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的还是20年前的歌 流行音乐为何大衰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8日 22点34分 PT
  返回列表
93233 阅读
58 评论
虎嗅

文/王新喜“

我们这一代人,听的依然是20年前的歌,再过20年,恐怕还是如此。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真的是一种悲哀”。近期,笔者一个音乐爱好者朋友最近哀叹。

不少人有这种感觉,现在的00后、10后,听的依然是80、90后那一代听的流行音乐,现在的流行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依然是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陈奕迅、张学友等。有网友也感慨,几十年了,还是这些人在开演唱会。

流行音乐的坠落,导致了KTV市场陷入低迷,天眼查显示,中国经营卡啦ok企业一共9万家,目前只剩17810家,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网络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唯有“音乐”不曾亏欠8090后。

回望过去十几年,流行音乐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衰退。

流行音乐为何死了,背后有哪些原因?

互联网摧毁了唱片工业的赚钱模式,歌手的主业盈利没了

这背后的一个原因在于,流行音乐歌手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没有办法去稳定的赚钱了。这归根结底是唱片工业被互联网音乐平台摧毁了,但是互联网又没有承接上唱片工业时代的盈利模式。

过去歌手主要是靠卖唱片赚钱,用户听歌是买磁带、买CD,歌手卖唱片是一次性买卖,用户买了CD或磁带就永远属于自己,可以反复听,久而久之,很多流行歌曲大家都会唱。

在这种模式下,歌手的磁带或CD卖出去就能赚钱,盈利模式简单直接的,卖的越多赚的越多,名气越大,连带而来的广告、影视、演唱会收入会不断增加。唱片销售是一个歌手的核心主业盈利模式,由此通过作品放大影响力,衍生其他营收。

但在互联网时代,磁带、CD消失了,歌手一般也不怎么混互联网,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这些平台本身就是主要靠买版权然后以会员形式付费卖给用户,也没有用心去帮助歌手在互联网平台赚钱,这些数字音乐平台能带来的流量收入也是杯水车薪,平台也没有那个实力去捧歌手。

因此,当一个行业没有稳定的赚钱模式了,那这个行业是必然会衰退的。

互联网音乐平台,没有建立有效的优质作品盈利机制,对音乐版权不够尊重

其次是,歌手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不赚钱,一方面也是因为音乐版权被侵权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从最早的千千静听开始,流行歌手就意识到了危机。

在近期的一个案例是,一位台湾艺人,刘乐妍,对腾讯QQ音乐提出了质疑,她的歌曲竟然三分之一变成了VIP歌曲,需付费解锁,粉丝为了得到“珍藏版感谢信”竟然未经艺人同意。

评论区的网友纷纷质疑歌曲付费的收入是否有分给演唱者,刘乐妍的回应是:“我没有收到过一块钱,甚至不认识这些平台的任何人。”这引发读者对于歌手平台权益分配的思考,艺人与平台之间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在没有收到一块钱,不认识平台任何人的情况下,歌手的作品被平台以付费的形式在售卖,可以看出,很多在线音乐平台是不够尊重音乐版权原创作品的,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平台方知道,很多音乐人也基本上不玩互联网,因此对冷门歌曲与歌手的版权使用,也会存在侥幸心理,这也进一步说明,互联网时代,歌手赚钱并不容易,版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会员付费模式,音乐作品不属于用户,影响了消费者听歌的热情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音乐时代,因为各大平台都是版权付费模式,平台买下艺人版权,卖给消费者。用户付费买的音乐作品不属于用户的,而只是短期的租用。

付费期限到了之后,就得再次付费,如果放到10年的维度来看,我买一张CD或者磁带,几十块钱可以听10年,但是你十年的会员费,已经是几千块,这些歌曲都不属于你,你只是租用。

因此,在完全拥有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反复听,并且会对音乐作品产生热爱,但是会员付费模式,音乐作品不属于用户,影响了消费者听歌的热情。

如前所述,互联网音乐平台其实就是买版权拼规模抢地盘玩转偶像粉丝经济,把版权变现,但关于如何让优质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如何让音乐人去创作,去赚钱,去推出优秀的作品,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唱片业被摧毁,互联网身份认同危机

其实现在流行乐坛之所以一片低迷,而大量过去的音乐人、歌手都没有新歌了,也在于唱片工业摧毁之后,互联网数字音乐平台也没有很好的驱动流行歌手的盈利模式,成名歌手也不愿意在互联网上耕耘,这本质上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危机。

你说让一个流行歌手把作品上传QQ音乐、网易云音乐,发行数字专辑赚钱,在成名歌手看来,这种模式是掉身价的。毕竟,他们过去依赖唱片工业,有身份有地位的,入驻QQ音乐或者网易云音乐,获取少量的流量收入与数字专辑收入,依赖这个来赚钱,在很多成名歌手们看来,是比较掉份的事儿。

因此,我们看到,其实很多歌手宁愿去参加各种唱歌比赛、上各种综艺,直播带货,也不愿意去创作音乐作品,在互联网上销售。

也就是说,互联网音乐平台上,那三瓜两枣,他们看不上,如果入驻平台,其实就相当于做一个自媒体了,从一个流行歌手到一个音乐自媒体,去接受平台的规则,赚取微薄的收入,他们接受不了这种身份的落差。

简单来说,唱片业被摧毁之后,歌手失去了创作的来源与动力,也多半源于整个互联网音乐行业,没有流行歌手的生存土壤,他们也不屑于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微薄的收入。因此,流行歌手的身份认同危机,也导致现在的流行乐坛一片低迷。

流行音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令人担忧的下一个20年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唱片工业时代,其实是有自己的产业链的,从唱片制作、发行、销售、推广等环节的产业,都有钱赚,其主要产品包括CD、黑胶唱片、MP3、流媒体音乐等。只要有优质作品,火了就能卖钱,是靠作品说话。

但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被盗版所裹挟,新媒体大佬不肯让利,内容方永远赚不到钱,有才华的人没有上升渠道,都是祸因。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音乐平台为了赚钱,也不怎么尊重原创与版权。

产业链上的上下游都没有钱赚了,这才是关键,有钱赚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活力,大家都有动力去发新歌、创作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音乐创作怎么赚钱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传播媒介分散化了,用户分散化了,音乐行业流量化了,过去粉丝打榜的资本操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唱片公司的实力弱化了,消费者也不看电视,音乐人缺乏统一的宣发平台。而音乐资本化了,捧出来的歌手是走流量路线,而不是作品路线。

在过去,唱片公司造星成本高、周期长,头部音乐人大多是靠着些本事搏出来的。近几年,华语乐坛进入了流量时代。2016年之后,吴亦凡、蔡徐坤、TFboys等流量偶像几乎就是各大数字音乐平台的主打,它们霸占着供粉丝打榜的亚洲新歌榜和各大音乐平台的各类数据榜单。

在早年的一档综艺《今晚九点见》中,郑钧谈了乐坛的现状,他说了这么一句:“现在所有排行榜的公信力都崩了,排行榜里的歌,10首有9首真的听不下去。”

在互联网冲击下,唱片产业造血功能丧失与人才培养机制断掉了,我们不能企盼那个时代的辉煌能够重现,但在线音乐平台若能怀抱一点乌托邦式的音乐理想,整个互联网音乐模式不是唯流量路线演进,而是实打实去推优质作品,这个时代的音乐产业显然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演进。

我们现在听的还是20年前的歌,这背后的本质是,如果整个产业链没办法赚钱,没饭吃,那么整个行业的大衰退难以避免,如果局势无法扭转,行业再难复兴。我们的下一个10年20年,可能还在听20年前、30年前的歌,这才是流行音乐的最大悲哀所在。

b
babyjohn1986
1 楼
妈逼的低端贱狗 哪儿都有你!!!!好一条蠢逼垃圾!!
b
babyjohn1986
2 楼
妈逼的低端贱狗 哪儿都有你!!!!好一条蠢逼垃圾!!
l
lb
3 楼
现在的歌听了都想骂人,找点英文快节奏的运动时听还有动力,节奏舒缓的曲子净心,什么情爱的歌最无聊极其消磨人的精力。听多了费耳朵。
z
zxdongfs
4 楼
谁说的?永远的神还开演唱会呢。而我,有周深听就足以了。 [2评]
灯塔路
5 楼
时过境迁 选项混杂
y
yuba
6 楼
包子开倒车啊 [1评]
樱桃儿熟了
7 楼
作者肯定是30 -45岁儿吧。我曾经在公园听几个公园大爷聊天。其中一个说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动了,其他几个大爷纷纷赞同,有几个还拿自己作例子。背景是好几个孩童在和狗追逐嬉戏,和几个年轻人玩争飞盘的游戏。 [1评]
t
telecom
8 楼
如此不男不女的形象和声音,未来很快会被嫖娼 流行音乐只改由红歌和罗刹担当 [2评]
憨厚熊
9 楼
关键还是歌手在国内没有版权,西方现在流行歌曲一点都不差
王师南下
10 楼
我也爱听周深
王师南下
11 楼
放你妈的屁。你自己才不男不女
H
HHer
12 楼
欧美乐坛也一样,1970年到2010之间吧。尤其是80,90年代,金曲最多。
s
sophrosyne
13 楼
这个事情其实是经济学,看看对艺术买单的到底是谁。 古典乐时代买单的都是家里养乐队的,他们的口味被培养出来了,精益求精。 现在听音乐的是大众。专业欣赏者和大众欣赏者每人每小时对音乐的付费基本是一个量级,但后者的数量是前者的起码数千倍。所以流行乐追求的就不是艺术,而是最大多数的人能立刻听得懂。这个追求就直接让音乐坐到了地板上,除了土就是泥。而且这个向下走还是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每过几年就让人耳目一新地低落。
王师南下
14 楼
对一个受人欢迎的歌手进行这样的攻击,充分说明了你的下作
n
nathan2012
15 楼
哈哈~ +1
j
jjjohnson
16 楼
坐着航母回台湾😂赶紧下载听听
A
A81
17 楼
看喉结才知道周深原来是男的。 [1评]
k
kavia
18 楼
这年头看G8也不能确定是男的,民主自由灯塔可是有107种性别
k
kavia
19 楼
我们民主自由灯塔搞基吸毒变性,连性别都有107种,够先进发达了 [1评]
王师南下
20 楼
不错不错,欧美满大街阴阳人
那就好好生活
21 楼
瞎说的。没追星不知道。现在也有拇指盘可以买的。比CD还贵。
笔明明
22 楼
这个领域圣上还没来过么?
t
topgun5
23 楼
西方也一样。大部分的歌都是89,90 年代。那个时代的音乐就是井喷。
南方兔儿爷
24 楼
不只是流行歌,现在软件储存到游戏,哪样不是租的,一个软件用一天给一天钱,为什么还有忠实用户?网上搜有什么用什么,什么免费用什么,试用期满就换。结果就是大家闺秀变站街女能嫖谁会娶。
k
ksusey
25 楼
只能说明你老了。
c
cloct
26 楼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翻唱歌曲,日韩居多,中国大陆原创的就更少了,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是港台地区。
k
kyogui
27 楼
有没有可能是代沟?年纪大的不喜欢听现在的歌呢?
k
kyogui
28 楼
周身唱歌好听,太娘了,华晨宇30多了还在扯着嗓子唱着听不懂的歌
l
littlecell
29 楼
以前重点是唱歌发行新歌,现在重点都是秀
z
zhulitmac
30 楼
新歌很多啊 你不知道吗
人生就醬
31 楼
我還聽龐麥郎的
王师南下
32 楼
胡说八道。大陆好听的原创太多了。而且那些流行的大陆原创比起港台的好的太多
王师南下
33 楼
我现在根本不听什么港台歌曲。大陆原创的歌曲更有文化内涵。词曲也更有新意
老粉黑
34 楼
墙国娱乐产业除了抄就是骗,抄日韩美,没有一样自己拿的出手的东西。 [1评]
王师南下
35 楼
不懂音乐的下等人一边去 [1评]
老粉黑
36 楼
: 墙国有个屁音乐,歌手都是港澳台的,墙国内的都是sb。 [1评]
王师南下
37 楼
只有下等人才不懂音乐,什么都要跟政治联系起来
多于
38 楼
"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陈奕迅、张学友"是神马?我是50后的,从不听这些人的神马。我就爱听凤凰传奇,星月组合,刀郎,云菲菲这些小字辈的情歌。 [1评]
王师南下
39 楼
不懂音乐的下等人就不要评论音乐了。让人笑话不说,还拉低了狗粮们的智商
王师南下
40 楼
刀郎有几首歌真的好听。像我的楼兰,西海情歌
王师南下
41 楼
周杰伦虽然是台湾人,但是创造了中国风,他的创作深植于中华文化
王师南下
42 楼
当今年轻一代男歌手据说有人妖仙魔。人为毛不易,妖为周深,魔为华晨宇,仙为霍尊。毛近几年没有像样的创作。霍自毁前途。所以现在只有妖魔大战 [1评]
王师南下
43 楼
新的天王我看好周深
s
saikuo
44 楼
开多几场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什么都有了。
白眼狼
45 楼
主要还是创作水平问题,现在新歌太多,能人也太多,垃圾作品自然也太多,但好歌的绝对数量也是客可观的。普遍来说创作者群体包括歌手劣质的多了很多。这在20年前没有劣质歌手生存的空间,但现在因为互联网他们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也让跟多的有才华的人加入。这都是相对而言的。那些坚持听20年前的歌曲的人,自己的脑袋没有更新罢了。 [2评]
王师南下
46 楼
港台音乐随着黄沾李泰祥等前辈的谢世已经过了黄金时代。而他们都是当年从大陆到港台的,受的是传统中华文化教育。现在港台已经很少这样的人了
王师南下
47 楼
是的。互联网的确改变了乐坛很多
王师南下
48 楼
其实我很喜欢当年的青歌赛。像谭晶,姚贝娜,萨顶顶都是青歌赛出来的。水平与名次名副其实。后来的好声音选秀就乱搞了
王师南下
49 楼
那英最让人诟病的是一句话淘汰了周深。当年周深一首欢颜名动天下,连我这个对音乐不太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人前途不可限量。她这个所谓的导师居然会这样做。可见她的水平
王师南下
50 楼
好歌多的是。像李健,尹约,钱雷这些中生代的都很有实力
d
donhai
51 楼
可能现在的哥,节奏块,难度高,不易上口
d
donhai
52 楼
此说法错矣,不是虽然,而是正因为是台湾人,带有浓浓的中国风。
老童生
53 楼
犹耗子只管眼前利益毁的不只唱片工业。别说二十年前,四五十年前的歌也得听
l
lanjian45
54 楼
其实就听老歌,有什么不好呢?老歌已经有多少万首了,为什么要追那些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