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吐槽《繁花》:导演经验不足 看不懂王家卫电影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20日 13点19分 PT
  返回列表
70160 阅读
20 评论
李洪伙

《繁花》火了之后,牛鬼蛇神全出来了,都想点评两句,沾沾《繁花》的光。

李立群也公开批评王家卫,而且吐槽墨镜王导演经验不足,《繁花》受到全国大部分观众的喜欢,但上海人并不喜欢。

李立群现在已经年届七十了,《繁花》里演的也就是30年前的事情,他直言是有记忆的,说不是这个样子的。李立群直接且不留情面的评论让大家质疑他是不是在蹭《繁花》的热度?

李立群为什么会有《繁花》不符合当时上海的评论呢?咱先看看他的人生经历吧。

李立群的原生家庭比较特殊,父亲是一位曾经在台湾参加入伍的军人,本来他父亲在大陆是有一位妻子的,还孕育了一个儿子,但因为军旅生活和战争,他父亲来到了台湾,认识了李立群的母亲,一位地道的台湾姑娘,就这样他的父亲开启了第二段婚姻,李立群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李立群在幼年时,家里很是贫困,李立群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面对家庭的拮据,他很早就立志要赚钱养家。

他先是去了海事学院,当了一名船员,但海员长期漂泊在外而且压力极大,最终李立群放弃了,转而投向了演艺事业。

毕竟李立群不是科班出身,想转行演戏,也未必能有多顺利。

在等待机会的时候,他就在台湾街头修车、卖报纸、学习模仿人家的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畸人恋》、《卿须怜我我怜卿》中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搭错车》中一人分饰两角,让观众看到了另一面的李立群。

演艺事业发展顺利,他又与赖声川合作“相声表演坊”,进一步积累了财富。

可能人都是贪婪的,亲兄弟还得明算账,“相声表演坊”赚钱了,也离散伙不远了,两人最终因分账不均而分道扬镳。

李立群想赚钱的心并没有停止,他又转投了餐饮旅游行业,事与愿违,非但没有赚到钱,还赔的一塌糊涂。

后来随着大陆电视剧的崛起,李立群出演了《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神雕侠侣》等作品才又得以赚了些钱。

李立群其实是台湾省人,因为工作和祖籍的原因,他也是两头飞,直到去年,李立群才在公开视频中表示要回上海定期了。

所以,李立群说对30年前的上海很清楚,是有记忆的,是值得考证的。

回过头来再看《繁花》,剧中讲述的是30年前的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为了能深度还原人们记忆中的上海,王家卫团队几乎一比一还原了剧中提到最多的一条街“黄河路”。

黄河路地处黄浦区的西北部,离人民广场不远,后面便是国际饭店,整条街并不长,只有755米,但就是这几百米长度的一条街,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可替代的经济地位,成了当时大上海的缩影。

1992年,黄浦区政府收到一封外地来沪出差干部的来信,大致意思是黄河路附近的饭馆太少,为数不多的几家都要排好久的队,没有地方用餐。

于是,1993年“黄河路美食街”便应运而生了,最鼎盛的时候,黄河路上开了六十多家饭店。

饭店的老板们也深知“环境经济”的作用,大多把饭店的门面装潢得富丽堂皇,菜品也是多以海鲜、河鲜为主,主打就是一个“有钱人身份的象征”。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工薪阶层一般每月也就1000元的工资收入,但在黄河路饭店吃顿饭,两个人就要四五百元,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那为啥黄河路饭店还能如此火爆呢?

其一,在黄河路饭店吃饭是身份的象征,吃的不是饭,是身份;其二,黄河路饭店主要是承接商务接待,这类饭局重要的不是吃饭,是为了谈生意。

《繁花》剧中的“至真园”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的原型是苔圣园,是最终入驻黄河路的上海本帮菜,而且饭店位置就在黄河路和定兴路的交口。

剧中李李独闯上海滩,与宝总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宝总就是一位幕后操盘的金融高手。金美林老板卢美琳带着一众老板来到夜东京说要见宝总,玲子给安抚住,拿着普通的茶叶和点心却收费2000元,被质疑,最后回应了一句,“见宝总都是这个价钱的”,可见在黄河路吃饭,谈生意的商业价值远比菜品本身的价值要高很多。

曾登上过福布斯杂志的上海前首富周正毅,和他的太太毛玉萍就曾在黄河路上开了“阿毛炖品”,一家以炖品为特色的豪华饭店。

周正毅被采访时说一年有近千万的收益,大抵也是真的。周正毅作为上海前首富,他与太太二人和银行人员关系密切,“阿毛炖品”就成了他们拉近关系的纽带,经常有银行人士出入,饭桌上不知谈成了多少笔大买卖,真正的收益不能光看饭店本身,就像剧里面宝总说的,“你以为吃的是龙虾,实际上吃的是机会。”

再看看黄河路的周围,国际饭店、卡尔登公寓、卡尔登大戏院,与黄河路遥相呼应,俨然成为90年代大上海经济发展的缩影。

李立群评价王家卫经验不足,说30年前的上海并不是《繁花》中的那样,可能是因为身处的环境不同,毕竟黄河路饭店出发点也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打造的。

当然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高于生活,就算《繁花》高度还原,也不可能完全回到30年代的上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部作品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不喜欢。

《繁花》能热播,其实不光是观众喜欢看30年前上海的还原,更是喜欢《繁花》的剧情,以及演员们精彩的演绎。

李立群也是做过导演的人,而且是演艺圈里的老戏骨,他应该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不完全照搬生活,所以,李立群有点让理想主义导演王家卫过于理想化了。

李立群这个时候出来吐槽《繁花》,很难不让人觉得他是在蹭热度,而且他剑走偏锋,用批评的方式,在一片叫好中吐槽,看似冷静,其实更像是在宣誓:我不是人云亦云的大多数。

只是,李立群接着说对王家卫其他的作品,诸如《一代宗师》《重庆森林》等也没看懂,这引起网友的质疑:看不懂就别先评论,等看懂了再说。

当然,李立群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加拿大魁北克国际影展最佳男演员了,1981年就获得金钟奖最佳电视男演员,他确实在那个时段算是有钱人,对上海也并不陌生。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观众,李立群有吐槽的权利,但至于他说的对不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k
kan_english
1 楼
看不懂王家卫说明他文学修养不够
c
ccdb99
2 楼
不喜欢上海人就对了,“台巴子”就是上海人给莱巴起的雅号
s
sadamu
3 楼
这片子估计悬了,。。。。
斯文的地主
4 楼
主要也是 王家卫没请这个台湾人来演繁花 哈哈哈哈 哈哈 台湾人你懂的 李立群要是来演繁花了,那马匹拍的绝对响亮! . 台湾一解放 那台湾人夹道欢迎解放军,共产党万岁叫的比谁都响! 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 .
莱德土著
5 楼
你看不懂就对了,王家卫有片也不会找你这没文化的台巴子演
天天看报
6 楼
这颗墙头草的话,也会随风摇摆
左中右
7 楼
典型的台巴子,哈哈哈哈
R
Riordan
8 楼
那是因为《繁花》小说是60年代90年代两个年代一起写的,不停有插叙,倒叙 导演把两个年代捏一起了。 我建议戏子要多读书,少逼逼,哈哈
r
rickyzhai
9 楼
这个老王八蛋台独
舞文弄墨
10 楼
从摄影人的审美来看 繁华每一帧都是大片 用光真的很讲究
h
hugenage
11 楼
这个李立群人品有问题! 《人生几度秋凉》中他是本色出演……小人一枚!
a
anywho
12 楼
這詐騙畜吃𥚃扒外的支那台巴蛆真的臭不要臉的動物
今日雨果
13 楼
。 🤔Sur quoi écrire?​ Re: Interview Jin Yucheng, l'auteur de "La Floraison" 01-19 写点什么呢? Re: 对 《繁花》作者金宇澄’访谈 🌴🌳🌲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 ☞ 🌿 繁花 x 2 ☞ 🍃 🍃 🍃
a
alien
14 楼
这人说的没错,九十年代上海的确不是繁花那样。王家卫是把九十年代香港放进繁花。但是王家卫是用电影角度拍电视剧,这人当然看不懂
南京浪子燕青
15 楼
表演真的很浮夸、着急忙慌地。看了几集,无感,就放弃了。
王建西
16 楼
李立群最作的演员
阳光俊男
17 楼
30年前的上海,也就是1993年,最高的楼是新锦江,望下去到处都是破烂平房。薪水平均150。
铗归来
18 楼
台湾人 怎么可能 真正了解九十年代 大陆人的思想感情。 真逗!
L
LucSimon
19 楼
香港人 怎么可能 真正了解九十年代 大陆人的思想感情。 真逗!
M
Malabs
20 楼
看不懂可以弃剧,不要不懂装懂,修养和素质不是有钱能炼出来的,洗洗早点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