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国务院静悄悄地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人权报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甚至打破先例,没有对该报告提供书面介绍,也没有发表评论。细看这份曾经厚重、覆盖全球的人权报告,如今内容缩水至不到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对盟友的批评和敏感议题被删减,变成了一份专门为美国及其盟友“擦屁股”的政治宣言。
这个始于1977年的文件,最初针对接受美国援助的82个国家,后来扩展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逐渐形成一套看似严谨的评估体系。
但这个被包装成“全球人权成绩单”的文件,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浓厚的政治基因。
美国国会在1976年修订《对外援助法》时明确规定,报告要为美国的对外援助决策提供依据,将人权与安全援助、经济援助直接挂钩。这意味着报告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延伸工具。
冷战期间,报告成为美国攻击苏联阵营的意识形态武器;冷战结束后,又演变为打压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舆论工具。
曾几何时,美国政府至少还花心思编一个看得过去的故事线,现在连基本的逻辑都懒得维护,直接根据政治需要裁剪人权问题,堂而皇之地用来粉饰和掩盖,变成了美国对外的官方宣传品。
那么,今年的报告到底做了哪些“手脚”?
答案很明显。
美国的盟友被打上了“免死金牌”。删减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的政治保护伞。
去年的报告还指出,以色列犯了很多严重的暴力行为,而且还涉及战争罪行。
可到了2025年,这些内容统统被删减了,对加沙地带种族灭绝、大规模饥荒和蓄意轰炸平民的压倒性证据只字未提。更没有提及以色列政府官员对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实施酷刑的指控。
报告把近两年的血腥封锁和轰炸,硬生生描绘成一场“合法且温和的军事行动”。伤亡数字消失了,破坏基础设施的事实被隐去了,巴勒斯坦人的痛苦和流离失所被巧妙地“忽略”了。
报告美其名曰以色列是在“合法自卫”,军队“努力遵守国际法”,甚至把以色列捧成了“稳定的合作伙伴”。这分明是在给以色列擦屁股,粉饰以色列的罪行,给血腥行动贴上合法标签。这份报告已经不是人权报告,而是美式政治洗白手册。
联合国、人权观察等机构多次爆料,萨尔瓦多监狱暴力成灾,移民待遇惨不忍睹,囚犯挤在连躺下都嫌挤的牢房里,活脱脱的人间炼狱。
但2025年美国人权报告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甚至用一句“没有可信的重大人权侵犯报告”敷衍了事。
原因其实不难猜——特朗普政府将大量被美国驱逐的移民押送到臭名昭著的萨尔瓦多监狱,还慷慨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萨尔瓦多替美国“干脏活”,美国自然得替这个“狗腿子”把那些肮脏事实掩盖得严严实实。
巴西与南非,成为这份报告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巴西左翼政府被指控“压制”前总统博尔索纳罗支持者的言论,却对博尔索纳罗本人曾发动的未遂政变闭口不谈。
南非则被无中生有地指责“没收白人土地”,这正好呼应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陈旧阴谋论。讽刺的是,2024年南非刚在国际法院控诉以色列涉嫌种族灭绝,反倒成了被举报的对象,矛盾可见一斑。
这份报告特别罕见地将矛头指向欧洲内部的“言论监管”,重点批评了德国、法国和罗马尼亚等国。报告声称,这些国家通过互联网监管和法律手段限制右翼言论,侵犯了言论自由。这显然是一次方向性的转变,华盛顿借此为欧洲保守和民粹派提供政治背书,推动跨大西洋意识形态联盟,符合保守派近年来的信息政策主张。
在这份报道中,新增了一个名为“新兴威胁与人权”的章节,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突破,和伊朗无人机技术的进步,硬生生绑成“全球人权的威胁”。科技成了“独裁工具”、成了“压迫利器”,连带着进步和创新被妖魔化,真是刻意颠倒黑白。如此荒谬的论调,实际上不过是美国在新一轮全球权力竞争中的舆论工具,这种硬扯更反映出美国霸权思维的焦虑和无所不用其极。
原本定于3月发布的人权报告,因为特朗普政府的一番“大调整”拖延了近五个月。国务院坦承,推迟就是为了把“拜登政府时期写的内容”改成符合“特朗普口味”的版本。编辑团队被明确要求删掉所有“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内容,性暴力数据被无情抹去,所谓“非必要”的侵权案例统统被砍。
官方解释是“提升可读性”“去意识形态”,外界其实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用政治宣传取代事实,把复杂议题拆成几个外交攻防的工具。
国务卿鲁比奥直言,这一切改革就是要清除“激进政治意识形态”,确保人权报告完全服从行政命令。
更荒唐的是,2025年7月11日,国务院直接裁撤了1300多名员工,尤其是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的部门被大幅削减。整个民主和人权事务办公室被彻底改组,全球刑事司法、反人口贩运等132个专业机构被撤销,2000多名专业人员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新兴威胁应对局”的部门,主要职责变成“应对科技发展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把人权报告彻底变成科技和地缘政治的遮羞布。
这次机构重组绝非偶然,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借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偏袒以色列”退出,如今更将人权工具化、政治化推向极致。对盟友的人权批评被清空,揭露美国自身问题的内容被禁声。
特朗普政府的这套操作实质是为外交交易铺路,为意识形态背书,为国内政治制造话语武器。弱化盟友问题以换取安全与移民合作,高调抨击对手则讨好选民并争取地缘政治筹码。将人权作为灵活调整的工具,目的不是正义,而是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政府通过删改报告,塑造符合其政治利益的“人权地图”,放大对手短处,掩盖盟友黑暗,服务于其外交政策。
换句话说,美国的人权报告从来不是为维护公正,而是为权力掩盖污点的政治工具。
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国务院静悄悄地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人权报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甚至打破先例,没有对该报告提供书面介绍,也没有发表评论。细看这份曾经厚重、覆盖全球的人权报告,如今内容缩水至不到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对盟友的批评和敏感议题被删减,变成了一份专门为美国及其盟友“擦屁股”的政治宣言。
这个始于1977年的文件,最初针对接受美国援助的82个国家,后来扩展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逐渐形成一套看似严谨的评估体系。
但这个被包装成“全球人权成绩单”的文件,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浓厚的政治基因。
美国国会在1976年修订《对外援助法》时明确规定,报告要为美国的对外援助决策提供依据,将人权与安全援助、经济援助直接挂钩。这意味着报告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延伸工具。
冷战期间,报告成为美国攻击苏联阵营的意识形态武器;冷战结束后,又演变为打压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舆论工具。
曾几何时,美国政府至少还花心思编一个看得过去的故事线,现在连基本的逻辑都懒得维护,直接根据政治需要裁剪人权问题,堂而皇之地用来粉饰和掩盖,变成了美国对外的官方宣传品。
那么,今年的报告到底做了哪些“手脚”?
答案很明显。
美国的盟友被打上了“免死金牌”。删减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的政治保护伞。
去年的报告还指出,以色列犯了很多严重的暴力行为,而且还涉及战争罪行。
可到了2025年,这些内容统统被删减了,对加沙地带种族灭绝、大规模饥荒和蓄意轰炸平民的压倒性证据只字未提。更没有提及以色列政府官员对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实施酷刑的指控。
报告把近两年的血腥封锁和轰炸,硬生生描绘成一场“合法且温和的军事行动”。伤亡数字消失了,破坏基础设施的事实被隐去了,巴勒斯坦人的痛苦和流离失所被巧妙地“忽略”了。
报告美其名曰以色列是在“合法自卫”,军队“努力遵守国际法”,甚至把以色列捧成了“稳定的合作伙伴”。这分明是在给以色列擦屁股,粉饰以色列的罪行,给血腥行动贴上合法标签。这份报告已经不是人权报告,而是美式政治洗白手册。
联合国、人权观察等机构多次爆料,萨尔瓦多监狱暴力成灾,移民待遇惨不忍睹,囚犯挤在连躺下都嫌挤的牢房里,活脱脱的人间炼狱。
但2025年美国人权报告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甚至用一句“没有可信的重大人权侵犯报告”敷衍了事。
原因其实不难猜——特朗普政府将大量被美国驱逐的移民押送到臭名昭著的萨尔瓦多监狱,还慷慨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萨尔瓦多替美国“干脏活”,美国自然得替这个“狗腿子”把那些肮脏事实掩盖得严严实实。
巴西与南非,成为这份报告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巴西左翼政府被指控“压制”前总统博尔索纳罗支持者的言论,却对博尔索纳罗本人曾发动的未遂政变闭口不谈。
南非则被无中生有地指责“没收白人土地”,这正好呼应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陈旧阴谋论。讽刺的是,2024年南非刚在国际法院控诉以色列涉嫌种族灭绝,反倒成了被举报的对象,矛盾可见一斑。
这份报告特别罕见地将矛头指向欧洲内部的“言论监管”,重点批评了德国、法国和罗马尼亚等国。报告声称,这些国家通过互联网监管和法律手段限制右翼言论,侵犯了言论自由。这显然是一次方向性的转变,华盛顿借此为欧洲保守和民粹派提供政治背书,推动跨大西洋意识形态联盟,符合保守派近年来的信息政策主张。
在这份报道中,新增了一个名为“新兴威胁与人权”的章节,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突破,和伊朗无人机技术的进步,硬生生绑成“全球人权的威胁”。科技成了“独裁工具”、成了“压迫利器”,连带着进步和创新被妖魔化,真是刻意颠倒黑白。如此荒谬的论调,实际上不过是美国在新一轮全球权力竞争中的舆论工具,这种硬扯更反映出美国霸权思维的焦虑和无所不用其极。
原本定于3月发布的人权报告,因为特朗普政府的一番“大调整”拖延了近五个月。国务院坦承,推迟就是为了把“拜登政府时期写的内容”改成符合“特朗普口味”的版本。编辑团队被明确要求删掉所有“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内容,性暴力数据被无情抹去,所谓“非必要”的侵权案例统统被砍。
官方解释是“提升可读性”“去意识形态”,外界其实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用政治宣传取代事实,把复杂议题拆成几个外交攻防的工具。
国务卿鲁比奥直言,这一切改革就是要清除“激进政治意识形态”,确保人权报告完全服从行政命令。
更荒唐的是,2025年7月11日,国务院直接裁撤了1300多名员工,尤其是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的部门被大幅削减。整个民主和人权事务办公室被彻底改组,全球刑事司法、反人口贩运等132个专业机构被撤销,2000多名专业人员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新兴威胁应对局”的部门,主要职责变成“应对科技发展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把人权报告彻底变成科技和地缘政治的遮羞布。
这次机构重组绝非偶然,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借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偏袒以色列”退出,如今更将人权工具化、政治化推向极致。对盟友的人权批评被清空,揭露美国自身问题的内容被禁声。
特朗普政府的这套操作实质是为外交交易铺路,为意识形态背书,为国内政治制造话语武器。弱化盟友问题以换取安全与移民合作,高调抨击对手则讨好选民并争取地缘政治筹码。将人权作为灵活调整的工具,目的不是正义,而是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政府通过删改报告,塑造符合其政治利益的“人权地图”,放大对手短处,掩盖盟友黑暗,服务于其外交政策。
换句话说,美国的人权报告从来不是为维护公正,而是为权力掩盖污点的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