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S has gone a long way in the past a few years in building a strong coalition against China. Now the first island chain is already solidified. To encircle China, the US needs to work more with India, Vietnam and Indonesia. Both India and Vietnam are China's natural geopolitical rivals and become even more so as they are the prime target destinations for the foreign firms in China to relocate to.
Biden has done a decent job so far. More work needs to be done before China throws in the towel.
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面对美国,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此前似乎本不想把竞争两字说在口上, 但后来在美国“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姿态下,中美竞争日趋白热化。于是,北京不久前采纳了一项双轨策略,即软的硬的一起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各届领导人一直采用的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政策,利用西方技术和资本,搭“全球化”的便车。一搭三十多年,收获确实不少,仅从经济上来说,已跃入全球第二。但到了习近平时代,便渐渐进入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竞争的阶段。但习近平为首的中共直到去年,似乎还有点像处女般的“害羞”, 不想把竞争两字说在口上。 但后来在美国的“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姿态下,这种竞争显然日趋白热化。
首先,这场竞争是美国先把它挑明的。 因为美国政府第一意识到如此对中国在技术转移、技术偷窃问题上的宽容,将会直接影响到美国自己在全球的独一无二的技术地位和军事地位,进而削弱整个民主阵营的力量。 于是,从特朗普开始,便开始了对华为等公司的出口和产品使用的限制。但特朗普的做法多少还是情绪型的。自拜登上台后,把这种做法扩展到所有跟国家安全有关的敏感技术和敏感产品领域,把一切措施系统化了,而且还努力地拉着其他有关国家加入他的行列。此外,依据“保卫民主阵营”的原则,从去年开始,对台湾和亚洲其他盟国更强化了其军事上的联系和援助,这跟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教训有着直接的关系。
美国回来了
迄今为止,在军事合作方面,美国在太平洋西部的有所进展。日本、南韩、菲律宾、台湾纷纷在军事和情报合作方面向美国靠拢。必须看到美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美国是否能应对这些挑战,决定了它与中国在太平洋西部地区的竞争的胜负。 而这个胜负将主要体现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台湾海峡,另一个则是中国南海。
看到美国如此重新恢复在太平洋西岸的军事和安全方面影响,中共自然会不满,因为这直接破坏北京的“宏伟计划”。其计划之一,就是在习近平在任期间解决台湾问题,把这个岛屿真正成为隶属北京统治的地盘。计划之二,就是尽力在习近平在任期间,让所有在中国南海的周边国家接受中国的“九段线”的界定,以便在能源开发、获取鱼资源、军事布局等方面占据上风。 本来,北京凭着中国自己的蓝水海军(blue-water navy)和其他的军事实力已相当强大的情况下,实施这个计划并不难。 但却没想到,美国一改越南战争失败后对亚太地区的疏忽,不断加强在该地区的活动。从派军舰维护航运线的航行自由到对台湾的军援,无不在对北京设置实施计划的障碍。
软硬兼施
至于今年二月的气球事件,中方反应强烈,恐怕是气愤美国在东南亚国家面前揭了中国间谍行为的丑。至于佩洛西对台湾的访问,更是开启一个非常不利于中国外交上孤立台湾的新阶段。于是,北京利用各种机会,铺天盖地对美国政府进行漫骂,把自己描述成美国霸权的牺牲者,力争在世界占居道德的高地。 同时,开始对西方民主阵营进行分解工作, 使尽一切力量,把欧洲拉到自己的一边,鼓励欧洲“战略自主”。但显然,如此做效果不大。
目前看起来,中共认定的目标很明确:只要使美国人远离太平洋西岸,那中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就没有对手。因为,即便那些似乎在领海问题跟中国作对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日本等,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依然不小,而他们在地区安全上,则向美国靠拢。 一旦美国在该区的军事存在大大削弱,解决台湾和南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北京不久前采纳了一项双轨策略,即软的硬的一起上。 所谓软的,就是强调中国是个热爱和平、反对脱钩的国家,遵守国际法的国家。 从努力地扮演乌克兰战争的调解人、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和其他要员游说欧洲,同时,利用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让国防部长放风:中美之间任何冲突对人类将是最大的灾难。 于此同时,把美国在南海和台湾海峡军舰的巡逻,说成是跟维护国际海洋法无关,而仅仅是维护美国自己的“海洋法”而已。
硬的方面,就是用所谓的灰色手段,把美国在太平洋西岸频繁的军事存在成为不可能。 最典型的最近两次的在南海拦截美国侦察机以及在台湾海峡危险靠近美国驱逐舰。而这种灰色做法的前提是,中方知道美国至少在目前是尽一切力量避免跟中国发生任何军事方面的冲突,因为美国由于对乌克兰的援助、国内自己的一系列问题,无暇开辟在该地区的战场。北京仗着中国有的是“勇敢的、爱国主义的”的士兵,也有的是军舰和战机,所以他们冒险。中方想用这种方式,这将“极大增加美军的心理压力 (胡锡进语)”,这分明是试图再次制造2001年的事件。2001年,一架中国战斗机有意跟一架美国侦察机相撞。美国飞机紧急迫降在海南岛。事件中,一名中国飞行员死亡,北京将 24 名美国机组人员拘留了 11 天,在华盛顿致函表示“遗憾 (regret)”后才释放他们。 但是,现在中国的决定,将大大增加这个撞机或撞舰的概率。
美国面临的挑战
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军事上,中国政府明显已认定其在国际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美国。而且,北京已经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往搭便车和轻微修正主义的做法,开始从各方面与美国竞争,并开始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而竞争的最现实的目标,在对外政策方面, 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和确立中国在各地区尤其在中国南海地区的主导地位, 即把它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美国在这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中共的言行不一。言行不一必定造成竞争中不按照游戏规则即国际法行事。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要知道,在中国的军舰冒险地阻挡美国“钟云”号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险些发生碰撞的第二天,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正经八百地强调, 中美激烈冲突对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又如,习近平在2015年向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承诺,中国不会在南海的岛屿军事化--而这恰恰是它此后一直在做的。
挑战之二,就是中国认定它用灰色手段拦截美军的军机和军舰,能使得美国在该地区巡航时束手无策,最后也许放弃或者减少在该地区的存在。而在使用这种手段的同时,中方一改以前的不成文的规则,譬如把台湾海峡不再看成是国际水域,而是中国领土的范围。
要指出的是,在采用硬的手段的工具箱中,中国还有王牌没出呢。可以想见,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成熟应用,今后可能拦截美国军舰和军机的就是无人机、无人艇了,而且用多艘对付美国的一艘。
或者,把俄罗斯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组合起来,共同对付美国的定期巡逻。最近北京已跟俄空军进行了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威吓日本,这已经显示了其苗头。
挑战之三,中方将用切香肠的方式,不断强化对台湾的军事压力。现在,中国的军用飞机和船只定期穿越中间线,每天多达10次。北京这个行为尽管不是直接针对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对台湾的义务,使得美国也处于疲于应对状态。
为了维护在台湾海峡现状,美国目前依然在寻找对策,譬如,不仅动员Aukus国家,而且要把在欧洲大陆的北约国家一起拉入保卫亚太地区(包括台湾海峡)航行的自由。尽管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有意愿加入南海的巡航,但更令美国担心的是,欧洲大陆的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并非像美国那样当作切身利益看待。德国已决定在明年的军舰去中国南海进行航行自由演习,但对穿越台湾海峡的问题上避免表态,更有像法国那样,公开表示,根本不想把台湾地区当作自己关心的事来处理。 而法国人的态度多少也体现了欧洲大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而这样,给北京感觉,其指责美国在台湾海峡执行的“自己的海洋法”而不是国际法,似乎更是得到了依据。
当然,美国似乎很希望通过跟北京建立直线联系(包括军界的直线电话),来缓和这种局面。但是如同上面提到的北京的“软硬结合”的手段,北京现在表面上不反对跟美国对话,但是在所谓的“核心利益”上,习近平将强化灰色的、硬的手段的使用,从而逼迫美国就范。
总之,在地域军事外交竞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阵营能否在到明年美国大选前应对好中国的挑战,将对太平洋西岸的安全格局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中国在太平洋西岸的就主导权的不顾于自身安全的竞争,是一种危险的竞争,弄不好就会导致中美双方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