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n Friday for the first time releas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data for massive inoculation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rates of normal and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than other common vaccines, which further proved the safety of the vaccines and will boost vaccination willingness worldwide, experts said.
A total of 31,434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ported among 265 million doses used between December 15, 2020 and April 30, 2021, or 11.86 in every 100,000 doses,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nounced Friday.
Among adverse reactions, normal reactions like fever and swelling accounted for 82.96 percent while severe reactions such as acute allergies accounted for 17.04 percent. The numbers ar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on common vaccines used in 2019.
Among severe adverse reaction cases, 188 were deemed "serious," which means 0.07 cases in every 100,000 doses administered, an occurrence rate of "extremely rare."
加拿大疫苗数据“
https://health-infobase.canada.ca/covid-19/vaccine-safety/
8193万针,43568例不良反应,其中9053严重。
按照中国官方的数据,上海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中,98%的感染者属于无症状感染,只存在极少的重症,且无死亡病例出现。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德国之声中文网最新一期推特空间时事讨论直播节目“To be or not to be—清零还是共存?”中,台湾流行疾病学专家何美乡和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与听众网友互动讨论了目前中国国内正在热议的继续“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问题。
台湾流行疾病学专家何美乡以台湾为例指出,现在“没有选择不与病毒共存的权利,因为病毒的属性已经选择与人类共存”。她说,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也很难用传统的隔离的方式进行阻绝。即便中国可以采取封城等严格的方式,也只是局部性质地短暂清零。但是病毒还会在其它地方继续存在。她表示:“这个病毒已经进入到人类的生态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势必要在某一个时候与病毒共存。”她强调说,现在新冠疫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都已经推出,再加上奥密克戎变体表现出较弱的毒性,所以现在是与病毒共存的“比较好的时机”。
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认为,中国执行的清零政策下,“可能超过90%的人缺乏免疫力,或者说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属于‘脆弱群体’”,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现在的确是不具备“共存”的条件。他指出,但是中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向“与病毒共存”的方向发展。而清零措施可能只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共存”是否会造成大量死亡病例出现?有听众发言向防疫专家提问,上海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采取共存的方式,会不会造成大量的死亡病例出现,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人?
黄严忠回应说,这种担忧是合理的。看到近期香港的例子,香港有很多没有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死亡。而上海目前也有很多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他说:“如果能把老年人群体保护好,让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第三针也打好,无论施打的是哪一种疫苗,都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另外就是如果可以让老人及时得到,最好是免费得到辉瑞的药物就更好。这样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
不过黄严忠也强调,完全完全避免死亡病例出现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公共政策可以完全规避整个风险”。
“共存”不等于“躺平”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表示,中国国内很多人一提到与病毒“共存”,就和“躺平”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而这是“一种误区”。他说:“据我的了解,没有哪个采取与病毒‘共存’的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躺平’。即便是在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入境时需要提供前一天的阴性检测证明。”
他说,按照中国官方的数据,上海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中,98%的感染者属于无症状感染,只存在极少的重症,且无死亡病例出现。他说:“这说明这波感染的致死率已经达到很低的水平,为‘共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台湾流行疾病学专家何美乡指出,现在各国使用的疫苗是基于原始病毒株研发的,所有疫苗刺激出的免疫力在应对奥密克戎变体的时候都只有少的部分有效。但是,研究发现,在接种了疫苗后再感染奥密克戎变体,不但可以刺激出针对奥密克戎的抗体,同时也可以刺激出针对其它变种的抗体。她说:“我在台湾开玩笑说,如果你运气好,你的第四剂疫苗就是奥密克戎感染。”
有听众表示,对中国国产疫苗缺少信任,所以迟迟没有接种。何美乡回应说,中国的疫苗刚问世的时候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力的确要差一些,但是新近香港大学针对接种过三剂新冠疫苗的人群调查发现,接种三剂科兴灭活疫苗之后,预防重症的效果和包括辉瑞疫苗在内的其它疫苗相比,效果一样好。
恐惧是放开的最大阻碍?中国在2020年夏天以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量相当少。也正因此,很多人担心如果一旦防疫措施放松,会不会导致大量死亡病例的出现。而反过来,民间的恐惧感和担忧也有可能成为防疫政策放开的阻碍。
美国公共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说,恐惧来自不确定性,这是人们正常的反应。但是随着科学界对病毒的认识逐渐加深,再加上奥密克戎变体毒性大大减弱,如果“再一味地强调对病毒的恐惧和病毒的危害性,报道其它国家不好的方面,这会让民众更为恐惧,”他说,“这种恐惧会使某些特定政策更为合理化。恐惧成为政策持续的推动力。一旦碰到大规模感染,老百姓都跑去医院,同时引起物资的抢购风潮、社会性恐慌,这些都会对社会经济稳定带来威胁。”
何美乡补充说,从新加坡的资料来看,80岁以上的长者,如果没有施打疫苗,100个感染者中,有20个人都会发展为重症,其中会有部分人死亡。但是如果接种了三剂疫苗,重症和死亡率则下降到0.7%。
但她也强调,病毒突变是随机的。下一个病毒株毒性是强是弱,现在都没办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