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来天吃得好,睡得好,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了。”2月28日,湖南嘉禾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来自四川乐至的冯某尽管被隔离,但他十分感谢隔离点工作人员对他的关照。
12天前,他在厦蓉高速嘉禾收费站附近被高速交警发现,刚被送至集中隔离点时,比较憔悴。他称,自己在广州打工,因防疫期间一时无法工作,且留在广州花销大,便决定沿高速公路徒步回家。被发现时,他自称已在高速公路上走了7天,吃的是路上捡的,晚上几乎都是在加油站睡觉……
隔离点工作人员送餐
住宾馆,饭管饱
他在隔离点吃得好睡得好
集中隔离点设在一家宾馆内,冯某和其他被隔离人员一样,都是一人住一间房。每天,除了医护人员两次上门测体温,工作人员按时发放一日三餐,还不时有工作人员上门或通过微信询问他们是否有其他需要。
“大家都很关心我们,这10来天吃得好,也睡得好。”44岁的冯某在隔离点住了12天,并无任何不适。他说,隔离点工作人员对他们都十分关心,甚至连他大腿因旧伤有化脓,医护人员也送药品,为他包扎,目前已无大碍。对此,他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感谢。“他们对我们很好,感谢他们的关照。”
但刚到隔离点时,他疲惫不堪,也比较憔悴。2月17日凌晨,他在厦蓉高速嘉禾收费站被高速交警发现,随后被移交给嘉禾县公安局民警。民警拿来水和面包,他一口气吃下3个面包,喝下1瓶矿泉水。在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后,按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他被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14天。
“刚到隔离点时,他身上穿的衣服比较脏,人比较憔悴,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被抽调至隔离点工作的嘉禾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胡久国回忆说,因冯某的身份证和手机均已遗失,他在核实后联系上了冯某的哥哥。“我给他哥哥说了需隔离14天的政策,他们表示理解,也对我们表达了感谢。”
“总体来说,他现在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正常。”隔离点值班组第四组负责人、嘉禾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工会主席李军还说,因冯某饭量比较大,工作人员每餐都会多发一份给冯某,让他能够吃得饱。他表示,被隔离人员在集中隔离点的吃饭,包括住宿都是免费的。
民警与冯某交谈
捡吃的,睡加油站
他称自己在高速上走了7天
2月28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李军联系上冯某时,他正准备吃午饭。
冯某是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人,他说,自己未婚,去年10月4日只身前往广州打工。几个月来,他曾在工地上干过,也一度靠捡垃圾维持生活。疫情发生后,广州的工地停工,街面上的人也很少。“吃一个盒饭都需要20块钱,花销比较大,我便想先回老家。”
“我身份证也掉了,班车也停了。”冯某以为,身份证掉了后,即使有钱,也买不了火车票。为此,一时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决定沿着高速公路徒步回家。在他看来,“走国道更远,高速要近一些”。“到了嘉禾,公安给我说了后,我才晓得可以在车站开‘证明’(临时身份证明)。”
那么,冯某到底在高速公路上走了几天,沿途的吃住如何解决呢?冯某称,他是2月10日从广州海珠区出发的,直到2月17日凌晨被高速交警拦住时,他已在高速公路上走了7天。吃的主要是在各收费站的垃圾桶等地方捡的,睡觉则主要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站。
“待解除隔离后,我们将与公安部门联系,帮助他乘车回家。”李军表示。冯某也说,待解除隔离后,他决定先回家,再考虑外出打工的事。“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同类新闻:广东老板去武汉送货结果走不了了,3个人8天吃了17斤面
文/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张豪
图、视频拍摄/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汤铭明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2月28日上午,在武汉青山区青王路附近的一家仓库旁,黄春明正和队友们将货柜车上的冬瓜一个个搬运到社区分发的车辆上。
这批物资是海南琼海市民自发捐赠,刚刚抵运武汉不久。在物资送达到武汉市民的“最后一公里”中,出现了很多志愿者的身影。黄春明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北上销售砂糖橘而滞留武汉的广东客商,转身变成了忙碌在仓库、医院、社区之间的义务“配送员”。他说,“武汉需要我,我觉得应该为它做点什么。”
意外滞留,广东老板当起义务“配送员”
2月28日上午9时,天空飘起了小雨,寒风凛冽,武汉的气温只有5摄氏度。在武汉青山区青王路附近的一家仓库旁,黄春明和队友们穿着防护服,正在帮忙卸货。
黄春明(右)与同伴搬运冬瓜
这批货物是海南琼海市民捐赠的冬瓜,昨晚刚刚通过三辆大货柜车抵达武汉。“深夜在志愿者群里看到队长发的这个信息,正好我今天(28日)没有安排就接了这单活。”黄春明说,早上8时从住处出发,半个多小时车程来到这里。
“今天的任务不算重,我们主要是将三车的冬瓜卸下来,分配给附近的社区,每个社区40个,他们派人开车来取,所以今天我们就不用去派送,只要帮他们装好货就行。”
黄春明是广东清远人,今年34岁,这是他来武汉的第39天,也是他当义务“配送员”的第13天。他说,自从当了志愿者以后,心理踏实多了,在武汉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天三顿面,3个人8天吃了17斤挂面
黄春明告诉记者,他在老家经营一家蔬菜水果批发公司,主要销售蔬菜、砂糖橘等农产品,武汉、长沙等地是主要销售地。
去年清远当地砂糖橘大丰收,不少农户的砂糖橘滞销,黄春明高价回收了一批,1月21日,他和两位业务经理驱车来到武汉,准备趁着春节卖出去。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刚过两天,武汉就宣布“封城”。
黄春明坦言,“封城”之初,最多考虑的是怎么想办法回去,但是随着“封城令”越来越严格,他逐渐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开始思考在武汉怎么生活。
黄春明在搬运冬瓜
“那是一段最艰难的时光。”黄春明回忆当时不由皱起眉头。路边的餐馆全部关停,幸亏他在武汉多年经商认识一些朋友,送给了他一些米,不过很快就吃完了。于是他了去附近的一家小商店,把店里17斤挂面全部买了回来,就这样,每天三顿面,3个人吃了8天。
“这辈子吃面最多的一次,我是广东人,对面真的不感兴趣。”黄春明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住宿和伙食问题有了改善。
加入“影子梦之队”志愿者团队
2月初,他留意到武汉洪山体育馆开建方舱医院,感觉医务人员很辛苦,于是他便决定拿出一吨砂糖橘捐给医务人员。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正在给方舱医院配送物资的“影子梦之队”志愿团队负责人朱先生。
“之后我从他(指朱先生)的朋友圈看到,这群志愿者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感觉是一群干实事的队伍。”于是,黄春明便和业务经理石文斌加入了这支志愿者队伍,留下另一位业务经理看守批发摊位。
“影子梦之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朱先生是武汉本地人,他告诉记者,当武汉有难,自己有必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和一些车友发起成立这样一支队伍,渐渐地队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团队志愿者已有143人,主要任务是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给武汉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准确有效地配送到每个医院、社区。
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一天工作10个小时,是黄春明的日常。
“教孩子把志愿者这份爱传递下去”
“等武汉疫情由一级响应降到三级响应,不需要我们了,就考虑回去。”黄春明说,他并不打算在武汉结束“封城”后就离开这里,否则看到医务人员还在抗疫第一线,他会觉得自己像逃兵。
“一开始心理预期是2月底就可以回去,现在如果在清明节(4月4日)之前能回去就好了。”黄春明笑着说,武汉还需要他,需要像他一样的志愿者们。
这段期间,黄春明很感激妻子,虽然有点担心他的安全,但是一直坚定地支持他的决定。
借着羊城晚报平台,他想对妻子说:“老婆,在家里面照顾好孩子,教他把志愿者的爱传递下去!还有,请照顾好父母。”
责编 | 吕航
“这10来天吃得好,睡得好,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了。”2月28日,湖南嘉禾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来自四川乐至的冯某尽管被隔离,但他十分感谢隔离点工作人员对他的关照。
12天前,他在厦蓉高速嘉禾收费站附近被高速交警发现,刚被送至集中隔离点时,比较憔悴。他称,自己在广州打工,因防疫期间一时无法工作,且留在广州花销大,便决定沿高速公路徒步回家。被发现时,他自称已在高速公路上走了7天,吃的是路上捡的,晚上几乎都是在加油站睡觉……
隔离点工作人员送餐
住宾馆,饭管饱
他在隔离点吃得好睡得好
集中隔离点设在一家宾馆内,冯某和其他被隔离人员一样,都是一人住一间房。每天,除了医护人员两次上门测体温,工作人员按时发放一日三餐,还不时有工作人员上门或通过微信询问他们是否有其他需要。
“大家都很关心我们,这10来天吃得好,也睡得好。”44岁的冯某在隔离点住了12天,并无任何不适。他说,隔离点工作人员对他们都十分关心,甚至连他大腿因旧伤有化脓,医护人员也送药品,为他包扎,目前已无大碍。对此,他对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感谢。“他们对我们很好,感谢他们的关照。”
但刚到隔离点时,他疲惫不堪,也比较憔悴。2月17日凌晨,他在厦蓉高速嘉禾收费站被高速交警发现,随后被移交给嘉禾县公安局民警。民警拿来水和面包,他一口气吃下3个面包,喝下1瓶矿泉水。在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后,按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他被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14天。
“刚到隔离点时,他身上穿的衣服比较脏,人比较憔悴,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被抽调至隔离点工作的嘉禾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胡久国回忆说,因冯某的身份证和手机均已遗失,他在核实后联系上了冯某的哥哥。“我给他哥哥说了需隔离14天的政策,他们表示理解,也对我们表达了感谢。”
“总体来说,他现在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正常。”隔离点值班组第四组负责人、嘉禾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工会主席李军还说,因冯某饭量比较大,工作人员每餐都会多发一份给冯某,让他能够吃得饱。他表示,被隔离人员在集中隔离点的吃饭,包括住宿都是免费的。
民警与冯某交谈
捡吃的,睡加油站
他称自己在高速上走了7天
2月28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李军联系上冯某时,他正准备吃午饭。
冯某是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人,他说,自己未婚,去年10月4日只身前往广州打工。几个月来,他曾在工地上干过,也一度靠捡垃圾维持生活。疫情发生后,广州的工地停工,街面上的人也很少。“吃一个盒饭都需要20块钱,花销比较大,我便想先回老家。”
“我身份证也掉了,班车也停了。”冯某以为,身份证掉了后,即使有钱,也买不了火车票。为此,一时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决定沿着高速公路徒步回家。在他看来,“走国道更远,高速要近一些”。“到了嘉禾,公安给我说了后,我才晓得可以在车站开‘证明’(临时身份证明)。”
那么,冯某到底在高速公路上走了几天,沿途的吃住如何解决呢?冯某称,他是2月10日从广州海珠区出发的,直到2月17日凌晨被高速交警拦住时,他已在高速公路上走了7天。吃的主要是在各收费站的垃圾桶等地方捡的,睡觉则主要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站。
“待解除隔离后,我们将与公安部门联系,帮助他乘车回家。”李军表示。冯某也说,待解除隔离后,他决定先回家,再考虑外出打工的事。“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同类新闻:广东老板去武汉送货结果走不了了,3个人8天吃了17斤面
文/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张豪
图、视频拍摄/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汤铭明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2月28日上午,在武汉青山区青王路附近的一家仓库旁,黄春明正和队友们将货柜车上的冬瓜一个个搬运到社区分发的车辆上。
这批物资是海南琼海市民自发捐赠,刚刚抵运武汉不久。在物资送达到武汉市民的“最后一公里”中,出现了很多志愿者的身影。黄春明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北上销售砂糖橘而滞留武汉的广东客商,转身变成了忙碌在仓库、医院、社区之间的义务“配送员”。他说,“武汉需要我,我觉得应该为它做点什么。”
意外滞留,广东老板当起义务“配送员”
2月28日上午9时,天空飘起了小雨,寒风凛冽,武汉的气温只有5摄氏度。在武汉青山区青王路附近的一家仓库旁,黄春明和队友们穿着防护服,正在帮忙卸货。
黄春明(右)与同伴搬运冬瓜
这批货物是海南琼海市民捐赠的冬瓜,昨晚刚刚通过三辆大货柜车抵达武汉。“深夜在志愿者群里看到队长发的这个信息,正好我今天(28日)没有安排就接了这单活。”黄春明说,早上8时从住处出发,半个多小时车程来到这里。
“今天的任务不算重,我们主要是将三车的冬瓜卸下来,分配给附近的社区,每个社区40个,他们派人开车来取,所以今天我们就不用去派送,只要帮他们装好货就行。”
黄春明是广东清远人,今年34岁,这是他来武汉的第39天,也是他当义务“配送员”的第13天。他说,自从当了志愿者以后,心理踏实多了,在武汉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天三顿面,3个人8天吃了17斤挂面
黄春明告诉记者,他在老家经营一家蔬菜水果批发公司,主要销售蔬菜、砂糖橘等农产品,武汉、长沙等地是主要销售地。
去年清远当地砂糖橘大丰收,不少农户的砂糖橘滞销,黄春明高价回收了一批,1月21日,他和两位业务经理驱车来到武汉,准备趁着春节卖出去。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刚过两天,武汉就宣布“封城”。
黄春明坦言,“封城”之初,最多考虑的是怎么想办法回去,但是随着“封城令”越来越严格,他逐渐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开始思考在武汉怎么生活。
黄春明在搬运冬瓜
黄春明在搬运冬瓜
“那是一段最艰难的时光。”黄春明回忆当时不由皱起眉头。路边的餐馆全部关停,幸亏他在武汉多年经商认识一些朋友,送给了他一些米,不过很快就吃完了。于是他了去附近的一家小商店,把店里17斤挂面全部买了回来,就这样,每天三顿面,3个人吃了8天。
“这辈子吃面最多的一次,我是广东人,对面真的不感兴趣。”黄春明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住宿和伙食问题有了改善。
加入“影子梦之队”志愿者团队
2月初,他留意到武汉洪山体育馆开建方舱医院,感觉医务人员很辛苦,于是他便决定拿出一吨砂糖橘捐给医务人员。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正在给方舱医院配送物资的“影子梦之队”志愿团队负责人朱先生。
“之后我从他(指朱先生)的朋友圈看到,这群志愿者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感觉是一群干实事的队伍。”于是,黄春明便和业务经理石文斌加入了这支志愿者队伍,留下另一位业务经理看守批发摊位。
“影子梦之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朱先生是武汉本地人,他告诉记者,当武汉有难,自己有必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和一些车友发起成立这样一支队伍,渐渐地队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团队志愿者已有143人,主要任务是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给武汉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准确有效地配送到每个医院、社区。
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一天工作10个小时,是黄春明的日常。
黄春明在搬运冬瓜
“教孩子把志愿者这份爱传递下去”
“等武汉疫情由一级响应降到三级响应,不需要我们了,就考虑回去。”黄春明说,他并不打算在武汉结束“封城”后就离开这里,否则看到医务人员还在抗疫第一线,他会觉得自己像逃兵。
“一开始心理预期是2月底就可以回去,现在如果在清明节(4月4日)之前能回去就好了。”黄春明笑着说,武汉还需要他,需要像他一样的志愿者们。
这段期间,黄春明很感激妻子,虽然有点担心他的安全,但是一直坚定地支持他的决定。
借着羊城晚报平台,他想对妻子说:“老婆,在家里面照顾好孩子,教他把志愿者的爱传递下去!还有,请照顾好父母。”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