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垃圾分类进行到哪一步了?进行到大家都丢不出垃圾这一步了。
好像有哪位喜好奇特的江洋大盗偷走了所有的垃圾桶,所有在上海街头提着垃圾乱窜不知道扔哪的人只想咆哮:
”上海的垃圾桶到底在哪里啊!”
也许从来没有人想过扔垃圾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直到他来到了上海。
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上海没有垃圾桶”的吐槽。
花两块钱烤串与花三十块喝咖啡的人在这个问题上站在了一起,手上的食物不管多少钱,吃完之后都要狼狈地满大街找地方丢。
闯入了这座城,却闯不进它的垃圾桶。
一些网友的锐评上海垃圾桶:“整条路上找不到两三个。”
这个形容还是过于乐观了一点。
上海的垃圾桶,俨然成为了一种稀有道具,“一条路上有几个垃圾桶”的数数题对上海人民而言,已经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奢侈。
马路边上没有,可能横跨两条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疑似垃圾桶的物品,走进一看却发现是守株待兔的电缆箱。
地铁里也不一定有,两张卫生纸从浦东被攥到浦西,横跨了整条黄浦江,成为了全上海最有见识的卫生纸。
甚至连情人节捡垃圾的活动在上海都办不起来,有人大晚上跑遍外滩南京路,只找到两支玫瑰花和一堆灯泡。
上海的街头没有垃圾桶,但是却多了几个致富梦碎的人。
更有网友企图扔掉手上难喝的冰美式,却在转了十分钟后,彻底明白了上海的城市文化从何而来:
上海之所以人人拿着咖啡,是因为没地方扔啊!
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点点,说不定上海的咖啡馆还比垃圾桶多呢。
不仅找不到垃圾桶,在严格的垃圾管理下,上海的垃圾还需要定时定点投放。
路上找不到,回家没时间,无数加班到秃头的社畜表示在这座城市里甚至没有丢垃圾的自由。
上海没有垃圾桶,似乎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都市传说。
为了求证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我特地去问了下在上海的朋友。
虽然她一开始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否认,但是一言一语之间还是露出了破绽。
也许是常住居民已经习惯了垃圾桶的稀少,对这一事实坦然接受,所以都到了需要把垃圾丢进奶茶店的程度了,还是不觉得痛苦。
但对于每一个毫无防备的外来客,上海这座城市从不惮以最少的垃圾桶与最严格的垃圾分类背刺他们。
都市传说不是传说,那上海人的垃圾,除了自带垃圾袋内耗自己,和去奶茶店找垃圾桶外耗他人,还能丢去哪?
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洗礼的当代人,主打一个“素质”,出门“你好”,回家“谢谢”,从小被教育不闯红绿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垃圾的文明三件套。
但上海的朋友们,可能面临着垃圾烂在手上和不要素质的究极二选一。
跨街寻找垃圾桶的时间,是长久的。
自己的耐心和体力,是有限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面对这样的选择题——
选择抛弃素质。
抛弃素质,也有不同的流派。(乱丢垃圾是不好的,请大家不要模仿以下行为)
最为方便快捷的混沌邪恶派,会把垃圾往路边随手一丢,表示素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啊。
稍显愧疚的中立邪恶派,则会精挑细选出环卫工人最方便收拾的地点,能放马路牙子不放花坛,能放大路绝不放小路,生怕给人多添一点工作量。
依旧牢记规则的守序邪恶派,则把“垃圾不落地”的守则刻进的DNA,把垃圾丢进了共享单车车篮,从此全上海的都是自己的垃圾桶。
他们甚至奢侈地有了选择的权力,晴天丢美团,阴天丢哈啰。
在人性的冷漠与道德的沦丧里,也有守序善良派的朋友坚持做一个文明人,站在维护市容市貌第一线,绝不把垃圾丢在垃圾桶以外的地方。
有的朋友已经习惯了自带垃圾袋,每次出门得到的不仅有生活暴风雨的痛击,还有一大袋的干湿垃圾。
在路边啃玉米的朋友发现街面上根本找不到湿垃圾桶,所以走了一路愣是把玉米吃了。
但不是湿垃圾也不意味着好丢。我的朋友说她曾经攥着一个饮料瓶在街头走了半个小时,直到找到个商场才进去蹭垃圾桶扔瓶子。
如果最终没有找到垃圾桶,那这些垃圾就很可能自产自销,一路捏回了家。
捏回家这种情况,视通勤距离长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带回隔壁安徽的家。
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被丢掉运进处理厂的垃圾,在道德光辉的沐浴下,极大地延长了寿命,甚至有机会进行一场一生一次的长途旅行。
让我们夸夸这些坚持垃圾入桶的朋友们。
带垃圾跑长途也不一定只有负担,起码如果哪天被绑架了,就可以一路丢垃圾,助力自己得救(x)。
没了垃圾桶的城市里有上海,但远远不止上海。
借着这股吐槽垃圾桶的势头,全国各大城市的垃圾桶消失受害者不吐不快,纷纷表示还我垃圾桶。
同属江浙沪包邮区的杭州深受其害。
一样在河口的珠三角朋友们同样也没有丢垃圾自由。
北方城市里,呼和浩特挺身参战,网友表示早在十年前,街上就已经找不到垃圾桶了,真要丢垃圾还得看肯德基。
这些城市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差距大到吃饭是甜口咸口都可以打一架,但此刻在垃圾桶问题上,却达成了统一战线。
所以这些城市的垃圾桶到底去哪里了?
一探究竟的话,垃圾桶可能不是被怪盗偷走的,而是为了为难人维持良好的市容市貌撤走的。
早在2019年,杭州就发布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根据@澎湃新闻 当年对相关机构的探访,那一年杭州撤走了所有240升的标准垃圾桶。理由是“让市容市貌更整洁,让市民不再随意丢垃圾,推进垃圾分类。”
上海撤走垃圾桶也出于差不多的理由,网友们体感,从2019年垃圾分类开始之后,可能是为了避免市民们未经分类乱丢垃圾,街上的垃圾桶少了很多。
这之后,总有大马路上兜兜转转几公里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的抱怨零星出现。
在去年7月,终于有热心市民忍无可忍,把路边没有垃圾桶这件事投到了市委领导信箱。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给的回复是:垃圾桶是污染市容环境的源头之一。
为了养成市民们定点定时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上海本着”总量减少”的原则,调整了街头的垃圾桶配置。
字里行间的意思是:这年头垃圾桶都要被优化了。
根据@光明网 的报道,上海的这种做法是参考国际经验,为了培养市民减少垃圾产生和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离我们最近的国际经验,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
日本没有垃圾桶,广为流传的原因有二:
一是出于安全考虑,1995年奥姆真理教的沙林毒气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在垃圾桶中投放毒气或炸弹,日本减少了街头垃圾桶的数量。
二就是和国内城市减少垃圾桶的理由一样,为了保持市容,鼓励市民们把垃圾都带回家。同时,这也可以减少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开支。
日本也是垃圾分类极为细致的国家,除了将生活垃圾分为可燃与不可燃之外,塑料瓶、硬纸壳、大件垃圾等都要分类丢弃。
稀少的垃圾桶与细致的垃圾分类,这很像被网友们疯狂吐槽的上海。
日本的垃圾处理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在早年的鸡汤小故事里,经常能看到关于“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的说法。
但是对长期以来一直被告知“垃圾要入桶”的我国群众来说,撤掉垃圾桶,简直是对大家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接受的教育的挑衅。
就像士兵被缴了兵器,空有素质,无处发挥,只能捏着垃圾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街上乱转。
撤掉垃圾桶以保持良好市容,最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网友们关于没地方丢垃圾的抱怨,并不意味着大家无法理解所谓的“国际经验”。
这与是否文明发达无关,大家只是习惯了在路边走两步就有垃圾桶的生活,想丢个垃圾而已。
虽然垃圾桶已经撤了,但大家丢垃圾需求并没有消失。
为了在上海的街头做一个不乱丢垃圾的文明人,网友们也提供了诸多经验:
1.自带垃圾袋,打包好垃圾回家丢。
2.找奶茶店、便利店,蹭店里的垃圾桶(但是丢大件可能会不好意思)。
3.上班的时间丢,把垃圾留给公司,快乐留给自己。
4.找公交站、地铁站,这些地方一般都会有垃圾桶。
5.稍微偏离一下主干道,去支路找垃圾桶丢垃圾。
6.找到清理街道的环卫工人,把垃圾丢他们的手推车里。
7.鞭挞一下地图APP们,让它们像标记公厕一样标记垃圾桶。
虽然马路边上找不到垃圾桶真的很考验素质,但乱丢垃圾,总归是不好的。
实在找不到地方丢垃圾的时候,也有一个终极选项。
上海市区与迪士尼乐园完全是两个极端,在街上跋涉几公里都没个影儿的垃圾桶,在迪士尼里可能拐俩弯就是。
甚至江湖有传言,全上海撤走的垃圾桶,都去了迪士尼。
所以如果走投无路,大家可以买张门票,带着垃圾去找玲娜贝儿。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垃圾入桶,文明你我↓↓↓
var first_sceen__time = (+new Date());
上海的垃圾分类进行到哪一步了?进行到大家都丢不出垃圾这一步了。
好像有哪位喜好奇特的江洋大盗偷走了所有的垃圾桶,所有在上海街头提着垃圾乱窜不知道扔哪的人只想咆哮:
”上海的垃圾桶到底在哪里啊!”
也许从来没有人想过扔垃圾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直到他来到了上海。
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上海没有垃圾桶”的吐槽。
花两块钱烤串与花三十块喝咖啡的人在这个问题上站在了一起,手上的食物不管多少钱,吃完之后都要狼狈地满大街找地方丢。
闯入了这座城,却闯不进它的垃圾桶。
一些网友的锐评上海垃圾桶:“整条路上找不到两三个。”
这个形容还是过于乐观了一点。
上海的垃圾桶,俨然成为了一种稀有道具,“一条路上有几个垃圾桶”的数数题对上海人民而言,已经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奢侈。
马路边上没有,可能横跨两条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疑似垃圾桶的物品,走进一看却发现是守株待兔的电缆箱。
地铁里也不一定有,两张卫生纸从浦东被攥到浦西,横跨了整条黄浦江,成为了全上海最有见识的卫生纸。
@是谁的汤猪猪啊甚至连情人节捡垃圾的活动在上海都办不起来,有人大晚上跑遍外滩南京路,只找到两支玫瑰花和一堆灯泡。
上海的街头没有垃圾桶,但是却多了几个致富梦碎的人。
@羊总咩咩咩更有网友企图扔掉手上难喝的冰美式,却在转了十分钟后,彻底明白了上海的城市文化从何而来:
上海之所以人人拿着咖啡,是因为没地方扔啊!
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点点,说不定上海的咖啡馆还比垃圾桶多呢。
不仅找不到垃圾桶,在严格的垃圾管理下,上海的垃圾还需要定时定点投放。
路上找不到,回家没时间,无数加班到秃头的社畜表示在这座城市里甚至没有丢垃圾的自由。
上海没有垃圾桶,似乎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都市传说。
为了求证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我特地去问了下在上海的朋友。
虽然她一开始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否认,但是一言一语之间还是露出了破绽。
这完全不像好丢垃圾的样子。也许是常住居民已经习惯了垃圾桶的稀少,对这一事实坦然接受,所以都到了需要把垃圾丢进奶茶店的程度了,还是不觉得痛苦。
但对于每一个毫无防备的外来客,上海这座城市从不惮以最少的垃圾桶与最严格的垃圾分类背刺他们。
刚到上海的我be like↑都市传说不是传说,那上海人的垃圾,除了自带垃圾袋内耗自己,和去奶茶店找垃圾桶外耗他人,还能丢去哪?
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洗礼的当代人,主打一个“素质”,出门“你好”,回家“谢谢”,从小被教育不闯红绿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垃圾的文明三件套。
但上海的朋友们,可能面临着垃圾烂在手上和不要素质的究极二选一。
跨街寻找垃圾桶的时间,是长久的。
自己的耐心和体力,是有限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面对这样的选择题——
选择抛弃素质。
抛弃素质,也有不同的流派。(乱丢垃圾是不好的,请大家不要模仿以下行为)
最为方便快捷的混沌邪恶派,会把垃圾往路边随手一丢,表示素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啊。
稍显愧疚的中立邪恶派,则会精挑细选出环卫工人最方便收拾的地点,能放马路牙子不放花坛,能放大路绝不放小路,生怕给人多添一点工作量。
依旧牢记规则的守序邪恶派,则把“垃圾不落地”的守则刻进的DNA,把垃圾丢进了共享单车车篮,从此全上海的都是自己的垃圾桶。
他们甚至奢侈地有了选择的权力,晴天丢美团,阴天丢哈啰。
还请大家不要学习。在人性的冷漠与道德的沦丧里,也有守序善良派的朋友坚持做一个文明人,站在维护市容市貌第一线,绝不把垃圾丢在垃圾桶以外的地方。
有的朋友已经习惯了自带垃圾袋,每次出门得到的不仅有生活暴风雨的痛击,还有一大袋的干湿垃圾。
在路边啃玉米的朋友发现街面上根本找不到湿垃圾桶,所以走了一路愣是把玉米吃了。
但不是湿垃圾也不意味着好丢。我的朋友说她曾经攥着一个饮料瓶在街头走了半个小时,直到找到个商场才进去蹭垃圾桶扔瓶子。
如果最终没有找到垃圾桶,那这些垃圾就很可能自产自销,一路捏回了家。
@zzz捏回家这种情况,视通勤距离长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带回隔壁安徽的家。
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被丢掉运进处理厂的垃圾,在道德光辉的沐浴下,极大地延长了寿命,甚至有机会进行一场一生一次的长途旅行。
让我们夸夸这些坚持垃圾入桶的朋友们。
带垃圾跑长途也不一定只有负担,起码如果哪天被绑架了,就可以一路丢垃圾,助力自己得救(x)。
没了垃圾桶的城市里有上海,但远远不止上海。
借着这股吐槽垃圾桶的势头,全国各大城市的垃圾桶消失受害者不吐不快,纷纷表示还我垃圾桶。
同属江浙沪包邮区的杭州深受其害。
一样在河口的珠三角朋友们同样也没有丢垃圾自由。
北方城市里,呼和浩特挺身参战,网友表示早在十年前,街上就已经找不到垃圾桶了,真要丢垃圾还得看肯德基。
这些城市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差距大到吃饭是甜口咸口都可以打一架,但此刻在垃圾桶问题上,却达成了统一战线。
所以这些城市的垃圾桶到底去哪里了?
一探究竟的话,垃圾桶可能不是被怪盗偷走的,而是为了为难人维持良好的市容市貌撤走的。
早在2019年,杭州就发布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根据@澎湃新闻 当年对相关机构的探访,那一年杭州撤走了所有240升的标准垃圾桶。理由是“让市容市貌更整洁,让市民不再随意丢垃圾,推进垃圾分类。”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节选上海撤走垃圾桶也出于差不多的理由,网友们体感,从2019年垃圾分类开始之后,可能是为了避免市民们未经分类乱丢垃圾,街上的垃圾桶少了很多。
这之后,总有大马路上兜兜转转几公里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的抱怨零星出现。
在去年7月,终于有热心市民忍无可忍,把路边没有垃圾桶这件事投到了市委领导信箱。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给的回复是:垃圾桶是污染市容环境的源头之一。
为了养成市民们定点定时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上海本着”总量减少”的原则,调整了街头的垃圾桶配置。
字里行间的意思是:这年头垃圾桶都要被优化了。
根据@光明网 的报道,上海的这种做法是参考国际经验,为了培养市民减少垃圾产生和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离我们最近的国际经验,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
日本没有垃圾桶,广为流传的原因有二:
一是出于安全考虑,1995年奥姆真理教的沙林毒气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在垃圾桶中投放毒气或炸弹,日本减少了街头垃圾桶的数量。
二就是和国内城市减少垃圾桶的理由一样,为了保持市容,鼓励市民们把垃圾都带回家。同时,这也可以减少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开支。
日本也是垃圾分类极为细致的国家,除了将生活垃圾分为可燃与不可燃之外,塑料瓶、硬纸壳、大件垃圾等都要分类丢弃。
稀少的垃圾桶与细致的垃圾分类,这很像被网友们疯狂吐槽的上海。
日本的垃圾处理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在早年的鸡汤小故事里,经常能看到关于“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的说法。
但是对长期以来一直被告知“垃圾要入桶”的我国群众来说,撤掉垃圾桶,简直是对大家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接受的教育的挑衅。
就像士兵被缴了兵器,空有素质,无处发挥,只能捏着垃圾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街上乱转。
撤掉垃圾桶以保持良好市容,最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国际经验在上海水土不服。@Ct网友们关于没地方丢垃圾的抱怨,并不意味着大家无法理解所谓的“国际经验”。
这与是否文明发达无关,大家只是习惯了在路边走两步就有垃圾桶的生活,想丢个垃圾而已。
虽然垃圾桶已经撤了,但大家丢垃圾需求并没有消失。
为了在上海的街头做一个不乱丢垃圾的文明人,网友们也提供了诸多经验:
1.自带垃圾袋,打包好垃圾回家丢。
2.找奶茶店、便利店,蹭店里的垃圾桶(但是丢大件可能会不好意思)。
3.上班的时间丢,把垃圾留给公司,快乐留给自己。
我工位边上的智能垃圾桶4.找公交站、地铁站,这些地方一般都会有垃圾桶。
滴滴一下前文那位攥着两张卫生纸过黄浦江的朋友。5.稍微偏离一下主干道,去支路找垃圾桶丢垃圾。
6.找到清理街道的环卫工人,把垃圾丢他们的手推车里。
@光明网7.鞭挞一下地图APP们,让它们像标记公厕一样标记垃圾桶。
虽然马路边上找不到垃圾桶真的很考验素质,但乱丢垃圾,总归是不好的。
实在找不到地方丢垃圾的时候,也有一个终极选项。
上海市区与迪士尼乐园完全是两个极端,在街上跋涉几公里都没个影儿的垃圾桶,在迪士尼里可能拐俩弯就是。
甚至江湖有传言,全上海撤走的垃圾桶,都去了迪士尼。
所以如果走投无路,大家可以买张门票,带着垃圾去找玲娜贝儿。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垃圾入桶,文明你我↓↓↓
var first_sceen__time = (+new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