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 告别中国:新西兰一家6口坎坷回国路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4日 22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69110 阅读
21 评论
发现新西兰

一段波折坎坷的回家之路。

此刻,克拉克一家,全都安心了。

妈妈带着4个孩子,在新西兰北岛新家的起居室里,后面墙上,贴上了“祝爸爸46岁生日快乐”。

爸爸约瑟夫·克拉克,躺在当地医院病床上。

他终于能放松地笑了。

15年在中国生活的岁月结束了。

这段结束波折坎坷。

能赶在上海疫情之前,在3月24日离沪回纽,或许还算幸运的……

克拉克一家是生活在快乐中国的快乐歪果仁。他们从年轻时就生活在海外,家乡远远抛在了脑后。

在中国,大家都叫约瑟夫·克拉克的外号“Fish”。

早几年,在中国生活顺意,孩子也一个接一个地降临。

随着家庭成员不断变多,他们更是把中国当家,毕竟一家6口来回一次也不容易。

约瑟夫·克拉克的太太朱迪也喜欢在上海的生活。

虹桥地区,本是上海外国人集中的地区。

● 上海名都城酒店公寓

这里生活便利,自己和老公也已经结婚了二十多年。

从青春年少,到一大家定居上海,想想都有些感慨。

但事情到了2020年发生了变化。

2020年11月28日,约瑟夫·克拉克突发脑出血,其后在上海被诊断出患有脑动脉瘤。

这场病也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事情发生以后,他们一家从快乐的沪漂变成了需要帮助的家庭。

太太朱迪日夜照顾。

孩子们也经常去医院陪护。

前100天的危险期度过之后,太太朱迪说,“100天!在中国,人民经常庆祝100天。现在我们已经到了100天……我在想,以后我是否应该继续数日子。这个数字总是会越来越大,而且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去数日子?”

她自问:“约瑟夫什么时候能离开医院?他什么时候能再走路或说话?什么时候能再次开始工作?我真的不知道。”

● 病床里的祈福墙

约瑟夫在新西兰的老父亲菲尔也非常着急。

初期时病情严重担心生命危险,另一方面,这6口之家面临高额的费用。

住院后,当地每天的医疗费用大约合1200纽币。

到了2021年3月,在上海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了14万纽币。

当时,父亲和孩子家商量,是否还是回新西兰治疗。

但是,约瑟夫的医疗转运费用也非常昂贵,这样的病人需要35万纽币。

克拉克一家认为,他们在上海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护理。

开刀的医生是中国一位顶级的大夫,医护人员也都非常尽心尽力。

如果没有他们,约瑟夫可能已经在另一个世界。

然而从长远看,他失去了生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期。

回到家乡新西兰才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本来,他们计划去年回新西兰定居,但疫情一再将计划打乱。

他父亲说,家人们度过了长达几个月的紧张时期。

由于旅行限制,新西兰的亲友也无法去中国团聚,“我们请求社会各界帮助我们,把约瑟夫带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在新西兰的亲友发起了众筹,为这家人筹集看病和回国的费用。

在上海,这家人在中国的教友也纷纷慷慨解囊,帮助约瑟夫回家。

并非筹得足够的钱就可以回新西兰,在复健方面,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让航空公司接收病人,必须要康复到一定程度。

“我想无论这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都要让他先好起来。

在上海朋友们的支持下,他们制定了一个康复表,在约瑟夫住院期间,刺激他的感觉系统,让他的大脑功能慢慢地得到改善。

他们按时和他说话、播放音乐、用一个刷子刺激他的胳膊和腿,试图让他的大脑一直处在刺激之中。

“我们努力行动,希望他变得更好,我们也看到了显著的进步,”朱迪说。

2021年9月,病人脱离了呼吸机,这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们也终于可以考虑为他预订普通的航班——尽管这样的乘客还是需要大量辅助支持。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这家人希望能尽快启程。

2022年3月24日,在新西兰航空公司的帮助下,这家人终于启程,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上海。

● 纽航员工帮助约瑟夫上下机

新西兰的一家医院收治了约瑟夫。

重回家乡,也让一家人有了不同的感受。

朱迪很高兴地发现,回家之后,约瑟夫的语言能力恢复得更快。

她说,回来后周围的人都说英语,环境也舒适,回家里感觉康复的进展更快,“能够回来真是太好了。”

● 新西兰医护人员为约瑟夫庆祝生日

这两天,在新西兰的家里,亲友们已经帮助安装了轮椅坡道。

在客厅里,家人们也设置了一张躺椅床。

他们希望,这位游子能在复活节期间,出院回归自己在新西兰的家。

r
rootrootroot
1 楼
连洋大人特供修JJ福利都不要了?看来是挨不得一丁点铁拳哈,这样搞让党怎么能对洋大人有信心?看我们本土菲菜,吃哪么多铁拳大喊爱党爱国,你们就这?
c
caoGB
2 楼
我他妈只关心什么时候枪毙李强
g
granddad
3 楼
祝福这家人!
r
rootrootroot
4 楼
枪毙李强是不可能的,他是习近平的之江新军,嫡系中的嫡系
只想一个人
5 楼
还以为是国人
g
greentee
6 楼
看最后一张照片,这中风可不轻
m
monkeyking
7 楼
我不得不说:这些年纳税给新西兰了吗?!你进新西兰医院的钱如果是我们纳税人给的话…我要说难听的了:家乡建设没有你,万里投毒你全家!祝早日康复!
英国流氓
8 楼
ZT: 最近的魔都越来越魔幻了,堂堂的经济金融中心,为了重症率极小死亡率几乎为0的病毒,开启了一波又一波的骚操作。以下是最近看到的真实事件 1 小姑娘房租到期被赶出了房子,在公园流浪 2 有志愿者拿几个苹果和蔬菜睡了独居少妇。 3 有离休干部家属被饿死了,躺了几年的这些人全部被赶出医院。据说后面有了宝山的仓储烧毁。这里面牵涉到抗疫物资被倒卖。 4 很多及其有人脉,有钱的人也出现了物资短缺。 5很多当年骂方方的人微博公开道歉了。 6本可以避免的郎咸平母亲也去世了,朗之前还在大肆宣扬防疫政策好。 7疫情之前的shanghai每天手术有70万台,现在没有做了。还有自己医院的护士也因为核酸不到位,没有及时抢救 去世了。 8之前说这里封城的两人因为造谣被警方通报了。很多地方出现各种暴力事件 9很多微信群里出现总理不带口罩到处讲话的视频。 10短视频里面不止一次出现各种供销社的牌子。 11媒体大肆开始报道加强国企社会作用 12各个地方出去,买菜,都需要通行证之类的东西。并且有部分地方甚至证件齐全也不让通行,故意为难。 写这么多,回想起当年李嘉诚头也不回的,很决绝的走了。后来的729抓律师,媒体归国,一步步走到这时候,是不是又会来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呢?之前是有群众基础,目前的群众基础也是很适合的,看看那些最底层的这些吊毛对待自己同类的态度就了然了。目前的路到底会走到什么程度呢?
8
88108081
9 楼
岁数大了还是回去比较好,毕竟医疗资源更充足。
y
yuba
10 楼
显摆啥
树枝孤鸟
11 楼
看看,连鬼佬都受不了中国的医疗费用 。 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一生病,毛都没有了 。 所以,中国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
c
cjk
12 楼
西方国家的全民医疗和保护残疾人或者弱者的社会体系,在平时你习惯得不觉得它好,等出事儿了,就觉得好了。而中国现在的制度是正好相反。
我大共产党万岁
13 楼
这种病在我们大纽村估计直接就挂了,幸亏这是在中国救治,虽然费用贵了点,但是命保住了
14 楼
这么一大家子吃喝拉撒也是政府收入 小孩子能有一半留在nz工作更是税源 怎么说都比印度人涌过去好多了 退一万步来说这也是人权 不然nz这样的边缘岛屿有什么凝聚力
深圳足球
15 楼
要相信政府
m
monkeyking
16 楼
😄😄你是理想主义,一家没收入,吃喝拉撒都是福利给的,花费的钱GST只是回到经济体而已,这些小孩长大的税源那还要是这些长大的孩子有工作才有税收,长大了又开始新一轮的领福利的一大把,远得先别说,几个孩子上学肯定是教育支出的…当然这个的确是人权,是特例,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在,等到快退休或生病前就回来也是事实…只能说我们在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吧,开支肯定是大的,国民是真的算幸福了,医疗力量和资源再雄厚些就更完美了……
w
wlhe03
17 楼
TNND,新西兰一家回国在留园都可以上头条新闻,以前什么妇女穿丁字裤,男女在公园做爱。。都上头条,留园为了反共反华,什么垃圾都拿来上头条
莫塞德思
18 楼
命保住了也治疗不起了。要不为啥不继续治疗要回新西兰。因为新西兰医疗免费呀。但是要是开始就在新西兰治疗的话人估计早没了。
莫塞德思
19 楼
他应该庆幸开始在中国得到及时治疗。要是西方国家,私立医院贵死,公立医院人早没了。
c
cunt6park
20 楼
饿着肚子还要装,你一天能赚两颗白菜吗?
俏不争春
21 楼
没买商业医疗保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