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作为我军火箭军的重要力量,已为国家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近期有传言称,早期型的东风-11和东风-15近程弹道导弹即将大规模退役。随着这些导弹逐渐被更先进的远程火箭炮替代,如何处理这批装备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网络上甚至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否可以将这些退役导弹卖给急需弹药的俄罗斯,以换取外汇或者其他资源?”
▲曾参加过50周年大阅兵的东风-15发射车近期再次曝光
在讨论这些导弹的去向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它们的历史。东风-11和东风-15导弹都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近程弹道导弹,旨在应对当时的区域威胁。两者都采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先进的制导系统,具备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东风-11最早于1980年代中期服役,最大射程为300公里,而东风-15则在1990年代初加入火箭军序列,射程达600公里,且装备了更加精密的制导系统。
东风-11和东风-15曾经在国庆阅兵中风光无限,特别是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它们的存在震慑了台当局,也促使台湾从美国购买了“爱国者”防空系统。然而,随着我国导弹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型装备如火箭军的东风-16和新型远程火箭炮系统逐渐取代了这些老旧型号。例如目前已经列装的PCL-191远程火箭炮,不仅能够发射各种口径的火箭弹,还能发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具备较强的多功能性。因此,东风-11和东风-15的战术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光荣退休”也成了大势所趋。
▲俄军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
与此同时,俄罗斯由于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军事物资的消耗速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导弹这类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尽管俄罗斯一直是世界导弹技术强国,但在乌克兰冲突中,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高强度的战场消耗,俄军的导弹库存已相当紧张。为了维持战场的火力优势,俄罗斯不得不从伊朗和朝鲜等国采购弹药。即便如此,俄军的导弹打击能力仍在不断减弱,导弹库存短缺已成为俄军在乌克兰前线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确实急需近程弹道导弹,尤其是东风-11和东风-15这种具有较好战术性能的装备。然而,中国一贯坚持不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的政策,因此直接向俄罗斯出售这些退役导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正如网络上有趣的建议,拆除导弹的发动机、战斗部和制导系统,以废金属形式出售,似乎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灰色通道”。
▲东风-11A战术导弹
表面上看,这个想法似乎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一方面,中国可以借此规避国际武器贸易的道德和法律压力,同时减轻销毁这些导弹的成本;另一方面,俄罗斯可以通过自行动手修复这些导弹,重新获得战斗力,进而减轻导弹短缺的压力。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导弹的发动机、战斗部和制导系统是其最关键的部分,一旦拆除,这些“东风”导弹就变成了“空壳”。俄罗斯虽然在导弹技术上具备雄厚实力,但要重新为这些导弹配备完整的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其所需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都极为巨大,甚至可能与重新制造新导弹相差无几。这意味着俄罗斯即便获得这些“废金属”,也无法迅速在战场上投入使用,效费比并不高。
其次,中国的这些导弹设计和俄罗斯的体系并不完全兼容。尽管两国在某些技术领域有一定合作,但要将这些“空壳导弹”转化为可用的战场武器,俄方需要解决大量技术问题,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设计部分系统。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修修补补”的过程。
▲之前台海演习中,解放军发射的东风-15B
其实,退役导弹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武器装备退役后通常要么通过销毁,要么作为靶弹进行演习使用。中国的火箭军拥有严格的导弹销毁程序,销毁导弹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但这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防止废弃导弹流入黑市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综合来看,尽管俄罗斯“导弹饥渴”,但中国将退役的东风-11和东风-15导弹卖给俄罗斯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是因为中国坚守不向战乱地区出口武器的原则;其次,即便以“废金属”形式出售,俄罗斯也很难以低成本将这些导弹恢复至战斗状态。最终,中国大概率会选择自行销毁这些导弹,或将其用于靶弹训练,继续为解放军的作战训练服务。
▲阅兵式上的东风-15B
当然,网络上关于导弹处理的猜测也说明了公众对军事装备淘汰更新的关注。随着新型武器的不断装备,解放军的战斗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东风-11和东风-15的退役也标志着中国战略力量的升级和进步。
未来,随着中国火箭军装备的不断更新,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这样的先进武器将成为主力。而那些曾为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旧导弹,终将以不同的方式谢幕,继续为解放军提供支持。正如导弹的更新换代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国防力量也将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作为我军火箭军的重要力量,已为国家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近期有传言称,早期型的东风-11和东风-15近程弹道导弹即将大规模退役。随着这些导弹逐渐被更先进的远程火箭炮替代,如何处理这批装备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网络上甚至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否可以将这些退役导弹卖给急需弹药的俄罗斯,以换取外汇或者其他资源?”
▲曾参加过50周年大阅兵的东风-15发射车近期再次曝光
在讨论这些导弹的去向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它们的历史。东风-11和东风-15导弹都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近程弹道导弹,旨在应对当时的区域威胁。两者都采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先进的制导系统,具备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东风-11最早于1980年代中期服役,最大射程为300公里,而东风-15则在1990年代初加入火箭军序列,射程达600公里,且装备了更加精密的制导系统。
东风-11和东风-15曾经在国庆阅兵中风光无限,特别是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它们的存在震慑了台当局,也促使台湾从美国购买了“爱国者”防空系统。然而,随着我国导弹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型装备如火箭军的东风-16和新型远程火箭炮系统逐渐取代了这些老旧型号。例如目前已经列装的PCL-191远程火箭炮,不仅能够发射各种口径的火箭弹,还能发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具备较强的多功能性。因此,东风-11和东风-15的战术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光荣退休”也成了大势所趋。
▲俄军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
与此同时,俄罗斯由于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军事物资的消耗速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导弹这类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尽管俄罗斯一直是世界导弹技术强国,但在乌克兰冲突中,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高强度的战场消耗,俄军的导弹库存已相当紧张。为了维持战场的火力优势,俄罗斯不得不从伊朗和朝鲜等国采购弹药。即便如此,俄军的导弹打击能力仍在不断减弱,导弹库存短缺已成为俄军在乌克兰前线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确实急需近程弹道导弹,尤其是东风-11和东风-15这种具有较好战术性能的装备。然而,中国一贯坚持不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的政策,因此直接向俄罗斯出售这些退役导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正如网络上有趣的建议,拆除导弹的发动机、战斗部和制导系统,以废金属形式出售,似乎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灰色通道”。
▲东风-11A战术导弹
表面上看,这个想法似乎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一方面,中国可以借此规避国际武器贸易的道德和法律压力,同时减轻销毁这些导弹的成本;另一方面,俄罗斯可以通过自行动手修复这些导弹,重新获得战斗力,进而减轻导弹短缺的压力。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导弹的发动机、战斗部和制导系统是其最关键的部分,一旦拆除,这些“东风”导弹就变成了“空壳”。俄罗斯虽然在导弹技术上具备雄厚实力,但要重新为这些导弹配备完整的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其所需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都极为巨大,甚至可能与重新制造新导弹相差无几。这意味着俄罗斯即便获得这些“废金属”,也无法迅速在战场上投入使用,效费比并不高。
其次,中国的这些导弹设计和俄罗斯的体系并不完全兼容。尽管两国在某些技术领域有一定合作,但要将这些“空壳导弹”转化为可用的战场武器,俄方需要解决大量技术问题,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设计部分系统。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修修补补”的过程。
▲之前台海演习中,解放军发射的东风-15B
其实,退役导弹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武器装备退役后通常要么通过销毁,要么作为靶弹进行演习使用。中国的火箭军拥有严格的导弹销毁程序,销毁导弹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但这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防止废弃导弹流入黑市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综合来看,尽管俄罗斯“导弹饥渴”,但中国将退役的东风-11和东风-15导弹卖给俄罗斯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是因为中国坚守不向战乱地区出口武器的原则;其次,即便以“废金属”形式出售,俄罗斯也很难以低成本将这些导弹恢复至战斗状态。最终,中国大概率会选择自行销毁这些导弹,或将其用于靶弹训练,继续为解放军的作战训练服务。
▲阅兵式上的东风-15B
当然,网络上关于导弹处理的猜测也说明了公众对军事装备淘汰更新的关注。随着新型武器的不断装备,解放军的战斗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东风-11和东风-15的退役也标志着中国战略力量的升级和进步。
未来,随着中国火箭军装备的不断更新,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这样的先进武器将成为主力。而那些曾为国家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旧导弹,终将以不同的方式谢幕,继续为解放军提供支持。正如导弹的更新换代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国防力量也将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