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研究协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人口研究办公室主任科尔(Ansley J. Coale)1984年出版《从1952年到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1952-1982.)一书,他认为,按照中国的官方统计,中国1958年到1963年的死亡人数大约是4,180万,其中包括非正常死亡人口的1,600万;但科尔认为这个数字含有水分,因为大饥荒最严重的1960年,官方对死亡人口的统计大概只有66%。
海外华裔学者、中国大陆当代史专家丁抒在1991年出版的《人祸:“大跃进”与大饥荒》一书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人口增长与死亡数据推算,中国大饥荒饿死了3,500万到4,000万人。
1993年,上海大学的学者金辉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字为依据,对饿死的人数作了深入探讨后,得出结论:“仅仅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就可能达4,040万。”但是刊登了此一研究成果的上海《社会》杂志被中共当局勒令停止发售,杂志社遭“整顿”;金辉受到处分。 [1评]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今年中国企业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新签订的投资和建设合同总额创历史新高。中国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这与华盛顿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川普政府正对其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
根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北京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今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建筑合同和投资总额达1240亿美元,涉及176笔交易,超过了2024年全年1220亿美元的总额。
该研究作者王珂礼(Christoph Nedopil Wang)表示:“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活动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参与度的激增也令人惊讶。2025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规模:多笔大型交易,每笔金额都超过100亿美元”。
王珂礼谈到,由于川普关税引发的贸易战,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供应链和市场多元化需求,促使一些中企将目光投向海外,而“一带一路”国家则看到了“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深化与中国关系的机会”。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启动“一带一路”倡议,利用该倡议深化中方与150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贸易联系。该研究发现,今年上半年的激增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同和投资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包括约7750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和5330亿美元的非金融投资合同。
该研究指出:“2025年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参与度达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并指此类投资和建筑合同价值最高的地区是非洲,为390亿美元,其次是中亚,为250亿美元。
该研究发现,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建设合同和投资飙升至创纪录的约440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水平,其中涉及尼日利亚加工设施的工程价值20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中投资额最高的国家,达230亿美元,而拉丁美洲获得的合同和投资额则创下10年来的新低。
中企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风能、太阳能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同和投资额创下近100亿美元的纪录,同时,中国公司还继续投资煤炭,并在金属和采矿业投入了创纪录的近250亿美元。
其他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的计算显示“一带一路”交易有所增加。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表示,第一季度中国实体宣布的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接近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023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其他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纪念倡议提出十周年。 © 路透社图片
荣鼎集团指出,随着企业寻求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东南亚占据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主要增长势头。格里菲斯大学和北京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的研究称,东南亚吸引的投资流量仅次于中亚,达到近1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