子了。
比如一上来就说,自己要收设备,用来「上课」。
甚至,还甩出某宝链接,喊你去买「双向对录线」。
两台手机、一条对录线,看上去确实像录制课程用途。
但是,机哥要说但是了。
原来,两台手机+一条对录线,能够组成简易 GOIP 设备。
具体用途,就是用来伪装境外电话号码的。
经过这套设备,境外电话号码会在接听者那边显示为国内普通电话号码。
开心的是,防诈知识深入人心,大伙看到境外电话,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悲就悲在,诈骗伎俩不断更新,最怕防不胜防。
紧接着,对面又问机哥,能不能搞来手机卡。
其他一些新加的好友倒没有问电话卡,而是问银行卡。
无奖问答来了:有人想套壳电话卡、银行卡,你说 TA 是去做诈骗呢,还是去做诈骗呢?
难怪各地会针对家长作出提醒,一方面小孩好奇心重,有可能赶潮流玩密聊 App;
另一方面是,疑似诈骗分子提出“录课”这些词,对每天上课的青少年来说,还是有一定迷惑性。
对了。来都来了,机哥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密聊 App 里,混乱信息实在太多。
整整一晚上,机哥不是被问有没有电话卡,就是被问要不要「玩」。
最无语是,可能基于陌生人社交考虑,密聊平台里根据兴趣等划分了个人标签,可以根据感兴趣的「标签」去搜索添加好友。
随手一搜都很多。
机哥也留意到,密聊平台不是没干活,不但有定期整治公告,还有专门的防骗案例。
所以说,防不胜防啊。
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老人小孩的手机里想安装这类密聊软件,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要是用手机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多数都会有风险提示。
希望在各种防线前,能够保护到容易被骗的群体吧。
如何让社交信息更纯粹,而不是过于生猛的灰产、擦边信息,是各个密聊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近,多地发出警告,提醒家长们注意,小孩手机里有没有装「密聊软件」。
具体有哪些 App,警方给出这些资料:
其中有个 App 图标是个飞机形状,于是乎,被评论区网友们玩梗。
当然,地图 App 是跟密聊软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机哥对这条警告好奇的地方是,密聊软件怎么就成了诈骗温床。
虽然在类似新闻底下,评论区大多在开玩笑,但涉及到切身利益,我们还是不得不防啊。
密聊 App 不愧带个“密”字,有点神秘,有点秘密。
部分密聊 App 采用邀请制,光下载没用,无法注册。
本意也许是密友圈交流,但要是一个不小心,被某些损友邀请,那就有点可怕。
初次使用,它们会在明显位置提示,“所有消息都经过安全加密”。
除了收发消息本身号称很安全,还有对具体消息的处理方法上,套路多多。
撤回我们熟,在微信上,如果撤回某条消息,双方都看得到撤回这个动作。
而且,重点是没有时间限制。发出消息后无论多少分钟,只要同意双向撤回,对方随时可以把双方所有聊天记录撤回掉。
这种隐秘性,就导致人们收到诈骗信息后,难以回过头去汇总证据。
再有就是,如果给对话框截屏,双方都会收到提示。
So,在这篇文章里的多数聊天记录,机哥都不是直接截图放上来的。
辣么,骗子们到底是怎么在密聊 App 上发挥的呢?
首先在加好友这步,机哥尝试进入某个密聊 App,发现添加好友主要有两个方法。
不知道基于什么推荐机制,会有一些等级高的、显示 VIP 的账号出现在好友推荐中。
另外,部分密聊 App 会提供半公开社交场所,比如热门话题、匿名树洞等。
自然地,你会在「被美食治愈」的话题下,看到美女图。
总之呢,在机哥尝试发布动态后,就有不少人过来点赞。
试想你是一个希望在密聊 App 里获得社交乐趣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当然是看看都是谁点赞了自己。
加到好友后,很多人一上来就打开话匣子了。
比如一上来就说,自己要收设备,用来「上课」。
甚至,还甩出某宝链接,喊你去买「双向对录线」。
两台手机、一条对录线,看上去确实像录制课程用途。
但是,机哥要说但是了。
原来,两台手机+一条对录线,能够组成简易 GOIP 设备。
具体用途,就是用来伪装境外电话号码的。
经过这套设备,境外电话号码会在接听者那边显示为国内普通电话号码。
开心的是,防诈知识深入人心,大伙看到境外电话,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悲就悲在,诈骗伎俩不断更新,最怕防不胜防。
紧接着,对面又问机哥,能不能搞来手机卡。
其他一些新加的好友倒没有问电话卡,而是问银行卡。
无奖问答来了:有人想套壳电话卡、银行卡,你说 TA 是去做诈骗呢,还是去做诈骗呢?
难怪各地会针对家长作出提醒,一方面小孩好奇心重,有可能赶潮流玩密聊 App;
另一方面是,疑似诈骗分子提出“录课”这些词,对每天上课的青少年来说,还是有一定迷惑性。
对了。来都来了,机哥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密聊 App 里,混乱信息实在太多。
整整一晚上,机哥不是被问有没有电话卡,就是被问要不要「玩」。
最无语是,可能基于陌生人社交考虑,密聊平台里根据兴趣等划分了个人标签,可以根据感兴趣的「标签」去搜索添加好友。
随手一搜都很多。
机哥也留意到,密聊平台不是没干活,不但有定期整治公告,还有专门的防骗案例。
所以说,防不胜防啊。
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老人小孩的手机里想安装这类密聊软件,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要是用手机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多数都会有风险提示。
希望在各种防线前,能够保护到容易被骗的群体吧。
如何让社交信息更纯粹,而不是过于生猛的灰产、擦边信息,是各个密聊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