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8岁高龄的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回答“先有家才有国,还是先有国才有家”的话题时称: “儒家学说的精华,是这样回答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先有家再有国。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却持反对意见: “何祚庥老先生把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两个命题搞混了。在哲学上,他还是个‘民科’……” 关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的命题争论,似乎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争论一样,一直都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 首先,从历史规律和自然常识上来看,在时间顺序上,家庭确实要早于国家而出现。 人类最先应是三五成群的游牧生活,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后,我们将之称为“氏族”,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才有了“家族”的概念。 而人类祖先从个体的诞生,到为了生活、生育等基本生存,慢慢形成家庭的组合,主要是源于农耕社会的出现——从游牧到定居于土地之上,家庭开始正式出现,并成为人类社会至今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于是乎,先有了家,由家再扩大为家族,家族的扩大与联盟,慢慢形成了部族;再由部族扩展成形为部落,最终,部落之间再形成部落联盟——于是,国家的模样、雏形与概念就渐渐形成。 但人类的封建时代和皇朝帝国时代,所谓“国家”却是专属于统治者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又称作“天子”,皇帝老儿是天的儿子,而天下臣民则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奴隶与附庸。 当然,时代总是在慢慢进步,皇朝帝王为了统治的安定与长久,像我们的历史上,也出现了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但其笼络民心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封建社会与皇朝帝王的历史上,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君轻民重”之现实呢? 皇帝们的宣传归宣传,小民甚至是贱民们轻信之,那就是小河流水穿脑过的问题了。 所以,历史上的帝王朝代,仍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城头变换大王旗”,“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都说明皇朝时代只有“王天下”,并没有什么“家天下”的现实存在。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几乎可以说,只要帝王想,就能对民众组成的家,做到予取予夺,包括小民之命。 但相对而言,朝代可以轮替,可家庭,及家所组成的族群和附着的相对固定的土地,已经有了我们所言的“国家”之雏形,却不会因“皇帝轮流做”而发生较大改变,而是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慢慢就有了“中国”之谓,但这仍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多是指历史、文化族群意义的复合体。 真正进入近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后,才有了现在我们定义清晰的统一族群、疆域、文化、经济和政治理念之共同体下的国家。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当然是由元子化的个人、家庭、族群、社会组织等共同构成,且是人们让渡出部分个人或家庭、族群、部落的权力与义务,交付给国家——由治理国家的政权来行使。 当然,此时,现代国家之中的个体、家庭等细分部分,也同时新增了一些义务,即要维护“大家”——即国家的利益,以求共同推动国家发展与安宁,最终实现反馈和反哺于个人、家庭的安康幸福。 所以,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的一些人,仍在纠结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其实这样的文字吵架、打嘴仗,意义就不太大了——让家与国在谁先谁后的争论中,产生了族群的撕裂性,反而成了“家与国”合体共进时的有害性思维。 也就是说,先有家、后有国,这在时间逻辑上,基本上是一个历史事实,像伟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对此问题早有回答: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制家庭走向专偶制家庭,社会组织形式由氏族变成国家”。 而现在的国人玩嘴炮,争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大多并不在于“谁在时间上的先与后”,其实,主要隐含着“家与国谁是根本和谁最重要”的争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根本所在! 但事实上,如果二元对立的看问题,将国与家完全割裂开来分析,显然都是不完整的,也皆会是有害的。 我们之所以将家与国组成一个合体词:“国家”,相信创造这一词组与概念的人们,也是希望二者密不可分,是永远合为一体的含义。 当然,我们仍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家是一个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经济、政治等多重、复杂元素的组合体,而管理国家的政府,并非天然地与国家合二为一。 所以,才会有上下五千年朝代(或政府)的不断更迭,而我们这个“中国”的国家概念与实体,却仍然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了整体的国家,其中,个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安宁,让渡部分权力给国家,由国家认可的代表——政府,来实施管理与服务,就是要通过集合国家的强大,实行民富与安康的目标,所以,国家存在的终极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强大,而是在国家强大之下,能够最终带来个人、家庭的幸福与美好! 因此,何祚庥院士这句“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还是绝对值得点赞的! 所以,家与国,应是“互助互利”的性质——个人与家庭,要齐心利国,共同让国家富强;而人民一起促进国家的强大,也是最终为了个人得到国家的佑护,并因此变得生活越来越美好,安全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家与国,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家与国要互利,而不能互害,才是我们应有的理念与坚守!
近日,98岁高龄的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回答“先有家才有国,还是先有国才有家”的话题时称:
“儒家学说的精华,是这样回答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先有家再有国。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却持反对意见:
“何祚庥老先生把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两个命题搞混了。在哲学上,他还是个‘民科’……”
关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的命题争论,似乎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争论一样,一直都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
首先,从历史规律和自然常识上来看,在时间顺序上,家庭确实要早于国家而出现。
人类最先应是三五成群的游牧生活,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后,我们将之称为“氏族”,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才有了“家族”的概念。
而人类祖先从个体的诞生,到为了生活、生育等基本生存,慢慢形成家庭的组合,主要是源于农耕社会的出现——从游牧到定居于土地之上,家庭开始正式出现,并成为人类社会至今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于是乎,先有了家,由家再扩大为家族,家族的扩大与联盟,慢慢形成了部族;再由部族扩展成形为部落,最终,部落之间再形成部落联盟——于是,国家的模样、雏形与概念就渐渐形成。
但人类的封建时代和皇朝帝国时代,所谓“国家”却是专属于统治者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又称作“天子”,皇帝老儿是天的儿子,而天下臣民则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奴隶与附庸。
当然,时代总是在慢慢进步,皇朝帝王为了统治的安定与长久,像我们的历史上,也出现了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但其笼络民心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封建社会与皇朝帝王的历史上,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君轻民重”之现实呢?
皇帝们的宣传归宣传,小民甚至是贱民们轻信之,那就是小河流水穿脑过的问题了。
所以,历史上的帝王朝代,仍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城头变换大王旗”,“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都说明皇朝时代只有“王天下”,并没有什么“家天下”的现实存在。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几乎可以说,只要帝王想,就能对民众组成的家,做到予取予夺,包括小民之命。
但相对而言,朝代可以轮替,可家庭,及家所组成的族群和附着的相对固定的土地,已经有了我们所言的“国家”之雏形,却不会因“皇帝轮流做”而发生较大改变,而是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慢慢就有了“中国”之谓,但这仍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多是指历史、文化族群意义的复合体。
真正进入近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后,才有了现在我们定义清晰的统一族群、疆域、文化、经济和政治理念之共同体下的国家。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当然是由元子化的个人、家庭、族群、社会组织等共同构成,且是人们让渡出部分个人或家庭、族群、部落的权力与义务,交付给国家——由治理国家的政权来行使。
当然,此时,现代国家之中的个体、家庭等细分部分,也同时新增了一些义务,即要维护“大家”——即国家的利益,以求共同推动国家发展与安宁,最终实现反馈和反哺于个人、家庭的安康幸福。
所以,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的一些人,仍在纠结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其实这样的文字吵架、打嘴仗,意义就不太大了——让家与国在谁先谁后的争论中,产生了族群的撕裂性,反而成了“家与国”合体共进时的有害性思维。
也就是说,先有家、后有国,这在时间逻辑上,基本上是一个历史事实,像伟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对此问题早有回答: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制家庭走向专偶制家庭,社会组织形式由氏族变成国家”。
而现在的国人玩嘴炮,争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大多并不在于“谁在时间上的先与后”,其实,主要隐含着“家与国谁是根本和谁最重要”的争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根本所在!
但事实上,如果二元对立的看问题,将国与家完全割裂开来分析,显然都是不完整的,也皆会是有害的。
我们之所以将家与国组成一个合体词:“国家”,相信创造这一词组与概念的人们,也是希望二者密不可分,是永远合为一体的含义。
当然,我们仍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家是一个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经济、政治等多重、复杂元素的组合体,而管理国家的政府,并非天然地与国家合二为一。
所以,才会有上下五千年朝代(或政府)的不断更迭,而我们这个“中国”的国家概念与实体,却仍然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了整体的国家,其中,个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安宁,让渡部分权力给国家,由国家认可的代表——政府,来实施管理与服务,就是要通过集合国家的强大,实行民富与安康的目标,所以,国家存在的终极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强大,而是在国家强大之下,能够最终带来个人、家庭的幸福与美好!
因此,何祚庥院士这句“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还是绝对值得点赞的!
所以,家与国,应是“互助互利”的性质——个人与家庭,要齐心利国,共同让国家富强;而人民一起促进国家的强大,也是最终为了个人得到国家的佑护,并因此变得生活越来越美好,安全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家与国,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家与国要互利,而不能互害,才是我们应有的理念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