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面积关停幼儿园和小学 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19日 19点7分 PT
  返回列表
70835 阅读
28 评论
冰川思想库

新生儿减少了,有娃家庭的幸福感提升了,这给我们的启示自然不是“孩子越少越好”;而是“只有提升了人均教育、生育资源”,才能给生娃一个更友好的环境。

撰稿丨张明扬

最近,传出了不少幼儿园倒闭的消息,南昌有一家幼儿园甚至开学后5天突然宣布闭园。

虽说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关张潮,但幼儿园闭园的原因显然与经济周期关系甚小,就是孩子变少了。

新生儿数据一目了然:

2016年,1786万;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制图/冰川

今年,差不多是2019—2020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幼儿园,看看新生儿数据就知道为什么了。

01

我女儿上托班时,正逢全面二胎放开的“小婴儿潮”,以至于家门口的公办托班都挤不进去,当时的托班的政策是:只收年龄段出生前三个月的孩子。

我们只能被迫找到一家双语民办幼儿园,价格就不说了,免得你们说我是韭菜,而且人家的教育质量也算不错;更关键的是距离,单程至少半小时,孩子的外公外婆由此只能长年被迫待在我们家,来回4趟接送。

等到上门口的对口幼儿园时,我们家也一度非常紧张,生怕挤不进去,最后当然是虚惊一场,但幼儿园的学位似乎还是很热门的。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突然拜托我们这些家长,要多多宣传幼儿园。我当时就和老婆说:“连这家不错的幼儿园都缺孩子了。”

图/图虫创意

老师们和园方突如其来的紧张是真实的,新生儿的数字放在这里。我想,她们今年只会更紧张。

也因此,近来很多人都在热炒一个话题:考虑到生育率不振,中国的幼儿园,乃至未来的小学都面临严重过剩的情况,将会迎来一次漫长的关停潮。

对此,我不以为然。

或者说,我并不是认为关停潮不会发生,而是觉得不应该发生。

民办是一回事,但公办尤其不应该发生。

02

为什么这么说?

从我女儿及很多家庭的托幼经历来看,即使在中国大城市,人均教育投入和人均教育资源都是不足的。比如,在以往,很多孩子都没有机会享受公办托班的公共服务,这给很多家庭无谓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新生儿的减少,意外“成就”了人均教育资源的上升。

很多家庭都肉眼可见的发现:自己孩子上托班和幼儿园更容易了;班上学生的数量减少了,班级从“大班”缩编为“小班”,每个孩子享受的老师关注度提升了;连操场和游乐设施都不挤了;以我的个体经验,我甚至发现这两年孩子的幼儿园伙食越变越好……

几年后,小学或许也会经历这样一次变化。

在以往,很多人都曾抱怨,中国的班级太大学生人数太多,动辄五六十人;不像在欧美,一个班的人数只有二三十人,是所谓的“小班制”教学,而老师的数量又和中国班级差不多,这样长远而言会影响教育质量。

但也有人无奈地辩护称:没办法,中国学生的人数太多了,教学场地和教师人数都不够,教育经费也很紧张,只能委屈委屈孩子了。

图/图虫创意

现在,孩子的人数减少了,落到每个孩子的人均教育资源提升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虽然,是以一种我们预期之外的方式解决的。

因此,为什么要大面积关停幼儿园和小学呢?

提升每个孩子的人均教育资源,这包括教室的人均面积、每百人的教师数量、操场以及实验室的人均面积……这不是中国人期待已久的教育梦么?

校方和老师,也不用担心操心关停和失业了。当然,他们也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人均资源提升之后,教学方法肯定是要变化的,但又有谁不愿意打“富裕仗”呢?

孩子开心,家长开心,老师开心,学校开心。

我知道,有人更关注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个永远都会缺,但相对之前,“人均”也提高了。

03

最近,我经常PUA身边的年轻人,如果你们不拒绝生孩子,现在就不错呀。

她们会问为什么?我的理由就是之前说的:上学更容易了,没那么卷了,人均教育资源提升了。

我甚至还会把孩子的学校午餐图片给她们看,人人都觉得吃的比我们这些社畜好多了,多少会有些羡慕。

也是在最近,我听说,大城市以往最炙手可热的妇产医院(妇产科),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以往人声鼎沸的产房,现在冷冷清清。

这也不仅仅是一个悲情叙事。对于那些正在或准备生孩子的女性和家庭而言,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以往要求爹爹告奶奶才能联系到的生娃床位,现在唾手可得,甚至单间也很容易拿到;以往很严肃的妇产科医生,现在也变得和蔼可亲,看到孕妇就像看到不失业保证一样两眼放光。

图/图虫创意

教育、生娃的人均资源提升,极大改善了孕妇与有娃家庭的幸福度,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又是什么危机呢?我看,关停才是危机,继续开着明明是普降甘露的大福利。

还有一个好处。

以往大城市的户籍门槛很高,现在缺孩子了,各地都在降低门槛,为了争夺人口和新生儿,各地都拿出了本就不该捂住那么多年的政策。

这对那些想拿户口的外地年轻人又有什么不好呢?

04

虽然我这么说,但我支持生育。在自主决策的基础上,提升生育率当然是政府应当全力鼓励的事。

生育率的提升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生活压力、性别歧视、生育观改变……

新生儿减少了,有娃家庭的幸福感提升了,这给我们的启示自然不是“孩子越少越好”;而是“只有提升了人均教育、生育资源”,才能给生娃一个更友好的环境。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不大规模关停学校和妇产科,甚至继续增加有关生育和教育的人均资源投入,那么,我们迟早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孩子的人纷纷表示现在生娃压力小多了,并且编起各种段子。

然后,或许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生娃。

图/图虫创意

这不就是一个非常稀松平常的商业故事么?消费体验好了,价格降低了,自然会有人愿意消费。

但是,如果学校在关停,后来者发现人均教育资源在短暂的提升之后,随着关停甚至出现了减少,生育体验比以往更糟糕,那么,生育率只会进一步降低。

那么,你们觉得,应该关停学校么?

新生儿减少,可以是一件大好事。不仅有利于当下有娃家庭的福利改善,而且对未来而言,也是一种当下匮乏的正向引导:先把人均资源提升上去,再谈生娃。

更重要的是,与其关心所谓的生育率与宏大叙事,不如更关注那些已经生娃或准备生娃的家庭,操心如何让他们的亲子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一点。

a
anywho
1 楼
蟑螂🪳1450詐騙文
中坚力量
2 楼
正常的商业行为 又他妈的解读 解读你妈逼去吧 中国发展的很好 你们外媒去在家 等中国崩溃吧 傻逼
3
3278500
3 楼
这是不可抗力,跟主意没关吧
活在裆下
4 楼
孩子少了老师多了人均教育资源多了,那你能把少了孩子的学费给补上吗?还是由国家来补贴?不要提高学费要不聘用更少的老师,幼儿园不是搞慈善的,也不是义务教育
吃斋念佛大灰狼
5 楼
实施计划生育的结果,人口减少对中国长期看是好事。 [3评]
田丁
6 楼
“关闭”就是减少资源,在这个时候想到的是关闭,减少政府支出,还是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以提高教育水平。存在着相反的思想方法,反映的是究竟为了人民,还是为了压缩人民福利保障。
W
Wildcatcn
7 楼
人口老龄化与年轻兵员不足的矛盾,税收锐减与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的矛盾,社会急需发展与顶层保守落后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哪个都要命。
没啥毛病
8 楼
中国已经开放三娃了还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已经负增长了,你活在洞穴里?
斓颇
9 楼
我们老家初中早就关了,小学是10个村子并一个学校。条件倒是不错,同城里没啥差别,塑胶跑道 [1评]
W
Wildcatcn
10 楼
那一个老师教几个孩子?
c
cliff
11 楼
教育和医疗都成赚大钱工具.
g
greentee
12 楼
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是不可分割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口不要增多。增多了再来减少,除了战争等非正常手段,人口自然减少就只能通过老龄化来进行,然后整个社会劳动力不足。
p
potatohead
13 楼
我记得有消息说中国得人口控制目标是把总人口降低到3亿左右, 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差的很远。
无敌小馒头
14 楼
国内一个班50,60 正常, 欧美一个班20多个。 欧美的经费能转的过来, 为什么国内不可以?
随意岁月
15 楼
每年寒暑假,高中生堕胎都是高峰,只不过不敢生下来而已
无敌小馒头
16 楼
再就是 义务教育是 `免费的` , 最起码宣传的是
沙子沙子
17 楼
国内走一走吧 节假日到处人山人海的
b
bc007
18 楼
这个数据就是说十年以后就业压力就降低50%. 太好了.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靠人多创造GDP会迅速变成靠工业机器人了. 中国也不用5%的GDP增长来维持就业了.
J
Joyly
19 楼
出生率跟不上,該走的已走
来臭臭热闹的
20 楼
中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证明。
邻居王叔叔
21 楼
毕竟炫富时吹整体,哭穷时就谈人均。灵活度高嘛。
独倚危栏
22 楼
不关停这些学校谁给发工资?谁出钱来维护这些设施呢?很多举措都是经济原因而不是单纯的拍一下脑袋就出个点子的事情。
涸泽而渔
23 楼
婊子共匪,祸国殃民
S
Sarandon
24 楼
2016年,1786万;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 · 可见未来几十年的房地产走势,基本面:平均每户一套房变每户两套。
虎皮猫A
25 楼
韭菜没了,这可咋办?
没啥毛病
26 楼
: 你在质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反贼?
文强
27 楼
谢谢我们是最后一代
雁过留言机
28 楼
还用问,那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