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德国的“朋友圈外交”才是真正的时代转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4月2日 17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77224 阅读
16 评论
新华二代在德国

导读: 今天这篇实际上是昨天的延续。

后来发现,虽然我个人觉得思路很清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还是过于跳跃,担心有读者会认为主题不鲜明,看着有点凌乱。最后临时决定将其拆分。

近期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猜忌与嘲讽。

不少人讽刺德国,即打算与中国脱钩,又在中国的投资创下历史新高,这不是自欺欺人、双标、"立牌坊" 吗?

怎么说呢。

事情或许并这么简单,但如果只是借机嘲讽一下,那也无妨。任何只满足虚荣心的狠话都不会改变事态进展。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为了让那些嘲讽德国人的朋友们更有说服力,我再给提供一些更有用的数据。

德国2022年在华投资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15亿欧元。

德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达到841亿欧元。

德国在原材料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2021年最大国外在华投资者,前三名都是德国企业。但戴姆勒居然没有进入前五。

德国政府的主线是去风险化,并非脱钩。这一点可以通过内阁成员在过去一年的出国访问次数和访问目的地能看出来。

比如总理朔尔茨在2022年出国访问次数高达50次,其中包括日本,印度、中国、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G20峰会)、加拿大、南非、尼日尔、塞内加尔、以色列、萨特阿拉伯、卡塔尔、迪拜和埃及。2023年又去了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等非欧洲国家。除欧洲以外,其重点是非洲、南美和亚洲等国。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2022年出国访问次数甚至高达60次(2023年的出国访问次数——截止3月24号——已经超过20次)。除了他们,经济部长哈贝克的出国访问也相当频繁。就在前不久,哈贝克和农业部长步朔尔茨后尘,联合访问了巴西、阿根廷和智利。

德国经济与农业部长在三月份访问巴西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面对面的交流胜过视频会议。关于这一点不应该有异议。

简而言之,在德国总理以及内阁成员的访问国家中,有不少国家跟《中国战略》所提倡的去风险化、去依赖化以及供应链安全(或经济与原材料供应安全)紧密相连。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默克尔执政长达16年,但总共访问巴西四次,其中一次是和德国总统去看世界杯总决赛。即便都加一起,相等于每四年一次。朔尔茨上台不到两年就同时访问了巴西、阿根廷和智利。

这就是说,当时被默克尔忽略掉的国家("stiefmütterlich behandelt")现在突然间变得重要了。默克尔当时不怎么访问的国家,朔尔茨(以及其内阁成员)都先后访问了。

朔尔茨2023年三月份访问巴西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去风险化、去依赖化、保障供应链(经济与原材料)安全的必要步骤。这是一项长期项目,并不一定马上立竿见影,但是一个起点。凡事都得有个开头。

为什么巴西等南美国家对德国很重要,一方面是他们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其次是欧盟有望与南美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按人口而言,南美国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贸易伙伴。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德国的去依赖化、去风险化与供应链保障战略。

如果不是出于这些原因,德国总理、经济部长与农业部长也没必要跑那么远。说到双边关系,德巴早就成立了政府磋商机制。

说到印度尼西亚与其他亚洲国家(中国除外),德国政府首脑或内阁成员在过去十年或几十年也未曾去一趟,但最近一年多都访问了。

上一次访问印度尼西亚的德国总理是2012年的默克尔。相隔了10年。

默克尔于2012年访问印度尼西亚

上一次访问新加坡的德国经济部长还叫Michael Glos(基社盟)。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那就对了。他在2006年访问新加坡。时隔16年,哈贝克于2022年再次访问新加坡。

Michael Glos

上一次访问日本的德国国防部长叫Franz Josef Jung(基民盟)。他于2007年访问日本。时隔16年,新一任德国国防部长再次访问日本,参加今年首次在东京举行的德日政府磋商。但跟其他内阁成员不同,德国国防部长在日本多呆了几天。

Franz Josef Jung

还有时隔25年再度访问中国台湾的德国内阁成员就不用提了。

德国好像没有跟任何一个国家的关系搞得特别紧张(除了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每隔几天恐吓德国以外)。

又或者,无论哪个受西方制裁的国家,德国都属于最大投资者之一,比如俄罗斯与伊朗。

德国目前做的,就是把 "朋友圈" 的范围扩大。把原本的 "好朋友" 发展成更紧密的朋友,把跟当下关系疏远的朋友进一步拉近距离。

默克尔执政16年,她的确有将很多潜在 "好朋友" 忽略了。现任政府只能去 "补习功课"。

除总理一人还不够,需要动员所有内阁成员 "一起行动"。这也就能合理地解释,为何这一届德国内阁成员常常去一些他们原先很少去或不去的国家的主要原因。

上面有提到巴西等南美国家的重要性。

日本也很重要。德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老龄化严重、汽车大国(竞争对手)、严重缺乏天然资源的国家、二战战败国、全球GDP排行第三和第四。但此次德国政府访问日本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加强军事合作(具体就不说了)以及向日本学习经济安全的策略。日本有一个专门的内阁部门负责经济安全,它包括原材料供应以及去风险化。这都是德国当下急需的经验。于是便有了德日政府磋商机制。

新加坡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家都知道巴斯夫在国内欧了上百亿投资,但很少人知道,巴斯夫悄悄地把亚洲总部搬迁到了新加坡。去年举行的亚太经济委员会(APA)年度会议也在新加坡召开。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德国疫苗生产商BioNTech的亚洲总部也设立在新加坡(原本应该去上海才对)。总而言之,很多含金量与收入很高的德企都搬到了新加坡,巴斯夫与BioNTech并非个别案例。

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也很重要,但它们的重要性有别于日本或新加坡,比如含金量较低的制造业会转移到以上国家,再比如从这些国家吸引更多的新劳动力到德国等等。再加上它们都是人口过亿的大国,他们想发展,想成为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可观的,具有潜力的市场),需要德国(以及日本和韩国)提供相关的设备与资金。德印也有政府磋商机制。于是,就有了为何德国驻印度大使专门带领使馆员工为印度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做了一只宣传片,还亲自跳舞。

我只是概括一下其背后理论,能否按剧本实现——现实肯定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不是我能左右的。

俄乌战争给了德国当头一棒: 择友需谨慎,需要 "新的衡量标准"。为什么学术界、政界与媒体近期常常提到一个新概念,叫 "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或Nearshoring)?

它将是过去20年全球化进程特征 "离岸外包"(Offshoring)的升级版。

它的前提条件是,你得需要足够多的朋友。朋友越多,"友岸外包" 的效应就越好。

德国政府目前所做的——并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更不用说国外媒体——就是尽可能扩大其朋友圈,让 "友岸外包" 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这是为今后10年或20年定下的基础。

回顾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德国近几年又加强在华投资与德国政府的长远目标不一定有冲突。

加大在华投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不一定是全球市场。比如巴斯夫,其CEO就说了,即便巴斯夫在华(到2030年)投资100亿欧元,也只能满足国内市场,因为中国的化学业发展速度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以及市场份额占到国际市场的近一半。

巴斯夫(或其它德企)不愿意或没必要放弃中国市场跟巴斯夫今后走多元化与去风险化路线并不冲突。

巴斯夫CEO不止一次说过,多元化路线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能实现,不能草率行事,需要当下的现金流作为后盾以作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当下是重塑全球化(或全球化升级版)的进程,它同时也是重塑 "朋友圈" 的过程,因为今后的全球化特征将从 "离岸经济" 转移到 "友岸经济"。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今年四月份访华只是该过程的一个注脚而已,既不是起点,也非终点。实际上,她更应该早点访华。

回顾文章所展现的几张图片。德国现阶段以及今后都离不开中国。因为任何形式的脱钩都不利于德国。实现长远目标不一定以牺牲当下利益为代价。

世界在任何时候都比某个单独国家更重要,包括美国。

或许我理解有误,但为何德国总理以及各内阁成员近一年半来的出国访问次数,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访问目的地跟往常很不一样?在没有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说服力不等于言辞更粗暴)的情况下,我暂时倾向于这种解释。

诚然,理论归理论,实践又会以哪种形式出现是另一码事。我们今天不可能看到全貌,因为它还在构建中。

当俄乌战争爆发前,很多人都在嘲讽与挖苦德国人因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而在今后每个冬天都会挨冻。一年后的今天,德国已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也未曾听说有德国人挨冻的新闻。

正如我在文中所言,任何只满足虚荣心的狠话都不会改变事态进展。一年前的嘲讽并没有阻止德国完全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俄罗斯或许是重塑全球化与 "朋友圈" 的第一个实际案例。

或许这才是德国版真正的时代转折(Zeitenwende),提高军费只是一个小环节。❖

W
Wuyueshanren
1 楼
德國🇩🇪好
人生就是游戏
2 楼
默克尔计划跟法国搞得欧洲联军计划失败以后,德国就是一个国防军事上被美国掐死的傀儡国家,也只能这么扑腾一下了。
y
yuluoyouyan
3 楼
号称保护德国这个那个,连能源供应都保不住,还扯什么别的风险?就像与任何人都搞好关系,唯一不在乎的是被别人断了氧气。活不下来还能干什么?
不说假话
4 楼
亡羊补牢 犹未迟也,德国终于梦醒了,加油!
f
frastar
5 楼
大俄将死,德国绥靖屁放晚了!
a
ak47a
6 楼
总理和外长频频外访,证明德国的经济已经十分严峻。
r
rgws
7 楼
德国人没有挨冻,但能源价高,产品竞争力下降。
简单人
8 楼
北溪一二號都被盟友炸了,德國政府忍氣吞聲。
抬头看天
9 楼
打不下乌克兰又怎么逼死欧盟呢?相信实力还是宣传,自己选择。
铗归来
10 楼
德国人有智慧。
W
Washington001
11 楼
法国、德国都想独立于美国的控制之外的。他们想的是多极世界,在理想上与中国相同的。德国和中国又没有什么对抗的事情。只是欧洲的媒体、舆论美国控制得很厉害。政客们也被绑架。美国不高兴就给你爆点黑料让你下台。毕竟美国政府的监听无孔不入。连默克尔的手机都被美国监听了,可以说美国在监听世界的政客方面毫无忌惮,哪位欧洲的政客可能不被监听?作为政治人物和大的企业,哪个能没有黑料?这也是美国恨死华为的原因。德国在表面上对美国要求弃用华为的通讯系统,德国表面上唯唯诺诺,但最近的新闻证实华为的系统在德国被大量使。
真是太烦人
12 楼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高级打狗棒
13 楼
德国这么想也没错,但是,选举国家,四年可能久一变,而且,德国选中的国家都需要大力扶持,德国能持之以恒地扶持他们吗?20年的计划,民主国家能坚持下来?加上德国的财力也在衰弱中,一切都不会想德国所愿的
轨迹的安静
14 楼
真他妈的能舔,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g
gugu911
15 楼
当俄乌战争爆发前,很多人都在嘲讽与挖苦德国人因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而在今后每个冬天都会挨冻。一年后的今天,德国已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也未曾听说有德国人挨冻的新闻。 要脸吗,北溪被美国爸爸炸掉,能源价格上涨4倍,还要大量修建lpg的各种原来根本就不需要的港口和基建,说这种话唬谁呢?
夏虫语冰
16 楼
北溪被炸了,屁都不敢放一个,吹的其他牛就都听不下去了 全世界都知道了,现在的德国那就是美帝一条狗,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