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问过几个德国人,他们并不是鲁莽而不戴口罩,而是在认真看过防疫指南后认为没必要而不戴的。德国的优点是严重依赖系统性好,但如果系统中的一环断了,它的整体欠灵活性也就会凸显了。
口 述 | KZ整 理 | 金 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在德国遭遇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疫情,而且还是身处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我是宁波人,来德国四年了,和上海妻子住在科隆边上的小镇。科隆位于德国目前疫情最重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也就是“北威州”,人口超过1800万的联邦州,这个数字对中国人没感觉,但却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了。北威州的海因斯贝格(Heinsberg),是这次德国疫情暴发最严重地区。而我居住的小镇,离海因斯贝格只有四十分钟的路程。
全德国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海因斯贝格。截至3月13日,德国确诊3074例,其中北威州1221例,海因斯贝格就占了525例。而海因斯贝格的人口仅二十五万多。目前德国死亡6例,大多也发生在北威州。现在德国的数据变化非常快,比如我住的这个区,上午10例确诊,2个小时后,就13例了……我日常工作是从事进出口贸易,平时基本公交上下班,而目前只能尽量选择宅在家了。
超然的德国,也中招了
我今年春节没有回国。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也是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了解的。对于当年亲历北京SARS的我而言,对于这样的疫情就很敏感。因此,我很早就提醒国内家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出门,不可大意。德国这边报道很超然,一开始感觉疫情发生在中国,离我们很远。德国人更关心的是土耳其对欧盟撂挑子,放任十万难民涌到希腊边境。同时,由于在欧洲国家,要做到封城封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法律和现实操作都几无可能,所以部分民众的态度看中国疫情也是在“骇人听闻”中带着好奇。我和周边德国人交谈时,他们尽管态度很小心,但不经意中还是会有点心理优越感。不过,现在的媒体态度可就不同了。
德国疫情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今年1月,位于拜仁州的一家德国公司里的中国员工来短期出差,回中国后发烧并被确诊,消息传到德国母公司的同时,正好这里接触过的德国员工也开始发烧,一查后也确诊,然后这个公司及周围接触人员开始隔离,员工及家属不断出现确诊,幸运的是所有感染者都是轻症,最后都出院了。现在全德国痊愈27例,大部分都是那个时间段的病人。这个过程,一方面说明德国下手跟踪得比较早,措施得当,但同时似乎也给民众留下一个“大不了就是不知原因流感的”印象。
真正让德国人紧张起来的是眼下这一周,也就是第二次高潮。大约在2月下旬,海因斯贝格的一对夫妻从意大利回来后,恰逢北威州狂欢节,照例吃喝玩乐之后,男的重症进医院,一查确诊,同时被确诊的还有他的太太,虽然女的症状较轻。由此,他们参加了海因斯贝格狂欢节,与此夫妇有接触的感染者接力着向北威州及以外地区蔓延。
在今年的狂欢节上,德国人把“新冠病毒”做成花车,没想到不久以后自己国家也中招了
最让华人崩溃的是,上周末北威州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多特蒙德足球赛,当地政府居然决定让54000名球迷进场,仅仅奉劝来自海因斯贝格的550名球迷退票。
问题是,那个球场离海因斯贝格仅10公里!这周开始无观众比赛了,不过,球迷依然大量自发涌到球场外活蹦乱跳。其实有个细节,政府要做出一个这么重大决定需要听到所有相关方的声音,比如组办方说他们会破产,因为保险公司不理赔不可抗力,所以最终只能采取最大公约数。
德国人就是不爱戴口罩
作为中国人,武汉封城开始,我第一感也是去买口罩,可惜有事就耽搁了一天,药店的营业员说头一天就卖光了。之前,这里的超市因为华人的关系,最先断货的是大米,然后是消毒液。
超市大米售罄
消毒液限购
现在除消毒液“永远”断货,偶尔出现面粉、手纸断货,但隔几天就会补上。整个德国还没有出现物资供应的问题。
德国人听从政府的思维极致到什么程度?上周一个不到20人的集会上,人们近距离接触,没有一个戴口罩的!但每隔十几分钟会传递消毒液净手,因为政府说了口罩不管用,洗手最重要!现在一些药店已获特许自制消毒液每人限量销售。“口罩”这个词,几乎成了德国华人的梦魇!
在欧洲,一般情况下,只有自己病了怕传给别人才戴口罩,而且,至少到目前没有一个医学专家站出来说全民口罩对防疫有特别帮助,我特意问过几个德国人,他们并不是鲁莽而不戴口罩,而是在认真看过防疫指南后认为没必要而不戴的。试想如果你出门戴口罩,等于告诉别人离我远点,我病了,而且还是个华人。因此,目前德国大街上,大多数人还是不戴口罩。
我感到有些害怕……
德国现在不紧张也不行了,我太太就职于美国上市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这周她的老板对上班的要求一天一变。今天的更新是:你不需要请假就可以选择在家办公。德国很早就公告,发烧不要直接去医院,而是打热线电话,会上门来处理。热线电话管不管用?我还没试过,希望我不会需要去验证它管不管用。
检测的决定权在医生,虽然德国诊疗费由保险公司支付,但由于医保在德国如同强制险,所以一旦被确定有需要,所有费用都不用自己出了。人们遇到的问题会在于,如果你觉得非要测一下,而医生不觉得有必要,那么费用自理起来就很高了。
德国现在医疗倾向于年老或有基础病等高风险人群,你不符合上述条件,估计同意你测试几率比较低,因为医生们认为,如果你身体力强,即使得了也会自愈。
我现在非常担心。德国的战略首先是尽量延缓蔓延,将防护重心倾斜高风险人群。尽管德国已成功比意大利多抢出了几乎一个月时间,但现在这个优势已经没有了。我太太公司的同事,昨天断然休假飞意大利看老公去了,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昨天从一个医生的熟人那里获得信息,他们医院的急诊大夫近来都在“裸装”工作,州里根本没能力提供防护用品。医用防护用品缺失是全球性的,现实中无法解决。
她很担心,深怕不久就会看到大量德国医生被隔离的情况出现。我读到了德国扣押瑞士口罩的新闻。德国在事发当天的前一个星期三,发布了禁止所有医疗用品出口,瑞士倒霉撞枪口上了。
按平时,这种事很不仁义,但人人都想自保的时候,德国也就厚着脸皮干了。德国的优点是严重依赖系统性好,但如果系统中的一环断了,它的整体欠灵活性也就会凸显了。医用口罩,而不是全民口罩将会是决定德国命运的命门,目前的德意志列车就在高速撞大运中。
我特意问过几个德国人,他们并不是鲁莽而不戴口罩,而是在认真看过防疫指南后认为没必要而不戴的。德国的优点是严重依赖系统性好,但如果系统中的一环断了,它的整体欠灵活性也就会凸显了。
口 述 | KZ整 理 | 金 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在德国遭遇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疫情,而且还是身处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我是宁波人,来德国四年了,和上海妻子住在科隆边上的小镇。科隆位于德国目前疫情最重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也就是“北威州”,人口超过1800万的联邦州,这个数字对中国人没感觉,但却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了。北威州的海因斯贝格(Heinsberg),是这次德国疫情暴发最严重地区。而我居住的小镇,离海因斯贝格只有四十分钟的路程。
全德国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海因斯贝格。截至3月13日,德国确诊3074例,其中北威州1221例,海因斯贝格就占了525例。而海因斯贝格的人口仅二十五万多。目前德国死亡6例,大多也发生在北威州。现在德国的数据变化非常快,比如我住的这个区,上午10例确诊,2个小时后,就13例了……我日常工作是从事进出口贸易,平时基本公交上下班,而目前只能尽量选择宅在家了。
超然的德国,也中招了
我今年春节没有回国。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也是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了解的。对于当年亲历北京SARS的我而言,对于这样的疫情就很敏感。因此,我很早就提醒国内家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出门,不可大意。德国这边报道很超然,一开始感觉疫情发生在中国,离我们很远。德国人更关心的是土耳其对欧盟撂挑子,放任十万难民涌到希腊边境。同时,由于在欧洲国家,要做到封城封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法律和现实操作都几无可能,所以部分民众的态度看中国疫情也是在“骇人听闻”中带着好奇。我和周边德国人交谈时,他们尽管态度很小心,但不经意中还是会有点心理优越感。不过,现在的媒体态度可就不同了。
德国疫情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今年1月,位于拜仁州的一家德国公司里的中国员工来短期出差,回中国后发烧并被确诊,消息传到德国母公司的同时,正好这里接触过的德国员工也开始发烧,一查后也确诊,然后这个公司及周围接触人员开始隔离,员工及家属不断出现确诊,幸运的是所有感染者都是轻症,最后都出院了。现在全德国痊愈27例,大部分都是那个时间段的病人。这个过程,一方面说明德国下手跟踪得比较早,措施得当,但同时似乎也给民众留下一个“大不了就是不知原因流感的”印象。
真正让德国人紧张起来的是眼下这一周,也就是第二次高潮。大约在2月下旬,海因斯贝格的一对夫妻从意大利回来后,恰逢北威州狂欢节,照例吃喝玩乐之后,男的重症进医院,一查确诊,同时被确诊的还有他的太太,虽然女的症状较轻。由此,他们参加了海因斯贝格狂欢节,与此夫妇有接触的感染者接力着向北威州及以外地区蔓延。
在今年的狂欢节上,德国人把“新冠病毒”做成花车,没想到不久以后自己国家也中招了
最让华人崩溃的是,上周末北威州的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多特蒙德足球赛,当地政府居然决定让54000名球迷进场,仅仅奉劝来自海因斯贝格的550名球迷退票。
问题是,那个球场离海因斯贝格仅10公里!这周开始无观众比赛了,不过,球迷依然大量自发涌到球场外活蹦乱跳。其实有个细节,政府要做出一个这么重大决定需要听到所有相关方的声音,比如组办方说他们会破产,因为保险公司不理赔不可抗力,所以最终只能采取最大公约数。
德国人就是不爱戴口罩
作为中国人,武汉封城开始,我第一感也是去买口罩,可惜有事就耽搁了一天,药店的营业员说头一天就卖光了。之前,这里的超市因为华人的关系,最先断货的是大米,然后是消毒液。
超市大米售罄
消毒液限购
现在除消毒液“永远”断货,偶尔出现面粉、手纸断货,但隔几天就会补上。整个德国还没有出现物资供应的问题。
德国人听从政府的思维极致到什么程度?上周一个不到20人的集会上,人们近距离接触,没有一个戴口罩的!但每隔十几分钟会传递消毒液净手,因为政府说了口罩不管用,洗手最重要!现在一些药店已获特许自制消毒液每人限量销售。“口罩”这个词,几乎成了德国华人的梦魇!
在欧洲,一般情况下,只有自己病了怕传给别人才戴口罩,而且,至少到目前没有一个医学专家站出来说全民口罩对防疫有特别帮助,我特意问过几个德国人,他们并不是鲁莽而不戴口罩,而是在认真看过防疫指南后认为没必要而不戴的。试想如果你出门戴口罩,等于告诉别人离我远点,我病了,而且还是个华人。因此,目前德国大街上,大多数人还是不戴口罩。
我感到有些害怕……
德国现在不紧张也不行了,我太太就职于美国上市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这周她的老板对上班的要求一天一变。今天的更新是:你不需要请假就可以选择在家办公。德国很早就公告,发烧不要直接去医院,而是打热线电话,会上门来处理。热线电话管不管用?我还没试过,希望我不会需要去验证它管不管用。
检测的决定权在医生,虽然德国诊疗费由保险公司支付,但由于医保在德国如同强制险,所以一旦被确定有需要,所有费用都不用自己出了。人们遇到的问题会在于,如果你觉得非要测一下,而医生不觉得有必要,那么费用自理起来就很高了。
德国现在医疗倾向于年老或有基础病等高风险人群,你不符合上述条件,估计同意你测试几率比较低,因为医生们认为,如果你身体力强,即使得了也会自愈。
我现在非常担心。德国的战略首先是尽量延缓蔓延,将防护重心倾斜高风险人群。尽管德国已成功比意大利多抢出了几乎一个月时间,但现在这个优势已经没有了。我太太公司的同事,昨天断然休假飞意大利看老公去了,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昨天从一个医生的熟人那里获得信息,他们医院的急诊大夫近来都在“裸装”工作,州里根本没能力提供防护用品。医用防护用品缺失是全球性的,现实中无法解决。
她很担心,深怕不久就会看到大量德国医生被隔离的情况出现。我读到了德国扣押瑞士口罩的新闻。德国在事发当天的前一个星期三,发布了禁止所有医疗用品出口,瑞士倒霉撞枪口上了。
按平时,这种事很不仁义,但人人都想自保的时候,德国也就厚着脸皮干了。德国的优点是严重依赖系统性好,但如果系统中的一环断了,它的整体欠灵活性也就会凸显了。医用口罩,而不是全民口罩将会是决定德国命运的命门,目前的德意志列车就在高速撞大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