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碾压华裔优等生:我们的教育缺了什么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6月13日 20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65318 阅读
41 评论
蓝橡树

谨言慎行、回答精准,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潜规则,即使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也是如此。课堂学习中该不该“不懂就问”?下文作者以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为例,向我们展示了,美式教育中“提问”的重要性。作者还提及了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在哈佛大学读了7年的研究生、博士,也曾经辅导过许多哈佛本科生,他们可能是最能代表美国精英青年的一群人。

1990年,在经济系的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时,我负责为他们解决计量经济学技巧和电脑技术问题。

那时,普通的学生平日里都是随便套个T恤牛仔裤,而其中有个犹太女孩总穿着价格高昂的外套,背着名牌包,化了精致的妆容。

此外,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她什么都不懂”。

那个犹太女孩对基础学科几乎一无所知。但她特别敢提问,完全没有怕被人鄙视的感觉。

更“无厘头”的是,她还敢于向别人提要求——当时的计算机数据都存储在脸盆那么大的磁盘里,厚重的磁盘需要搁在磁盘机上操作,可她经常不动手,都是我们为她“卖力”。

每当看到实验室里散落着一堆磁盘,旁边搁着一个手袋,我们就知道“大小姐”来了……后来随着人事变迁,我也就慢慢淡忘了她。

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女孩,是我的亲戚。她在中国上完高中后来到哈佛上学。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刚开始在国内读高中时,数学还常常不及格。那么她有什么资格能入读哈佛?

是她的思辨能力。她在国内最喜欢的课是政治课,时不时与政治、文史哲各科老师辩论。加上阅读涉猎广泛,有独特的视角,令她轻松获得了哈佛面试官的青睐, 而其他一些学风严谨的学校却对她不感兴趣。

这位亲戚曾向我坦言,哈佛学生整体上和其他常青藤联盟大学的学生有点不太一样:哈佛生总是自命不凡,敢问敢说,不懂就问,想说就说。

我恍然大悟。这可能就是美国精英教育最具代表性的风格。

那么,那个犹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四五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在电视上看到她正在演讲——而她的身份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

说起来,我也是她的半个老师。如果20年前你问我,桑德伯格以后会不会有出息?我会断然否定。

可事实呢?她不仅是哈佛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还是福布斯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

雪莉·桑德伯格,十亿级女富豪,

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谨言慎行,问了“低级问题”就会感觉羞愧。

而典型的美式教育,却注重培养领导型人才——领导者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专业背景,重要的是不懂就要敢于发问,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动员团队里的各色人等认同自己,鼓舞大家努力前行。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晓东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他请35位美国大学教授来谈谈他们教过的中国学生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建议他们应该提高哪些技能。

这些教授执教于美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涉及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们的回答可以比较全面地代表美国教授的普遍看法。

归纳这些教授们的答案,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

1. 良好的写作能力;

2.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表达和沟通能力。

下面,我们对这三种能力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

“坦率来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光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iegal教授这样说。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但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经济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给我们启发,

“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

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觉得写作难。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没怎么写过这样的东西,老师也没教过该如何写学术的文章。”

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他们确实需要提高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好多学生要么无法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证自己的看法。

看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大学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

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很多教授。他们都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所影响,但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

大量阅读

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

一个历史系的教授告诉我,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

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其实,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不仅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学术写作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其他人的观点。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Johnson教授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协助你。但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眼光,去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

一位纽约大学的教说,“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提问让我们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

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也就说,简单的记录和抄写只能是肤浅的理解,而提问或者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

提出问题,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社会性交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性合作中尤其重要;

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的走向,可以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实现了成功的话题转移还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

事实证明,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参与课堂讨论很难,就是与他们不会问问题有关。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授在答卷中抱怨, “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

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这么安静。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浅薄的表现;

从小父母老师告诫我:

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再讲出来;

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并帮助你迸发新的想法。

我曾经这样鼓励班里的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

“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指望你说出一个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担心呢?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

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

我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

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

这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

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中国的教育界也需要进一步反省并思考。

c
chinapope
1 楼
练了一张好嘴,也不写写她爹妈是干什么的。听一个黄毛丫头批评,都在想你上面是谁啊?
j
jujubi
2 楼
大陆不可能培养出有独立思维的人才,党媒说什么,下面的屁民就依样画葫芦说什么。看看那些五毛们的言论,复读机都比他们强。
燕超尘
3 楼
中国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不一定差,欠缺的是发散性思维,这是书读得太多的人的通病
S
Stellung
4 楼
你的眼里只有反共才是独立思维,所以你说的话毫无价值。
北京男人A
5 楼
美狗公知写一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就完了吗,何必编这么多内容。
o
omegago
6 楼
不过是语言障碍罢了。语言直接影响思维,使用非母语思维时会阻碍大脑思维的能力。
y
yericl
7 楼
每天一篇的发屁股,估计是健身房给钱发的
百川雲
8 楼
在美國,寫作能力很重要、能說會道,在公司會議上,董得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敢於發言等非常有好處,這是中國人短板、印度人長處,印度人很自信,縱使🈶️口音、仍滔々不絕
苏小洋
9 楼
傻缺文章
真是太烦人
10 楼
没有数量,只拉少数几个突出进行比较,流 虻。
c
crunchtime
11 楼
想说就说,哈哈哈哈哈。来,低端狗粮瘪熊金三诚聘loser,出来骂蘑菇头了。
5
5条烟
12 楼
缺的是奶头乐
走马读人
13 楼
上名校相對於買我的解密書,大眾一般要買櫝還珠。
汉武雄风
14 楼
这不就是文人和政客的区别吗。
电光石火
15 楼
雪莉·桑德伯格,不要捧这个女的了,女强人,不顾家。老公完全牺牲掉。家庭不幸福的。 她后来自己也反思了。10亿美金又能怎样?
b
bigsloth
16 楼
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浅薄的表现--------难道不是吗,多数差等生问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提问毫无逻辑,他们是敢于问,但思维深度太浅,以至于问完了,任何回答都使他觉得对或不对,甚至几分钟后都忘了自己刚才关心和提问的是什么. 可以鼓励提问,但不可以鼓励无脑提问,无脑提问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后续逻辑,这种人太多不是太少,作者不知在欧美呆过多久,这种大胆提问遍地都是,但大多都是一地鸡毛,这种事鼓励一下亚洲学生倒是有意义,在欧美还是算了吧,过犹不及.
p
phineas
17 楼
桑德伯格当初做实习生攀高枝儿的那个劲儿爆了。
z
zhucelebiming
18 楼
每个人种都有优劣,这无可厚非,但说碾压,那这题目就过分了,你是肯定没去过名校,伯克利哈佛麻省理工里,中国那些全奖学生还真不是任何种族的学生可比的,这是公认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语言交流都比前那些留学生强。犹太人是不差读书好能力强的,但更多是团结,华尔街事物律师,原来没人做,只有犹太人,也只招犹太人,现在垄断了,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而中国人呢?别说台湾香港来的,就是都是大陆来的,一个村来的,都不会有人提携你,而更多是避之不及,更严厉,就怕被人说自己是华人,是抱团。
p
pipilu99
19 楼
印度人确实敢于提问,但是更多的是扯皮,会议上说再多,没有人去落实,这样有什么意义?硅谷的衰落就是从大批印度人占据领导岗位开始的。
v
vesucks
20 楼
以后天一暗,不开灯都找不见人的地方有啥好去的
k
karmaboy
21 楼
现在还有人信这种傻逼文么?
a
ainanjue
22 楼
中国学生没你说的那么好,不要说英文论文,中文论文都写不明白,有的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一句到底句号,中间什么都没有。 至于说华人团结,我个人看更是没必要,有些人你帮了他,他也不觉你好,过后他觉得比你强了,背后说你坏话还好,有的当面挖苦你。做过一次叫人彻底寒心。
斷╱╄嶂掫義
23 楼
老师教你的时候会告诉你,你要捉对题目思路,了解出题人的意图。
g
gustav1984
24 楼
中日韩的教育方式中粗在最大的弊端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以及对个体特异性的不予以足够尊重。最没有效率的教育,是把学习化作竞争手段的教育。
T
Treemailman
25 楼
说白了就是忽悠(老板)和苦力(程序猿)的区别。如果人人都是敢说敢问但基本功很差的“优等生”,那国家就废了。 文中提到的大小姐,走的典型的商业人脉路线。你让她真正去解决技术性问题她十有八九做不到。 In 1987, Sandberg enrolled at Harvard College. She graduated in 1991 summa cum laude and Phi Beta Kappa[15] with a Bachelor of Arts in economics and was awarded the John H. Williams Prize for the top graduating student in economics.[16] While at Harvard, she co-founded an organization called Women in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13] She also met Professor Lawrence Summers, who became her mentor and thesis adviser.[17] Summers recruited her to be his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World Bank,[10] where she worked for approximately one year on health projects in India dealing with leprosy, AIDS, and blindness.[18] In 1993, she enrolled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nd in 1995 she earned her MBA with highest distinction.[16] In her first year of business school, she earned a fellowship.[19]
二公子
26 楼
“其中有个犹太女孩总穿着价格高昂的外套,背着名牌包,化了精致的妆容。” 价格高昂的外套,背着名牌包,化了精致的妆容。。。 价格高昂的外套名牌包。。。 。 有钱的爹妈!
独孤苍狼
27 楼
中国学生不敢发言是有历史的。从宋儒开始,程朱理学逐渐占领了统治地位,除了“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傻 逼理论外,言必称圣贤,其他理论都是妖言惑众,科技工艺、发明创造都是奇淫技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到了明中期,更是被官僚排斥,连造船、航海都被彻底禁止、扼杀。最后就是清朝更加一言堂,科技、天文完全被刚刚从中国偷师的欧洲人把持,误导中国落后而西方先进(通过伪造古罗马帝国、古希腊文明来给中国人洗脑),乾隆更是大兴文字狱,排斥压制汉人从事天文和科技创新。所以,读书人都是谨小慎微,不敢发表不同于上级和老师以及权威的意见。 反右后中国人才敢于质疑上级和权威,然而,所谓的“思想解放”的改开后,只有反对毛泽东的言论有了自由,得到了解放。而赞成毛泽东的意见、思想被压制,成了禁区,没有任何发表言论的机会。 封建的师道尊严成了神主牌,任何批评、质疑老师、权威的言论和人都被打压,所以,必须拨乱反正,回到毛泽东的教育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生不但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要敢于反潮流,要形成敢于批评老师、权威和上级的环境,要改变人文领域规定统一答案的错误方法。
k
kevund
28 楼
: 明明是好文章啊 怎么说是软文累
x
xink2345
29 楼
说了一堆废话,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语言问题,你让一个母语是英文的去中国的课堂听课,即使他中文表达没问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听得似懂非懂,怎么会去提问题。说西方学生阅读量大,读母语写的书当然快,中国学生去啃一本英文书的时间估计能读二三十本中文书,而且读英文书时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还经常要思考西方人的逻辑,用啃来形容绝不夸张。如果是母语授课的话,没有语言的障碍,才会有空闲去思考。所以说中国学生在国外的教授眼里看似很刻苦,其实就是要花几倍外国人的时间去完成某些事情,阅读是首当其冲。反过来,让外国学生阅读中文书,用中文进行专业学科的学习,不是天赋异禀的话,直接放弃吧。韩国人,日本人也是一样的原因,印度人能说敢说,主要因为他们没有语言问题。
土共
30 楼
在别国却想着另一国,能灵的话才叫见鬼
C
Cup3
31 楼
党的领导伟大正确,能缺什么,是美国太腐朽了。
w
wilsonlin001
32 楼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亚洲人在优秀.也不可能做到高管理层.白人虽然能力差点.但管理层人家还是相信自己人!这就是人家说的职场天花板!小编傻逼.
I
ICH
33 楼
你这说的是一代,二代没有这个语言问题啊
影月
34 楼
用一個來碾壓所有中國學生也太武斷了吧!
城市沉睡
35 楼
不是说人家犹太人注重内涵不注重名牌的么? 还是不同文章吹的点不同?
J
JimraynoR
36 楼
小編你這個傻逼,要這麼聊天的話,那中國學生STEM是不是碾壓世界了?
移动硬盘
37 楼
如果一亿人口才出一个亿万富豪的天才,那还是要几千中产个人才吧。不加思考和沉淀的提问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你没做过就不会理解,没有理解就连提的问题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