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高考作文引发阅卷老师分歧 到底该给满分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8月4日 15点20分 PT
  返回列表
12783 阅读
38 评论
澎湃新闻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据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介绍,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中国知网显示,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类报刊社。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该篇作文引发热议。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 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针对前述作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澎湃新闻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附:浙江卷2020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附原文:









刚满十八
1 楼
坟墓里出来的烂文章,充满一股腐朽陈旧的味道。
D
Donald_Trump
2 楼
中国人怎么啦? 文学艺术本来就是各家论坛,有人原给满分就是了!中国人看来只能出有答案的题目。 见鬼
h
hombre
3 楼
第一段就有三个字不认识。看不下去了。
m
mjoeblack
4 楼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论战
内裤超人
5 楼
八个字: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B
ButterflyGarden
6 楼
过度堆砌生涩词及用典,不值满分。
阿乐泰
7 楼
嚆矢滥觞四个字一起用的情况,谷歌了一下,好像只有日语了。 感慨一下个人理想和社会期望的矛盾,追求与妥协之间的挣扎,没必要书袋掉成这样吧?个人觉得有抄袭人工智能之嫌。人工智能在同义词里找最艰深的词,然后在欧洲作家和哲学家里随机抽取名言,凑成一篇通顺都算不上的拽文。十八岁写拽文不怕,怕的是有成年人怀抱不可告人的目的给了满分。
红米2019
8 楼
嚆(Hao1)矢:响箭,在战斗开始时用作信号。用来表示“开端”。 滥觞(Shang1):原意为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振翮(He2):指拍打着翅膀向上飞行。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 张本:原由;依据。 肯綮(Qin4):原意骨頭和筋肉結合的部位,用来比喻事理的扼要處。 祓(Fu2)除:古代三月三日至水邊戒浴,以除不祥。扫除、洗滌。 薄脊:未查到,或为“瘠薄”的误写。 孜孜矻矻(Zi1Zi1Ku4Ku4):勤勉不懈的样子。 “祓魅”,“赋魅”:似源自书名《祓魔与返魅:麦克道尔的最低限度经验主义》。 一觇(Chan1):偷偷地察看。 玉墀(Chi2):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婞(Xing4)直:指倔强,刚直。
俺是农民
9 楼
没什么应不应该,有眩技在里面,但是的确没有跑题,写的也比较特殊,有两个阅卷老师喜欢,当然民主的方式来说,三个老师平均下来给满分是可以的。我觉得后面的点评还比较到位,并不支持大家去效仿。
t
true?
10 楼
其实也没什么,这篇文章有点模仿英语里的文学评论文章,不太容易懂,但人家都是这么写评论的。只是中文里这类艰深的评论文章现在也写的直白易懂,其实是一种进步。他要用什么风格是他的自由,关键是要言之有物,发人深省。
m
meldyhk
11 楼
怀疑阅卷老师也是看不懂的。但是大家都是皇帝新衣旁边的看客,谁也不想说看不见皇帝的新衣。这个时候给高分就是最好的自保方式。话说这些年高考,写文言文,甲骨文,晦涩文等等成了得高分的蹊径,这样的行为不可以鼓励。
红米2019
12 楼
阿乐泰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08:25:08 嚆矢滥觞四个字一起用的情况 上下相连的两句话里,类似的意思用两个近意词表达以免重复,也可以理解。我觉得问题一是“嚆矢”太过生僻,二是“滥觞”用在第二句里不大妥当。我们用“滥觞”通常是说一种新出现的,独一无二的现象,潮流,或事物。“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有些当不起这个词。其实把“嚆矢”换成“滥觞”,而第二句用个平实的“源于”,意思表达更准确,也不至过于晦涩。
血刀老祖
13 楼
堆砌外国人名是亮点
l
lurenjia2014
14 楼
让没谈过恋爱,没走上社会的书呆子们评论婚姻和社会,真是让处女评论自己的性经验。
总是我
15 楼
满篇病句。建议小学和初中老师可以用它作为改病句例文。
追求永生
16 楼
第一,总点评老师为什么说给39分的老师看不懂?给高分的等于看懂吗? 不知道大家看到文中的自相矛盾没有?那位同学说道“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既然不被禁锢,为什么连体味大海还要划定范围,还某某人的大海?这个真的不是吹毛求疵,而是那位同学画蛇添足。对不知道的东西保持沉暮不是常理吗?为什么要按那个人所说而为?我觉得这种卖弄都是文风不正的画蛇添足,即使别的都好,这也要减五分,因为文理自相矛盾和文字赘言堆砌。
海淀网友
17 楼
堆砌辞藻是国人写作的一大爱好,是英文写作的一大忌讳。英文作文教材开篇就说,call a spade a spade. 不要写No Expectoration,要写Do Not Spit. 写文章的目的是要表达一个意思。这作文表达的唯一意思,好像就是作者知道很多生僻的中文词,生僻的典故,生僻的洋人名字。有人评论说是如果他拿这篇文章到朱元璋面前殿试,朱元璋能把他推出去斩了。这挺靠谱。
唐爽粉丝团
18 楼
武林外传里面有个吕秀才。
密码忘记了
19 楼
关于关于此文,网上评论已很多。总之,不要苛责考生,虽然诸多毛病,给39分是合适的。 现在分析一下命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何谓“自己的人生坐标”? 现实的还是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关系? “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漏掉什么东西? 一上来就是不说人话,让人联系上下文来猜谜…30分钟的作文时间,你可怜可怜考生好不好?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对考场里的学生,个人与家庭的希望基本一致: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社会定位还不知道,如何谈落差?如何体验落差?又如何思考落差? “不少于800字”。 30分钟的时间还要包括数字数。 翻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原来很多都未达到高考作文要求。看来将来还是读高考作文集吧。 这就是今年的浙江作文命题。我哭一会去。
W
WhoCaresWhoYouAre
20 楼
太多的拷贝和引用。我不相信那些阅卷老师知道这些引用出处。晦涩并不优美。
密码忘记了
21 楼
见鬼,怎么冒出个“ 查看完整评论”就没了?
红米2019
22 楼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0:52:35 现在分析一下命题: 觉得命题少了一条:面向什么读者?既然没有规定,那写成面向一些熟悉这些西方学者,喜欢咬文嚼字的小众读者,也应该是可以的。
密码忘记了
23 楼
谢红米2019回复。 对的,在小众圈子里玩也许还行吧。 原评论不知何故被切断。也没了重新码字的兴趣。大意是:考场学生与家长的现阶段希望无非是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故并无落差;将来的社会上的定位及现实还不知道,考生不可能有切实体验及思考。只能东拼西凑,无病呻吟一下,顺便卖弄一下,以图亮点。 原高考应试文章内容是空泛的,并无真正的体验和思考。但这是命题的错,不是考生的错。
没事逛逛88
24 楼
当遇到看不懂的东西时人们通常有2种反应:小老百姓--这是啥破玩意儿? 学者--这个寓意深远博大精深。
海淀网友
25 楼
》没事逛逛88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1:45:52 小老百姓--这是啥破玩意儿? 学者--这个寓意深远博大精深。 最好的作品,是雅人说它雅,俗人说它俗; 次好的作品,是雅人说它雅,俗人说它雅; 再次的作品,是雅人说它俗,俗人说它俗; 最次的作品,是雅人说它俗,俗人说它雅。 引自《编辑部的故事》
三木匠
26 楼
不说人话的作文,应该是零分
咔炸飞
27 楼
作文题目出的太烂,正在高考的高中生这个档口除了上名牌大学考好高考还在想什么,你让他去思考社会和家庭对自我的期待。江苏浙江一些地区试卷从来就不能出个地面上的题目,整天悬在半空,那才是”出题在树上“!
海淀网友
28 楼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2:45:32 不说人话的作文,应该是零分 Thank you.
绿
绿兰
29 楼
作者不知是男是女,这阅读量不可不说广博,作为高中生,就能理解和运用“青云借力”之词,我可是在熟读了《红》著七八遍后,人也进入社会工作后,还仅才读懂字面意思的。而这考生,还属懵懂学子,就能理解并运用起来,这还属高考的即兴之作,冲此一点,就令人叹服;现在的人类进化,真是太快了。
D
Dingxiang
30 楼
满分?给及格分都是出于可怜考生才对。 总结一下观察所见: 对这篇文章发议论的明显分成两类: 1)褒扬赞赏给高分的阅卷者、评论者,基本上谁都没读明白这篇作文,或者,压根儿没读,但都摆出世人皆傻我独智,就我能懂作者的架势。证据:评论飞在半空中、观点占据道德制高点,却没有基于对作文本身的具体分析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评论。 2)反之者,一般不是真读明白了,就是直接表明读不下去或读不懂。表达观点个性化,直白不装,发表评论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个人观察而已,敬请不要对号入座,谢谢!
z
zhongguoren8
31 楼
不说人话的作文,应该是零分。 考生利用了判卷人的自卑心态:读不懂的东西都很高深,是自己的问题。
白云蓝天
32 楼
文章本身没有什么深度,只是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语言虽然很精致,也很有力度,但并不生动,文气也很不顺畅,另外就是大量使用生僻词汇使文章显得很艰涩。 但总的来讲,文章写得很好,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写作技巧高明。 非常怀疑文章在事先早已写好,并花过不少时间通过网络在词汇与引语上用功夫,否则难以相信一个中学生能够运用那么艰涩的词汇与熟悉那么不知名的引语。
L
Leah_lee
33 楼
好坏先不论,这篇文章把城里谁是文盲谁是文化人分开了。
白云蓝天
34 楼
高分是应该的,满分是不对的。采用偏僻的引语倒无所谓,但大量使用晦涩的词语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
白云蓝天
35 楼
嚆矢不适合用在白话文章,滥觞倒是属于常用词。
白云蓝天
36 楼
绿兰 发表评论于 2020-08-04 13:26:19 作者不知是男是女,这阅读量不可不说广博 --------------------------------------------- 非常怀疑文章是事先精心准备的,并通过网络搜索找来一些基本无人知晓的引文。 能够运用艰涩的词汇,也许说明作者有惊人的语言天赋,但如果真的熟知那些引文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生僻引文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说明作者读书读偏了。
红米2015
37 楼
转一个真懂的批评: 那篇高考满分作文,关键不在于“晦涩”,而在于“装”、故作晦涩。一些哲学家之所以晦涩,是因为他们往往构建了一个宏伟的思想大厦,编织起一套自圆其说的概念系统,外行如果不熟悉基本套路,就很难理解其只言片语。 好比说一句数学公式,你如果不熟悉其中每一个符号的定义,你读起来当然像天书一般,但实际上之所以要运用这些外行难明的符号,为了恰恰是让表达简明准确而不是增加阅读障碍。 晦涩的语句背后的铺垫和语境非常重要,但不同的哲学家的思想大厦是不一样的,并不能简单通用,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是预设了某一特定语境(比如海德格尔研究者之间的内部交流),而是进行公共写作,或者在同一篇文章中串联好几个套路不同的哲学家,那就不应该采用那些需要大量前置理解的话语。 满分作文第一句引言就漏了馅。“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这里头的“实践”不是日常概念,而是指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智慧”,如果不理解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三元划分(理论、实践、技艺),就不能理解说实践传统瓦解是什么意思。因为现代日常概念中默认把“理论—实践”二元划分,但实际是把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与技艺创制混淆在一起了,当然理论的概念也被现代科学重塑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取代了古代的“理论—实践—技艺”的知识传统,这才有了实践传统瓦解的说法。而那篇作者随后一句却是讲“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与海德格尔和麦金太尔所关注的“实践传统”根本南辕北辙,或者说完全没切中要点。 既然谈的根本与实践智慧不相干,那么为什么起头还要引那么一句话呢?结论显然是:装、扯虎皮唬人。
红米2019
38 楼
这个批评有点狠了。其实谁也免不了有时拽两句,真懂行的要是都较真,那也有点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