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单相思者纠缠的妹子,用生命改变了心理学法则(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7日 17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33390 阅读
17 评论
英国那些事儿

话说,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保守病人透露的内心秘密,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业界共识。然而,长久,这个特殊职业的这类职业操守,同样饱受争议,原因是:

如果病人向心理医生透露的内心秘密,是想要危害他人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那心理医生是否有义务向被威胁的一方透露这些秘密,并向相应的安全机构发出警告呢?

在美国,有一条著名的法律叫做“塔拉索夫法则”(Tarasoff rule),如今被美国大部分州所采纳,“塔拉索夫法则”正是针对以上的争议而设立的,其具体内容是:

如果心理医生得知自己的病人,向他透露了自己有对他人进行人身伤害的念头,心理医生有义务向受到威胁的第三方提出警告并提供相应的保护。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这条“塔拉索夫法则”,是一位名叫Tarasoff妹子,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她的牺牲改变了美国法律,然而杀害她的人,迄今仍逍遥法外….



“塔拉索夫法则”的来历,让我们从头说起…..

1968年,美国加州柏大学克莱分校的国际学院里,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联谊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部分都是各国留学生,也有不少本地大学生。

来自印度的男生Poddar在舞会上和同胞有说有笑,这时,一位名叫Tatiana Tarasoff的女生引起了他的注意。


 

Poddar于是鼓起勇气上前跟妹子搭讪,聊开之后,Poddar惊喜地发现,虽然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彼此的成长居然还有一些共同点。

比如:两人都出生在家教很严的家庭。

Tarasoff出生在一个俄裔移民家庭,14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来到了美国,但父母一直对她管教很严,平日里都不允许她化妆。

这次来参加舞会,Tarasoff的父母也是让Tarasoff的哥哥开车送她过来,到点了就要接她回去….

听了Tarasoff的讲述,Poddar有了深深的共鸣,去年刚从船舶设计系本科毕业的他,同样出生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

他出生在南印一个低种姓的家庭,虽然出生低微,家境也不富裕,但Poddar的父母对他要求一直很严,除了学习,几乎不让他干别的。

Poddar在学习方面倒是很争气,他早早开启了学霸模式,一路考进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船舶设计系。

然而初到柏克莱,因为文化上的巨大冲击,大部分时候,Poddar除了埋头学习,把脑子填满各种各样的船,几乎没有别的活动,大部分时候,他都窝在学校的宿舍里。

好在经过了四年本科的适应,他终于能走出从前的小圈子,尝试一些新的社交活动。

就这样,Poddar和Tarasoff越聊越投机,于是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舞会结束,Tarasoff带着颇为愉快的心情离开了,Poddar却有些神情恍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来临了……

尽管开局不错,接下来的发展路线却没有按Poddar想的走,舞会之后不久,Poddar主动约Tarasoff出去吃了几次饭,看了几场电影。

这几次约会之后,Poddar对Tarasoff的感情持续升温,他觉得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姑娘。

与之相反的是,Tarasoff在几次约会之后,反而冷静了下来,她察觉到越来越多不适合的地方,于是,在那以后,她开始和Poddar保持距离。



 

Tarasoff的主动疏远并没有让Poddar退却,来自文化保守的南印度,又没怎么谈过恋爱的他,反而认定了一个死理:

只要Tarasoff愿意出来约会,就表示她承认是Poddar的另一半,算是他的女朋友了。

在认识Tarasoff几个星期,出去吃了几次披萨之后,Poddar便兴冲冲地给远在印度的家人写信,说自己在美国找到了女朋友,还聊到了Tarasoff的家庭,在Poddar的认知里,Tarasoff差不多是他板上钉钉的未婚妻了。

然而,约会的另一方Tarasoff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Tarasoff虽然14岁才移民到美国,但对男女关系的看法完全是美式的。

在她的认知里,约会不过是一个男女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在正式走入一段恋爱关系之前,男女双方都有权和其他任何人约会,并以此进一步了解对方。

Poddar仍然持续邀约,Tarasoff拒绝多次之后终于忍无可忍,她直截了当地告诉Poddar,自己最近在和其他男生约会,没有兴趣和Poddar进一步发展更亲密的关系,大家止步朋友圈是最合适的结局。

Tarasoff这无比直白的拒绝对Poddar是沉重的一击。

此时他对Tarasoff的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在他的臆想中,Tarasoff早就该是自己的另一半了。

Tarasoff的直接表态根本不足以使他退却,他沉浸自己的单相思中不能自拔,见不到Tarasoff,他就觉得生不如死。

Poddar按捺不住,又继续打电话要Tarasoff出来见面,Tarasoff依旧是拒绝。

见不到人,Poddar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要靠近Tarasoff,他开始跟踪Tarasoff。就这样,这位柏克莱分校船舶设计系的高材生,在盲目的单相思里,成了一个跟踪狂…..

他常常会突然出现在Tarasoff面前,只为跟她说几句话,Tarasoff基本上都是敷衍几句后扭头就走,Poddar不死心,又开始不停地往Tarasoff家里打骚扰电话,直到Tarasoff拔掉电话线为止。

发展到后来,甚至Tarasoff放学之后在公交站等车,都看到那个熟悉的阴魂不散的身影…..

就这样持续跟踪了几个月,两人都被搞得精疲力尽。被持续骚扰了很久,Tarasoff对Poddar的态度已经冷到了冰点,

Poddar本人的情绪也低落到谷底,成天魂不守舍,课不去上,导师安排的工作也不完成。

不跟踪Tarasoff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躺在宿舍的床上发呆,宛如行尸走肉。

Poddar因为追不到Tarasoff肝肠寸断,心理扭曲到变成了跟踪狂,偏偏这时候,学校一个意外的安排,让Poddar本就扭曲的心理越发失衡。

新学期到了,Tarasoff的哥哥竟然被安排在了Poddar的宿舍,两人成了室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结果,Poddar惊讶地发现,自己这位室友竟然还是Tarasoff的亲哥哥,和Tarasoff的哥哥住一个屋檐下,每天都会忍不住想起室友的妹妹,Poddar越发对Tarasoff念念不忘。

Poddar对Tarasoff的哥哥吐露了自己的相思之苦,Tarasoff的哥哥还算仗义,不想看到好朋友继续沉沦,于是回家劝告妹妹:

哪怕出于同情,也出去跟Poddar见个面,吃个饭啥的,别再让他自生自灭了。

这位哥哥万万没想到,他的好意最终触发了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Tarasoff又一次出来跟Poddar见了面,她感觉无比糟糕,经过这些时间,她对Poddar好感度早已荡然无存,而她的冷漠更让Poddar内心越发抓狂。

Poddar的诡异变化,不仅他周围的朋友看出了问题,校方也察觉到了异样。于是,柏克莱校方派心理医生Moore为他调节心态。

在Moore医生那里,Poddar压抑许久的内心终于释放,他向Moore医生吐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一遍又一遍地倾诉,诉说自己对Tarasoff如何深情,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回报云云。

 


 

Moore医生自认为在处理年轻人的感情问题方面还算有经验,当从Poddar嘴里听到“杀死Tarasoff”的想法时,他并没有被吓到,在他的认知里,只要假以时日,自己的调理能让Poddar的心态重回正轨。

然而一次治疗过程中,Poddar竟然透露了想要杀死Tarasoff的细节:

他说他准备去买一把枪,然后去Tarasoff的住处打死她…

听到这里,Moore医生终于吃了一惊,可他转念一想,Poddar本人并没有暴力犯罪的前科,再加上“替病人保密”的职业操守,Moore医生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他要求Poddar不要再去见Tarasoff,尽一起可能远离触景生情的环境。之后,他又偷偷将Poddar的问题通知了学校警方,让他们“留意”Poddar的动向….

而对于可能遭到生命威胁的Tarasoff本人,Moore医生没有任何暗示和警告,他选择了彻底的隐瞒所有威胁….

就这样,Moore医生错过了阻止一场悲剧的最后机会。

Moore医生的警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Poddar又重蹈覆辙,开始继续跟踪Tarasoff,持续不断地纠缠她。

就这样,又过了两个月,悲剧终于发生了….

1969年10月27日,Poddar再一次来到了Tarasoff的家门口,他要求Tarasoff出去和他说几句话,Tarasoff一如既往地拒绝了,

就在这时候,Poddar掏出一把手枪,对着Tarasoff连开数枪,Tarasoff惊恐地睁大了眼睛,随后倒下,发出凄厉的惨叫。

Poddar杀红了眼,他继续掏出身上的刀子,扎进Tarasoff的身体,

一刀,两刀….整整扎了八刀!

Tarasoff 最终停止了动弹…..

Poddar也终于瘫坐在地,半晌之后,他爬了起来,走进Tarasoff的房子里,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很快上门,Poddar对警察伸出双手说:

“拷上我吧,是我杀了她….”

救护车随后赶到,然而已无力回天,身中数枪+8刀的Tarasoff,在救护车抵达医院的前一刻便停止了呼吸….
 


 

命案发生之后,Tarasoff的家人从警方的调查中了解到了真相,对心理医生Moore医生以及校警的的做法尤其感到愤怒,Tarasoff家人认为:

校方(校警)和Moore医生,在明知道他有杀人意图的情况下,对Tarasoff本人及其家属隐瞒这一致命的危险,

他们对Tarasoff的死同样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于是,Tarasoff家人还将加州大学告上法庭,

诞生了著名的“Tarasoff对加州大学委员会诉讼案”。

而单恋Tarasoff未果后变成跟踪狂,又最终残忍地杀害对方的Poddar,在第一次开庭后被判了二级谋杀罪,

之后由于Moore医生的报告里提到Poddar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最终他本人只被判刑五年,

后来因为同意被驱逐回印度,便就此获释,回到了印度老家…..

Tarasoff的家人对加州大学委员会的诉讼案同样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官司一直打到加州最高法院,

直到1976年,加州在判定加州大学败诉的同时,也随之出台了“塔拉索夫法则”,法则明文规定:

心理医生在得知自己的病人有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意图时,有将实情告知警方和被威胁者的义务,以及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受威胁人的义务。

“塔拉索夫法则”一出,立刻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州采纳了这一条“法则”,要求心理医生承担起安全责任,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他人(受威胁者)的安全。

此后,“塔拉索夫法则”又经过多次修订,趋于完善。

然而可悲的是,作为以自己名字命名法则,Tarasoff永远也看不到她的牺牲拯救的其他生命。

她本人被Poddar跟踪杀害的经历,也因为“塔拉索夫法则”,被称为美国“最可怕的跟踪狂事件之一”。

而那位在美国史上留名的Poddar,在坐了5年牢之后,回到了印度加尔各答,结婚生子,此后的很多年,一直到前几年,

依旧有人在网上询问Poddar这位“著名跟踪狂”的下落,却终究没有准确的答复。

“Tarasoff被跟踪杀害案”是美国心理咨询领域的一场悲剧,她的牺牲改变了美国的法律,却永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甚至时至今日,杀人凶手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s
st1025
1 楼
“甚至时至今日,杀人凶手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建立在中国人杀人偿命的观念上。 按照美国的法律,他已经受到了公正的审判,以及制裁。
s
size0
2 楼
不要轻易跟凤凰男约会!
八戒.
3 楼
没错,美国的法律就是保护罪犯的呀,所以你觉得很“公正”。
股市老鼠
4 楼
我认为通知到警察,医生已经尽到责任。 医生没有义务直接通知受害者个人。
退
退隐老妖
5 楼
同意老鼠。问题明明在于校警。
a
aklei
6 楼
是的,和落后地区来的人谈恋爱,这种危险的概率要大于和发达地区的人谈恋爱。现在欧洲已经有数起傻白甜被难民捅刀子致死的事件了,都是女孩开始和他们交往一段感觉不合适要分手后,发生的悲剧。这些难民哪里知道找心理医生诉说呀,直接就作案了。
可可可
7 楼
国外也有凤凰男
罗马军团
8 楼
好吧,那牧师呢?
a
aquestion
9 楼
心理医生通知了警方,两个月之后惨案发生,感觉警方责任更大。。。
D
DonOreo
10 楼
坦率的讲,如果有女人给他提供性服务。这个男的就没事了。就是长期没有性发泄。性压抑造成的。有钱人不愁女人。 中年以上有钱了,性趣也淡了。年轻的穷人日子就难熬了。还有大量的爱情小说。其实就是文雅高端的性幻想。很容易误导男孩。如果那小青年明白是性激素的压力,用自撸加嫖妓。有了性经验,人很大的程度上会平静,镇定。 那女的反而嫁给他。 不过到时候那男的也会看淡。觉的不过如此,反而不想结婚了。那些所谓心理医生不过是胡扯而已。
S
SeniorRommel
11 楼
穷小子攀富家女。
泥中隐士
12 楼
而那位在美国史上留名的Poddar,在坐了5年牢之后,回到了印度加尔各答,结婚生子 ----应该没那么便宜吧?这种人一般来说到哪里都是危险。
小矛
13 楼
这个案例证明了心理医生都是瞎扯淡,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的意志力。
山地
14 楼
不知道在美国杀一头狗会判刑几年?
w
wuhoo2000
15 楼
这里替杀人犯辩解的“人”, 大多数是凤凰男! 远离他们!!
z
zzbb-bzbz
16 楼
伪民主国家的人通常巧舌如簧死缠,最后总是用武力烂打
z
zhuniang
17 楼
章莹颖案就完全可以援引Tarasoff Rule向校方索取巨额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