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价暴跌 但中国电动车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21日 14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89710 阅读
42 评论
智谷趋势

2024年,对于仿佛遥遥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会有点残酷。

简单一句话描述就是:不但起风了,风向还变了!

在国内,是最残酷的内卷;在国外,则是日渐升高的壁垒,挑战十分艰巨。

不管你愿不愿意,特斯拉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旗帜。观察这面旗帜飘动的方向,便可对风的朝向略知一二。

2023年,特斯拉的股票已经累计飙升了近100%,叠加Cybertruck正式交付,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一场大洗牌已在所难免。

1

中国电动车,太多了!

2023年12月8日,美国券商伯恩斯坦发布了一份报告,将做空特斯拉股票,作为未来一年最佳的投资策略。报告对特斯拉股票给出的建议是卖出,目标价格150美元。

当时特斯拉股价在25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伯恩斯坦认为未来一年里特斯拉的股价将会下调40%之多。

伯恩斯坦给出的核心理由就是,需求下滑,当然它还提到了竞争最剧烈的中国市场,特斯拉将面临的挑战。

有关新能源电动车需求不足的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现在变得愈发突出。

2023年11月29日,在《纽约时报》举办的DealBook峰会上,马斯克与现场记者进行了长达近1个半小时的对话访谈。

记者现场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4000个经销商写信给白宫说,步子迈得太快了,没有足够的需求。对电动汽车,美国公众并不买账,他们接受特斯拉,但还无法广泛接受电动汽车。”

马斯克并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当你造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电动车,人们就会购买,这毫无疑问”。并且说,“……我们最激烈的竞争就是来自中国。”

没有正面回应也是一种回应。这恰恰说明,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足的现象确实客观存在。

当然,需求不足也可以换成另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供给过剩”。

这种供给过剩的趋势早在2022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只有6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75%时,就意味着严重的产能过剩。

而到了2023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2023年,虽然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同比在上升,但车企目标达成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除比亚迪、吉利、理想和岚图等少数车企外,大多数车企的目标达成率都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长城、蔚来、小鹏、哪吒、塞力斯等企业的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均低于80%,其中蔚来、哪吒和小鹏的完成率分别仅为64.00%、42.33%、71.00%,距实现全年目标基本无望。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完全新能源化的比亚迪累计销量268.34万辆。也就是说,只有12月超过31.7万辆的销量,比亚迪才能实现300万辆年销售目标。但是,比亚迪居然在12月达成了31.7万辆的这个目标,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环比持平、同比微降。在造车新势力的统计榜单中,亏损比例超九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数据显示,高达66%的新能源品牌4S店正遭遇亏损。

虽说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已经是中国汽车工业确定的赛道,但短期市场的反响称不上乐观。

根据乘联会2022年的数据统计,豪华车市场全年的总销量达到了309万辆,其中新能源和燃油的比例是2:8。

相信在补贴、上牌和限行政策的推动下,这一比例还会不断上涨,但各家车企的角逐势必愈发激烈。

凶猛的价格战只是表象,需求不足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2

新能源汽车出海,也不容易

国内市场逐渐从蓝海变为红海,根据最新数据,由于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左右。

出海因此成为化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唯一途径。

越来越多的汽车加快了出海布局,但车企的销量,依旧以国内为主。

2022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688万辆,出口67.9万辆,在出口数据中,特斯拉占27.1万辆,也就是说连同部分合资品牌在内,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为40.8万辆。

2023年12月13日,在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的历史纪录。

即便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近8成中国出口汽车仍为燃油车型。

2023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830.4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特斯拉出口数量为325744辆。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泰国,都无法成为中国电动车未来的主要出海目的地。

为什么新能源车出口远远不如燃油车?

答案很简单,电动车的需求是需要充电设施来配套的,而基建良好或有能力在未来翻新基建的国家,屈指可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承接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巨量产能的条件。

中国电动车的最佳出口地,就是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在所有海外市场中,欧洲无疑是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最重要目标市场。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平均渗透率已经提升至24%,在挪威,新能源车渗透率甚至高达88.5%。

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欧洲销售的26款中国产汽车(除名爵外)共售出43101辆,仅占0.66%的市场份额,比亚迪仅在其中占十分之一左右。

时代已经变了,新冠和俄乌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市场运行逻辑,欧洲各国共同达成的逻辑是去风险化。去风险化说白了就是要用非市场手段限制市场份额。

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在产业中占尽优势,在当下并不是一件好事。日本汽车氢能源转型计划走不通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其占据了产业上下游所有的利润空间,导致世界范围内没有其他玩家愿意陪日本玩。

除非这项技术确实遥遥领先,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否则都会被市场手段限制和排除在外。

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优势,让欧美已经开始防备,欧洲围绕纯电动汽车的保护主义动向正不断加强。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10月25日,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为首批调查对象。

德国政府近日突然宣布,将在2023年12月17日停止向电动汽车提供补贴约4500欧元。气候与转型基金将在2024年预算中大幅削减120亿欧元,到2027年总计将削减450亿欧元,基金总额将在1600亿欧元左右。

根据德国商报的报道,从明年一月开始,电动汽车司机将无法再在德国申请补贴。

2024年,法国虽然与德国不同会持续补贴,但补贴政策同样对中国电动车关上了大门。从2023年12月15日起,法国政府的电动汽车现金激励措施将纳入新的标准,即涵盖电动汽车生产、组装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法国汽车媒体“Roole”介绍称,调整后的措施将根据上述阶段的碳足迹对车辆进行评分:用于制造或组装汽车的钢、铝等材料的生产,电池的生产,中间加工和组装,以及从组装地点到法国销售地点的运输。一款电动汽车必须达到至少60分才有资格获得补贴。

届时,所有中国生产电动车都将被排除在外,甚至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在法国卖得最好的中国汽车之一——上汽集团旗下英国品牌“名爵(MG Motor)”将被认为运输距离长、环境负担大,同样被剔除出补贴对象。

显然,虽然碳中和议题是欧洲当初力推的议题,但议题的推进过程和节奏完全由欧洲来把控。眼下欧洲电动汽车在竞争中显然并不具备优势,通过停止提供补贴抑制需求暂缓转型,不失为一项权宜之计。

欧洲如此,美国则更为直接。

12月1日,美国新增纯电动汽车(EV)购买优惠条件,从2024年开始若使用中国电池零部件,该车型不享受优惠;从2025年开始若使用中国的重要矿物,该车型也不享受优惠。

要知道,这条政策的定义中,对“中国”采用的是最广泛的定义,并不是说只有在中国生产就可以,只要原料、技术、生产、组装等任意一环节与中国密切相关,就有可能被划入到不享受优惠的范围内。

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因素,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需求比国内更加疲软。

3

电动汽车也要“开倒车”了?

油电之争是直到今天为止都没吵清楚的话题,而关于化石燃料是否应该继续使用,马斯克近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表态。

马斯克称,中短期来看,石油和天然气不应被妖魔化。向可持续能源未来的转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马斯克出现这一态度,与美国右翼政客试图彻底禁止电动车的表态不无关系,这显然是对美国保守势力的一种妥协。在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期间,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发帖称,如果拜登的全电动车概念生效,密歇根州将不再拥有汽车产业。

无论从美国国情还是美国的产业现实出发,新能源电动车这条科技树,都不是美国应该All in的赛道。

事实上,由于电动汽车的门槛较低,为了与中国国内的销量,与中国电池厂商或汽车厂商合作,大多数老牌车企都采取过渡路线的企业,其本身对电动汽车领域依旧持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状态。还有像凯迪拉克这样的车企,甚至打出了“油电同享”的旗号,继续大力度发布油车,稳固豪华车市场。

仅靠市场选择,非但不能终结燃油车和电车之争,反倒愈演愈烈。

在能够享受上牌,免购置税以及补贴等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增程式汽车这种背着燃油充电宝的电动车销量持续高涨,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除理想大卖外,华为刚刚发布的AITO问界新M7采用增程式技术,发布一个月就收获6万个大定定单(定金不可退);零跑汽车推出的增城版本车型大幅拉升销量,在2023年第三季度成功实现毛利率转正;近期,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将研发增程式路线,小米招聘官网也已出现了“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一职的招聘信息。

无论在补能便捷还是安全性上,更像燃油车的增程式汽车都比纯电车要更受消费者青睐。

就目前来说,正在靠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盈利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不过比亚迪与特斯拉的盈利大有不同,比亚迪的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常年低于5%,而特斯拉的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则在20%左右。

而一大批汽车厂商,将在新能源头部势力和市场需求减弱的双重挤压下,迎来大洗牌。

前文已经说过,大洗牌的原因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造成汽车产业只能拼命降价内卷。而内卷和出海不畅,实际上是现状的一体两面。

中国汽车产业的大洗牌,恐怕不是一场温和的兼并收购游戏资产再整合那么简单。由于各家技术路线、车型、市场大有不同,整合不佳反倒会影响头部玩家的市场竞争力。

所以,届时将会有一大批落后企业直接倒闭。根据产能供需关系,倒闭潮影响的车企数量上限,大约在车企总数量的50%。

而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将会在技术上不断加宽护城河。自研电池,就是观察车企能否活下来的其中一项指标。

由于车载电池占电动车总价格的30%,缩减和降低电池成本,拥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将是新能源车企在价格战中获胜的关键。

中国新能源车企中唯一盈利的比亚迪,实现盈利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其自主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不使用属于稀有金属的钴和镍,与传统的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料价格便宜,容易靠自产降低成本。

除比亚迪外,长城、极氪、广汽埃安等自研或预备自研电池的企业,都是新能源车企中生存能力较强的企业。

至于政策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活下来的车企保驾护航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扶持路线,则是中国电动汽车未来的另一个问题了。

俺样
1 楼
几十家电瓶车、最后能活下来三家?
戒律暗牧
2 楼
参考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份儿我们拿到了,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 [1评]
E
Edmondon
3 楼
SB自媒体,全是些抄来的片言只语,毫无价值的烂文
d
dorger
4 楼
弱智趋势差不多~
m
myporn001
5 楼
电动汽车突飞猛进地发展,燃油车已经死去活来。 燃油车势力和传统能源势力间隔三天就发一篇软文说电动汽车不行了。 谁信谁傻逼。
w
wmqjsgg
6 楼
一窝蜂 中国的特色 然后倒闭跑路
h
heilig
7 楼
啥核心技术说来听听。三电吗?
B
BOBOLI
8 楼
智障趋势的意思是大势会回到燃油车?哈哈哈
老仲马
9 楼
任何东西有了中国人的搅和,都会一塌糊涂。
s
smile
10 楼
还是那句话,什么时候电动车能做到充电5分钟跑1000公里才能取代油车,否则就是扯淡
爷来也
11 楼
做什么都一哄而上,最后一哄而散。
l
laolongdie
12 楼
采购,做成坦克卖给周边打战
学术大湿
13 楼
看样子墙内还是有明白人的
a
albertjia!
14 楼
这时候不提环保了?说白了就是生意啊,环保个瓢啊
戒律暗牧
15 楼
芯片和os了解一下,所以说和手机一样的嘛
w
wangyuehong
16 楼
唱衰文!中国汽车解放牌的年代是什么样?现在,能弄的汽车大牌心惊肉跳已经不错了。原来,确实看不好电动车,特斯拉才跑400公里。不过,现在看,电动车电池的继续改进,应该比想象的快。一旦出现充一次跑1000公里。就有大优势。原来,大哥大的电池有多大?经过几十年,现在手机的电池有多小。汽车电池发展的应该比手机更快。中国占据电动车,电池制高点,将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等到别人已经技术成熟了,你才开始,那跟今天的芯片生产有什么不同。
t
treebear
17 楼
傻逼狗粮媒体,无论是比亚迪,问界,还是理想,哪怕是小鹏都是产能不足,订车要1个月以上才能拿到车。而燃油车基本都是现货,还疯狂打折,比起电动车,燃油车才是站在悬崖边上了。中国出口汽车的确大部分是燃油车,国内买不出去,只好出海呗。今年随着中国L3自动驾驶允许上路测试,新能源货车开始量产,中国新能源车只会卖得越来越好。
俺样
18 楼
电瓶车之战会不会是另一个版本的星球大战?
苏浩
19 楼
一地鸡毛
俺样
20 楼
内燃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几乎就停滞不前了,电池也一样。那么有自信短时间电池车取代内燃机车,久没有可能短时间内别的东西代替电池车?说的好像电池车就是代步工具的终结者似的
苏浩
21 楼
菜鸡互啄,一地鸡毛.
苏浩
22 楼
既然是菜鸡互啄, 当然是一地鸡毛.
m
malailj00
23 楼
: 了解电动车吗?知道什么是智能手机吗?还核心技术在别人手机,开玩笑呢?
b
babahao
24 楼
中国电动车将与房地产市场一样崩盘。
t
txxm3100
25 楼
你麻痹被中国人鸡巴搅和了出了你个狗杂种一塌糊涂
君均臣诚
26 楼
马斯克本来就是一个大骗子,美国混不下去了,却想不到骗倒了骗子国,真的笑死人啦!!!
J
Jieyou
27 楼
将步恒大後尘小心
g
ghana001
28 楼
這個垃圾作者,他娘生他也不容易,他不如鑽回他娘的子宮?
l
liuyuanbiming2
29 楼
资本家忽悠电车是绿色能源,就像说只有钻戒才象征爱情。 韭菜们不知道的是,电池的制造和回收过程,污染极大。 [1评]
t
targer
30 楼
没有技术含量,阿猫阿狗一窝蜂地上。 [1评]
h
hailaer
31 楼
咱把你这个逻辑好好屡屡 如果整件事就是资本在坐桩,那你们狗子嘴里的自由民主,言论自由,三权分立,各种监管都哪去了??? 美国三大车厂算不算资本,不也都在跟着停产转型,加拿大的克莱斯勒和福特今年都已停产转电和混动,很多国家定下2035的目标。 如你所说,背后只是资本游戏,那你们狗子是自己打自己狗脸啊,你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就是资本的游乐场,是这个意思吧?
t
targer
32 楼
起一个哄蒙的名字就有了遥遥领先的核心技术了。 [1评]
h
hailaer
33 楼
那你的眼里,什么有技术含量? 登月变高空抛物?火车天天脱轨?手里的枪变成杀人的玩具?飞机天天游走在坠毁的边缘?毒品变成老百姓零食? 既然你说电车没技术含量,你日韩爹爹,白人爷爷怎么就让中国做到出口第一的?下一步海外建厂,你的一群爹爹的车厂就要关门大吉了,的确没啥技术含量。
m
malailj00
34 楼
: 哄蒙?😂😂明白了,你的水平也就停留于此了。
n
netcamel
35 楼
一家租车公司出售二手电动车, 并不再购买新的电动车引发特斯拉股价大跌, 其根本原因是: 1、美国电动车维修成本高; 2、充电桩少,顾客不愿在旅游时间花大量时间找充电桩,所以更愿意选租油车; 另外,还有一点:特斯拉价格真的虚高。 如果美国像欧洲那般放开市场,估计以上均很快都不再是问题。
l
lucky2u1333
36 楼
:高铁呢
f
frastar
37 楼
“大跃进”实行100次也还会以失败告终!
L
Liv999
38 楼
确实是毫无价值的烂文,东拼西凑但根本就不懂还数据做假,比如比亚迪的利润率就错得离谱。国内是电动车企的淘汰周期,整合之后就是第二次爆发期。现时电动车最重要的技术是电池技术,电池还不给力哪来的主流需求啊,最基本的行业常识都不懂就是在胡说八道。然后电动车将是绝对主流是所有重要政府和车企的共识,除Toyota一家反对但也心里没底。而氢能源?你对氢能源的特点懂少少都知道在主要使用情景不及电车好。
S
Sosoliu
39 楼
请问电池问题能解决不
h
hntil
40 楼
支持华为的意义就是支持核心技术
昨夜星疏月曜
41 楼
当市场满了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哪有倒退的说法,只是前进的不是那么快,还有一个就是电动车一下子出来接受的人也是有限,大家在乎的还是续航能力,没有达到想要的要求,还是有人选择油车
昨夜星疏月曜
42 楼
这个评论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