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妈妈正卖掉铂金包 全力保证孩子留学不断供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22日 20点7分 PT
  返回列表
61040 阅读
18 评论
北美留学生观察

图片来源:影视剧《三十而已》

当朋友圈开始转让铂金包,

顺义妈妈的焦虑已经藏不住了。

朋友圈里,

一条条低价转让的奢侈品,

像是一面折射时代变迁的镜子。

曾经,她们的动态是——

哈佛夏校的录取通知瑞士滑雪场的亲子合影国际竞赛的奖杯

如今,变成了——

“九成新,只背过几次。”“托朋友在法国专柜排队买的。”“但没办法,现在补课费太贵了,孩子的课不能断。”顺义妈妈可以卖掉铂金包,但孩子的教育,必须不断供。

01 | 养一个国际化孩子

成本从来没有“封顶价”

养娃这件事,一开始是温水煮青蛙,后来变成滚烫的开水。 

 

深夜11点,微信群的屏幕依旧亮着。 “这个月光是补习费就七万。”“七万?我家光申请美高就三十万起步。”“你们都报了XX的藤校冲刺营?我还在犹豫……”

然后,有人问了一个最朴素的问题:“能不能少上一点?” 屏幕沉默了几秒后,弹出两个字: “不敢。”

 

在顺义,“鸡娃”不是焦虑,而是一种社会共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必须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国际学校的学费一年30万起步,再加上课外补习、体育训练、艺术培养、夏校冬令营,轻轻松松就是百万级别的投入。 

托福、SSAT、AP课程:单门1V1外教,一小时上千元,全年下来十几万不是问题。 马术、高尔夫、击剑:每周训练2-3次,光装备和场地费就堪比小型投资。 游学和科研项目:去耶鲁夏校、NASA少年营、MIT的人工智能训练营,一个暑假就是10万+的花销。 私立学校的捐赠费:想进某些顶级国际学校,光交学费还不够,家长还要额外“捐助”几百万。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如果说海淀家长是“勤劳致富型”,那么顺义妈妈就是“资本投入型”。只要娃能成功爬藤,她们愿意拼尽一切。

但这两年,情况变了。 

美高、藤校的录取越来越卷,国内国际学校的学费持续上涨,而经济环境却不如从前。高薪岗位缩减,创业项目遇冷,许多家庭的现金流开始吃紧。 当收入不再高速增长,而孩子的教育支出又无法缩减时,顺义妈妈们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卖掉自己最爱的奢侈品,保证孩子的教育供给不断。02 | 铂金包可以再买 

但娃的机会只有一次

 

铂金包可以再买,名校的录取机会却是一次性的。顺义妈妈们知道,这条赛道没有回头路,一旦掉队,孩子就可能被挤出顶层竞争圈。

她们翻遍各大升学论坛,剖析无数申请案例,试图在信息洪流中找到一条“稳赢之路”。然而,现实无情地揭示:旧有的游戏规则已然失效。  哈佛、耶鲁等Top 10名校的录取率已跌破4%,高分被拒早已是家常便饭。在哈佛招生官的审视下,即便是SAT满分1600分,依然有大批优秀学生被拒之门外。  

在中国国际生的藤校申请大战中,GPA 3.9+、SAT 1550+、AMC-AIME晋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众多申请者的“标配”。但在超低录取率的现实下,这些数据早已不再是通往藤校的“入场券”。  这场竞争的本质,早已超越了金钱的角力,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认知的深度、策略的精准,以及信息差带来的隐形壁垒。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一场无形的淘汰赛。比拼的,不是资源,而是如何精准投放资源——规则变了。钱不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连赛场都进不去。

一位顺义的妈妈分享,她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马术,每年投入几十万,不仅请了欧洲顶级教练,还定期参加国际赛事。但她深知,仅仅会骑马远远不够,必须拿到奖牌、获得世界排名,让这项特长成为可量化的竞争力。“如果不是坚持了八年,光靠兴趣班,申请时根本派不上用场。”她坦言。

▲ 北京某马术俱乐部,小会员们正在学习骑马。图 / 视觉中国另一位家长则选择了一条更隐秘却精准的路径——让孩子远赴非洲,参与环保项目。这个项目的背景经过精心挑选,不是普通的志愿服务,而是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最终孩子拿到了一封由环保组织主席亲自签署的推荐信。相比一纸夏校证书,这封信才真正有分量。

03 | 生活可以降级

 但教育必须满格 

在外人看来,顺义妈妈们依然是站在金字塔尖的“贵妇”。她们开豪车接送孩子,住别墅区,仍然让孩子上全球最顶级的教育资源。 

散发家庭生活气息的顺义别墅社区。图/ 视觉中国

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曾经那种“有条不紊的掌控感”已经悄然瓦解。 

过去,听说某个课外班不错,她们会毫不犹豫地一口气报满所有课程;现在,她们会慎重比较,计算“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否值得”。

过去,带孩子去瑞士滑雪、去美国参加夏令营是标配;现在,她们开始认真考量,这次夏校真的对申请有帮助吗?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还是在做无效努力?

过去,国际学校的“全人教育”让她们觉得孩子可以自由成长;现在,她们开始焦虑,这样的自由是否足够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  她们不再纠结奢侈品的新款发布,曾经,她们相信,国际教育是一条昂贵但稳妥的路,只要规划得当,孩子就能稳步走向理想大学。

但现在,她们发现,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复杂:光砸钱已经远远不够,孩子的努力、家庭的决策、甚至一点点运气,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她们的焦虑不是来自“能不能给孩子更好的资源”,而是“已经给了最好的一切,依然没有确定的答案”。   这才是顺义妈妈最深的无奈。

她们能接受自己的生活降级,但她们不敢让孩子的未来走入不确定性。

04 | 名校越来越难进

她们不敢停

美高、藤校的录取率不断降低,

名校的筛选标准越来越难捉摸。

2024年哈佛录取率仅3.4%,

耶鲁、斯坦福、MIT也在持续下降。

北京某国际学校的Z同学:

GPA 3.95(年级前5%),SAT 1540,托福117,竞赛履历亮眼,曾晋级AIME,获得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银奖,并有两段AI方向的科研经历和一篇第三作者论文。此外,他还在某知名投行完成暑期实习,申请方向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他的选校名单涵盖了:冲刺:哈佛、斯坦福、宾大沃顿、芝加哥、杜克;匹配:密歇根、NYU Stern、北卡教堂山;保底:UIUC、OSU。

然而,最终的申请结果却让人意外——冲刺校全拒,匹配校Waitlist,仅获UIUC和OSU录取。

曾经的“稳赢学霸”,如今在激烈的名校申请中折戟。

而另一边,成都某公立高中国际部的B同学:GPA 3.8,SAT 1500,无AP课程,却凭借独特的活动背景,成功逆袭。 

连续三年参与川剧非遗传承项目,不仅策划展览,还受邀在海外文化节演出。还自主开发了一款“方言保护”App,并凭借该项目获得省级创新奖。

尽管学术成绩并不突出,但凭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长期投入,他最终收获了范德堡大学(全美Top 18)和罗德岛设计学院(双学位项目)的录取。

▲川剧变脸 图/成都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

这一幕,让无数顺义妈妈陷入沉思。名校到底要什么样的学生?她们不确定。

但她们清楚一件事——这条路没有回头路。

(2024年藤校录取数据)

不断供不只是金钱上的投入,更是一种教育上的沉没成本——所有的时间、精力、规划,已经压上去了,谁也不敢停。

停了,意味着前面的所有投入可能归零,意味着孩子可能被挤出这场竞争,意味着家长的所有努力可能成为“无效投资”。

尾声 | 这场交易

换不来确定的未来

如果你在二手奢侈品市场上,看到有人低价出售铂金包,不要惊讶。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一场关于教育的豪赌。

曾经,她们排队找代购,只为抢到一只限量款;如今,她们在二手市场比价,只为换来孩子的一节课时费。

她们当然知道,砸钱不能保证名校录取,铺路也无法确保成功。但如果不砸、不拼、不供,孩子连站上赛道的资格都没有。

这不是“要不要继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停”的问题。 她们根本没有停的资格。

名校录取率越来越低,竞争门槛越来越高,规则的制定者从来不是她们。她们只是这个游戏里的玩家,唯一的筹码,是金钱,是资源,是时间,是孩子的每一个假期、每一天的学习时间。

图片来源:影视剧《小舍得》她们可以卖掉铂金包,但她们不敢卖掉孩子的未来。或许,只有将教育从“向外证明”转为“向内探索”,才能超越这场永无止境的消耗战。

居霄瞰尘
1 楼
来欧洲找个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免费或低价读个本科,然后再通过喝醉项目去美国藤校读个研,这样不行吗?非要美高藤校?真去就业的时候,本科院校权重这么高么? [1评]
a
apti5
2 楼
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人就知道,现在的藤校不是天堂,它们早已变味了,从教授到学生都已充斥着大量不学无术的所谓“精英”。比藤校好的学校有很多,便宜很多,也更容易申请。
t
treebear
3 楼
这种时候不提快乐教育了?
m
markhammer
4 楼
顺义县就三种人,农村人,外地人和新北京人。
家不在家
5 楼
美国这么欺负我们,有钱人还拼命把孩子送去美国受教育,这是在培养我们的敌人啊。在美国留不下来,再回中国,妥妥的第五纵队啊。你们这些人想干革命吗? [1评]
B
BH
6 楼
我祖国偷技术 [3评]
B
BH
7 楼
为祖国偷技术
家不在家
8 楼
:这些崽子能偷个屁啊,好多专业,明感专业都不要中国学生啊。
b
bell2020
9 楼
六代机还是5g,哈哈
书中木有颜如玉
10 楼
人傻钱多! 中国过去20年的造富进程,千年一遇。好不容易拿到第一桶金了,能给自己干了,不用给别人干了。在国内干点啥不行? 大漂亮国的99%的人,干了一辈子,第一桶金都攒不下,一辈子给资本家打工。
书中木有颜如玉
11 楼
就业能挣多少钱? 欧美能找份养的起自己的就不错了。国内北清毕业生平均年薪才13万, 干他娘的35年不吃不喝,勉强攒500万! 妈了个逼的,培养一个国际生,到了欧美大学毕业时,爹妈花的,不止这数吧?
m
mrp
12 楼
这些都是民营经济的未来栋梁啊,毕竟不能考公考编了
映像伦理审查
13 楼
哈佛读艺术史,耶鲁读哲学,哈哈哈哈
崩事光景668
14 楼
你忘了顺义有中央别墅区了,这群傻逼农村逼
w
wlhe03
15 楼
问题是以后中国留学生只能学莎士比亚,中国要这么多学莎士比亚的回国干什么?
w
wlhe03
16 楼
老兄高见,何至顺义,中国也就3种人:农村人,本省人,新中国人。。。
怪叔叔的大发现
17 楼
傻逼小编
砍瓜切菜侠
18 楼
中国的文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显示出了文人的虚伪和造作。在文人眼中最高的读书,其实就是作为自己的仕途的敲门砖而已。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为了仕途准备的,不去做官读这个书屁用没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读书似乎为很多不想或不能走仕途的人一条实现阶级跃升的机会,但是随着这扇大门的关闭,在中国读书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