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菲律宾,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阳光,海岛,度假,潜水……曾经的亚洲第二富国在阳光盛景之下,其社会的黑暗面与绑架犯罪息息相关。
被誉为“钢铁大王”华裔企业家的郭从愿3月底在菲律宾遭遇绑架撕票,绑匪先后勒索了2.1亿比索(约2600万人民币)的天价赎金,仍在撕票后逃之夭夭。
5月中旬,主要嫌疑犯龚文丽终于落网。警方查证发现,此人还不是第一次犯案,她至少还涉及15起绑架案,说是“女魔头”也不为过。
这起新闻引起整个菲律宾华人圈的震惊,也揭开了菲律宾绑架这桩庞大黑色产业的一角。
绑架勒索这样的犯罪案件现在到哪里都比较罕见,菲律宾却是个例外。
华裔企业家郭从愿出生于福建,28岁跟随亲戚去到菲律宾马尼拉。
他早年凭借对钢材的判断能力挖到第一桶金,白手起家创办了Elison Steel公司。他的商业帝国涉及食品、地产、矿业、养殖等行业,是名副其实的菲律宾“钢铁大王”。
他还热心公益,先后给故乡的公益事业捐款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今年3月,郭从愿和他的司机在参加一次餐会后失踪。
绑匪通过他的手机和被害者家属进行联系,分多次成功勒索到天价赎金,累计约2.1亿比索。
虽然赎金到手,绑匪却仍然撕票,警方在4月初在黎刹省罗德里格斯市路边发现了两人的遗体,遗体面部遍布淤青。
5月时,主要嫌疑犯龚文丽在长滩岛的豪华度假村被捕,当时身边还有一位美发师,警方还在现场发现了仿真3D面具。
在郭从愿遇害之前,去年也有两位中国医疗器材公司的高管在菲律宾遭遇绑架遇害。
一直以来,华人群体都是绑架犯罪案的主要目标之一。2014年,遭遇绑架抢劫的受害者里10人中有7人均为华人华裔。
绑匪们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高额赎金。在菲的华人群体通过辛勤的双手劳动,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财富积累。
《纽约时报》写道,“华人在菲律宾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这使他们成为被敲诈勒索的目标”。
以2024年福布斯发布的菲律宾富豪榜为例,十人中有一半都是华人。
虽然华人群体占菲律宾国家总人口比重不到2%,却诞生了诸多高收入的社会精英。
华人不仅创办和建设了菲律宾的大型商场、连锁快餐店、航空业,还有人进入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各行各业都是华人的身影。
菲律宾的大型豪华商场SM商场,为华裔企业家施至成创办
华人群体甚至曾经被菲律宾的媒体称为“辛勤的劳动者,沉默的受害者”。
一家风险管理公司的人士解释说,这是指华人群体在遭遇绑架后,大多数不会主动报案或者联系媒体,而且付款很快。
富裕而沉默的被害者,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
而绑架这样的犯罪现象无法被根治,指向了更深的结构性问题和一个不容忽视的灰色产业,即菲律宾的博彩行业。
2001年,菲律宾马尼拉就因绑架案频发而被CNN称为“亚洲绑架之都”。
菲律宾绑架案频出的现实背景是贫穷和治安不良。
2023年,菲律宾的人均工资是301美元,约为2000人民币。一些人为了生计会住在坟墓和垃圾堆里,吃别人吃剩的食物。
然而在这样的国度,枪支却十分易得。2014年,菲律宾人持有的枪支数是390万支,其中约有一半是非法枪支,比国家部队的持枪数量还要多上几倍。
这样的环境下,很难避免那些陷入贫穷的同时非法持枪者铤而走险,犯下罪行。
在菲律宾,雇佣杀手只需要300美元,雇佣私人保镖却极其昂贵。早在20年前,安保费就达到了每天2500美元至3000美元。
华人虽说对菲律宾的经济建设贡献不小,却很难享受一个安全自在的社会环境。
《纽约时报》报道称,90年代时一些菲律宾华人家庭的小孩可以拿到价值不菲的手机,并被要求每个小时给家里打电话保平安,如果有一个小时不打电话,父母就会以为孩子已经被绑架。
早期,在菲律宾组织绑架活动的主要是黑帮团伙和恐怖组织,逐渐绑架勒索变成了他们固定的“创收生意”。
一些组织还会选择和“自由职业”的涉黑人士合作犯案,让人后怕的是,还有不少菲律宾的警察参与其中。
菲律宾的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曾说:涉嫌参与绑架事件的人中,半数以上是警察或军人。
去年6月,菲律宾内政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有4名菲律宾警察参与了一起绑架勒索游客的案件,其中有3名受害者是来自中国的游客。
滋生犯罪的土壤还会吸引更多的绑架犯。
马尼拉的警察局长曾表示,马尼拉除了本地的绑架犯在活动之外,来自印度、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外国绑架团体也在菲律宾活动。
近些年的绑架犯罪案背后,还有博彩行业的身影。
菲律宾的博彩行业是个官商勾结,错综复杂的行业,由菲律宾前总统老马科斯设立监管公司,后来逐渐成为诸多政商届人士敛财的工具。
看看泰国或者缅甸的状况就能知道,博彩行业总是和电信诈骗等行业共生繁荣。
2024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布行政令,宣布禁止离岸博彩业,再加上国内打击电信诈骗,这条财路遭受打击后,有不少博彩业人士便转向了绑架勒索“创收”敛财。
本质上,博彩行业的放贷催债等活动与绑架勒索就只有一线之隔,所需要的资源、工具、人员资质都十分相似,再加上执法人员的腐败,犯罪者便更有恃无恐。
从90年代开始,菲律宾政府就有意洗清“绑架之都”的恶名,以保护当地的旅游业,但大多收效甚微。
菲律宾的绑架案件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官商勾结大肆敛财之外,在法律的震慑上也十分不足。
即使是那些犯罪事实清晰,嫌犯已被抓捕的案子,在司法程序上一走也可能是数十年之久。
2013年华裔商人蔡莎莉遭到绑架勒索,警方当场将1名绑匪抓获,但直到2024年法院才宣布一审判决。
2000年的另一桩涉及21名受害者的大规模绑架案,也是到2024年才审结完毕。
法律震慑力的孱弱,警察系统的腐败之下,很多华人遭遇绑架后会不主动选择报警就是因为有重重阻力。在证据齐全的情况下,菲律宾警方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拖延立案。
多个华人组织曾呼吁应该菲国政府应该进行系统性改革,菲律宾恢复治安运动创始人表示,“菲国警察反绑架组已变成升迁跳板,人员不断更换。”
尽管因为“钢铁大王”的离世,数十个华人组织已与菲律宾相关执法机构开展合作,但如果想要创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也并不是在短时间能够看到结果的事。
只能说在菲华人的处境确实并不好过,而且二三十年来一直受到治安不良和警察腐败的困扰。
希望逝者安息,身在菲国的华人们能够保护好自己,而身为普通游客,谨慎选择去菲律宾旅行吧。
说到菲律宾,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阳光,海岛,度假,潜水……曾经的亚洲第二富国在阳光盛景之下,其社会的黑暗面与绑架犯罪息息相关。
被誉为“钢铁大王”华裔企业家的郭从愿3月底在菲律宾遭遇绑架撕票,绑匪先后勒索了2.1亿比索(约2600万人民币)的天价赎金,仍在撕票后逃之夭夭。
5月中旬,主要嫌疑犯龚文丽终于落网。警方查证发现,此人还不是第一次犯案,她至少还涉及15起绑架案,说是“女魔头”也不为过。
这起新闻引起整个菲律宾华人圈的震惊,也揭开了菲律宾绑架这桩庞大黑色产业的一角。
绑架勒索这样的犯罪案件现在到哪里都比较罕见,菲律宾却是个例外。
华裔企业家郭从愿出生于福建,28岁跟随亲戚去到菲律宾马尼拉。
他早年凭借对钢材的判断能力挖到第一桶金,白手起家创办了Elison Steel公司。他的商业帝国涉及食品、地产、矿业、养殖等行业,是名副其实的菲律宾“钢铁大王”。
他还热心公益,先后给故乡的公益事业捐款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今年3月,郭从愿和他的司机在参加一次餐会后失踪。
绑匪通过他的手机和被害者家属进行联系,分多次成功勒索到天价赎金,累计约2.1亿比索。
虽然赎金到手,绑匪却仍然撕票,警方在4月初在黎刹省罗德里格斯市路边发现了两人的遗体,遗体面部遍布淤青。
5月时,主要嫌疑犯龚文丽在长滩岛的豪华度假村被捕,当时身边还有一位美发师,警方还在现场发现了仿真3D面具。
在郭从愿遇害之前,去年也有两位中国医疗器材公司的高管在菲律宾遭遇绑架遇害。
一直以来,华人群体都是绑架犯罪案的主要目标之一。2014年,遭遇绑架抢劫的受害者里10人中有7人均为华人华裔。
绑匪们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高额赎金。在菲的华人群体通过辛勤的双手劳动,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财富积累。
《纽约时报》写道,“华人在菲律宾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这使他们成为被敲诈勒索的目标”。
以2024年福布斯发布的菲律宾富豪榜为例,十人中有一半都是华人。
虽然华人群体占菲律宾国家总人口比重不到2%,却诞生了诸多高收入的社会精英。
华人不仅创办和建设了菲律宾的大型商场、连锁快餐店、航空业,还有人进入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各行各业都是华人的身影。
菲律宾的大型豪华商场SM商场,为华裔企业家施至成创办
华人群体甚至曾经被菲律宾的媒体称为“辛勤的劳动者,沉默的受害者”。
一家风险管理公司的人士解释说,这是指华人群体在遭遇绑架后,大多数不会主动报案或者联系媒体,而且付款很快。
富裕而沉默的被害者,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
而绑架这样的犯罪现象无法被根治,指向了更深的结构性问题和一个不容忽视的灰色产业,即菲律宾的博彩行业。
2001年,菲律宾马尼拉就因绑架案频发而被CNN称为“亚洲绑架之都”。
菲律宾绑架案频出的现实背景是贫穷和治安不良。
2023年,菲律宾的人均工资是301美元,约为2000人民币。一些人为了生计会住在坟墓和垃圾堆里,吃别人吃剩的食物。
然而在这样的国度,枪支却十分易得。2014年,菲律宾人持有的枪支数是390万支,其中约有一半是非法枪支,比国家部队的持枪数量还要多上几倍。
这样的环境下,很难避免那些陷入贫穷的同时非法持枪者铤而走险,犯下罪行。
在菲律宾,雇佣杀手只需要300美元,雇佣私人保镖却极其昂贵。早在20年前,安保费就达到了每天2500美元至3000美元。
华人虽说对菲律宾的经济建设贡献不小,却很难享受一个安全自在的社会环境。
《纽约时报》报道称,90年代时一些菲律宾华人家庭的小孩可以拿到价值不菲的手机,并被要求每个小时给家里打电话保平安,如果有一个小时不打电话,父母就会以为孩子已经被绑架。
早期,在菲律宾组织绑架活动的主要是黑帮团伙和恐怖组织,逐渐绑架勒索变成了他们固定的“创收生意”。
一些组织还会选择和“自由职业”的涉黑人士合作犯案,让人后怕的是,还有不少菲律宾的警察参与其中。
菲律宾的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曾说:涉嫌参与绑架事件的人中,半数以上是警察或军人。
去年6月,菲律宾内政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有4名菲律宾警察参与了一起绑架勒索游客的案件,其中有3名受害者是来自中国的游客。
滋生犯罪的土壤还会吸引更多的绑架犯。
马尼拉的警察局长曾表示,马尼拉除了本地的绑架犯在活动之外,来自印度、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外国绑架团体也在菲律宾活动。
近些年的绑架犯罪案背后,还有博彩行业的身影。
菲律宾的博彩行业是个官商勾结,错综复杂的行业,由菲律宾前总统老马科斯设立监管公司,后来逐渐成为诸多政商届人士敛财的工具。
看看泰国或者缅甸的状况就能知道,博彩行业总是和电信诈骗等行业共生繁荣。
2024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布行政令,宣布禁止离岸博彩业,再加上国内打击电信诈骗,这条财路遭受打击后,有不少博彩业人士便转向了绑架勒索“创收”敛财。
本质上,博彩行业的放贷催债等活动与绑架勒索就只有一线之隔,所需要的资源、工具、人员资质都十分相似,再加上执法人员的腐败,犯罪者便更有恃无恐。
从90年代开始,菲律宾政府就有意洗清“绑架之都”的恶名,以保护当地的旅游业,但大多收效甚微。
菲律宾的绑架案件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官商勾结大肆敛财之外,在法律的震慑上也十分不足。
即使是那些犯罪事实清晰,嫌犯已被抓捕的案子,在司法程序上一走也可能是数十年之久。
2013年华裔商人蔡莎莉遭到绑架勒索,警方当场将1名绑匪抓获,但直到2024年法院才宣布一审判决。
2000年的另一桩涉及21名受害者的大规模绑架案,也是到2024年才审结完毕。
法律震慑力的孱弱,警察系统的腐败之下,很多华人遭遇绑架后会不主动选择报警就是因为有重重阻力。在证据齐全的情况下,菲律宾警方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拖延立案。
多个华人组织曾呼吁应该菲国政府应该进行系统性改革,菲律宾恢复治安运动创始人表示,“菲国警察反绑架组已变成升迁跳板,人员不断更换。”
尽管因为“钢铁大王”的离世,数十个华人组织已与菲律宾相关执法机构开展合作,但如果想要创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也并不是在短时间能够看到结果的事。
只能说在菲华人的处境确实并不好过,而且二三十年来一直受到治安不良和警察腐败的困扰。
希望逝者安息,身在菲国的华人们能够保护好自己,而身为普通游客,谨慎选择去菲律宾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