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惊讶发现 客运站都没了!谁杀死了长途大巴?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0月10日 16点18分 PT
  返回列表
78794 阅读
28 评论
正解局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是出行最忙碌的一个假期。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发送旅客总量累计4.58亿人次。

一个趋势更加明显,很多人选择铁路、自驾出行,坐长途大巴的越来越少了。

长途大巴,为什么没落了?

10月7日,国庆长假结束后第一天,陪伴福州人53年的福州汽车站,彻底停止使用。

福州汽车站

无独有偶。

今年3月15日,武汉汉口北客运中心终止经营。

这是武汉继新荣客运站之后,又一停运的客运站。

同样是在3月,合肥汽车站停运,所有班线迁至合肥客运总站发车。

合肥汽车站大门关闭

在厦门,枋湖长途汽车站于9月25日起暂停运营。

厦门岛内最大的长途客运综合枢纽站,退出了历史舞台。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一年里,广州撤离和关停的客运站就多达十家,而整个广东省关停的客运站则多达42家。

最近一两年,关停的汽车客运站,就更多了。

汽车客运站密集关停,是一种无奈。

经营效益下降、运营成本增加,汽车客运市场发展正在遭遇一场“寒冬”。

核心的原因,还是旅客数量下滑。

以上海中山客运站为例,鼎盛时期,这里每天要发120多班次,上座率最少也有70%。

现在,一天只有10多个班次,50座的大巴车,上座人数多则10多人,少则几个人,个别线路甚至无人问津。

上海中山客运站

从人流攒动到门可罗雀,部分客运站日子越来越难熬,最后只能停运。

目前,上海长途客运站已从原来的三四十家缩减至现在的二十多家。

供求关系决定了汽车客运站的生死。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355.7亿人次,后续持续下降,目前只剩下35.46亿人次。

近几年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

这期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与2019年相比,降幅亦是腰斩。

载客汽车量同样下跌。

2012年,我国拥有86.71万辆载客汽车;2022年,下降为55.42万辆。

短短十年,降幅如此之大,还是很惊人的。

可以预见,未来还有更多的客运站倒下。

长途大巴没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到铁路、自驾等出行方式的冲击。

以与上海火车站一街之隔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为例,客流高峰时,这里日发班次达到1280班,直达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等方向。

2010年前后,随着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铁路线路陆续开通,旅客倾向于选择铁路出行,上海长途汽车总站的日发班次已减少至200班。

近几年铁路完成旅客运输量

从铁路历年完成旅客运输量数据看,2013年为21.06亿人次,2019年为36.60亿人次。

高铁与长途大巴,呈现此长彼消之势。

如果说,高铁抢了长途大巴中长距离出行的生意,那么,自驾、顺风车则是夺了长途大巴中短距离出行的后路。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长途大巴的生意难做了。

二是长途大巴的体验相对较差。

与高铁、自驾相比,长途大巴的体验不占优势。

这本是长途大巴的特性决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旅客量的减少,可能导致长途大巴的体验进一步变差。

一方面,因为上座率低,有些司机会绕路拉客,以增加收入,却延误了其他乘客的行程。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很多客运站削减了工作人员,这又导致客运站的服务质量下降。

一个细节是,旅客量减少,客运站站内及周边商家的生意大受影响,很多店关门歇业,这也给旅客带来不便。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附近的商家关门

三是国内人口流动变化影响。

以上的分析,并不能完全解释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为何下降如此之快。

要知道,从2012年到2019年,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减少了165亿人次。

同期,铁路客运量只增加了10多亿人次。

包括航空、水路、自驾、顺风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也不足以弥补如此大的差距。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国内人口流动量减少。

我国的人口流动,一般是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流动。

有研究表明,以2010年为节点,对比前后两个时期,东部净迁入量减少了30.29%,中、西部净迁出量分别减少了29.30%、32.31%;中、西部向东部的净迁出了分别减少了29.91%、30.96%;中部向西部的净迁出量减少了16.49%。

2015年以后,中西部向东部的人口净迁移量减少趋势更加明显。

2000-2020年各时期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净迁移人口  单位:万人

人口迁移量减少,导致跨地区出行需求降低。

整体上看,中短距离出行量减少,长途大巴受冲击最大。

长途大巴的命运,取决于旅客量的多少。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高铁网将基本覆盖我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

未来,不仅地级市,很多人口大县,也将逐步通高铁。

这意味着,长途大巴将进一步受到高铁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看,汽车客运站关停、长途线路取消,将不可避免。

我们还要看到,客运具有公共属性。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长途大巴仍是刚需,起到连接城乡乃至跨市出行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地区,客车依然是出行最实惠、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这些需求,必须满足。

农村巴士

此外,相对于高铁,长途大巴发挥灵活性的特点,亦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现在,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定制客运。

旅客可通过平台软件进行网络预约,点对点服务。

“公交化”运营也是一个大方向,单线运营的线路采取滚动发车、公交化运营,以票价低、班次多、服务好的优势吸引了客流。

既满足市民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又增加了营收。

长途大巴的没落,让人伤感,却也不失为中国进步一个令人惊喜的缩影。

正如上文分析,从宏观视野看,国内人口流动量正在减少。

这不是因为中国的活力在减弱,而是因为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在缩小。

中国城镇化率

受益于“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城镇化”等国家战略,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相继崛起,很多农民工不需远距离迁移,就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农民工的回流,能够改善中西部省份的人口结构,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向均衡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从中微观视角看,一方面,高铁网络的完善、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收入也在增长,国民愿意为更舒适的出行方式买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让我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好的选择。

在中国前行的路上,长途大巴有点掉队,但依然有一席之地。

8
88108081
1 楼
这是好事,未来一天两班,升级服务,主营高端客车体验,上网,酒水都给备上,价格合适,绝对有人愿意坐。大巴其实还是很好的,上下车位置,旅途中休息站,覆盖一些高铁飞机不方便的地方。女人带孩子,学生,出差,只要服务和价格匹配上,还是有人愿意坐的。
清剿鸡毛
2 楼
滚你个土鳖
J
Joyly
3 楼
所有都是盲目追求只看目前一邊倒,若干年後效果出現才算
h
hho0we9m
4 楼
这是国家进步的一个体现。
关注者
5 楼
习近平杀死的
剑指蠢货
6 楼
主要原因就是五毛狗狗部队整天狂喊:来呀!崩溃啊!上帝满足了五毛傻子们的愿望
y
yuba
7 楼
国进民退共同富裕
m
markhammer
8 楼
高铁和私家车。
_
_消遣_
9 楼
不至于完全没有市场,要知道飞机,高铁和巴士的市场是不同的。 随着高铁网全面铺开,确实吃掉了巴士很大市场,但是主要还是远途,现在确实没人愿意做一整天的大巴了。 城际之间中短途的巴士需求还是很大的,半小时到2小时车程这样的。
糖桔喝得
10 楼
美国也一样,以前美国的长途汽车也很兴旺但是随着汽车和航空的普及美国的长途汽车逐步没落了,时代的变迁而已。 [1评]
r
rry
11 楼
马车载人下降更快,100多年前全是马车。
吃货百分百
12 楼
都有车了,多好
郑长仁
13 楼
二十年前曾回国坐过长途巴士,遇到了诈骗团伙在车上作案。司机和售票员都不敢作声,土匪们中途下车逃了。。。跟这个有关么? [1评]
h
happyseeker
14 楼
的确 现在灰狗在很多小城市都取消了
小凡人
15 楼
你这么爱国,为啥在外国生活?这么难为自己?不忠于自己的内心!
g
givetome
16 楼
铁路、自驾等出行方式的冲击
g
givetome
17 楼
铁路、自驾等出行方式的冲击
c
cona
18 楼
说明中国又赢了
C
ChabuddyG
19 楼
在中国, 出租车司机驾车都是那副屌德行, 更别提客运司机了。留意下会发现,国内大巴司机的驾驶习惯更差,素质更低,尤其是这种跑城际或者跑周边郊区的,感觉驾照都是买来的,会开车的乘坐一次就会感觉到太危险了。
m
malailj00
20 楼
去看看国庆期间的高铁站和高速公路就明白了。
铁蛋
21 楼
估计很久没有回国了,像乡巴佬一样还停留在过去
z
zxdongfs
22 楼
单纯就交通安全性来说,能不坐长客就不坐长客。
曾祖爷爷
23 楼
谁说大巴没了,1年前才把一车韭菜整没了。2022年9月18日土共在贵州用一辆大巴把韭菜送去方舱集中营强制隔离,结果翻到沟里,当场死了27个,还有20人受伤急救。
w
wang68p2003
24 楼
多少年没回国了?太落伍了。
k
kan_english
25 楼
我想坐个毛驴车都没有,谁杀死了毛驴?
k
kacha7
26 楼
其他狗都是用腿跑,你们黄狗凭什么坐车😂😂😂,黄狗没车一样可以给我们白人做奴仆😉
k
kacha7
27 楼
我们白人只需要少量黄狗贴身服侍,大部分还是要关在你们黄狗屎坑里好好干活的😉
走西口
28 楼
杀死长途大巴的是外面停车场那里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