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洋彼岸拒绝我方代表团,参与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事实上我们对此类事件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该国拒绝接纳我们成为国际空间站合作方,还有8年前,他们又立法禁止NASA与我们之间的任何形式航天合作,彻底关闭了航天技术交流大门,如今他们不过是重施故伎而已。
天宫空间站大直径对接环测试
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恰恰是他们给我们的最大“褒奖”,因为他们深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始于1992年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至今已有整整27年时间,期间我们陆续发射了5艘神舟无人飞船、6艘神舟载人飞船、两艘天宫实验室、一艘天舟货运飞船,完成了14人次航天员天地往返任务,突破了载人航天、多人多天、出舱行走、交会对接、中期驻留、太空燃料补加等一系列工程难题,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一整套载人航天技术的玩家。
神舟7号航天员出舱活动
3个月前,随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历史使命,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航天战线已经全线转入备战空间站任务阶段。
我国天宫空间站,主要由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梦天号实验舱、巡天光学舱、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组成,最大重量可突破100吨,空间站主体舱段,将由4枚长征五号B大火箭发射入轨。
之前很多宣传认为天宫空间站是60吨级,这只计算了空间站三大主体舱段重量,并没有计算与之对接的神舟载人飞船与天舟货运飞船,而且还有一个重大漏洞,就是忽视了巡天光学舱的存在。
长征五号
巡天光学舱,是一部有着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空间站光学设施,该舱段正常任务期间,将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需要维修时再与天宫对接。
该舱段配置有2米口径离轴三反望远镜,任务定位类似哈勃空间望远镜,但能力要远超哈勃。待哈勃退役后,它将是唯一的继任者(韦伯空间望远镜并不能取代哈勃,因为任务频段不同)。
未来巡天光学舱,将孵化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天文观测成果,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不仅能对天,也能对地观测。
巡天光学舱
巡天光学舱造价与哈勃空间望远镜旗鼓相当,以后者造价推算,该舱室造价将突破百亿人民币,也正是因为巡天光学舱的加入,天宫空间站整体造价或将高达400亿人民币,堪比两艘辽宁舰。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任你有再大本事也无处施展。
目前,天宫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已经顺利转入正样阶段,长征五号B型火箭将于明年首飞,空间站建设任务已经是箭在弦上,前不久航天员陈冬接受采访时表示,尽快重返太空就是他的目标。
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
随着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完成,神舟载人飞船也将迎来批量生产、密集发射的任务考验,按照3名航天员长驻太空计算,每年至少需要发射两至三艘神舟载人飞船进行航天员轮换部署,这在以前也是从未有过的考验。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与大洋彼岸选择关闭合作大门不同,百吨级天宫空间站如今正大开中门,喜迎八方来宾,逐渐发展成为以我国为主的新一代国际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
今年6月12日,载人航天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公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天宫空间站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除此之外,意大利也正在与我方洽谈合建实验拓展舱段,一旦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天宫空间站将再次扩容20吨。
百吨级天宫对比国际空间站的420吨,虽然个头小了几圈,但能力却实现了逆势反超,后发优势特别明显。
以发电能力为例,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衍架式砷化镓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发电功率反超国际空间站,同时实验机柜数量也反超国际空间站,而这就是我们敢于说不的底气。
新型太阳能电池翼
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原因在于,我们打破了他们那套落后的运行机制。
国际空间站虽然名为国际,实则泾渭分明,航天员想上个厕所都得协商谈判一番。再比如俄罗斯虽然是国际空间站主要承建方,但真正拥有的舱段规模加在一起也没能超过30吨。
而天宫则完全不同,所有协商谈判都在项目伊始全部敲定,且以我为主,少了很多消耗精力的扯皮问题,科学家们可以一门心思搞空间科研工作,落实出来的成果将惠及全球78亿人口。
欧空局航天员来华训练
27年来,也正是大洋彼岸的屡屡“拒绝”,让我们最终活成了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样子,如今的再次拒绝,只会将我们置于进退自如的绝佳主动位置。因为合作大门的“一关一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世界的未来属于谁。
通过严格遴选,全球有价值的实验项目都有望进入天宫空间站,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与我方共享科研成果与数据,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我们反倒成了平台供应商。
天和号核心舱热真空测试
然而合作总需要有一个坦诚态度,载人航天工程总师周建平在回应有没有排斥美国项目时是这样说的:
大洋彼岸的落选
归纳起来意思就是,你没有达到我的标准,我不允许你参与。
中国同意9国加入空间站,唯独拒绝了它,网友:干得漂亮!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更加方便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太空探测活动,在多年之前世界各国开始打造国际空间站的时候,各个国家都积极涌入的加入。
但是,当国际空间站筹备完毕,即将投入运营的时候,却发现中国被踢出局,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毕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航天领域发展的初期,并未像现在这样取得显著的成就。
美国认为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和他们一起筹备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于是中国就这样被残忍地从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当中除名了。
但是中国并非是知难而退的国家,而是在层层的打击之下,用几十年的时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并且成为了世界的航天大国,国际空间站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在使用到一定寿命之后,就会面临非常多的情况,就要退休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要重新打造新的国际空间站,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供应,那么至少会有数10位国家将会面临卫星的瘫痪。但是中国现在独立打造的国际空间站天宫1号和天宫2号都已经被发射上了轨道,所以面对这一问题,中国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开始寻找下家,可以保持自己国家卫星的正常运行而不会瘫痪,中国预计将会在2025年的时候实现神舟8号和神舟九号的空间实验室的对接,到时整个中国国际空间站将会全部搭建完毕,但是其他的国家却忧心忡忡,因为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寿终正寝,即将面临退役,这些国家瞬间慌了神。
而面对这一情况,美国给出的答案是打造独立的空间站,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美国将要独挑大梁,自己打造空间站,抛弃的不只是中国,而是欧洲的十几个国家,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不再依赖美国而是寻求中国的帮助。多个国家目前都开始申请加入中国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有9个国家顺利通过了审核,还好中国是有一个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但是唯独一个国家没有过程,那就是美国,它没有申请的资格。
对于美国来说独立打造,国际空间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时间能力,还有资金,没有其他国家的协助,不知道这次美国国际空间站的建立能否成功完成?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近日,大洋彼岸拒绝我方代表团,参与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事实上我们对此类事件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该国拒绝接纳我们成为国际空间站合作方,还有8年前,他们又立法禁止NASA与我们之间的任何形式航天合作,彻底关闭了航天技术交流大门,如今他们不过是重施故伎而已。
天宫空间站大直径对接环测试
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恰恰是他们给我们的最大“褒奖”,因为他们深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始于1992年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至今已有整整27年时间,期间我们陆续发射了5艘神舟无人飞船、6艘神舟载人飞船、两艘天宫实验室、一艘天舟货运飞船,完成了14人次航天员天地往返任务,突破了载人航天、多人多天、出舱行走、交会对接、中期驻留、太空燃料补加等一系列工程难题,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一整套载人航天技术的玩家。
神舟7号航天员出舱活动
3个月前,随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历史使命,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航天战线已经全线转入备战空间站任务阶段。
我国天宫空间站,主要由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梦天号实验舱、巡天光学舱、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组成,最大重量可突破100吨,空间站主体舱段,将由4枚长征五号B大火箭发射入轨。
之前很多宣传认为天宫空间站是60吨级,这只计算了空间站三大主体舱段重量,并没有计算与之对接的神舟载人飞船与天舟货运飞船,而且还有一个重大漏洞,就是忽视了巡天光学舱的存在。
长征五号
巡天光学舱,是一部有着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空间站光学设施,该舱段正常任务期间,将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需要维修时再与天宫对接。
该舱段配置有2米口径离轴三反望远镜,任务定位类似哈勃空间望远镜,但能力要远超哈勃。待哈勃退役后,它将是唯一的继任者(韦伯空间望远镜并不能取代哈勃,因为任务频段不同)。
未来巡天光学舱,将孵化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天文观测成果,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不仅能对天,也能对地观测。
巡天光学舱
巡天光学舱造价与哈勃空间望远镜旗鼓相当,以后者造价推算,该舱室造价将突破百亿人民币,也正是因为巡天光学舱的加入,天宫空间站整体造价或将高达400亿人民币,堪比两艘辽宁舰。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任你有再大本事也无处施展。
目前,天宫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已经顺利转入正样阶段,长征五号B型火箭将于明年首飞,空间站建设任务已经是箭在弦上,前不久航天员陈冬接受采访时表示,尽快重返太空就是他的目标。
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
随着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完成,神舟载人飞船也将迎来批量生产、密集发射的任务考验,按照3名航天员长驻太空计算,每年至少需要发射两至三艘神舟载人飞船进行航天员轮换部署,这在以前也是从未有过的考验。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与大洋彼岸选择关闭合作大门不同,百吨级天宫空间站如今正大开中门,喜迎八方来宾,逐渐发展成为以我国为主的新一代国际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
今年6月12日,载人航天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公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天宫空间站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除此之外,意大利也正在与我方洽谈合建实验拓展舱段,一旦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天宫空间站将再次扩容20吨。
百吨级天宫对比国际空间站的420吨,虽然个头小了几圈,但能力却实现了逆势反超,后发优势特别明显。
以发电能力为例,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衍架式砷化镓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发电功率反超国际空间站,同时实验机柜数量也反超国际空间站,而这就是我们敢于说不的底气。
新型太阳能电池翼
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原因在于,我们打破了他们那套落后的运行机制。
国际空间站虽然名为国际,实则泾渭分明,航天员想上个厕所都得协商谈判一番。再比如俄罗斯虽然是国际空间站主要承建方,但真正拥有的舱段规模加在一起也没能超过30吨。
而天宫则完全不同,所有协商谈判都在项目伊始全部敲定,且以我为主,少了很多消耗精力的扯皮问题,科学家们可以一门心思搞空间科研工作,落实出来的成果将惠及全球78亿人口。
欧空局航天员来华训练
27年来,也正是大洋彼岸的屡屡“拒绝”,让我们最终活成了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样子,如今的再次拒绝,只会将我们置于进退自如的绝佳主动位置。因为合作大门的“一关一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世界的未来属于谁。
通过严格遴选,全球有价值的实验项目都有望进入天宫空间站,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与我方共享科研成果与数据,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我们反倒成了平台供应商。
天和号核心舱热真空测试
然而合作总需要有一个坦诚态度,载人航天工程总师周建平在回应有没有排斥美国项目时是这样说的:
大洋彼岸的落选
归纳起来意思就是,你没有达到我的标准,我不允许你参与。
中国同意9国加入空间站,唯独拒绝了它,网友:干得漂亮!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更加方便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太空探测活动,在多年之前世界各国开始打造国际空间站的时候,各个国家都积极涌入的加入。
但是,当国际空间站筹备完毕,即将投入运营的时候,却发现中国被踢出局,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毕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航天领域发展的初期,并未像现在这样取得显著的成就。
美国认为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和他们一起筹备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于是中国就这样被残忍地从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当中除名了。
但是中国并非是知难而退的国家,而是在层层的打击之下,用几十年的时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并且成为了世界的航天大国,国际空间站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在使用到一定寿命之后,就会面临非常多的情况,就要退休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要重新打造新的国际空间站,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供应,那么至少会有数10位国家将会面临卫星的瘫痪。但是中国现在独立打造的国际空间站天宫1号和天宫2号都已经被发射上了轨道,所以面对这一问题,中国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开始寻找下家,可以保持自己国家卫星的正常运行而不会瘫痪,中国预计将会在2025年的时候实现神舟8号和神舟九号的空间实验室的对接,到时整个中国国际空间站将会全部搭建完毕,但是其他的国家却忧心忡忡,因为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寿终正寝,即将面临退役,这些国家瞬间慌了神。
而面对这一情况,美国给出的答案是打造独立的空间站,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美国将要独挑大梁,自己打造空间站,抛弃的不只是中国,而是欧洲的十几个国家,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不再依赖美国而是寻求中国的帮助。多个国家目前都开始申请加入中国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有9个国家顺利通过了审核,还好中国是有一个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但是唯独一个国家没有过程,那就是美国,它没有申请的资格。
对于美国来说独立打造,国际空间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时间能力,还有资金,没有其他国家的协助,不知道这次美国国际空间站的建立能否成功完成?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