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跑国外当「底层」的中产们准备好吃苦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6日 19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69417 阅读
17 评论
腰线

在国内的时候,小区中间有个中央花园,妈妈们都会去那遛娃纳凉。隔着人工湖过了桥,那边还有一块小绿地,也有一小拨妈妈在那边遛娃。但她们从不会主动过桥来唠嗑。

小区里有洋气的双语幼儿园,业主们有折扣,但那边妈妈的孩子,都舍近求远送到了费用更低的幼儿园。

在小区住久了我才发现,小区远端有两栋楼下面,有两个地下室通道。

本来可能是消防、停车,或存储物资用的,却不知道被什么人改造成了地下出租房,供依赖小区生态谋生的外来打工者租住。

住在同一个空间里,却被收入、地位、职业划出了一道结界,两边都默认自己应该生活在属于自己的气泡中。

刚出国时,我们从头开始租房子。

波士顿房价寸土寸金,学区更是昂贵。我们租住的房子,也很奇葩。一整栋房,被分割成了两套house,和一间两居公寓。

共享这栋房子的三户人,组成也很有趣。后面半栋,房主是一家生物公司的副总裁,属于有钱人。

我们楼上那套,是一对50多岁的蓝领夫妻,盲猜是路政相关,因为他们的车里经常能看到搞脏的荧光背心,天不亮就出门上班了。而租着公寓的我们,是买啥都要算汇率,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

副总裁家,经常在后院办各种party,每次都盛情邀请我们两家去玩,楼上的蓝领夫妇,也很热心,有次我家进贼,他们一直陪着我和女儿直到警察处理完。隔壁一户邻居,爸爸是心脏外科的医生,孩子同班,经常邀请我们去playdate。

这种相处方式,让我还是有一点“culture shock”,因为以前我从来没体验过,副总裁、路政工人、外科精英、穷学生,住在一个圈层,还能交往得这么热乎。

后来,蓝领夫妇卖房搬家,我问他们打算去哪?他们说,夏威夷,准备退休享受生活了。

再次让我震惊了,原来什么高端职业,低端职业,只是我固有认知的划分,认真干蓝领当工人一辈子,也可以去夏威夷享受夕阳红的啊!

肯定有人会杠,这只是孤例,你说明不了什么。

的确,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但因为国外的社交方式比较“伪善”,社会运行也默认平等互利的潜规则,所以,阶级差距会变得模糊——不是不存在,是人为柔化了。

每每看见微博热搜什么农民工嫌自己脏不肯坐座位,而是选择主动坐地上的新闻,下面一堆人说“被他感动了”“这不正常吗”的时候,我就想说,感动你妈个头啊!正常你妈个鬼啊!

人家凭双手吃饭,一样花钱买了地铁票,凭啥就你坐得他坐不得?对基层劳动者的歧视,对成王败寇的迷信,对丛林社会的推崇,都不需掩饰,可以赤裸裸了。

在国外,至少从我的观察来看,绝大部分人,对这些建筑工人、园林工人、运垃圾的、做护工的,都不会歧视,做到了礼貌尊重。

大家认同这个社会的运转,需要各行各业的齿轮咬合,而且他们的劳动回报,绝对不比文科白领差。

落地玻璃窗破了,4000刀,车库门打不开,1000刀,阁楼隔热不良,3000刀,门窗漏风,1万刀,屋顶漏水,2万刀……你总有自己干不了的活,得求着别人上门帮你的时候吧,人家上门一天,比很多人一个月挣得还多,虚无的优越感真的可以收起来了。

就算会有人心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但也不敢表露出来,因为歧视他人可是要社死的。

你只要凭本事吃饭,也别太内心敏感,他人面子上给到尊重就行了,管他是不是背后一套呢,你自己不也是表面上对领导笑嘻嘻,心里觉得他屁都不懂吗。

好的,跨越了这个心理障碍,你对当“底层“这件事,可能就有了新的认知。

我关注了一个前媒体人,去了加拿大。

众所周知,文科生出国,基本是找不到对口工作的。

一开始,蓝天白云新生活,还很兴奋,但渐渐开始坐吃山空。和他一起去的中产朋友,选择了去快递公司搬货,还是夜班,从凌晨2点干到早上7点,一个人卸完两大车厢的货物,再赶回家去送孩子上学。

那位博主一开始还不太接受这种落差,问那个朋友:“你怕不怕国内的朋友说闲话?”

有人介绍博主去送餐平台当司机,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但很快生活就会教你调整心态,因为他发现“没有收入,连多买一盒7加元的葡萄都没有底气”。

最后博主还是接受了从一个受吹捧的媒体人到外卖司机的身份转变,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刀。

欧美通常没有什么职业歧视,大家对各个工种的人,都挺尊重友善的。举一个例子,疫情后为了让服务员重振生活,大家出去吃饭时,都不约而同地把以前15%起的小费涨到了18-20%起,甚至圣诞老人式的天价小费频繁出现。

除了被生活逼着成为体力劳动者的,我还见过一类人,他们是真的就喜欢干这个,属于主动选择。

我认识一个国内的程序猿,在大厂干了10年后,已经对格子间996深恶痛绝。他从小就喜欢卡车,出国后考了卡车司机驾照,开着亮晶晶的大卡车,在美国的荒凉公路上飞驰,终于圆了儿时天天开大车的梦想。两个司机轮班制,不许疲劳驾驶,到了时长必须休息,一月也能挣小一万刀。

如果经常看油管的人,还可能刷到过一个南开大学毕业,在美国开卡车的刚哥,谈吐风趣,气场乐观,无数粉丝天天守着看他开大车,我估计他油管的广告分成,已经远远超过他开卡车的收入了。

上次写湾区转码潮,有个女读者给我留言,说她老公偏逆潮流而动:“我老公就厉害了,外企管理层转行做了水电工,还要读几年课程,他说干得挺开心,水电工起码能干到7、80岁,白领年龄大了还没人要,我挺骄傲的,拥有这么个想干活干到老死的老公。”

我有个前同事,从互联网大厂中层转身变成了电工,去了澳洲之后,因为对电路感兴趣,就参加了职业培训,拿了证,他在朋友圈晒出自己为一个独居老人安装的太阳能板的时候,充满了成就感。

“革命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这句话,几十年前就耳熟能详,但事实上,三六九等分得清清楚楚,氛围就是争做人上人。一个刚脱贫30年的中产阶级,也会以重新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为耻,谓之“阶级滑落”。

观念的桎梏不是一下能改变的,会攀比,会互卷似乎是咱东亚人的宿命。所以对于那些想出国又没矿的中产,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1.努力做“人上人”,申请一个就业前景明朗的STEM专业,确切地说,读一些本地人觉得难度高内容枯燥卷不过的专业,找工作时才有机会捡漏。你要是一把年纪还把谋生当爱好,我非要读个我热爱的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市场营销、传媒学,那么请问雇主们为什么要找一个三四十岁,语言不行,文化上还水土不服的外国中年人,直接雇个23岁的美国本科生,还不用出律师费为他申请工作签啊。

2.如果打定主意不读书了,就得把出国当成另一次“北漂”的起点,放弃人上人的执念,把“体力劳动不丢人”几个字吸烟刻肺,然后参加培训,考资格证,从学徒起步到最后自雇。能不能吃得下这个苦,可以试试先注册个骑手,或者在家门口的饭馆端一个月的盘子——

体力劳动者的辛苦,也不是闹着玩的,如果钱真的这么好挣,北美欧洲的本地人早把岗位抢完了,轮不到外地人。

如果从心灵到肉体的苦,你都不愿意吃,那你还出去个什么劲啊?

占牢你的萝卜坑,闭上眼享受中产的岁月静好,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阳光俊男
1 楼
别来美国,好好留在墙内在。
阳光俊男
2 楼
尤其是那种做题动物,学个没屌用专业,很适应粪坑生活的蛆,以为自己在兲朝混的不错的,别来美国,你们会生不如死。
l
lxcd
3 楼
怎么还有这种脑残
只爱大屁股小妹
4 楼
国外蓝领的确爽
风儿轻轻
5 楼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中产别出来了,美帝是臭水沟,出来的都后悔!
韭菜梗
6 楼
”屋顶漏水,2万刀“ -- 你特么是修还是换呀
品春风
7 楼
千万别来!!
c
cccxxx
8 楼
包子把自己女儿送到快崩溃美国读书,却把舔狗们变成阉货送进赢麻了的监狱,然后训教阉货们你们今天被阉吃屎都是美帝的阴谋!!!
f
frank1818
9 楼
一边说国外蓝领不丢人,一边拼命让自己的孩子读名校。中国人在国外拼不过老外的白领,就安慰自己,安慰安慰着,连自己都信了,就开始安慰别人。
d
diss2
10 楼
如果从心灵到肉体的苦,你都不愿意吃,那你还出去个什么劲啊? 要吃苦 你早点说啊 你放到文章最后干毛啊? 你怎么不看看那么多人租不起房 还尼玛夏威夷退休呢 [1评]
d
diss2
11 楼
回复8楼 哈哈哈 中国来去自由 美帝崩不崩溃我不知道 怎么天天崩溃的中国 每年这么多人旅游啊 你们弯弯怎么说 [1评]
阳光俊男
12 楼
监狱五把放风叫旅游?
耳大叶
13 楼
非要在国外内卷都要去读名校 孩子们去了很多都刷下来 非常艰苦 还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成熟社会
14 楼
车库门坏了怎么要1000刀? 我们这technician一个小时90刀(通胀前70刀),一般的问题都是一个小时解决。我这几年叫过两三次。1000刀是一个新车库门的价格(不算人工)。 😄
南方兔儿爷
15 楼
国外说白了只是人少,但是社会结构都是很简单的基本需要,根本没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一个海边风光的小镇你物理博士移民过来指望有几个核电站给你上班还是几所大学给你研究天体?服务员和外卖出租车司机倒是很多的,游客多嘛😊 但是在大国例如中国,光一个省就会大力开发再生能源,核能并合水利发电285大学每年培养大量人才,给农村城市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当个村官是没问题的,一样风景如画。
吃斋念佛大灰狠
16 楼
国外当底层好过国内当韭菜人矿
y
yuba
17 楼
这帮孙子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