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继任者黄循财: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缘政治浪潮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5月15日 8点16分 PT
  返回列表
76569 阅读
13 评论
环球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今天将正式卸任。李显龙13日向总统尚达曼递交他和整个政府的辞呈,尚达曼接受了辞呈,辞呈将于15日正式生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继任总理,黄循财将率领新内阁在同一天宣誓就职。这意味着从15日开始,新加坡将结束“李显龙时代”,迎来“4G(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李显龙担任新加坡总理长达20年,尚达曼肯定李显龙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有活力且更多元的经济体”,“为新加坡赢得了独特的国际地位”。对于新加坡未来面临的挑战,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登对黄循财的采访称,亚洲仍是全球发展的重心,作为其中一员的新加坡可以服务广泛的亚洲地区。他同时强调,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缘政治浪潮”。

新媒:交接井然有序

据新加坡《今日报》14日报道,李显龙13日到总统府向尚达曼总统递上他和整个政府的辞呈。李显龙在辞呈中写道,自己原本计划在70岁时将权力移交给继任者,但新冠疫情打乱了这一时间表。他说:“疫情过后,2022年4月14日,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开会并一致认可黄循财为我的继任者。两年过去了,他已准备好领导新加坡。我正式建议总统邀请黄循财组建下一届政府。”

尚达曼接受了李显龙和政府的辞呈,辞呈15日生效。尚达曼在回信中感谢李显龙从政40多年的无私服务,肯定他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有活力且更多元的经济体”,并为新加坡人开创新机会、改善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他还称,李显龙在任内带领新加坡渡过了重重难关,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新冠疫情等,“是你给了我们的人民信心,团结地渡过每个难关”。

现年72岁的李显龙于上世纪80年代步入政坛,2004年8月起担任新加坡总理并连任至今。“井然有序的权力交接。”新加坡亚洲新闻台14日称,李显龙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他希望将新加坡“有序地”移交给他的继任者。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国家在李显龙执政期间成为更繁荣、发达和平等的国家。

《联合早报》称,一个国家领导人权力交接与更替,攸关人民福祉、政府稳定和国家发展。一旦发生差错,政局动荡不安是常有之事。国际上就有许多例证。新加坡领导人深明其中的奥秘所在,确保权力平稳移交。建国近一甲子的新加坡,经历了三代领导权的接班,而且都平顺、稳定。报道称,20年来,新加坡已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繁荣城市、文明之都,基础设施齐全、经济稳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政府保持清廉、公共服务高效、法律法制健全、出行交通便捷、金融中心地位提升、高等教育跻身全球前列、文化艺术发展显著……报道称,这20年间,依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4.3倍,人均GDP从2.76万美元增加到8.47万美元,翻了3倍之多,进入全球10大富裕国家之列。

新加坡一家跨国公司职员艾斯特·陈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李显龙当总理那年她大学毕业。她说,“必须承认,没有李显龙,新加坡可能没有如今这么繁荣。李显龙掌舵新加坡这艘小船在全球政治的海洋里航行了20年。国家不论大小,为国家和民众真心付出的政治人物,历史都不会忘了他。”

《今日报》称,李显龙的任期在新加坡的政治和社会格局上留下了印记,他带领国家渡过危机和复苏时期,并转向了一种更柔和、更合作的治理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辛格认为,李显龙让政府对选民更负责任,包括让公众参与关键问题、容忍负责任的反对派观点等。辛格说:“如果问李显龙最持久的遗产是什么,我认为是他在疫情期间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他为将权力顺利移交给第四代领导人所做的精心准备。”

延续性和稳定是未来关键考量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15日,李显龙正式卸任后,黄循财同一天将在总统府宣誓就任新总理,他也将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黄循财13日在总统府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维持政府延续性和稳定是未来政府的关键考量。

香港《南华早报》14日称,根据黄循财公布的新内阁名单,他对新内阁组成仅进行了最小程度的调整。黄循财日前表示,新加坡的体制是在“连续和渐进式变革”的基础上运行的,多数现任部长将坚守目前的职位,更大的内阁变动可能只会在未来大选后发生。

新加坡最新的民调显示,多数新加坡人对此次交接的消息持积极态度,有53%的受访者肯定黄循财的能力,许多受访者认为黄循财值得信赖、诚实和有领导才干。庄嘉颖说,53%的新加坡人肯定黄循财的能力,部分来自他领导抗击疫情期间的表现,同时也因为他在长期担任公务员和官员期间,执行能力不错,处理事情相当平稳。

“战略思想家,内向但平易近人”,新加坡亚洲新闻台14日称,这是与黄循财共事的人对他的基本评价。曾与黄循财有过互动或在不同岗位上与其共事过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政策细节、但又有清晰大局观的领导人。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黄循财始终不变的是他的脚踏实地,以及他总是把公众放在自己之前。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4日称,黄循财被选为第四代领导人接替李显龙。不过,他起初并不是首选。2018年,李显龙原本选定时任财政部长王瑞杰为第四代领导团队之首,但后者在2021年请辞。报道称,新加坡领导人继承一直较顺利,继承人都经过多年的培养。这得益于该国良好的政治治理,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在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以及它在关键机构中的主导地位。

新加坡媒体称,李光耀首次担任总理时只有36岁,吴作栋是49岁,李显龙是52岁。与仅比李显龙小9岁的王瑞杰相比,1972年出生的黄循财年龄优势更明显,他接班后“执政跑道更长远”。

《日经亚洲评论》称,在前三任总理执政期间,新加坡通过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和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体之一。将自己融入多边贸易网络一直是这个城市国家的策略。黄循财预计将沿着前任确定的道路前进。然而,随着新加坡经济的成熟,它不能再指望继续过去那样的指数级增长,黄循财面临着更新新加坡模式的压力。

面临内外挑战

有分析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民众的勤奋努力和良好的政府治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从李光耀开始到李显龙时代,新加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小国外交之路,即“大国平衡外交战略”。

《联合早报》14日称,黄循财日前接受本地媒体联合采访时坦言新加坡正面临重重内外挑战。对于复杂多变、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的外部环境,黄循财强调,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缘政治浪潮,须坚持以国家利益出发,维持一贯和有原则的处事方法。

黄循财6日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曾回应中美关系、新美防务合作、台海局势对新加坡的影响等问题。他表示,如果“小院高墙”围起来的院子越来越大,不仅会对新加坡造成伤害,也会伤害美国和全世界。黄循财特别强调,新加坡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这是一个长期立场……我们不允许自己被任何支持‘台独’的势力所利用。”

《南华早报》14日称,各国在中美之间游走变得越来越困难。报道引述密歇根大学新加坡籍荣休教授林愿清的话称,在新加坡对华政策方面,黄循财和李显龙不会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些政策“关乎国家利益,而非个人偏好”。林愿清称,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和最大的服务出口市场。“任何对新加坡的生存和繁荣感兴趣的人都不能坚持或要求它牺牲其中一个。”报道还引述另一名专家的话称,黄循财应吸取李显龙任期内的经验教训,在处理与台湾有关的问题时要“特别谨慎”。报道称,“黄循财和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将继续推动大国间的平衡外交,这是自李光耀以来新加坡外交的基本原则”。

铗归来
1 楼
台湾不如乌克兰 新加坡不如台湾 一蟹不如一蟹!
不得有空格
2 楼
把人民行动党改成中国共产党你就会发现新加坡的政体跟中国的最为相似 [1评]
夏虫语冰
3 楼
黄循财上任后直接表态:美国不是新加坡的盟友,新加坡不欢迎台独分子。 这算是新政府历届以来最强硬表态了吧
m
mrp
4 楼
姓黄的不过是个过渡,迟早传给李毅鹏
小日子坏的很
5 楼
新加坡has no balls 看看湾湾,立志成为地缘政治的弄潮儿 [1评]
w
wilburwang
6 楼
其实和俄罗斯最相似。有民主选举成分但不对,民众对执政党支持率超高,行使国家资本主义,核心行业都是政府和相关寡头直营
w
wilburwang
7 楼
以前小李为了进TPP硬气过一把,逼逼中国南海的事儿,结果8辆装甲车直接被香港海关没收了,都不敢吭一声,后来发现TPP黄了,白白得罪一波中国,之后就老实多了
今日雨果
8 楼
. 这位接班人、李显龙,同他爸比起来,差了一点雄才大略。 . 台湾人就要有这样的魄力,台湾,就是东方瑞士🇨🇭 . 焦国标:人在欧洲想台湾 . 现在我住在德国科隆乡下,直线距离离荷兰、比利时七十公里,离卢森堡一百公里,离法国一百六十公里。无论是生活在故乡河南,还是后来居住在北京,都没有体验过这么切身的边境感。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疆土上只有一个国,而欧洲一千万平方公里却有四十余国,因而无论人在欧洲何处,边境感都要比在中国强烈得多。 . 当然这种边境感也只是大一统背景下我这个中国人的边境感,而不是一个科隆人的边境感,一个科隆人的边境感大约与一个住在省界的中国人的省境感差不多。德国面积三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云南三十八万多平方公里,比德国还大三万平方公里。如果是一个卢森堡人,他的边境感可能就跟一个中国人的县境感差不多。圣马力诺只有六十一平方公里,一个圣马利诺人,他的边境感大约就跟一个北京昌平区居民的区境感相仿。面积一点九平方公里的摩纳哥,其人的边境感约等于一个中国农民的村境感,而一个面积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公里,比北京故宫(零点七二平方公里)还小得多的梵蒂冈,其人边境感则无异于一个中国城市居民小区的区境感。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比登天还难以想象,可是想必一个摩纳哥人出国就像出村子,而一个梵蒂冈人出国如同去小区外买菜。 . 三四百年前,启蒙主义思想家看了利玛窦、金尼阁等宣教士关于中国的著述之后,大脑转了个弯:根本就是无神论的中国,也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而我们笃信上帝的欧洲却烂得如同十日谈,那么试问信上帝究竟有什么好? . ▲中国从清末被迫开国到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中国人或驻使欧洲,或到欧洲经商、出差、留学,看到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居然有几十个国家,为什么没人像当年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那样,脑子也转个弯,顶真地问一句:几千年里大一统仿佛就是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上帝,甚至比宗教还宗教,比上帝还上帝,可是大一统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像欧洲这洋的小国寡民那一点比大一统的中国人过得差? . 最近龙应台女士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演讲,题为《被孤立,被包围,被边缘化却又极端重要的台湾──台湾民主实验对华文世界的影响》。当时有大陆客问龙是否仍视中国为祖国,龙答道:中国的文化是我的祖国,但目前这种政权所统治的中国绝对不是我的祖国。一个不尊重我所珍视的核心价值的国家,我不能接受为祖国。 . 她还说:台湾是新兴民主国家的模范生。作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实验室,台湾经验不仅对全球华人社群影响重大,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借镜,并且实际上已对中国社会发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因而她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再忽视台湾,孤立台湾,不公正地对待台湾,否则将大大加重台湾的挫折感,阻碍台湾民主成长,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冲突和后果。 . 显然龙应台不认可大一统的价值观,只认可普世的自由民主理念。在她心目中,国家一桶两桶或桶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在什么样的桶里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幸福。龙旋风又开始旋。如果她把这个旗帜旋更早一些,更高一些,就更好了。 . 对此大陆有人会气急败坏,指斥为台独言论。大陆人孤陋寡闻,不知道现在台湾的言论行情。主张台湾独立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台独言论治罪的时代早结束了。一提台湾独立,文人如丧考妣,武人咬碎槽牙,政客捶胸顿足,民众血脉贲张,在大陆至今仍然是常态,简直愚昧死了,滑稽死了。 . 在"祖国"问题上,大陆人现在急需过两个观念坎儿。一个是要给"分裂祖国"脱敏,别让它那么吓人。瞧人家欧洲人,早把祖国都分成指甲盖儿了,不活得好好的吗?另一个是给"祖国统一"磨砂,别让它那么刺眼,叫人正视不得,要磨成毛玻璃,然后才好就近看它到底什么质地、什么货色。 . 网上看到,西藏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快成专职骂达赖喇嘛的书记了。达赖是"两面派",达赖"欺骗了他的祖国",达赖"没有一天不在企图分裂祖国","对达赖喇嘛及其追随者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场斗争要"至死方休",等等。在张同志口中,达赖喇嘛哪里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智慧老人,他是十恶不赦的分裂祖国的罪犯。 . 摩纳哥位于法国东南,濒临地中海,一三三八年就成为独立的公国,先后受西班牙、法国保护。现有人口三万四千,信天主教,讲法语。1919年与法国签约,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无男性后裔,将自然并入法国。2002年又立新约,即使没有男性子嗣,也可以继续独立。摩纳哥的大公要碰见张书记这号的,那还不跟虱子似的被挤死?等他无男性后裔,天哪他什么时候绝户啊?挤死他算了。 . 看看现在加拿大怎样待魁北克,看看欧洲人怎样待存在了几百年的弹丸之国,张书记不为自己面对媒体像啮齿动物一样的言行感到害羞吗?要独立必有独立的理由,
今日雨果
9 楼
看看现在加拿大怎样待魁北克,看看欧洲人怎样待存在了几百年的弹丸之国,张书记不为自己面对媒体像啮齿动物一样的言行感到害羞吗?要独立必有独立的理由,为什么俺河南人不吵着要独立?即便河南乡亲有人喊独立,只要没使用武力,只停在口头,那也属于言论自由,不是罪,是宪法权利。别总是那么一谈及台独、藏独就那么恶腔恶调的,邪恶得要爆炸,跟恐怖分子似的。 . 2006年12月9日科隆 . ──《观察》首发 .
B
BOBOLI
10 楼
台湾人莫名破防了,哈哈
b
bombe
11 楼
新加坡的领导层很厉害
b
bombe
12 楼
不让你独立,也必有不让你独立的理由。懂?
雁过留言机
13 楼
新闻来源: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