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我和中国政府共同抚养了我的美国孩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20日 10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81368 阅读
32 评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前几年,当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时,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名美国女子的T恤上写着“我拒绝与政府共同抚养子女”——这是对学校口罩佩戴要求的回应,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的越权之举。我不禁失声大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孩子就是与中国政府共同抚养的。

2006年,我在时尚界的事业让我和丈夫来到上海,在那里度过了接下来的16年,并组建了家庭。在中国,政府的抚养参与从孩子未出生时就已经开始。根据现已放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公民的生育数量是要受到限制的。由于重男轻女的堕胎传统,除非有医学上的必要,中国法律仍然禁止对未出生婴儿的性别进行鉴定。

作为外国人,我们不受这些法规的约束。但我不得不接受的是,我越来越大的肚子已经成为集体财产,会得到不请自来的抚摸和路人的评价(“这是个男孩。我看得出来!”),餐馆都拒绝为我提供冷饮。中国人认为简单的热水也具有药用价值,这源于卫生方面的考虑,以及热水能调和阴阳的信念。每次点冰拿铁,我都害怕被唠叨,尽管通常服务员都会给我温暖的微笑。

2008年和2010年,我们在上海先后迎来了两个健康的女儿,并面临着所有在华外籍家长都要面临的选择:是去读昂贵的国际学校,还是去政府监管且沉浸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的本地学校就读。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我们权衡了中国学校的利(我们的女儿能学到流利的普通话,也有希望具备开阔的世界观)与弊(暴露于中共的政治宣传,以及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学生中可能遇到社交孤立)。我们决定冒险一试。

政府这个严厉的共同抚养人很快就让人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女儿们所在的中国幼儿园凡事都要说教家长,包括女儿们应该睡多少小时,吃什么饭菜,以及她们的最佳体重应该是多少。每天早晨,孩子们要列队做体操,在升旗仪式上高唱国歌。为了促进空气流通,防止通过空气传染的疾病,教室的窗户通常是开着的,即使在冬天,孩子们都得穿着外套上课。

有时我们觉得孩子就像仅晚上和周末借宿在家,每个工作日都要被送回学校一样。

随着时间推移,好处开始显现。上了越来越多关于中华民族同心协力的道德、历史和文化课程后,我们的女儿回到家里也会讨论自律、正直和尊重长辈的话题。学校灌输了牢固的刻苦精神和对优秀成绩的全力以赴,我和丈夫不再需要敦促她们写作业;让老师和同学失望的羞耻感足以点燃她们的斗志。

美式教育盛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孩子的需求,以及什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中国强调的重点则在于,只要你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就能取得成功。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并提供替代西方影响的选择,政府资助的活动总会包含民乐表演、传统戏剧等等。有时候,女儿们会复述政治宣传内容,或是担心赶不上同学的成绩,因为我们没有早点教她们数学而感到担心。最后,我们这种要求不高的美国家庭文化帮助了她们保持平衡。

在中国抚养孩子也有其他好处,比如严格的审查制度让互联网对孩子更友好,国家还对未成年人玩网游的小时数进行了限制。讽刺的是,对国家管控严格的共产党带来了另一种自由:犯罪和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基本不存在,女儿们从11岁起就可以在一座约2600万人口的城市不用大人陪同乘坐地铁。随处可见警察维持秩序的身影,不过他们态度温和(大部分没有持械);街道和每个街角的绿地都很整洁,公民的自豪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疫情让这种体制出现了裂缝。去年3月下旬开始,上海经历了严厉的新冠封锁,导致我们被关在家中长达两个月,有时得依赖政府的食物配给。我们做出了离开中国的艰难决定,因为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主要由于中国的疫情限制,我们无法见到家人。去年6月,我们搬到了华盛顿特区。

在某些方面,回国带给我们的文化冲击比刚到中国时更强烈。我们回到了一个分裂的美国,许多人都认为政府不能插手民众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做两个女儿的家长,她们正处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坚强、开明、独立,她们在这里茁壮成长,但也有很多东西需要适应。最近,她们在学校第一次接受实弹射击训练,我们也得改变认知,以一种我们在上海从不需要的方式保持警惕。在这样的时刻,我发现自己想念那个中国的共同抚养人。

美国的评论人士对中共的批判不绝于耳,其中很多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一家在中国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深入了解一个对日常问题有不同答案的文化,会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往看似非黑即白的做法有了更复杂的维度。

作为在中国的美国家长,我学会了欣赏强烈的共同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意识。齐家如治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必须确立优先事项,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眼下正是我们相互学习,在街道、国家和世界之间架起新桥梁的关键时刻。对于美国政府这个共同抚养人,对共同利益的关注是我所寻求的基本价值。

天苍苍野茫茫
1 楼
那个女孩是谁!!!
潘潘的潘
2 楼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只会抚养孤儿,
y
yuba
3 楼
呵呵
d
dancingwater
4 楼
两边便宜都要占,哪来好事
s
sophrosyne
5 楼
文章蛮好嘛
m
malailj00
6 楼
每个国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也有差异,这纯属正常。国家间政治结构、形式不同,只要本国人民认为适合、满意就好,其它国家有什么必要指责、干涉!
按律当斩
7 楼
难得这样两边都有体验的美国人,能发表对中国还算中肯的看法。 如果这样的人多一些,美国人对当代中国的偏见可能就会少很多。 可惜这些的人少,这样的看法少,这样的看法能发表出来的更少。
z
zmxnv
8 楼
完了,狗粮要没屎吃了。 [1评]
L
LLC
9 楼
既然怀念,为什么回美国?两个月的封控告诉你,自由更可贵,要不然为何回美国? [2评]
意见没
10 楼
American mother stunningly praises Chinese Communist government 'co-parent' after raising family in China 美国母亲在中国养家后惊人地赞扬中共政府“共同抚养孩子” Yesterday 9:00 PM https://www.msn.com/en-us/news/world/american-mother-stunningly-praises-chinese-communist-government-co-parent-after-raising-family-in-china/ar-AA16vaRG?ocid=msedgntp&cvid=23abd222e4e749a684ddde402f66a43a
k
kangli2
11 楼
大批美帝中产被裁员,狗粮也得996卷起来抢屎吃了哈哈。
意见没
12 楼
讽刺的是,对国家管控严格的共产党带来了另一种自由:犯罪和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基本不存在,女儿们从11岁起就可以在一座约2600万人口的城市不用大人陪同乘坐地铁。随处可见警察维持秩序的身影,不过他们态度温和(大部分没有持械);街道和每个街角的绿地都很整洁,公民的自豪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z
zmxnv
13 楼
人家美味吃多了换口驴粪蛋吃。你啊,就知道抱着一口屎不放。
文学少年
14 楼
切身体会,实话实说。但狗粮不会听。
z
zmxnv
15 楼
这不,9楼那杂种已经担心没有屎吃了。迷糊了,迷了,那智商为零的SB货。
小肥圆嫌二
16 楼
看了这篇文章我第一感觉是太阳居然从西边升起来了。
寒流来袭
17 楼
现在这个大环境下,难得有这样的观察
s
sutter
18 楼
围城,总看到得不到的东西觉得羡慕。不过写的不错,中肯,不偏颇。幸运在12前回到美国
s
szacy
19 楼
在中国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深入了解一个对日常问题有不同答案的文化,会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往看似非黑即白的做法有了更复杂的维度。
d
diss2
20 楼
你个弯弯还敢质疑你洋主子?? 你们菜慈禧都得面对二郎腿
春风吹
21 楼
: 纽约的地铁才是民主自由的像征、哪里可以自由拉屎撒尿、睡觉、可以在这片国土上自由吸食大麻、以及枪子、
w
wilburwang
22 楼
不用扯。高等教育看学校Tier,小学中学教育100%是中国远优于外国。日韩新加坡这种儒家文化圈的和中国差不多,死也不学西方“先进思想”就知道了
G
Grove676
23 楼
别乱起绰号,“菜慈禧”?! 它配吗?它至多是个压寨夫人级别,或者像“蝴蝶迷”,孙二娘之类的一员台独打手。
不同声音
24 楼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记得之前《美国之音》也罕见发声批评美国防疫失败,结果立马被特朗普威胁:拿美国政府的钱,就不能说美国坏话,否则掐断资金。
p
pipiloo
25 楼
这他妈太阳岂止从西边出来...花生屯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我要干冰冰
26 楼
外国人在中国学生中可能遇到社交孤立?那是不可能的,首先由于中国的文化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外国人的小孩永远不会在中国收到孤立,反之只有在欧美国的外国小孩容易受到孤立。
君均臣诚
27 楼
自甘做人矿,没给人贩子盯上,算幸运的。可能白人不好脱手
f
fengfengloup
28 楼
这编辑吃错药片了? 竟然不是反华文章,政治不正确啊。
s
shanshi
29 楼
这篇文章是《纽约时报》的黑天鹅😂🤣
r
rgws
30 楼
这位家长的教育文化比较做得很认真,有意识形态但又不唯意识形态,让人对纽时中文刮目相看。
望和平
31 楼
1450詐騙畜狗💩文
春风吹
32 楼
西方国家口口声声民主自由,人家国家实行什么制度他们就是不给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