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测50℃ 为何天气预报却39℃ 怎么回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6日 14点33分 PT
  返回列表
70175 阅读
18 评论
中国新闻周刊

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暴露时间本轮高温天气正在步入最强时段。

7月15日和16日两日,高温的范围和强度将达近期鼎盛,部分地区或打破同期最高温纪录。以河南为例,最高气温或超42℃。

7月14日,河南71地气温突破40℃冲上热搜。面对持续性高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气象局7月14日18时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计,7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北部、湖北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通常是指一段持续性的高温过程,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并且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气象灾害。

进入7月以来,多地急救中心中暑病例显著激增,部分地区已出现死亡病例。酷热难耐的高温下,有网友质疑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存在“超过40℃不报”的情况。不过,面对不断攀升的气温,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仍是:酷热天气还要持续多久?又该如何应对?

图/视觉中国

为何高温高湿?

本周日(7月20日)才正式入伏,但7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频现,山东中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已达9至12天,局地不乏40℃以上的酷热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13日至2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中部等地将持续5至8天35℃以上高温天气,河南、山东西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2℃,局地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高温最强盛时段为15日至16日。14日至17日,四川盆地、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也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空气湿度大,湿热特征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温天气过程中,南北地区体感温度存在差异显著:北方高温以“晴晒炙烤”为主,烈日当头;而江淮、江汉及其以南地区,在西南暖湿气流的裹挟下,空气湿度高,“闷蒸感”将导致体感温度超过实际气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引发此次持续高温的根源在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的稳定维持。在它们控制下,气流下沉产生显著的增温效应,造就了这轮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

除此之外,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轮高温出现时间明显偏早。从6月下旬起,多个地区便陆续进入持续性高温状态,“这是今年乃至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有的地方高温不仅来得早,结束得也较晚,导致整体高温过程被拉长,再叠加湿度偏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适感。

关于何时降温,张博提醒,本轮高温天气预计在21日起将明显缓解。

预报温度“报低了”?

近日,“烤化了”的感受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表示,走在街上仿佛置身蒸炉,“体感远比天气预报上的温度高得多”。甚至怀疑预报温度是否“报低了”。有网友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手持温度计测量到的温度超过50℃,当地天气预报却显示当日最高温度为39℃。

关于这一数据差距,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解释,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地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 。

事实上,预报气温与公众感知有差距主要是因为观测环境不同。朱定真表示,天气预报发布气温的标准是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而气温就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任国玉进一步指出,除气温外,还受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例如,高温叠加高湿会阻碍汗液蒸发,散热效率大大降低,会感觉比实际气温更闷热难耐;有风时可加快散热,使人体感觉比实际气温冷得多,无风时,人体则会感觉被暖空气持续包围。而且,在阳光直射下,人体会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体感温度会显著高于树荫下或阴凉处的实际气温。

另外,在城市中易出现热岛效应。任国玉指出,柏油马路、水泥地、建筑物等会额外吸收并重新辐射出热量;水体和植被偏少,使得城市里蒸散发量低,地面和城市冠层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空气,不利于降温;人为排放热量如空调等进一步推高近地面气温。这些因素都使得城里居民感受到比郊区和乡村更热一些。此外,气象观测站多设在近郊区或郊区,因此这些站监测和预报的气温值,可能比城市里低一些,大中城市偏低1℃-3℃都是可能的。

如何应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气候室班婕表示,从我国272个主要城市研究发现,我国人群健康最适宜的温度为22.8℃,超过适宜温度后,气温越高,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越高,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9℃,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5%,极端高温对人群健康不利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中等高温。

持续高温下,多地急救中心发布中暑及热射病例通报。7月14日,据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发布信息,当日一名患者因热射病抢救无效死亡。而这并非个例,仅当天上午,该院就已收治5名重症热射病患者,入夏以来接诊病例已超过30人。

关于如何识别和急救热射病患者,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在7月11日国家疾控局举行的“健康度夏 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与高温等健康风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体温飙升超过40摄氏度,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者嗜睡、昏迷等症状,就可能是致命的热射病,身边陪同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潘力军指出,高温中暑是一种危及各年龄段的病种,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和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是高温中暑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防护方面,张博建议公众务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暴露时间,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与剧烈运动。要特别关注老人、儿童、孕妇、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确保居室通风或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

潘力军建议,户外活动前,采取防晒、降温措施,比如撑伞戴帽,不打赤膊,不穿不利于散热的衣物。户外活动时,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以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冰袋、湿毛巾重点敷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降温,同时小口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比如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与此同时,生猪集体中暑事件频发。7月12日,北京密云区一检查站,两辆大货车运载的260头生猪中暑引发关注。此外,沪昆高速上饶服务区、上海市崇明区陈海公路上、许广高速随州段等也都发生生猪中暑事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猪业微信公众号近日也指出,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高温已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显著影响,多地出现生猪集体中暑事件。需要关注的是,高温环境不仅威胁生猪生理健康,导致生产性能大幅下降,还加剧了疫病传播风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提醒,高温天气下猪只很容易出现热应激,具体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和心跳加快、采食量降低,严重时出现死亡。为了防止中暑所导致的损失,中小规模猪场可以通过采取加强猪舍通风、保障凉爽、充足的饮水供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2%—5%的小苏打或鱼腥草熬水等防暑药物等措施,降低、预防猪只热应激。

戒律暗牧
1 楼
扯了半天,都是藉口。昨天郑州官方气象数据,有两个观测站达到了44度,还有其他好几个超过40度,这个不是民间自己测量的,是按照标准气象操作测量的结果,而前一天的预测没有一个40度,最高39度。你还能说没有问题?
是的契爷
2 楼
一直就是这么扯淡的~
l
lxlx
3 楼
公信力就这样一点点的没了
桑拿
4 楼
不懂了吧?39C 是 china 特有的温度体系,那个 C 不是 celcius 而是 china china 物理学上的温度极限就是 39C,就不可能有比这个更高的温度, 太阳到了 china 核心温度也就是 39C
y
yylyty
5 楼
要以国家报的数字为准,不要相信谣言。
p
piaorou
6 楼
质疑的都是小学没学好的,离地一点五米,通风,不太阳直晒的百叶箱温度。 肯定比你太阳下大马路的路面地表温度低。用这个去质疑气温的可以补下小学自然知识。 阳光是短波辐射不能直接加热大气,阳光晒热地表后,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加热的空气。所以地面的材质和你冷热感受也不同,同样天气柏油路和草坪上站着感受会相差很大。
b
bigsloth
7 楼
你这结论比官方还牛
戒律暗牧
8 楼
你看来是上过小学,但是请你在给大家科普之前先查一下资料,河南气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测量方式够标准了吧,四十几个观测点,十几个测得超过40度,其中两个最高的测得44度,不要拿别人当傻子,你这样反而显得自己很蠢
s
skyfall
9 楼
党妈是为你好。你无需知道。如此人矿正没有奴才的觉悟
孤独的谋杀者
10 楼
因为国家规定,一超过40度,所有的工厂都得停工,工人都要休息了,所以说绝对不能报道超过40度
吃斋念佛大灰狼
11 楼
气温真是50度人还能受的了吗?早倒下了。 [1评]
o
oys
12 楼
刁民太多
f
fybs
13 楼
超过40度要放假,要发高温费。就这么简单。不合理就去争取。
夜来风雨
14 楼
其实在法国,前段时间我所处的地方气温计已经40了,可是当地天气预报38,39。难道法国也造假?巴黎等地40度也不到,就热死不少人。 气温是全国统一的,因为不统一的话,所产生的损失远高于所谓一些地方40度停工的得益。并且,国企停工才会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而私企别说停工了,就是每天一堆私企破产倒闭,国家也没管啊,因为没直接利益挂钩。
2
2012年
15 楼
温度测量放在郊区偏远地带,这个根本不合理。要放在人们生活的区域-市区。否则温度测量对真实人类社会毫无指导意义。
H
Holycow
16 楼
气象局的表最高就是39度
O
Omeagego2003
17 楼
测温度温度计要在百叶箱里不能在太阳底下。
独孤苍狼
18 楼
中国的城市的楼房、广场和道路都是混凝土的,这种东西及其吸热,再加上高楼大厦阻挡空气流通,这些东西造成的热岛效应比位于公园绿地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起码高3-5摄氏度!人的体感温度可能感觉更高! 在大洛杉矶地区,在高温时我家地区的几个显示屏报出来的温度就比我开车经过时车上的温度计高2-4华氏度(摄氏度大约1.1-2.2),而晚上气象局出来的测试温度却比这个低3-6华氏度,而我家里面的温度计(两个温度计传感器在二楼阳台下面吊着,前面有两棵树挡着,阳光晒不到)记录的最高温度比气象局报出来的往往还要低3-5华氏度!但傍晚温度气温下降后,往往会比气象局的温度高1-6华氏度。我的两个温度计温度之间也会相差0.5-1.2华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