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又又又火了,还是因为“胸”。近日,椰树集团直播间因在某音上别具一格的卖货风格,再次被质疑打色情营销擦边球。
网传截图显示,其4位女主播身穿紧身衣服、短裤,露出大长腿,一边跳舞上才艺、一边直播带货。
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她们不言而喻的大杀器。
截至今日(9月10日)中午,椰树集团某音账号已经超过20万粉丝,从作品的播放数量看,播放量高的,都是展示女主播好身材的。
流量密码虽好,但椰树集团也引来了监管的重视,在8号晚上直播时,没开播几分钟,就被官方中断,直接在十分钟后恢复,但播了五分钟后,再次被中断。
类似的情况亦在5号的直播中屡次发生。
很多网友认为,为椰树集团用美女带货是“博眼球”,并直言是“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走在擦边的前线”。
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这不是椰树第一次因为尺度问题上热搜。
早在2009年,椰树集团官网就发布了《椰汁增大乳房之说》一文,称:“每日饮大量椰汁,再用椰汁擦乳,所以人人饱满”,明确提到了椰汁有丰胸功效。
另一篇文章则宣称椰子汁能预防心脏病、关节炎和癌症,还能强健肌肤、滋润止咳。
后来,因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字眼,椰树集团被当地工商部门认定其为违规发布,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2016年,椰树集团还推出过火山岩矿泉水“胸模瓶”的设计,引发了不少争议。
2019年,椰树椰汁则直接在新包装上印上“大胸美女”,并主打为“丰胸神器”。
后因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20万元。
其申请注册的“国宴饮料”商标也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
去年3月25日,椰树集团还在微博上发布招聘广告,内容包括“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专业不限只要懂写作,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
独特的椰树色彩、加上夺人眼球的薪水数字、以及前凸后翘的代言人身材照片,很快就上了热搜。
但随后,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就对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同年4月30日,海南市监局对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罚款40万元。
其中有38万是针对椰树集团各种大尺度的广告。
人民日报甚至都下场批判,说椰树集团把低俗广告当作宣传风格,实在匪夷所思。创意可以有,底线不能无。通过优质创意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再自由的创意也有不能触碰的底线。
央视网则更是不给情面,说广告沿用其辣眼的大红大黄、加黑加粗的“小黄站”视觉风格,与某些不健康网站高度契合,批评椰树集团是低俗广告界的“老油条”。
一直被约谈,一直被罚款,一直被批评。
但椰树至今为止,包装上都坚持着他们一直贯彻的理念……
不过,椰树不是没有收敛。
比如,代言人徐冬冬的衣服是穿得严严实实。
包括这次女主播们,上半身也是严严实实,只是因为身材缘故,反而更加突出了一些部位。
对于网友的涉嫌色情举报,群众分成了两派。
一种认为,椰树这种大胆开放的风格,值得鼓励,网红女运动员,可以露出下面三角区。飞盘媛事件,官媒还站台支持,怎么到了椰树这里就不行了呢?
另一种认为,这就是变相的软色情营销。
这种“包裹严实的性感”到底算不算违规呢?
有律师认为,椰树集团的直播也属于一种广告形式,虽然没有明显的淫秽、色情内容,但相关内容有明显的“性暗示”,有打色情擦边球的嫌疑。
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证属实,可以责令品牌停止发布广告,同时,可以对广告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已经收到多次举报,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研究处理方案。
其实这个东西真的很难界定,你说是色情,他确实没有露出什么。
你说不是色情,但又确实让人联想。
到底怎么认为,这里面还是存在着不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椰树是丝毫没有改的意思,也不打算“戒胸”了。
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营销呢?
可能这就涉及到了椰树本身的危机。
2017年,椰树集团将“重视抓白嫩丰满的广告,培养从小喝到大的年轻一代椰汁消费者”写入其2017年的企业文化春联中,以鼓励员工打破“供过于求”形势严峻的市场。
椰汁集团早年是个蓝海,市场上椰汁产品类的饮料并不多。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椰树集团椰汁品类份额已经有所下滑,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下降。
虽然丰满和喝椰汁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椰树集团笃定,在其长期的营销手段中,这个点是最能激发销量的,最有竞争力的。
这也是他们敢顶着处罚干的原因——相比于几十万的罚款,广告所带来的销量收益要大得多。
但是,一直打丰胸牌,真的能维持现状吗?
椰树集团在10月1日至5日共进行了8场直播,新抖数据平台显示,椰树集团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有33.42万,上架商品11个,场均销售额约2500元至5000元。
说实话,这个销量比起当红主播们的带货数据,真的不够看。
直播火了,粉丝多了,但销量平平。
这从侧面反映了,大部分看直播的主要还是为了那几个女主播的身材,而不是产品的本身。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7年,椰树集团年产值分别为44.56亿元、44.5亿元42.91亿元、40.21亿元、40亿元,产值持续下滑。
椰树的困境,说到底还是产品本身的困境。
不过,椰树在营销上的“不改初心”也在品质上有所体现。
官方宣传不加香精,数十年品质如一,这一点在饮料市场属实难得。
至少比很多又贵、添加剂又多的雪糕刺客和奶茶店要强不少。
此外,椰树集团给予员工的福利待遇,也高出了同行业相当多的水平。
1981,王光兴把椰树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超40亿元、年税利过亿的中国最大天然果汁罐头饮料生产企业,实属不易。
更难得的是,椰树年入40多亿,但王光兴每年的薪水不过几百万,企业95%的利润全归员工。
在椰树集团内部,员工百分百持股,享受的分红着实让人羡慕。
在依法纳税方面,也是年贡献好几个亿,规规矩矩办事。
这样的企业,实在不宜多加苛责。
相关新闻:椰树的土味潮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一起涉及7000万的大案
黑黄蓝红白,这几个极具冲突的色彩,调和成了“椰树”的品牌形象。从广告的记忆点来说,椰树洗脑式的千篇一律,成就了品牌特色。
几十年如一日的椰汁味道,几十年如一日的包装,外加几十年如一日丰满美女的代言形象。
造就了如今的“椰树”。
以前看很土,现在看依然土。椰树硬是凭借这股“土气”,土着土着就“潮”了。
不仅今年4月和瑞幸的联名咖啡大受追捧,还异军突起进驻了直播间。
今年4月,瑞幸推出椰树联名拿铁
10月8日晚八点,椰树短短几分钟的直播,吸引了同时在线人数超5万,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9万。
走进直播间,迎面扑来还是满满的“椰树”味。
丰满的女主播们穿着紧身上衣和短裤,戴着印有椰树品牌经典包装的口罩,手举椰树牌椰汁热舞带货。
然而直播只进行了几分钟,就被抖音平台掐断。
10分钟后,直播间恢复画面,5分钟后再次被掐断。
类似的情况,在椰树此前的直播中,也屡次发生。
美女谁都爱看,带货主播统一丰满长腿的形象,是不是在打“擦边球”,也众说纷纭。
画面虽然脱离了“高级趣味”,要说沦为“低俗”也远远不及。
随便打开一个瑜伽带练视频,或者长年火热的帕梅拉运动视频,画面中人物的着装都是类似的。
不同的是,椰树直播间里的美女,纯为带货观赏,和售卖的椰汁毫无相关。
这一风气,可以说从2009年椰树椰汁将身材丰满的美女作为代言人,印在产品包装上起,沿用至今。
被监管部门处罚过,被海南市监局以“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广告”为由,开过40万元的罚单,美女形象却从未退出过椰树包装。
最为消费者熟知的,就是代言时间最长的徐冬冬。她因此被誉为广告界“椰汁女王”,近年来也有了自己的影视作品。
黑红也是红,何况这种包装还得到了“市场印证”。吃到营销红利后,椰树当然想将其“发扬光大”。
说起椰树的土潮品位,还得从其品牌董事长王光兴说起。
一如一位网友所言,“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董事长的审美很稳定”。
椰树集团独特的“土味营销”和包装风格,主要来源于其公司董事长王光兴。
背后牵扯的,却有一桩涉及7000万的国资案。
1940年,王光兴生于海南琼山一户普通家庭。
1957年,他成为海口市工人文化宫任业务美工,第二年调到海口罐头厂,担任美工与文书职位。
要说椰树椰汁的品牌和广告设计是胡来,还真是误会椰树了。
王光兴出身美工,多少有些专业在身上。
1983年,王光兴被调到海口饮料厂担任厂长,并成功研制出椰树牌椰子汁饮料。
品牌创建之初,走的也是小清新路线。
广告设计还曾被《海南日报》点名表扬。
当时椰树的设计还不是王光兴,而是海南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柯兰亭。
正是这个人,搅动了原本椰树集团蓬勃发展的表面,间接导致后来椰树椰汁的广告设计大变样。
1999年,在椰树集团投资处工作的柯兰亭发现了一桩“怪事”。
从1994年到1998年,椰树椰汁每年用量达几亿张的商标纸,曾被一家没有印刷资质的企业承接。
先是由广东国叶集团公司“代理”,再转包给广东顺德市包装装潢印刷厂印制。
起初每张承印价格是0.088元,后来下调为0.079元。
而据柯兰亭对当时市场的了解, 广东、北海、海口几家印刷厂报价每张不过0.07元,市面上还有200万张0.055元每张的报价。
看似每张几分钱的差异,柯兰亭却盘算出了一笔巨账——
5年间,椰树罐装椰子汁招贴纸的成本投资多开支共7246.8万元。
然而这一发现,却险些让柯兰亭丧命。
柯兰亭向椰树集团提交了一纸报告:《算一算椰树集团流失了7000万》。
正是这份报告,引来了杀身之祸。
1999年3月4日下午2点,柯兰亭正准备向集团党委提供证据。
刚到办公楼门前,突然从后面赶来四名持刀歹徒,冲着他猛砍一通。
柯兰亭被送去抢救的时候,身上有12处刀伤,缝合了100多针,后手血管全部被砍断。
而作案歹徒,早就上了一辆事前备好的“出租车”,消失的无影无踪。
尽管柯兰亭认定是集团内部人为,这桩案子至今仍未被侦破,也未有证据表明柯兰亭被砍与椰树集团有关。
今日东方旧刊内容截选
对于柯兰亭提出的“损失7000万元”一事,后续是,椰树集团认为“结论缺乏科学依据,是无稽之谈”。
并为此举出了四大理由:
国内首创的专利产品,价格上不能比;质量不同的产品、价格上不能同比;不同时期的产品,价格不能同比;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价格不能同比。
案子成了悬案,这件事也成为椰树椰汁广告设计的分水岭。
柯兰亭和椰树集团闹掰之后,椰树椰汁的广告进入“土味时代”。
椰树椰汁创始人王光兴,在品牌广告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不但着重加强产品信息卖点的传达,也开始加入丰满女性的形象作为“代言人”。
一为吸睛,其次看中的是“联想效应”。
不管是“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词,还是广告中婀娜多姿的丰满女性形象,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该产品有“丰胸”功效。品牌曾公开承认将其作为“卖点”。
但事实上,椰汁就是椰汁,和保健品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和这种“直白系”广告如出一辙的,还有椰树集团发布过的招聘广告。
“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 这样的醒目标语,也曾一度引发网络争议。
这次因为直播间里的主播们“吸睛”再度引发争议,椰树集团的广告宣发,也并非完全无辜。
2019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指出,“椰树牌椰汁”部分版本广告,宣扬低俗内容、违背社会风尚,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对这些广告进行了停播处理。
椰树早年的一些广告,确有博眼球和误导之嫌。
早在2009年,椰树集团就因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字眼,被当地工商部门认定其为违规发布。
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在2016年,椰树集团推出过火山岩矿泉水“胸模瓶”的设计,也引发过不小争议。
美其名曰,展示女性美。
2019年,椰树椰汁直接在新包装上印上“大胸美女”,
文案也直接主打为“丰胸神器”。
部分广告画面
画面着实有些辣眼睛了…
因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椰树集团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20万元。
女性可以穿衣自由,爱看美女也是人之常情。
椰树品牌的问题,不是广告画面中各式各样的大胸美女,而是长久以来刻意博眼球、低俗化的营销方式。
低俗的不是直播间里的美女,不是爱看美女的人,是椰树品牌以此打造的自身形象。
作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再不拔高搞创新,靠这种博眼球的方式,椰树椰汁还能火多久?
椰树又又又火了,还是因为“胸”。近日,椰树集团直播间因在某音上别具一格的卖货风格,再次被质疑打色情营销擦边球。
网传截图显示,其4位女主播身穿紧身衣服、短裤,露出大长腿,一边跳舞上才艺、一边直播带货。
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她们不言而喻的大杀器。
截至今日(9月10日)中午,椰树集团某音账号已经超过20万粉丝,从作品的播放数量看,播放量高的,都是展示女主播好身材的。
流量密码虽好,但椰树集团也引来了监管的重视,在8号晚上直播时,没开播几分钟,就被官方中断,直接在十分钟后恢复,但播了五分钟后,再次被中断。
类似的情况亦在5号的直播中屡次发生。
很多网友认为,为椰树集团用美女带货是“博眼球”,并直言是“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走在擦边的前线”。
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这不是椰树第一次因为尺度问题上热搜。
早在2009年,椰树集团官网就发布了《椰汁增大乳房之说》一文,称:“每日饮大量椰汁,再用椰汁擦乳,所以人人饱满”,明确提到了椰汁有丰胸功效。
另一篇文章则宣称椰子汁能预防心脏病、关节炎和癌症,还能强健肌肤、滋润止咳。
后来,因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字眼,椰树集团被当地工商部门认定其为违规发布,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2016年,椰树集团还推出过火山岩矿泉水“胸模瓶”的设计,引发了不少争议。
2019年,椰树椰汁则直接在新包装上印上“大胸美女”,并主打为“丰胸神器”。
后因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20万元。
其申请注册的“国宴饮料”商标也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
去年3月25日,椰树集团还在微博上发布招聘广告,内容包括“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专业不限只要懂写作,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
独特的椰树色彩、加上夺人眼球的薪水数字、以及前凸后翘的代言人身材照片,很快就上了热搜。
但随后,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就对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同年4月30日,海南市监局对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罚款40万元。
其中有38万是针对椰树集团各种大尺度的广告。
人民日报甚至都下场批判,说椰树集团把低俗广告当作宣传风格,实在匪夷所思。创意可以有,底线不能无。通过优质创意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再自由的创意也有不能触碰的底线。
央视网则更是不给情面,说广告沿用其辣眼的大红大黄、加黑加粗的“小黄站”视觉风格,与某些不健康网站高度契合,批评椰树集团是低俗广告界的“老油条”。
一直被约谈,一直被罚款,一直被批评。
但椰树至今为止,包装上都坚持着他们一直贯彻的理念……
不过,椰树不是没有收敛。
比如,代言人徐冬冬的衣服是穿得严严实实。
包括这次女主播们,上半身也是严严实实,只是因为身材缘故,反而更加突出了一些部位。
对于网友的涉嫌色情举报,群众分成了两派。
一种认为,椰树这种大胆开放的风格,值得鼓励,网红女运动员,可以露出下面三角区。飞盘媛事件,官媒还站台支持,怎么到了椰树这里就不行了呢?
另一种认为,这就是变相的软色情营销。
这种“包裹严实的性感”到底算不算违规呢?
有律师认为,椰树集团的直播也属于一种广告形式,虽然没有明显的淫秽、色情内容,但相关内容有明显的“性暗示”,有打色情擦边球的嫌疑。
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证属实,可以责令品牌停止发布广告,同时,可以对广告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已经收到多次举报,正在密切关注此事,并研究处理方案。
其实这个东西真的很难界定,你说是色情,他确实没有露出什么。
你说不是色情,但又确实让人联想。
到底怎么认为,这里面还是存在着不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椰树是丝毫没有改的意思,也不打算“戒胸”了。
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营销呢?
可能这就涉及到了椰树本身的危机。
2017年,椰树集团将“重视抓白嫩丰满的广告,培养从小喝到大的年轻一代椰汁消费者”写入其2017年的企业文化春联中,以鼓励员工打破“供过于求”形势严峻的市场。
椰汁集团早年是个蓝海,市场上椰汁产品类的饮料并不多。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椰树集团椰汁品类份额已经有所下滑,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下降。
虽然丰满和喝椰汁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椰树集团笃定,在其长期的营销手段中,这个点是最能激发销量的,最有竞争力的。
这也是他们敢顶着处罚干的原因——相比于几十万的罚款,广告所带来的销量收益要大得多。
但是,一直打丰胸牌,真的能维持现状吗?
椰树集团在10月1日至5日共进行了8场直播,新抖数据平台显示,椰树集团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有33.42万,上架商品11个,场均销售额约2500元至5000元。
说实话,这个销量比起当红主播们的带货数据,真的不够看。
直播火了,粉丝多了,但销量平平。
这从侧面反映了,大部分看直播的主要还是为了那几个女主播的身材,而不是产品的本身。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7年,椰树集团年产值分别为44.56亿元、44.5亿元42.91亿元、40.21亿元、40亿元,产值持续下滑。
椰树的困境,说到底还是产品本身的困境。
不过,椰树在营销上的“不改初心”也在品质上有所体现。
官方宣传不加香精,数十年品质如一,这一点在饮料市场属实难得。
至少比很多又贵、添加剂又多的雪糕刺客和奶茶店要强不少。
此外,椰树集团给予员工的福利待遇,也高出了同行业相当多的水平。
1981,王光兴把椰树这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超40亿元、年税利过亿的中国最大天然果汁罐头饮料生产企业,实属不易。
更难得的是,椰树年入40多亿,但王光兴每年的薪水不过几百万,企业95%的利润全归员工。
在椰树集团内部,员工百分百持股,享受的分红着实让人羡慕。
在依法纳税方面,也是年贡献好几个亿,规规矩矩办事。
这样的企业,实在不宜多加苛责。
相关新闻:椰树的土味潮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一起涉及7000万的大案
黑黄蓝红白,这几个极具冲突的色彩,调和成了“椰树”的品牌形象。从广告的记忆点来说,椰树洗脑式的千篇一律,成就了品牌特色。
几十年如一日的椰汁味道,几十年如一日的包装,外加几十年如一日丰满美女的代言形象。
造就了如今的“椰树”。
以前看很土,现在看依然土。椰树硬是凭借这股“土气”,土着土着就“潮”了。
不仅今年4月和瑞幸的联名咖啡大受追捧,还异军突起进驻了直播间。
今年4月,瑞幸推出椰树联名拿铁
10月8日晚八点,椰树短短几分钟的直播,吸引了同时在线人数超5万,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9万。
走进直播间,迎面扑来还是满满的“椰树”味。
丰满的女主播们穿着紧身上衣和短裤,戴着印有椰树品牌经典包装的口罩,手举椰树牌椰汁热舞带货。
然而直播只进行了几分钟,就被抖音平台掐断。
10分钟后,直播间恢复画面,5分钟后再次被掐断。
类似的情况,在椰树此前的直播中,也屡次发生。
美女谁都爱看,带货主播统一丰满长腿的形象,是不是在打“擦边球”,也众说纷纭。
画面虽然脱离了“高级趣味”,要说沦为“低俗”也远远不及。
随便打开一个瑜伽带练视频,或者长年火热的帕梅拉运动视频,画面中人物的着装都是类似的。
不同的是,椰树直播间里的美女,纯为带货观赏,和售卖的椰汁毫无相关。
这一风气,可以说从2009年椰树椰汁将身材丰满的美女作为代言人,印在产品包装上起,沿用至今。
被监管部门处罚过,被海南市监局以“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广告”为由,开过40万元的罚单,美女形象却从未退出过椰树包装。
最为消费者熟知的,就是代言时间最长的徐冬冬。她因此被誉为广告界“椰汁女王”,近年来也有了自己的影视作品。
黑红也是红,何况这种包装还得到了“市场印证”。吃到营销红利后,椰树当然想将其“发扬光大”。
说起椰树的土潮品位,还得从其品牌董事长王光兴说起。
一如一位网友所言,“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董事长的审美很稳定”。
椰树集团独特的“土味营销”和包装风格,主要来源于其公司董事长王光兴。
背后牵扯的,却有一桩涉及7000万的国资案。
1940年,王光兴生于海南琼山一户普通家庭。
1957年,他成为海口市工人文化宫任业务美工,第二年调到海口罐头厂,担任美工与文书职位。
要说椰树椰汁的品牌和广告设计是胡来,还真是误会椰树了。
王光兴出身美工,多少有些专业在身上。
1983年,王光兴被调到海口饮料厂担任厂长,并成功研制出椰树牌椰子汁饮料。
品牌创建之初,走的也是小清新路线。
广告设计还曾被《海南日报》点名表扬。
当时椰树的设计还不是王光兴,而是海南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柯兰亭。
正是这个人,搅动了原本椰树集团蓬勃发展的表面,间接导致后来椰树椰汁的广告设计大变样。
1999年,在椰树集团投资处工作的柯兰亭发现了一桩“怪事”。
从1994年到1998年,椰树椰汁每年用量达几亿张的商标纸,曾被一家没有印刷资质的企业承接。
先是由广东国叶集团公司“代理”,再转包给广东顺德市包装装潢印刷厂印制。
起初每张承印价格是0.088元,后来下调为0.079元。
而据柯兰亭对当时市场的了解, 广东、北海、海口几家印刷厂报价每张不过0.07元,市面上还有200万张0.055元每张的报价。
看似每张几分钱的差异,柯兰亭却盘算出了一笔巨账——
5年间,椰树罐装椰子汁招贴纸的成本投资多开支共7246.8万元。
然而这一发现,却险些让柯兰亭丧命。
柯兰亭向椰树集团提交了一纸报告:《算一算椰树集团流失了7000万》。
正是这份报告,引来了杀身之祸。
1999年3月4日下午2点,柯兰亭正准备向集团党委提供证据。
刚到办公楼门前,突然从后面赶来四名持刀歹徒,冲着他猛砍一通。
柯兰亭被送去抢救的时候,身上有12处刀伤,缝合了100多针,后手血管全部被砍断。
而作案歹徒,早就上了一辆事前备好的“出租车”,消失的无影无踪。
尽管柯兰亭认定是集团内部人为,这桩案子至今仍未被侦破,也未有证据表明柯兰亭被砍与椰树集团有关。
今日东方旧刊内容截选
对于柯兰亭提出的“损失7000万元”一事,后续是,椰树集团认为“结论缺乏科学依据,是无稽之谈”。
并为此举出了四大理由:
国内首创的专利产品,价格上不能比;质量不同的产品、价格上不能同比;不同时期的产品,价格不能同比;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价格不能同比。
案子成了悬案,这件事也成为椰树椰汁广告设计的分水岭。
柯兰亭和椰树集团闹掰之后,椰树椰汁的广告进入“土味时代”。
椰树椰汁创始人王光兴,在品牌广告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不但着重加强产品信息卖点的传达,也开始加入丰满女性的形象作为“代言人”。
一为吸睛,其次看中的是“联想效应”。
不管是“从小喝到大”的广告词,还是广告中婀娜多姿的丰满女性形象,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该产品有“丰胸”功效。品牌曾公开承认将其作为“卖点”。
但事实上,椰汁就是椰汁,和保健品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和这种“直白系”广告如出一辙的,还有椰树集团发布过的招聘广告。
“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 这样的醒目标语,也曾一度引发网络争议。
这次因为直播间里的主播们“吸睛”再度引发争议,椰树集团的广告宣发,也并非完全无辜。
2019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指出,“椰树牌椰汁”部分版本广告,宣扬低俗内容、违背社会风尚,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对这些广告进行了停播处理。
椰树早年的一些广告,确有博眼球和误导之嫌。
早在2009年,椰树集团就因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字眼,被当地工商部门认定其为违规发布。
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在2016年,椰树集团推出过火山岩矿泉水“胸模瓶”的设计,也引发过不小争议。
美其名曰,展示女性美。
2019年,椰树椰汁直接在新包装上印上“大胸美女”,
文案也直接主打为“丰胸神器”。
部分广告画面
画面着实有些辣眼睛了…
因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椰树集团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罚款20万元。
女性可以穿衣自由,爱看美女也是人之常情。
椰树品牌的问题,不是广告画面中各式各样的大胸美女,而是长久以来刻意博眼球、低俗化的营销方式。
低俗的不是直播间里的美女,不是爱看美女的人,是椰树品牌以此打造的自身形象。
作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再不拔高搞创新,靠这种博眼球的方式,椰树椰汁还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