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从轻视消费到刺激消费 中国经济决策像坐碰碰车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1月11日 17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19488 阅读
14 评论
美国之音

中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于2025年伊始宣布扩大“以旧换新”计划以刺激消费,此前中共政治局在2024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九大经济任务之首。这是否意味着北京转变了多年的“重投资轻消费”理念?北京的刺激政策能否有效拉动消费?为此,《纵深视角》专访了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博士。

北京真正开始重视消费了?

从2012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政至今,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都会提到“提振消费”,但是北京实际上的政策着力点始终围绕着“重投资轻消费”的理念。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认为,最近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振消费”列为任务之首,显示政策重心开始转移,而这和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有关。

史教授在《纵深视角》的专访中分析道,中国经济此前主要依靠出口和公共投资,但是由于关税等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出口陷入危机。与此同时,中国公共投资的边际效益骤减,再加上政府债台高筑,靠公共投资拉动经济之路也走到尽头。“经济三驾马车”当中的两驾熄火,“消费”成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希望。

事实上,消费不足的问题在中国存在多年。目前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38%,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60%到70%。自新冠疫情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消费降级”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中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一直提醒中国政府更重视消费,尤其要改变过度投资挤占消费的情况,但始终未获得北京的积极响应。

史鹤凌教授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消费一直陷在某种误区当中。

他说:“特别是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一谈到消费的时候,好像以为就是纯粹的吃喝,纯粹浪费掉。所以他把他的整个注意力都放在生产上。”

这种“重生产不重消费”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6-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思潮。当时重商主义者认为,生产是产生财富的,而消费是消耗财富的。在当时金本位的年代,他们主张鼓励生产,然后出口产品以换取黄金。这种思潮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开始受到挑战。《国富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用消费来衡量国民的富裕程度,“消费是生产的唯一目的”。此后,重商主义思潮逐渐退出西方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消费-生产均衡”的追求。但是,重商主义理念却在亚洲获得了继承。昔日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均以“生产加出口”的方式获得了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不过,大部分亚洲国家如今都已改变了这种发展理念,而中国却依旧执迷其中。

中国为何长期消费不足?

外界对于北京为何迟迟无法走出对于消费的误区有各种解读。有学者认为,这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的迷思——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权政府而言,生产比消费更“可控”,也似乎政府比人民更知道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

史鹤凌教授也认可这种看法。 “计划经济的幽灵一直在中国的上空,” 他在《纵深视角》的专访中说,“你看在美国,真正引导整个产业发展的,比方说IT产业的发展也好,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好,实际上并不是在国家指导之下的发展,而是人自身的人力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一些需求和这样的一些供给。”

此外,史鹤凌教授还指出,中国消费不足源自老百姓消费能力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缺乏完善的医疗和养老制度,导致普通家庭出于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而大量储蓄;房地产价格下降进一步打击了中国家庭的消费意愿;更重要的是,“中国老百姓手中的钱确实不多”。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约为48%,而在美国这个比例约为80%,欧洲国家平均值在75%到78%左右。

“这里面就涉及到居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史教授解释说,“尽管从GDP总量来看,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位。如果按照PPP(购买力平价)算的话,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的第一位。但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你会发现,财富大部分是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中国很少的一部分正好是体制内或者很幸运的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大部分人手里的钱很少。”

中国普通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北京并不愿意“藏富于民”。史鹤凌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

他说:“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但是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之下,国家领导人实际上是想尽办法,防止这种真正的中产阶级的产生。因为真正的中产阶级产生以后,必然会对他们的政治的地位,产生一定的要求。”

北京的刺激政策有效么?

北京将在3月份两会期间公布2025年具体经济路线图。此前,中国国务院于2024年3月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2024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统筹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支持“两新”。2025年1月,中国发改委和财政部宣布扩大“以旧换新”计划,将更多家用电器列入补贴范围。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在1月8日的吹风会上表示,政府迄今已拨款81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支持2025年的消费。

中国官方表示,这些政策已“显效发力”。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CPI只上涨了0.2%。《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称,“接近零的CPI升幅数据表明,决策者在重振低迷的消费支出方面仍任重道远”。

除了财政政策,北京也计划动用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共政治局在2024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是14年来的首次。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1月3日至4日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后发表声明称,将在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

对此,史鹤凌教授认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未必能起到积极作用,因为目前在中国经济体当中流通的货币量已经是GDP的三倍了,但是这些钱都在银行里“空转”。也就是说,银行系统里面有很多钱,但是贷不出去,因为“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出口遇到障碍、对中国前景感到悲观”这三大因素导致企业就算贷款成本下降也没有贷款的欲望。而这些在银行中空转的钱甚至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

他说,“如果人们对未来的看法有一点点变化的时候,这些在银行系统或者经济系统里面的钱,立刻会变成通货膨胀的来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讲中国经济现在面临非常大的通缩和通胀两头跑的这么一个过程。现在是通缩,但是如果产生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以后变成通胀,这个通胀也会来势汹汹。”

最大风险在于北京的经济决策“像坐碰碰车”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12月份PPI同比下降2.3%,这已是该数据连续第27个月下降。但是中国官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否认通缩的存在,直到突然把刺激消费列为重中之重,大力强调通缩风险。这种政策一夜之间大转弯让外界联想到中国政府的新冠防疫政策——从三年严密封控到突然放开的失控。

“中国的经济决策过程有点撞大运的感觉,因为最高领导人的一念之差,可能会使得中国的整个经济政策来个180度的转弯,”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说,“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经济政策的出台不是一个非常平稳的、连续性的过程,而是像碰碰车那样,碰到哪是哪。这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史教授认为,真正能使中国经济摆脱低迷的方法是建议一个稳定的发展模式,减少政府干预,回归“国退民进”的路线,为民营企业提供不可逆转的保障措施,从而增强民企和消费者信心。

他说,“这在经济学里是有办法的,就看政府愿意不愿意这么做了。如果他本身就不是这么想的,自然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r
rootrootroot
1 楼
从对外政策,到国内治理,不停的横跳,烙烧饼,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菲菜够勤奋,扛着经济再起一波 · · 然后到时又能派吊毛们出来吹牛,不像现在哪么语无伦次
w
weed
2 楼
这不正符合狗粮们意图么
文学少年
3 楼
中国百姓消费不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什么胡说八道的逻辑?
这是神马情况
4 楼
碰碰车不足以说明!是烙大饼,翻来覆去,折腾屁民!!源于大帝的“一阳指!”哈哈
北京男人A
5 楼
每日一肏美国汁阴/逼逼C/C暗暗/德国汁声/Fuck广/纽约尸报/滋疣亚洲。
j
jeffinvade
6 楼
如今中国经济不好,政府出尔反尔的政策多了去了 从战狼到征集中美友好故事 从中俄友谊无上限到不针对第三方 从过紧日子到给公务员加薪 从房住不炒三条红线到降息放松限购保障房地产企稳回暖 从中国不养懒人到给老百姓发钱刺激消费 从网游是电子鸦片到悟空是民族产业,文化自信 治国如烙大饼,习近平最喜欢自己踩自己的红线
灯塔路
7 楼
这是一场将持续20年的持久“经济战” “经济”是“资本主义耗材经济”的基石和根本 随着“全球化”饱和后的萎缩疲软加剧 随着“资本主义耗材经济体系”全面衰退崩溃 西方国家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阶层对立全面爆发日益加剧 特别美利坚 内乱内战分裂瓦解 欧洲鸟兽散 而对于中国来说 经济只是手段 政府强势介入维持社会稳定 这就是所说的“百年变局” —— 和120年前不同 欧洲蛮子这次不敢发动对华战争 再也不能转移转嫁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只能崩溃 —- 而“欧洲鸟兽散”(包括澳大利亚 新西兰)以后 怎样寻找出路呢 出路有且只有一条: 依附中国 —— 以上“素描或者描述” 会在以后的岁月里 变得越来越清晰真实 拭目以待 —— 中美对抗 比拼内力 不动拳脚 “经济战+科技战+意识形态外宣战”三大战场 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人仰马翻 干就完事了 ——— 以上“素描或者描述” 是不是 变得越来越清晰真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领悟了历史 就觉悟了未来
j
jeffinvade
8 楼
因为收入低 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约为83%、印度为77%、德国为61%,甚至就连俄罗斯和泰国也比我们高,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仅仅只有44%的比例。 所以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69%,中国只有37%就很容易理解了
灯塔路
9 楼
而西方世界 只有一条老路 蛊虫世界弱肉强食你死我活 ——- 欧洲 需要一场大战 美国 需要一场内战 战争 是当前西方世界乱局唯一解决方式 --- 符合世界和平人类文明之大义大益 --- 欧洲人的历史 在“民族和国家层面” 没有“求同存异 友好善待 和谐共处”概念 只有“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对抗” 所以 欧洲的民族也好国家也好甚至宗教 都是在对立中不断分裂分化出新的民族名称新的国家名字新的宗教派系 ---- 欧洲 通过“第三次欧洲大战” 美国 通过“第三次内战”” 继续分裂分裂分裂分化分化分化 ---- 中国 稳坐钓鱼台 笑看风云变幻
j
jxxy1234
10 楼
狗杂种又在胡说八道 居民可支配收入 为 gdp 89%?! 不吃饭不交税不坐车没房子,估计能到这水平 你以为美国人都跟你一样 靠吃屎过日子?! 操,没脑子的杂碎
j
jeffinvade
11 楼
不好意思,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83%写错了,应该是73% 80%的数据应该是收入,不是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中国37%,美国69% 为啥中国这么低?因为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中国老百姓分到的饼太少,没钱消费,只能靠外需.如今被人家收关税,转移供应链,于是经济不好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中国43%,美国73% 和万恶资本主义相比,中国工人被剥削的程度要严重得多,还号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呢,呵呵 数据来源: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24-01/15/nw.zgjjzk_20240115_8-01.htm 啥办法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4年01月15日 第 01 版)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仅为43%,远低于美国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美联储官网数据: https://fred.stlouisfed.org/graph/?g=iSBU 2024年第二季度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Gross Domestic Product=0.72938=73%
j
jeffinvade
12 楼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中国43%,美国73%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和美联储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24-01/15/nw.zgjjzk_20240115_8-01.htm 啥办法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4年01月15日 第 01 版)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仅为43%,远低于美国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人民日报写的80%,应该是收入,不是可支配收入 美联储官网数据: https://fred.stlouisfed.org/graph/?g=iSBU 2024年第二季度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Gross Domestic Product=0.72938=73%
j
jeffinvade
13 楼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中国37%,美国69% 为啥差这么多? 因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中国43%,美国73%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和美联储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24-01/15/nw.zgjjzk_20240115_8-01.htm 啥办法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4年01月15日 第 01 版)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仅为43%,远低于美国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人民日报写的80%,应该是收入,不是可支配收入 美联储官网数据: https://fred.stlouisfed.org/graph/?g=iSBU 2024年第二季度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Gross Domestic Product=0.72938=73%
牛皮方糖
14 楼
一切责任,都在美方,如果美国不发明碰碰车,谁他妈的会开碰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