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成为永远的外国人?美国两代华人间的抗争论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11日 2点2分 PT
  返回列表
62851 阅读
26 评论
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美国两代华人间的种族抗争论战

作为家长的华人一代

不能把华人二代的诉求完全看成是美国“白左”洗脑的结果

因为华人一代可能接受自己是外国人

华人二代却不能接受成为“永远的外国人”

2019年5月14日,争取代表美国民主党参选2020年总统大选的杨安泽在纽约宣讲政见。摄影/本刊记者廖攀

文/刘裘蒂

耶鲁大学本科英语系大三学生黄艾琳最近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爸妈和华人社区与非裔站在一起,抨击华人家庭和社区里一向强调埋头苦干、不论时事、甘心做美国少数模范族群的价值观,面对6月初美国因警察对黑人残酷暴力而在各地爆发的种族示威,大多选华人择继续保持沉默,继续“埋头苦干”。

然而新冠疫情使亚裔从少数模范族群变成白人至上主义者和其他少数族群口中的“病毒族群”,也产生了亚裔的身份认同危机。这封信在美国高校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引起亚裔学生的回响,但也在华人家长圈掀起了炸锅样的反应,许多文章斥责华裔学生“被左派洗脑”,反对他们大逆不道的“身份政治”。

黄艾琳的呐喊正戳中了一个近年来酝酿的爆发点:华人新移民正处于美国亚裔的分裂线,而华人一代和华人二代对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美国种族抗争只是暴露了这个痛点。

为什么华人二代要“和非裔站在一起”

华人二代在美国主流文化中长大,用英语为母语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认同大多数美国人尊重人权,积极争取种族正义,但是由于近年来选举政治使得美国的族群问题变得空前紧张,他们开始亲身感受到了自身的身份认同受到威胁,在心痛父母一代的漠视与偏见之余,他们呼吁所有的美国华人观看纪录片《亚裔美国人》,并倡议为非裔社会活动组织捐款。

PBS的最新纪录片《亚裔美国人》播出后,有人约黄艾琳就美国华裔历史写一篇观后感或一首诗。“可是,我发现在这个时候很难作诗。我不想只关注我自己族裔的历史和故事,而不去了解和认识所有被边缘化的少数族群经历的挑战、痛苦和创伤(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族裔的遭遇)。” 

黄艾琳描述了亚裔美国人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敌视(或歧视)黑人的言论和成见,例如,她从小听到的唠叨总是说,“他们在不好的社区长大;他们造成了太多的犯罪;我希望你千万不要跟黑人交朋友,不要卷入黑人运动中。”

她写道:亚裔自诩为“模范少数族裔——医生、律师,听话,安分守已,有成就。我们跟其他有色人种不相干;我们甚至会站在美国白人一边贬低那些人。”即使当“敌视黑人”的现实与亚裔自身所遭受“系统性种族主义”如此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时候,许多亚裔美国人(包括她自己)都不愿意,有时甚至拒绝参加有关非裔美国人所面临的种族暴力的讨论。

反讽的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二代发觉,其实“我们在这个国家的生存一直是有条件的。”从十九世纪当中国劳工初来美国时被私刑处死,《排华法案》禁止他们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到被剥夺了法律人格权,而当珍珠港被炸时,日裔美国人被围捕、拷打并拘禁在集中营。

在冷战顶峰时期,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的美国华人受到联邦特工的恐吓,很多家庭失去了生计。当新冠病毒袭击美国时,亚裔美国人遭到攻击和骚扰,被指责为“病毒携带者”。当黄艾琳被指为是“吃蝙蝠的人”,她警醒到,作为亚裔,“我们永远不会真正属于这里。”

她写道:“虽然我们无法将亚裔美国人面临的挑战与非裔美国人遭受的野蛮暴行相比,但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归功于他们。”但是,面对非裔乔治·弗洛伊德被指控在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杂货店因使用20美元假钞购买香烟而被白人警官“跪杀”,黄艾琳对华裔社区“置身事外”的沉默感到震惊和失望。

黄艾琳在耶鲁选择的专业是所谓“白左”集中的文科,这不是典型华人家长希望子女从事的行业。但是黄艾琳认为,“我们华裔的历史不只有一大串听话的医生、律师和工程师;我们的历史中更有革命者、活动家、斗士,尤其是幸存者⋯⋯我拒绝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呼吁对我们自己社区的种族公正。贬低或压制其他少数群体的正义根本不是正义。白人至上主义几百年来一直在威胁我们所有社区。在这个许多享有特权的少数族裔都站在白人至上立场上的时候,我要问:你和谁站在一起?”

在哈佛主修英文专业的19岁华人二代朱锟写了一篇题为《响应耶鲁女孩,哈佛大学生也有话说》的微信文章,他认为,“虽然华裔非常努力,但是我认为将努力工作看作是华人独有的文化是一种自负的看法⋯⋯是的,移民很艰难。我的父母不得不克服许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障碍,我永远也无法体会到他们为让我成为今天的我而承受的艰辛⋯⋯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信念,但数百年歧视黑人的社会态度和制度让他们的自力更生变得比华人要困难得多。”

2018年10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反对哈佛大学歧视亚裔学生的抗议者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前展示标语牌。图/新华为什么华人一代要“和美国民众站在一起”

然而,在许多华一代的父母眼中,黄艾琳和朱锟代表了“美国公校的左派历史教育对华人二代的恶劣后果”。一名署名“吹号角的凌飞”的作者写道,“特别是关于民权抗争方面,不是去告诉学生在历史的进程中,各族群都在为更文明更进步一起努力,而是几乎只介绍非裔,只字不提其他族群,特别是,从来没有提到华裔在美国的民权抗争中的作用。”

这名作者认为在这样片面到偏颇的教育环境下,形成了一个在美国的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个片面认知:“美国的民权抗争,全靠非裔,华人要感谢非裔。”

“吹号角的凌飞”在另一篇文章中问道:“孩子,你有没有为你的父母想过,他们当年是如何从这种沉重的困境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他们有没有哭天抢地,指责别人?他们有没有把自己的不富足归咎于别人身上?他们默默地工作,也默默地为你——他们的下一代购置了良好学区的房子,为你——他们的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在你脱口而出的‘富裕的社区’‘顶尖的大学’‘舒适的专业工作’时,摸着你的良心,跪在你的父母面前,先去反思一下,这是从天而降的?还是因为你的父母们筚路蓝缕,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

这些指责,是不是很像传统中国父母的经典用词?这名家长“强烈建议家长们对自己的子女的这种自我贬低的种族主义想法提高警觉,特别是在当下,整个美国的学校系统都弥漫着极左思想的情况下,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种族主义,反对这种身份政治。”

在“吹号角的凌飞”看来,种族主义的根本是用某种人的努力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来作为认同的根本基础。“你可以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语言,但你无法改变你的种族,而‘身份政治’恰恰就是以你的种族来进行划分与站队。”

他反问,在400年的美国历史中,为什么非裔始终在“哀嚎”中无法走出?“一个族群一次走不出,也许是打压,两次走不出,也许是巧合,但一而再,再而三地走不出,就不能不说自身一定存在什么走不出的原因了。”

他问黄艾琳,“孩子,在你的公开信中,我没有看到你有一点点的对你父母的感恩。你甚至对美国这个国家都没有任何的感恩的心。”因此他提出反对“身份政治”,而是“选择和美国民众站在一起,而不是把非裔与其他族群相剥离开来⋯⋯因为我们相信建设,我们相信法治。”

教育平权分裂华人和亚裔族群利益

对比华人二代和华人一代对美国种族问题认知的差异,他们的用词和逻辑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而潜伏在这底下的暗流,是华人和非裔/拉丁裔在某些议题上利害冲突的现实。

以种族平权议题为例,近年来以华人新移民为代表的组织,在反高校教育平权的诉讼中扮演了主导的角色。在他们诉讼提出的数据中,指向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受惠于平权政策,而牺牲了华裔/亚裔学生的权益。

美国亚裔群体对高校平权政策的看法,也暴露了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和相对已经融入“亚裔族群意识”的老移民之间的冲突。

华人一代新移民倾向于认为平权政策限制了亚裔学生的数量,跟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学生比较起来,亚洲学生在入学标准考试必须要高出30%至50%才有同样的入学机会。亚裔老移民则认为,平权政策曾经提高亚裔的大学入学率,让早期的亚裔人口有上大学的机会。

华人一代和华人二代的认知差别,也凸显了在新华人移民与其他亚裔族群之间的差异。亚裔内部利害冲突不但反映了代际的区别,也因为这个群体的多样性,由于大量原籍国(49个原籍国)、语言文化及教育、经济背景的差异,他们往往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与身份认同,造成认知和利益上的冲突。

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2000万居民是亚裔,占美国总人口约6%。截止到2019年,在美华人大约550万,占全美人口约1.7%。因此在传统的政治运作中,华人自然必须靠着与亚裔抱团才能形成气势。中国新移民的热潮,正好赶上美国亚裔企图摆脱传统不吭声的“模范少数”刻板印象,但是随着这些社区团体整合资源,他们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尖锐。亚裔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有不同的表现,在选择性入学申请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力。

“亚裔都是模范生”的刻板印象,恐怕在华人中也未必全真。从一个角度来说,华人移民受教育的程度呈现高低两极分化:25岁以上的华人持大学文凭比率为54%,远高于美国30%平均水平;但同时,华人移民中高中以下学历者占36%,高于全部亚洲移民的29%。

因此,美国亚裔和华人之中事实上没有一致的利益或声音。反对种族教育平权发言声浪最高的是中国来的“新移民”,他们有不少人有经济能力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或本科,或是以投资移民的方式来到美国,和老移民以及一些其他亚裔国家来的“经济弱势群体”有别。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对华裔和亚裔的种族歧视言论与暴力,更形成华裔与亚裔之间关系的张力。一方面两者都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某些亚裔感受到受中国疫情和华人待遇的“牵连”。在亚裔族群里,也有类似华人一代和华人二代之间的辩论:更积极地融入“美国主流”,或是加入种族抗争?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美国华人杨安泽4月1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一则评论,标题是“我们亚裔美国人不是病毒,但我们可以成为治愈的一部分”。针对近期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中仇恨犯罪和种族主义激增的趋势,杨安泽认为,亚裔美国人应该通过行为表现出作为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和社区关怀。也就是说,亚裔族群可以借着成为“最佳公民,从而帮助遏制种族主义”。

但是很多人不同意亚裔必须先证明自己才能获得平等对待,他们更不同意作出社会贡献是应对偏见行为的最佳方法。

这些论战显示了新冠疫情再度激发了亚裔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在中美紧张关系下的华人一代和华人二代更面临了危机的迫切性。我认为,作为家长的华人一代,不能把华人二代的诉求完全看成是美国“白左”洗脑的结果,因为华人一代可能接受自己是外国人,华人二代却不能接受成为“永远的外国人”。

旅美学者徐德清博士认为,华人内部的分裂反映了思维倾向上的两个极端:以中国背景为主的华人一代的特征是大多来美时必须求生存,无法系统地了解美国的国情和文化,只能尽量在现有的体制下自强不息,找到自己最大的生存空间。而受到美国教育和文化洗礼的华人二代,对于社会参与和种族关系自然有不同的体验和看法,更希望去改善社会大环境,这样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一些华人家长虽然身在美国的环境,对于子女仍然倾向于采取由上而下的权威沟通方式。徐德清认为,同样地,华人社区内部也要有交流沟通的机制,华人不但要团结,也要与其他亚裔寻求和产生共同点,不要把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亚裔的利益截然划分,美国华人只有与亚裔团结,才能在美国社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R
Ray_brisbane
1 楼
“你觉得自己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 白人不觉得你是美国人,老黑不觉得你是美国人。 “where you come from?" " I am from New York" "I mean you actually from?" "My parents from California" "No, I mean, what is grandparents from?" " From China" " I feel happy now"
s
scottfox2008
2 楼
根本没有争论,孩子是孩子的生活,父母是父母的生活。
移动硬盘
3 楼
二代有个致命的问题,生在国外汉语不好没有文化根基。一代很明白自己的出处两种文化是后天的学习,一点也不纠结。
a
anywho
4 楼
別提台巴裔自輕自賤的楊安澤,丟掉華人的臉面、被一個白人白眼一下居然妄自菲薄,不配做個男人、更不配為亞裔、台巴裔都這種屌様、沒骨氣的次人類,
面包的包
5 楼
一代还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做文化根基, 二代基本不懂伟大的习近平思想,人类自古以来最先进的思想。 慢慢的,后几代就完全和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共产主义,脱节了,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没有习近平的领导,全世界都要完蛋。中共的文化根基太重要了。
0
09031952
6 楼
政治鬥爭猶如海嘯波濤,把人世間攪拌得一塌糊塗。
v
van-vn
7 楼
回国啊
R
RedStar0723
8 楼
敌人是白人统治阶级,不是黑人。
刘霍珲
9 楼
别争了,你是不是美国人,美国白人说了算。
y
yuanfangzhi
10 楼
所以支持《亚裔入学限制法案》《亚裔人头税法案》你就融入美国了!
p
pilgrimsun
11 楼
呵呵 和黑人在一起就是美国人了
和平奖
12 楼
美国本身就是移民国家,你所说的代表了那部分偏见和无知。
f
foxcity
13 楼
可视族群矛盾是历史的必然发生,而意识形态安抚则是历史的偶然片段。很多美国华人都是在这个安抚时期移民进入美国,随之而来,这些华人也必须接受族群杂居引发的历史必然和冲突存在。
伪冒上帝
14 楼
用人的需求的不同层次来分析其实很简单。 老一代穷,所以把需求重点放在钱上面了。新一代富裕了,开始追求更高的层次,更注重在被人尊重,社会平等,公正等高层次上面。 其实这只是一般规律,先物质再精神。但这又涉及到多少物质才够的问题。有些人觉得能吃饱睡好就行了。有些人在物质上却永无止境。 当然还有环境的影响。比如在中国内地,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追求精神层次?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内地文艺界很差,电影比不上好莱坞,没有什么好的自创流行歌曲,没有好的小说。香港也如此,现在可以说港片烂到家,新歌手都在唱老歌,也没有金庸等作家了。 我觉得,文艺作品就是精神的表现,一边要压抑精神层次的需求,一边想创造出好的文艺作品,挺难的。 说那么多也没用,机器人是不懂的。
s
sujith
15 楼
华裔没有别的本事,只会坑华裔,太缺德!
似水牛年
16 楼
我收到宣传系统的消息,现在官媒的任务是挑拨华人之间的关系。
陷疯稻谷
17 楼
问题是美籍华人对这种偏见和无知做了什么,反抗了吗?争辩过吗?还是只是默默的承受和忍耐
陷疯稻谷
18 楼
你这傻逼狗杂碎不是一直在干这事吗
不明智
19 楼
: 扯几把蛋, 根本没人那么问你, 纯编造 !
不明智
20 楼
是不是美国人, 全靠你自己 你自己认为是 你就是, 你自己人在曹营心在汉,你就不是 歧视? 没有系统歧视, 个别人出言不逊,有, 这说明不了什么, 你可以反击回去。 先做一个举止令人尊重的人, 别一副猥琐样, 你就不那么容易遇到“歧视”
j
jpeagle
21 楼
人以族分是自然和正常的。 歧视,基本原因不是针对种族,而是针对个人,每个人都需要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种族里的大部分人都被别人尊重,这就是羡慕。如果种族里大部分人都做得很糟糕,这会变成对种族的歧视。
l
laolilili
22 楼
天朝造的孽
皇军这边走
23 楼
爱中国的住中国,爱外国的住外国。。言行不一,是精神分裂吗?
w
wate03
24 楼
就是种族问题,别老自己找错,这思路不对
独孤苍狼
25 楼
美国的黑人平权不仅仅是黑人自己争取来的,华人的地位也不是黑人平权运动带来的。 华人的地位在美国遭到排挤是白人对华人的警惕和害怕的原因。自郑和环游测量世界到达欧洲,给欧洲人带去强大先进文明的震撼后,白人学习、吸收、窃取中华文化,然后伪造自己的先进文明(古埃及、古罗马及古埃及)来打压中华文明,最后,沦为八股文的明末清初,科技被欧洲逐渐赶上和超越,中国沦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附庸。但是,中国人的聪明和底蕴是无法抹杀的,因而,白人就非常警惕中国人发现西方伪文明并奋起直追,再次崛起。所以,白人处处以劣等民族来给中国人洗脑,这也是美国人制定《排华法案》的所谓原因。
独孤苍狼
26 楼
华人地位的改善是中国人在二战中以伤亡一千多万人为代价拖住日本侵略者的主力,使得日本没办法完全占领南洋,更使得日本没办法进军苏联和纳粹德国对苏联形成东西夹击。中国的巨大牺牲,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这才废除了排华法案,中国人才可以移居美国,也可以成为美国公民,但是,还是严格限制了中国人移民的人数(当时只有105人的限额)。 而华人在美国及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则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空军掩护也没有海军、手持二战时期的杂牌武器,和海陆空协同作战、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交战,击败了美国为首的十八国联军(联合国军),这才使得美国和世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使得中国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由于美国要拉拢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把中国人的移民限额逐渐提高。 黑人地位的提高,首先是中国给的!在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期间,黑人俘虏在志愿军战俘营的待遇和白人俘虏一样,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平等对待,面对白人俘虏的强烈抗议,坚决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批评教育白人和提高黑人的思想认识,使得黑人和白人平等的思想在美军俘虏中扎根。 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的平等思想,在朝鲜停战后被这些俘虏带回了美国,才使得黑人民权运动在美国启蒙并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使得共产主义及各民族平等、人人平等的思想真正传入美国并深入人心。 也是毛泽东1963年接受著名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的要求后,发表《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为美国黑人解放提供支持。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并举行百万人大游行坚决支持黑人的抗暴斗争。 正是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黑人通过不断的抗议和暴动,才争取到了平权! 所以,黑人对中国人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是非常感激和友好的,正是邓笑贫背叛毛泽东,和美国沆瀣一气,疏远了非洲人,把非洲人当做“劣等民族、喂不熟的白眼狼”,这才使得黑人离心离德,对中国人这种“叛徒”反感,直到现在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