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方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于3月中旬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美军现代化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一方面讨论了美国空军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方向。
但主要的内容侧重其实是在讨论如何重新建立起能够对中国造成全方位国家安全威胁,以及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面临的各种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这份报告首先就谈到了解放军现有的作战体系:一套依托中短程弹道导弹为核心的作战体系。
解放军的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一方面能够攻击、瘫痪、摧毁美军的前沿军事基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战略上的灵活性,当导弹尚未发射的时候,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将不得不考虑在兵力集结、后勤补给这两个层面遭受非接触式打击并产生难以承受的伤亡的风险。
该智库称:截止2017年,针对驻日美军基地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总数已经超过1000,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射与命中时间都很短,能够有效打击非时效性目标的导弹,美军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大前提,海军、海军陆战队的活动将不得不在时刻面对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执行任务,这同时也将削弱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为前沿行动提供支援的能力,而这对美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美军面对几乎所有对手时候都能够轻易的掌握制空权,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三次战争中,美军的地面行动也许会遭遇一些挫折,但往往来自空中的支援能够扫清任务中面对的障碍。
但面对中国这个对手,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中国拥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空军,大量的现代化作战飞机,无论是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非常具有威胁。
也是唯一一支在技术水平上与美军处于同一水平的空中力量,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中国空军拥有数量更多的现代化预警机,以及更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
除此之外,解放军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威胁了美军的前沿基地,这导致美军的作战飞机将不得不从距离更远的后方机场起飞,依靠多次空中加油前出2000-3000公里执行任务。
尽管不总是需要这样劳师远征,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在卫星等高层侦测手段面前难以隐藏,美军能够在前沿基地部署的作战飞机数量有限,前沿部署的少数飞机必须用来执行各种具有强时效性的支援任务。
几乎所有的大规模空中行动都需要从后方基地起飞编组来执行,包括驻日基地群在内的前沿军事基地在战时首先考虑生存。
在讨论了当下的基本军事态势之后才是这份报告的重点内容:如何突破解放军现有的被称为“区域拒止”的作战体系,以及突破这个体系需要怎样的军事部署与技术装备?
报告认为:美军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特别是常规打击手段,这需要针锋相对地在西太平洋地区前沿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并建立一支更加现代化,且规模远超以往的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在阿富汗战争的前期,美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空中攻势,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分别行动,约200架飞机在短时间内向阿富汗投放了约17500枚精确制导武器。
在这次行动中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岛与海湾地区的空军基地起飞,总计两个中队24架轰炸机只占到了任务飞机数量的11%,但投放的弹药却占到了总数的66%。
这说明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中,轰炸机对地面与海面目标的打击效率其实远远超过战术战斗机。
而当下美国空军的体制架构,总体上是以战斗机为核心的部队结构,轰炸机的数量太少。
从1950年开始,美军的轰炸机机队经历了50年代的短暂增长,随后因为陆基弹道导弹大量服役取代了轰炸机执行的核打击任务,轰炸机机队规模逐年下跌,在2020年代其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美军的作战需要。
报告称:美国空军必须进行改革,大幅扩充现役战略轰炸机的规模。
这首先能够提高美军的战略打击能力,摧毁中国境内数量庞大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战略轰炸机的航程更远,作战半径远超战术飞机,从距离中国较远的二线基地起飞后不需要空中加油就能够执行任务。
美国空军在未来十年会退役1666架非隐身飞机,包括A-10、F-15、F-16这三个型号,取而代之的是1763架F-35与F-15EX,B-1B、B-2A将在不久之后退出现役序列,取而代之的是新的B-21轰炸机,美国空军必须考虑将机队比例调整回1960年的水平,服役至少300架B-21。
届时美国空军的装备序列将明显改变,300架B-21加入现役序列将大幅度提高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战术飞机也可以被从各种繁杂的对地、对海打击任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中,这种配置消耗的军费甚至可能要比现在更低,因为作战飞机的数量将得到缩减。
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尽管海军陆战队、陆军部队登陆中国沿海在战争局势明朗之前不可能变成现实,但通过非接触式手段打击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仍然是必要的,这样的打击行动或者说通过战略打击削弱中国战争潜力从而赢得战争。
首先在第一阶段,美国海军将在印度洋等热门航线截停、击沉中国的远洋商船,基本瘫痪中国的海洋贸易。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难,由于中国海军没有在远海执行护航与海上决战的能力,在少数商船被扣留、击沉之后,中国的远海贸易将基本中断。
但仅仅是这个手段对于赢得战争作用不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相当庞大,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破交战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全球经济都会造成严重破坏。
破交战是赢得战争的一个手段但仅仅通过破交战远不足以赢得战争,这个阶段的行动最主要的目的是施加压力,放大军事行动对中国决策层的压力。
在第二阶段,首先要削弱中国东南沿海方向的防空作战能力,瘫痪、摧毁中国沿海区域的空防系统。
这需要攻击至少600个军事目标,实现这一点大规模空中攻势的前提,因为中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空防体系最严密的区域,多种多样、高密度部署的传感器与地导部队、防空战斗机。
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隐身轰炸机也难以渗透这一区域,在基本瘫痪这套防空体系之前,轰炸机前出执行任务将遭至难以承受的代价。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效的非接触式打击手段,美国空军在这方面体系健全,拥有多种型号的亚音速隐身空射巡航导弹,但这还不够突破解放军的防御,中短程弹道导弹是对付这类部署较为固定的高价值目标的有效手段。
第三阶段,在基本瘫痪了解放军沿海空防体系之后才是空军大显身手的时候,战略轰炸机上发射的大量远程巡航导弹将在较远距离上攻击中国沿海以及腹地的军用机场等空军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的目标总数将近400个,包括200个军用机场与数量相当的地下设施,尽管亚音速的巡航导弹突防效率并不高,但考虑到此阶段解放军的防空体系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削弱因此饱和式打击能够成功突防摧毁解放军的关键目标。
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意味着美军基本掌握了制空权,战争的节奏将进入到类似于海湾战争那种状况。
此时解放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已经消耗了相当大一部分,美军的前沿基地将恢复运作,空军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投入到对中国沿海与内陆重要目标的打击任务中,战争将进入第四阶段。
在第四阶段,军事行动的重点将侧重于“摧毁中国的战争潜力”。
具体来讲,对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军工企业,以及陆地贸易的关键设施发动攻击。这些设施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辽宁等地,包括军工厂、跨国铁路经停的火车站,以及中俄石油管道地面设施。
随后在第五阶段,美军航空兵将重点攻击中国沿海的重要工业区,这些工业区大多属于民营企业。
但他们同样是中国战争机器可用资源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中国军工业的支撑力量,瘫痪、摧毁这些工业区将对中国的战争潜力造成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打击。
渤海湾(东北)、长三角(江浙)、珠三角(两广),这些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一区域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与工业制造基地等等,对这些目标的打击将对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造成有效的破坏。
这五个阶段的行动并没有考虑核武器,但事实上美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力量,因此也完全存在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具体来讲,美国需要谨慎地考虑这样做的后果,中国的核报复倒是次要的,俄罗斯、朝鲜届时会持有何种立场?
由于军事行动的范围将波及渤海湾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朝鲜很可能卷入其中,俄罗斯也可能主动干涉并对美国发出核威慑,但无论如何美国拥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针对中国而言相当强大的核力量决定了在整场冲突中大多数情况下美国拥有决定是否升级冲突的主动权。
但这样的战争目标,同样不是现在的美军能够实现的,因为现在的美军缺乏关键性的作战力量,现役的战略轰炸机数量极其有限,几乎所有的B-52全部都要用于针对中国海军的任务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轰炸机来执行对中国沿海战略目标的攻击行动。
而另一方面,美国陆军也没有任何前沿部署的中短程导弹,至于说陆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这个东西对付一下海湾地区的非正规武装组织有比较大的作用,但一种既不隐身也不能超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对体系健全的对手作用并不大。
当然了,短期来看美国陆军不太可能补齐这个短板,除开战略核潜艇,西太平洋地区美军不拥有与解放军对等的战略打击手段。
这个现状一方面当下是中美两国的安全边界,牵扯到复杂的政治问题,美国一旦突破这个边界同样会招致中国大规模全面扩核。
这是他们顾虑的难点,另一方面美军希望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大量装备先进技术水平的高超音速导弹,而不是当下斥重金在这个技术更新的时间点上大量服役突防能力与打击时效性都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常规弹道导弹。
因此美军下一次的重大体系升级与更新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点很可能与其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扩编挂钩。
但无论如何可以确定,未来美军的发展方向,就是强化对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包括陆基的中短程导弹,与空军大量的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的装备比例。
特别是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比例将恢复到1960年时期美苏冷战的水平,还很可能在日本、菲律宾这些面积较大的前沿军事节点部署相当数量的中短程导弹用来打破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
这意味着,在1991年以后中美两国在军事上的安全边际(美国不发展强有力的常规进攻手段,中国不发展强有力的核力量)正逐渐消失,两国军队的针对性发展将完全建立在赢得一场与对方的战争这个前提之上。
美国官方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于3月中旬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美军现代化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一方面讨论了美国空军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方向。
但主要的内容侧重其实是在讨论如何重新建立起能够对中国造成全方位国家安全威胁,以及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面临的各种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这份报告首先就谈到了解放军现有的作战体系:一套依托中短程弹道导弹为核心的作战体系。
解放军的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一方面能够攻击、瘫痪、摧毁美军的前沿军事基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战略上的灵活性,当导弹尚未发射的时候,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将不得不考虑在兵力集结、后勤补给这两个层面遭受非接触式打击并产生难以承受的伤亡的风险。
该智库称:截止2017年,针对驻日美军基地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总数已经超过1000,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射与命中时间都很短,能够有效打击非时效性目标的导弹,美军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大前提,海军、海军陆战队的活动将不得不在时刻面对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执行任务,这同时也将削弱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为前沿行动提供支援的能力,而这对美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美军面对几乎所有对手时候都能够轻易的掌握制空权,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三次战争中,美军的地面行动也许会遭遇一些挫折,但往往来自空中的支援能够扫清任务中面对的障碍。
但面对中国这个对手,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中国拥有一支非常强有力的空军,大量的现代化作战飞机,无论是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非常具有威胁。
也是唯一一支在技术水平上与美军处于同一水平的空中力量,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中国空军拥有数量更多的现代化预警机,以及更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
除此之外,解放军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威胁了美军的前沿基地,这导致美军的作战飞机将不得不从距离更远的后方机场起飞,依靠多次空中加油前出2000-3000公里执行任务。
尽管不总是需要这样劳师远征,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在卫星等高层侦测手段面前难以隐藏,美军能够在前沿基地部署的作战飞机数量有限,前沿部署的少数飞机必须用来执行各种具有强时效性的支援任务。
几乎所有的大规模空中行动都需要从后方基地起飞编组来执行,包括驻日基地群在内的前沿军事基地在战时首先考虑生存。
在讨论了当下的基本军事态势之后才是这份报告的重点内容:如何突破解放军现有的被称为“区域拒止”的作战体系,以及突破这个体系需要怎样的军事部署与技术装备?
报告认为:美军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特别是常规打击手段,这需要针锋相对地在西太平洋地区前沿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并建立一支更加现代化,且规模远超以往的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在阿富汗战争的前期,美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空中攻势,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分别行动,约200架飞机在短时间内向阿富汗投放了约17500枚精确制导武器。
在这次行动中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岛与海湾地区的空军基地起飞,总计两个中队24架轰炸机只占到了任务飞机数量的11%,但投放的弹药却占到了总数的66%。
这说明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中,轰炸机对地面与海面目标的打击效率其实远远超过战术战斗机。
而当下美国空军的体制架构,总体上是以战斗机为核心的部队结构,轰炸机的数量太少。
从1950年开始,美军的轰炸机机队经历了50年代的短暂增长,随后因为陆基弹道导弹大量服役取代了轰炸机执行的核打击任务,轰炸机机队规模逐年下跌,在2020年代其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美军的作战需要。
报告称:美国空军必须进行改革,大幅扩充现役战略轰炸机的规模。
这首先能够提高美军的战略打击能力,摧毁中国境内数量庞大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战略轰炸机的航程更远,作战半径远超战术飞机,从距离中国较远的二线基地起飞后不需要空中加油就能够执行任务。
美国空军在未来十年会退役1666架非隐身飞机,包括A-10、F-15、F-16这三个型号,取而代之的是1763架F-35与F-15EX,B-1B、B-2A将在不久之后退出现役序列,取而代之的是新的B-21轰炸机,美国空军必须考虑将机队比例调整回1960年的水平,服役至少300架B-21。
届时美国空军的装备序列将明显改变,300架B-21加入现役序列将大幅度提高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战术飞机也可以被从各种繁杂的对地、对海打击任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中,这种配置消耗的军费甚至可能要比现在更低,因为作战飞机的数量将得到缩减。
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尽管海军陆战队、陆军部队登陆中国沿海在战争局势明朗之前不可能变成现实,但通过非接触式手段打击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仍然是必要的,这样的打击行动或者说通过战略打击削弱中国战争潜力从而赢得战争。
首先在第一阶段,美国海军将在印度洋等热门航线截停、击沉中国的远洋商船,基本瘫痪中国的海洋贸易。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难,由于中国海军没有在远海执行护航与海上决战的能力,在少数商船被扣留、击沉之后,中国的远海贸易将基本中断。
但仅仅是这个手段对于赢得战争作用不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相当庞大,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破交战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全球经济都会造成严重破坏。
破交战是赢得战争的一个手段但仅仅通过破交战远不足以赢得战争,这个阶段的行动最主要的目的是施加压力,放大军事行动对中国决策层的压力。
在第二阶段,首先要削弱中国东南沿海方向的防空作战能力,瘫痪、摧毁中国沿海区域的空防系统。
这需要攻击至少600个军事目标,实现这一点大规模空中攻势的前提,因为中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空防体系最严密的区域,多种多样、高密度部署的传感器与地导部队、防空战斗机。
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隐身轰炸机也难以渗透这一区域,在基本瘫痪这套防空体系之前,轰炸机前出执行任务将遭至难以承受的代价。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效的非接触式打击手段,美国空军在这方面体系健全,拥有多种型号的亚音速隐身空射巡航导弹,但这还不够突破解放军的防御,中短程弹道导弹是对付这类部署较为固定的高价值目标的有效手段。
第三阶段,在基本瘫痪了解放军沿海空防体系之后才是空军大显身手的时候,战略轰炸机上发射的大量远程巡航导弹将在较远距离上攻击中国沿海以及腹地的军用机场等空军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的目标总数将近400个,包括200个军用机场与数量相当的地下设施,尽管亚音速的巡航导弹突防效率并不高,但考虑到此阶段解放军的防空体系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削弱因此饱和式打击能够成功突防摧毁解放军的关键目标。
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意味着美军基本掌握了制空权,战争的节奏将进入到类似于海湾战争那种状况。
此时解放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已经消耗了相当大一部分,美军的前沿基地将恢复运作,空军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投入到对中国沿海与内陆重要目标的打击任务中,战争将进入第四阶段。
在第四阶段,军事行动的重点将侧重于“摧毁中国的战争潜力”。
具体来讲,对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军工企业,以及陆地贸易的关键设施发动攻击。这些设施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辽宁等地,包括军工厂、跨国铁路经停的火车站,以及中俄石油管道地面设施。
随后在第五阶段,美军航空兵将重点攻击中国沿海的重要工业区,这些工业区大多属于民营企业。
但他们同样是中国战争机器可用资源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中国军工业的支撑力量,瘫痪、摧毁这些工业区将对中国的战争潜力造成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打击。
渤海湾(东北)、长三角(江浙)、珠三角(两广),这些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一区域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与工业制造基地等等,对这些目标的打击将对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造成有效的破坏。
这五个阶段的行动并没有考虑核武器,但事实上美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力量,因此也完全存在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具体来讲,美国需要谨慎地考虑这样做的后果,中国的核报复倒是次要的,俄罗斯、朝鲜届时会持有何种立场?
由于军事行动的范围将波及渤海湾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朝鲜很可能卷入其中,俄罗斯也可能主动干涉并对美国发出核威慑,但无论如何美国拥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针对中国而言相当强大的核力量决定了在整场冲突中大多数情况下美国拥有决定是否升级冲突的主动权。
但这样的战争目标,同样不是现在的美军能够实现的,因为现在的美军缺乏关键性的作战力量,现役的战略轰炸机数量极其有限,几乎所有的B-52全部都要用于针对中国海军的任务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轰炸机来执行对中国沿海战略目标的攻击行动。
而另一方面,美国陆军也没有任何前沿部署的中短程导弹,至于说陆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这个东西对付一下海湾地区的非正规武装组织有比较大的作用,但一种既不隐身也不能超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对体系健全的对手作用并不大。
当然了,短期来看美国陆军不太可能补齐这个短板,除开战略核潜艇,西太平洋地区美军不拥有与解放军对等的战略打击手段。
这个现状一方面当下是中美两国的安全边界,牵扯到复杂的政治问题,美国一旦突破这个边界同样会招致中国大规模全面扩核。
这是他们顾虑的难点,另一方面美军希望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大量装备先进技术水平的高超音速导弹,而不是当下斥重金在这个技术更新的时间点上大量服役突防能力与打击时效性都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常规弹道导弹。
因此美军下一次的重大体系升级与更新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点很可能与其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扩编挂钩。
但无论如何可以确定,未来美军的发展方向,就是强化对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包括陆基的中短程导弹,与空军大量的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的装备比例。
特别是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比例将恢复到1960年时期美苏冷战的水平,还很可能在日本、菲律宾这些面积较大的前沿军事节点部署相当数量的中短程导弹用来打破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
这意味着,在1991年以后中美两国在军事上的安全边际(美国不发展强有力的常规进攻手段,中国不发展强有力的核力量)正逐渐消失,两国军队的针对性发展将完全建立在赢得一场与对方的战争这个前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