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官方论调与民间悲观情绪脱节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30日 19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61560 阅读
26 评论
纽约时报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中国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但一位专家表示,很多人本来就不愿意炒股了。 ALEX PLAVEVSKI/EPA, VIA SHUTTERSTOCK

车墩是位于上海西南郊区的一处工薪阶层社区,对这里的居民和企业主来说,经济疲软的迹象无处不在。曾经能吸引全国各地工人的工厂搬走了。还没搬的也削减了工资。在以往人头攒动的平价餐馆和各色店铺附近,店员急切地招徕一切过往行人。

“现在人都没钱,明显感觉到这个,”25岁的谢莉·钱(音)坐在自己经营的电器店里说道。当时是周日下午,店里只来了一名顾客。

但有一个地方看不到明显的衰退:那就是政府的口中。

许多中国人感受到的中国经济现状与北京的描述大相径庭,而且这一认知鸿沟还在不断扩大。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已经导致了普遍的悲观和气馁情绪。但官媒和官员仍在宣称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官方媒体喉舌坚称,是掀起“认知争夺战”的西方政客和媒体夸大了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国家电视台支持的一个社交媒体帐号发布了一段视频,揭露外国媒体如何故意筛选预测中国经济更高增长的数据,以便之后唱衰中国。“(他们)最终难逃被现实打脸的命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本月在谈到所谓的西方唱反调者时表示。

本月,在北京一家超市购物的顾客。由于消费疲软,食品价格正在下跌。 PEDRO PARD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当现实被证明不太美好的时候,另一个办法就是掩盖它,就像北京本月停止公布青年失业率一样,该数据曾创历史新高。这一决定遭到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广泛嘲讽,他们调侃称,政府终于找到了解决失业的妙招。

在审查机器的严格管控下,官方叙事与现实状况相互矛盾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今,从富有精英阶层到工厂工人,在公众悲观情绪如此泛滥的情况下,这种对比就变得尤为刺眼。

由于掏空了毕生积蓄买房,房地产危机导致许多中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从教育到科技,政府对各个白领行业的打压引发了大公司裁员潮。外企纷纷停止在华投资,导致工厂订单减少,工人工资大幅下降,消费者需求不断萎缩。

“试了好多次,就没找到自己理想的,”19岁的朱迅阳(音)说。他从大学返乡,想在车墩的工厂找份暑期工作,但他说要么工资太低,要么工厂不要他。

“所以我就又有点想摆(烂)的感觉,”他在父母经营的五金店内边打手游边说。“我就开始摆了。”

社交媒体上许多对经济持怀疑或直白批判态度的评论逃过了审查,或许是因为此类评论实在太多了。

8月,在中国武汉参加招聘会上的大学毕业生。本月,北京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这一数据一直处于创纪录的高位。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这种不安在如今的中国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遍及各行各业,”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一直在利用一切官媒和其他工具来传递积极乐观的信息。”

与今年年初许多中国民众感受到的乐观相比,这种不安尤其引人瞩目,当时北京终于放弃了三年来让许多人无法走出家门、不愿消费的新冠防疫措施。

经营电器店的谢莉·钱原本想在年底结婚前购置一辆新车。但在看到生意如何萎靡不振——她说去年每天大约能接待20名顾客——之后,她放弃了这个念头。

“防风险,”她说。“因为现在这个钱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以前你还可以买买房子,投投资,现在谁也不敢去买房,不敢轻易买大件。”

几个街区之外,张姣娟(音)和她的丈夫正在为饺子店还没送出的订单搅拌韭菜肉馅,他们怀疑,人们可能连小件都不愿买了。

中国南通的住宅小区。房地产危机导致许多掏空毕生积蓄买房的中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他们原本没打算创业,去年还在一家汽车配件厂上班,每月收入在800到1000美元之间,属于上海的平均水准。但今年春天,工资降到了550美元左右,低到让这对夫妇决定尝试自己开店。他们将大约2.7万美元的毕生积蓄投入其中,希望能看到疫情前那些兜售面条、辣鸭脖和烤肉的逼仄店面里热闹非凡的场面。

“然后我们发现这里的生意也不好,”张姣娟的丈夫说,他只透露自己姓薛。

“现在人总的来说,花钱不是像疫情之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张姣娟说,他们十几岁的儿子正无精打采地坐在一张空桌旁玩手机。

他们也削减了自己的开支。薛先生说,他基本上已经不买水果了,只买主食和蔬菜。“我们认为,只要熬过这三年,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有希望,”他说。“结果疫情一结束,反而更糟了。”

官员们承认,经济正面临新的挑战,将复苏描述为“波浪式”,同时保持总体前景乐观。但经济学家表示,他们提供的补救措施不太可能奏效。

尽管政府敦促消费者增加支出,但拒绝向家庭发放现金的想法,称其成本太高。政府为购买新房提供税收优惠,同时继续削弱本已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许多中国人对大额消费持怀疑态度。

富人继续购买奢侈品,但许多中国人已经停止在高价商品上花钱。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周一,财政部将股票交易税减半,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但这并不能改变人们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购买股票的想法,因为他们对股票增值缺乏信心,陈志武说:“当未来这么不确定,收取什么样的交易成本都无所谓。”

他还说,高层领导和许多中国人的现实之间的“脱节”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将经济放缓归咎于外部因素的说法确实有支持者。当被问及当地工厂的业务为何放缓时,车墩镇的理发师王爱年(音)提到了有关中美贸易战和日本限制计算机芯片出口的新闻报道。

经济痛苦在全国的分布也不均匀。富裕阶层不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继续购买奢侈品。许多购物中心和火车站重新热闹起来,尽管大多数购物者和旅行者减少了支出,并选择了更便宜的目的地。在一些收入较低的中国人中,对困难的熟悉也削弱了对近期经济低迷的悲观情绪。

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一些中国人减少了外出就餐和其他开支。 GREG BAKER/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但即使是对王爱年来说,无论谁应该为经济痛苦负责,他也并不指望这种情况会很快逆转。他接待的客户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左右,是大流行前的一半。而且是在上海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不是他在内陆省份安徽的家乡。

“上海是人向往的地方,它是人口量是在膨胀,”他在谈到车墩时说。“现在没有膨胀,在减退。”

对其他人来说,官方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几个街区之外,一位33岁的唐姓服装店老板说,她不关注经济新闻。但她确实花了很多时间浏览小红书,试图从其他服装店老板那里收集商业技巧。然而,他们发的大多数帖子都在哀叹自己的生意有多糟糕。

化外小民
1 楼
美国经济蓬勃向上,人民群众每天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放枪庆祝。狗粮的屎盆子每天都是满满的,让狗粮吃得饱饱的。 [2评]
j
jeffinvade
2 楼
中国所有刺激措施都针对生产 从来不知道怎么刺激消费 前几个月还在削减老百姓的医保福利,把医保个人账户充公了;今年老百姓买电动车的补贴也终止了,政府还指望靠减息能让老百姓把存款拿出来花,呵呵 只有政府肯花钱给老百姓增加福利;支持扶植民营企业而非偏袒国企;对外开放,和西方主动和解,能让中国经济有起色
j
jeffinvade
3 楼
中国年轻人失业率6月历史最高,7月干脆不公布了 美国7月失业率3.5%,基本上是54年来最低水平
据说据说
4 楼
经济衰退都是暂时的,但中国这次暂时可能会长达10年。
X
XXyourOO
5 楼
据说,即使是当年的大清,在其快要走到末世的时候,也改变了一贯靠吹牛逼和阿谀奉承来粉饰太平自我麻醉的恶习,而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晚清名臣,奋力一搏,力图帮助这个王朝睁开双眼看世界,挽大厦于将倾!今天这个昏君当道,马屁精横行的中国,评心而论,还比不上当年的大清! [1评]
青蛙
6 楼
a
abc868
7 楼
这样折磨中国十四亿畜生,伟人红太阳习主席才有快感!
白萝卜
8 楼
清朝文字狱虽然狠了点,但明显不对统治构成威胁的比如说书说相声的其实比当今宽容。
C
Cuisiner
9 楼
造水放水的发财,是真正的联合收割机。但是编成股市造富的故事。人都是有赌徒心理的,总觉得自己也能行
壮男
10 楼
你要是大病卧床三年,然后马上就能生龙活虎吗?你琢磨琢磨?这和谁领导以及经济方式是没关系的,甚至和外交也没关系。
壮男
11 楼
民国最有言论自由最民主,结果怎么样呢?差点亡国。你以为有言论自由越多就越好吗?民主越多就越好吗?民国啪啪打你的脸。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
12 楼
除了强盗谁还会眼巴巴的盯着你的钱包不放,想着法的从你身上扣钱。
c
cccxxx
13 楼
俄孝帝包子指鼠为鸭的思想的专制文化妄想输出奴役世界,吓得全世界赶紧脱钩,巴基斯坦都反水了,哈哈!!!
文强
14 楼
lol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习不死灾难不断
纵横捭阖
15 楼
题目就扯淡,哪里来的前景?!在我们的全砸大神领导下,中国只有一个全面破碎的未来
清剿鸡毛
16 楼
金三诚聘阳光贱男全家被驴轮奸完了被猪轮奸持续高潮 [1评]
金三
17 楼
你应该让你爸爸报警,听你这么说,你爸爸反映也很奇怪。
金三
18 楼
只有五毛粉红和官方论调一致。
东北偏北
19 楼
说好的内循环呢?
j
joker56
20 楼
我很多年前就和国内的朋友说中国经济一定会下行,只有几个听了,结果现在都在后悔
m
mxlliuyuanwang
21 楼
波浪式前进,趋势向好,稳中有升,东升西降态势没有变
苏浩
22 楼
一问咸丰到宣统,有留下多少家当给洪宪? 再问万历到天启,有留下多少家当给崇祯?
苏浩
23 楼
一问嘉庆到宣统,有留下多少家当给洪宪? 再问正统到天启,有留下多少家当给崇祯?
R
Robin_Snow
24 楼
大病是咋回事?难道一定需要“病这么久”吗?你敢说透吗?还有,贸易战不是病后才有的吧?没事儿大撒币也不是疫情后新添的毛病吧…
雁过留言机
25 楼
包子立功了,一下子倒退回到90年代
雁过留言机
26 楼
主席语录:颐使气指,岿然不动,粘养老人,人均8000万美元。 小学文化,能当国家主席,是因为他有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