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多生育 武汉汉口江滩的一座雕塑“奔小康”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2日 1点18分 PT
  返回列表
78868 阅读
19 评论
拿起筷子夹汤吃

近日,武汉汉口江滩的一座雕塑“奔小康”了。

原本的“一家三口”雕塑,现在变成了“一家五口”。这一变化不仅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城市文化的新思考。

而我,更多的是引起了下面几个问题的深沉思考:“计划生育”、“培养多一个孩子需要准备多少钱”、“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抚养三孩”......

这座雕塑原本描绘的是一家三口在江边漫步的场景,父亲、母亲和孩子手牵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而,现在雕塑上多出了两个孩子,变成了一家五口。

这一变化让来的看似突然,其实又被铺垫了很久。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口之家,在未提倡二胎、三胎之前,在计划生育政策叫停以来,有一段时间内是很多普通家庭的标配,在以前,单位上班的话多生一孩可是要丢乌沙的,而且,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作为父母的每个月依靠接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薪资糊口,拿什么去抚养小孩?但是自从提倡了二胎,又在呼声中开放三胎,再到鼓励多生多育,极个别地区还发放一些补贴,某些“先富起来”的家庭就自然而然变成了五家之口甚至七八九十家之口了,这如果没有厚实的经济支撑,你试试看!

所以说,武汉的这个雕塑从三口之家变成五口之家,不是一夜之间奔了“小康”甚至“大很多的小康”了吗?

雕塑的变化,相信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这是城市文化的进步,体现了家庭观念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有的人认为,雕塑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家庭形式的多样性。同时,这也体现了城市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和尊重。当然,某些特批的安插在国土某些特殊城市里的倭类诡异的雕塑就不讨论了,那些毕竟用心险恶审批奇特,小老百姓的我们就少讨论了。

回到这“奔了小康的一家五口”雕塑,应该也有人对这一变化表示担忧。不难想,估计会认为,雕塑的变化可能会对传统家庭观念造成冲击,担心这种变化会引导人们过分追求家庭规模,而忽略了家庭质量。说到底,其实贫富差异一种极具显性的大众化体现,居住资源被各种专家要求了规划了、教育资源被集中了,医疗资源被集中了,生活资源被集中了,工作机遇福利一系列被集中了,咱能咋办?凉拌?跟风呗,咱经济比不上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家,那就拼了老命往集中点也就是城市里扎呗,好歹咱还有机会再下一辈人身上看到微弱的希望不是?!

如果没猜错,设计师应该会很得意地表示,这一变化也是为了传递正能量,鼓励人们珍惜家庭、关爱家人,还大说特说一番,说这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符合当代家庭的主题现状,希望大家通过雕塑的变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家人的需求和感受,五家之口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传承和活力。

不知道猜对了没有,咱呵呵就过了呗。

不过,您怎么看呢?李元芳?张元芳?邓元芳?肖元芳?...说说呗。

K
Ki11
1 楼
😂😂共產黨現在需要大量的sb韭菜
寂寞de心
2 楼
先把以前的超生罚款加倍还回来再说吧
s
skyfall
3 楼
金拱门汉堡包
4 楼
朝令夕改也不过如此了吧
g
granddad
5 楼
自愿慰安妇,反华婊子养的杂种狗Ki11又公开替其婊子老娘和窑鸡老婆拉皮条了。Ki11,拜登今天入你老母了吗?据说你老母就喜欢软趴趴的老拜登,
P
Phillip
6 楼
彭麻麻不能生了,让明泽多生几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评]
中坚力量
7 楼
孩子并不是必须的 连结婚其实也并不是必须的 在一起至少要一两年才能知道 合适不合适 而且因为生活琐事产生矛盾 很容易离婚 不结婚 始终有尊敬在两人之间 即使有了孩子也可以一起照顾 反而相互的关系更好相处 两人相敬如宾 各自保持空间感 反而能天长地久 结婚只是一个证件 如果都有生活独立性 完全没有必要领这个证件 相信自己的感情基础 而且即使感情破裂 也很少麻烦 这个世界这么大, 你不想再看看吗? 一定有更合适你的人, 何必要这样熬呢? 人生就一辈子, 要对得起自己, 结婚只是一个枷锁, 没有其他意义, 只是绑住了自己, 束缚了另一个人, 有意义吗? 很多人没结婚, 不代表就没有伴侣, 什么时代了, 结婚这种事情 ,除了让自己后悔, 还有什么意义? 怎么过好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孩子只是减分项 没有意义 最多一个就够了 否则自己的生命都被耗费了
曾祖爷爷
8 楼
吹牛大大国
9 楼
以前强制堕胎 现在有本事也可以强制生
s
sailorus
10 楼
真的搞不清楚什么是正能量。。。???
s
sailorus
11 楼
她们能多生,你们家也能多生???
y
yuanfangzhi
12 楼
我就非常讨厌中国政府什么都指手画脚?一会“人多力量大”全国使劲生?一会《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现在又鼓励生育多生? 生或不生?想生多少?你就让民众自己选择不行吗?谁愿意生谁生。政府有那功夫扯这个?不如琢磨如何提高民生?基础设施?全民医疗什么的?
糖桔喝得
13 楼
以现在的社会状况生养一个几乎是很多家庭的极限了,以我的侄孙为例,他还不到6岁但是每年花在他身上的课外辅导费竟然超过14000元,6000元一个绘图班和8000元一个的学前数学启导班,他妈还准备给他报一个外语班和语文启导班,估计没有30000元一年拿不下来,而如果不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加餐的话他将来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如果再算上其他的诸如学费,衣食住行等费用普通家庭只能负担一个小孩的生养费用。
无聊女人
14 楼
一夫多妻应该会多生点
A
AMONIA
15 楼
中国人不是一个喜欢反思的民族。否则的话,右边俩个孩子应该涂成灰色,寓意被打掉的。
诚聘板主
16 楼
嫁中国男人,中国女人悲催命运的开始。 .
牛皮方糖
17 楼
党就是喜欢管理老百姓的性生活,特别有这个爱好
说ji句
18 楼
其实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生育,这是各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干预的科学性。现在看来,中国当年的节育政策显然是缺乏科学论证。不过,如同所有国策问题一样,都应该随情势变化不断矫正、调优。例如,计划生育政策最多执行20年后是不是可以放开二胎?
屡教不改
19 楼
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宣传解决不了问题。把卖不出去的房子每个小孩分一套,立刻小孩就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