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正上映的新片 让我看到了国产片的良心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11日 8点9分 PT
  返回列表
84006 阅读
10 评论
皮皮电影

什么是「好戏」?

在《圆桌派》里,主持人窦文涛和北京人艺的老戏骨濮存昕、李光复,一起聊到了这个问题。

李光复回答时,引用了剧作家曹禺的一句话:

“真正的好戏不是剧场里观众的掌声和叹息。

而是观众在走出剧院后,能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这句评价同样适用于电影。

高分电影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后劲儿很大”,电影明明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可观众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后劲儿大的经典影片有很多。

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1995年刚上映时,恶评如潮,观众形容“乱搞一通”。尤其在内地,票房仅有区区的40万,周星驰本人郁闷不已,他的彩星公司也因此倒闭。

但是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这部影片的后劲儿彻底被释放出来,立刻成为了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比如导演杨德昌的《一一》。

影片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讲述了人的一生,初看寡淡如水,细品却是余韵绵长。

比如姜文的《让子弹飞》。

当年姜文拍《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于是他决定拍一部商业片“站着把钱赚了”。

然后就有了《让子弹飞》,三大影帝聚首,剧情又跌宕起伏,这部“爽片”立刻破了当年的票房纪录。

然而多年后大家才发现,这部影片的内涵才更爽。

比如“六子吃没吃粉”的隐喻。

比如“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的讽刺。

都在现实生活中一一应验,有网友甚至调侃应该给这部神作申遗。

再比如最近大火的《隐入尘烟》。

130分钟的电影里,导演用了100分钟讲述了主角曹贵英和马有铁的相识、相爱,然后仅用了10秒来表现她的死。

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情感冲击,许多人观影结束好几天,都无法平复这份伤感。

《隐入尘烟》的热潮刚刚落幕,又一部“后劲儿很足”的电影出现了。

这就是尔冬升导演的新作《海的尽头是草原》。

说它后劲儿大,是因为它带给观众的预期,和实际呈现的效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最初,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印象,是什么?

单看片名,「海的尽头是草原」。

透着一股诗意,似乎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片。

再看电影海报和剧照。

几位主演,都穿着传统的蒙古族衣服,似乎这又是,一部讲述“汉蒙一家亲”的影片。

接着看影片的故事背景。

这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全国遭遇灾荒,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量弃婴。

他们先被送到上海孤儿福利院,然后辗转乘坐火车来到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于是就有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

这段历史在书里没有详细记载。

所以本片在无意中就有了科普这段历史的功能,也会被认为具有说教的作用。

最后看预告片,这种“误解”再度加深。

预告片里有两条线。

一条是陈宝国饰演的角色,身处现在,回忆过去;

一条就是讲述孤儿进入内蒙古后,慢慢适应当地生活。

两条线一叠加,观众想当然地就以为:陈宝国饰演的主角,就是当年被送往内蒙古的孤儿,全片不过是他的一个回忆录罢了。

当这些“初印象”碎片,拼凑在一块儿后,《海的尽头是草原》似乎就被定型了,成了一部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且平铺直叙的文艺片。

然而当皮哥走进影院,看完这部影片后,却被震撼到泪流满面。

我的眼泪中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惊喜”。

尔冬升不愧是名导,真的“太会了”。

他在片名、海报甚至是预告片里,刻意让大家以为这是一部温吞的文艺片,然后又把真正的内核,藏进了正片里。

当你走进影院,带着不设防的心情观看影片时,在经历了前面的娓娓道来后,在某个时刻就会突然被他射出的“子弹”击中。

你能想象,一部文艺片敢玩剧情反转吗?

你能想象,一部文艺片敢铺三条线吗?

你敢相信,一个香港导演能把内地观众的情绪稳稳拿捏吗?

尔冬升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漂亮。

和皮哥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不少观众。

翻看购票平台的短评,“后劲很大”“反转”“催泪”这些字眼频频出现。

这种「后劲儿」到底体现在哪里?

这部电影,到底又好在哪里?

今天咱们就把影片扒开了揉碎了,好好地聊一聊这部电影。

1、

熟悉尔冬升的观众都知道,他是一个“学者型的导演”。

别的导演拍片喜欢就事论事,拍10分的电影就准备10分的素材。

而他拍片喜欢搞社会研究,要么走到街巷里做乡野调查,要么沉迷在故纸堆做文案研究,拍10分的电影,他能准备100分的素材。

皮哥举几个例子。

当年他为了拍导演处女作《癫佬正传》,直接跑到街上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汉交谈,又跑去社工那里调查走访,然后还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前后整理了8、9个月才有了处女作的剧本。

还有大家熟悉的经典电影《门徒》,他筹备了10年,搜集了全球毒贩的资料。

《门徒》拍完后,尽管没有拍续集的打算,但他一直在关注毒品问题,比如新型毒品种植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增长了,什么地方降低了。

与其说尔冬升为了拍电影而去做调查,不如说调查研究就是他的兴趣所在,电影是这个兴趣的「副产品」。

这部电影同样如此。

本片早在2019年就立项了,在前期筹备时,尔冬升的“学者病”又犯了。

他整理了大量资料,邀请了当地民族专家和历史顾问做交流。

并且针对不同民族的风俗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夸张地说,他完全可以写一篇人文类的历史论文了。

有了这些调查研究做支撑,影片中的每一个桥段、每一个角色、甚至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能找到“原型”做支撑。

我们看到的电影画面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而尔冬升在水面下承托的是一座大山的重量。

2、

1994年,尔冬升凭借《新不了情》拿到金像奖最佳导演,许冠文评价他是:

「香港少有的能把票房和口碑兼顾的导演。」

这些年皮哥一直只是字面理解这个评价,直到看完《海的尽头是草原》后,才觉得许冠文的评价真的是恰如其分。

讲真,观影前我并没有对影片的剧情有太多的期待。

一个香港导演去拍蒙古包的故事,讲述一段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实在没有太多可发挥的空间。

可万万没想到,尔冬升在剧本创作上,不仅玩得大,而且玩得野。

本片中他铺了三条线,而且每一条线都悬念迭起,每一条线的人物,都在等待救赎与和解。

第一条线,是陈宝国演绎的“寻亲线”。

陈宝国饰演的是一位绝症患者,当年闹灾荒的时候,他和妹妹只能留一个。

最终妈妈留下了他,把妹妹送进了孤儿院,妹妹随后被送去内蒙古,从此杳无音讯。

60年后,在母亲弥留之际,在他患癌之后,他带着两份忏悔,前往内蒙古寻找妹妹。

这条线最大的悬念就是:妹妹是否还活着?

第二条线,是全片的主线,也就是马苏、王锵等演员演绎的“等待线”。

三千孤儿入内蒙,其中就包括主角的妹妹,热情的蒙古族同胞收留了这些可怜的孩子,然后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蒙古族的萨仁娜(马苏 饰)和哥哥那木汉(王锵 饰)在等待时间抹去妹妹心中的怨恨,让她彻底接受这个新家庭。

而妹妹却在等待一个说法,她当年为何会被抛弃,是不是仅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儿?

这种等待折磨着善良的母子,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包容妹妹的伤害;

这种等待也在妹妹心中种下了种子,让她来到大草原十年后,仍然想着靠扒火车重回上海,去要一个说法。

这条线最大的悬念就是:妹妹能否能来迟到的答案?

第三条线,是暗线,是由王楚然和黄尧演绎的“真相线”。

导演用不断闪回的方式,带我们回到了当年那个残酷的“分离现场”。

年轻的妈妈(王楚然 饰)在艰难抉择后,把妹妹放在了孤儿院,自己带着儿子含泪离开。

这条线最大的悬念是:妈妈为啥放弃妹妹?

这三条线相互缠绕,并行不悖,向观众娓娓道来了三段故事。

然后在最后半个小时的时候,三条线,如同火药的三条引线一般,同时点燃,瞬间击中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第一条线代入的是“观众视角”。

陈宝国带着我们一起找寻真相,整个过程犹如剥开洋葱一般。

刚开始一路受阻,事件当事人欲言又止,到后来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被浓烈的情感呛得眼泪直流。

第二条线,刚开始是平铺直叙,然后在临近尾声的时候,突然“平地一声雷”,妹妹突遭变故让人错愕。

当我们的心情还没来得及平复时,导演又用一出反转剧情“戏弄”了观众。

当我们稍显宽慰时,导演又射出终极一枪——

破碎的悲剧刚被修复,更大的悲剧接踵而至,即使你有再强大的心理防线,这一刻也会被瞬间击溃。

第三条线是“上帝视角”。

配合前两条线的推进,在最后把真相轻轻抖落给观众,让整部影片达到戏剧最高潮。

影片最后,片中所有的矛盾都化解开来,每个人都等来了答案,每个人都和内心完成了和解。

但是尔冬升没有落俗,他不是用传统的煽情段落展示这种“happy ending”,而是通过很多细节来展示。

比如蒙古族父亲(阿云嘎 饰)朝天开了一个空枪,用放逐马来完成了复仇;

比如当导游的司机,在陈宝国饰演的角色鼓励下,和修理工弟弟握手言和;

比如那个吃人的流沙,有着深刻的隐喻,还有妹妹的蒙古名字,到最后才揭晓。

关于生与死的残酷拷问,也因为这个名字,而找到了温柔的避风港。

3、

尔冬升是有些固执的,他选择演员时,常常很“任性”。

比如让全民偶像刘德华在《门徒》里演毒枭老大,让功夫巨星成龙在《新宿事件》里演不会打架的黑社会老大,比如在《我是路人甲》让素人当主角,让一众大咖来当客串角色。

这种颠覆性,同样体现在《海的尽头是草原》里,可以说几乎每个演员,都带来了颠覆性的表演。

记得影片演员名单刚公布时,网上“哀鸿一片”。

许多人吐槽说,这些演员不都是《演员请就位2》里的选手嘛,尔冬升请一帮接不到资源的综艺咖拍这种文艺片,实在是“不爱惜羽毛”。

可如果你看了本片,你绝对会大吃一惊,这些被吐槽的“综艺咖”都焕发了光彩。

比如,王楚然。

标准的偶像脸,尔冬升在节目里吐槽她这种长相,在娱乐圈多如牛毛,她演技不好很快会被淘汰,王楚然都被骂哭了。

可是节目之后,尔冬升却邀请她在本片中出演了那个抛弃女儿的年轻母亲。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但是张力十足,短短几幕就要诠释出母女分别的生离死别。

王楚然演得真不错,完全没有一点儿偶像的影子。

再比如,曹骏。

童星出身,长大后迅速陨落,在那档综艺里排名倒数第一,一度怀疑自己该不该演戏。是尔冬升把联系方式给了他,并告诉他“随时可以来找我”。

果然,曹骏也出演了恩师的这部作品。

影片中他饰演了一位蒙古族老师,收养了一位跛足少年。

曹骏的扮相十分斯文,戏份虽然不多,但演得很稳,从他的表演中,能明显感觉到他找回了曾经的那份自信从容。

还有马苏。

她的东北大妞儿形象在观众心中几乎定型了,提到她观众立刻会想到《心花路放》里的经典台词“刚提的线,一巴掌就给干断了”。

可是本片中,尔冬升却敢让她演一个宽厚爱仁的蒙古族妈妈。

马苏穿上少数民族的衣服后,立刻有了慈母那股味道了。

影片中她全程说蒙古语,删繁就简的表演风格,让人彻底忘了那个话痨的东北姐妹儿。

影片中,女儿出逃,她让儿子骑马去找,临行前含泪告诉儿子,如果她执意要回上海,那就放她走吧。

这段表演感情真挚,直接把我看哭了。

片中马苏还有场哭戏,同样让人泪腺决堤。

还有王锵。

文艺片男主角出身,自带一股文艺气质,可是影片中却演了一个说话不利索的蒙古族哥哥。

他全片几乎没台词,就靠肢体语言来诠释角色,那股憨厚劲儿真的招人喜欢。

最后一场流沙戏里,他被困住了,只能靠只言片语和眼神传递角色。

我想看过那一幕的观众,一定会被他极简的表演给打动。

还有阿云嘎。

我没想到这个89年出生的蒙古族男歌手,能在片中和马苏饰演蒙古族夫妻。

原本以为会有违和感,但看完后被他那种忧郁的气质深深打动,其中他放的空枪射进了我的心头,那股闷响让我一度陷入沉思。

最后就是我们熟悉的老戏骨陈宝国了。

作为帝王专业户的他,却在片中饰演一个绝症老人。

这个老人是带着赎罪的心千里寻亲的,这个角色的坚强与脆弱,隐忍与释放,都被陈宝国诠释得恰到好处。

可以说影片的“寻亲线”就是他的个人表演秀。

最后当他落泪时,观众的情感也终于得到了释放。

所以,我们回想这些演员的表演,虽然颠覆,但是个个出彩。

走出影院,当我们回想他们的表演,那种反差感带来的惊喜也令人难忘。

4、

全片没有一处卖惨说苦,但你能处处品尝到那个年代的苦涩;

全片没有一处煽情渲染爱,但是你能感受到爱洋溢在每分每秒。

当你擦干了眼泪走出影院,当苦和爱溢出屏幕,渗入你的内心时,那股后劲儿才真正到来。

《海的尽头是草原》,这片的后劲儿,也反映在了评分上。

本片9月9日上映,当天下午3点豆瓣开分7.5分,一个小时后涨到了7.7分,而到了5点又涨到了7.8分,很快又涨到了7.9分。

这种短时间涨分的情况实属罕见。

即使前段时间的“黑马”《隐入尘烟》也没有这样的表现,在皮哥看来它上8分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各大平台观影后的短评,也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

连续5个“好看”,最简单明了的“好片”,“明天再看一遍”,都证明了大众对这部影片品质的认可,,这部影片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国产片的良心。

最后皮哥想说的是,因为工作日和最早场的关系,皮哥看的那场整个影厅里只有我一个观众。

结束后当我被深深感动,但看到周围空无一人,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看一眼排片,似乎也不太占优。

不过也别着急。

现在是“口碑为王”的时代,皮哥相信这部电影一定能火向全国。

我们期待它的后续发力。

t
treebear
1 楼
呵呵,又是一部狗粮电影。 [1评]
0
06xiadeshang
2 楼
老调重弹
p
pipilu99
3 楼
我才不要思考,我只要开心或者肾上腺激素飙升。 [1评]
a
aaalll
4 楼
建议你看诚聘版主玩金三屁眼,诚聘轻轻的扒开了金三的屁眼,一颗粉嫩的痔疮掉了出来,诚聘馋涎欲滴,赶快伸出舌头舔了起来,一收抓紧了自己的半根jb,狠狠地打起飞机来
f
freedomyin
5 楼
我倒觉得不一定,让年轻人体会过去的艰苦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
n
nikon
6 楼
有广电局在,全他妈靠边站!
L
LLC
7 楼
"上世纪60年代,全国遭遇灾荒" 胡说八道。是土共大跃进造成全国饥荒,饿死数千万,父母死了,儿童就成孤儿,或者扔掉儿童,让孩子有条活路。这种人间惨剧也被熬成鸡汤,厉害国连屎都可以熬成鸡汤 [1评]
r
redfox
8 楼
确实啊,连你这颗屎都熬成鸡汤啦
伍天做
9 楼
尔东升的片子都可以呀,比陈小四和陈巨婴那不是一个物种的东西呀。
文强
10 楼
准备看看 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