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次感动到想流泪,是因为黄令仪女士。
前阵子庆奶因为小男友的事情翻红,大家都在刷时代终于追上了庆奶,但今年有个奶奶比庆奶更燃!!!
不知道姐妹们最近有没有关注国际政治,美国大选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中国也再一次成了大选辩论中的某些话题。
而在这个复杂的背景下,黄令仪的名字终于被重新提起?
宝子们应该很难想象吧?
这位穿着朴素一瘸一拐在食堂打饭的奶奶,其实是近些年中美竞争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华为食堂贴着她的照片,国科大校长在提起她的时候数度哽咽。
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奶奶,凭什么能成为中国最令人忌惮的女人?
今天羊想写点跟女性相关,却又不局限于女性的东西。
或许很多人不是很喜欢看严肃题材,但作为女性,特别是中国女性,这位奶奶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如果不写她,羊会遗憾
首先来给大家讲几件比较古早的事儿吧。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科技水平令世界惊叹,其中GPS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GPS定位也由此成为国际竞争中最关键的科技武器之一。
然而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技的受益者就从不是全体人类。
1993年,我国银河号货轮在行驶途中突然迷失方向,在海上被困了33天。1996年,我国在东南沿海军演,但接连两颗导弹发射失败。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GPS失灵了。
因为啥失灵?美国给关了。
而我们破局的关键,就是82岁的黄令仪和团队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使我们在国际上的窘境结束。
黄令仪的故事开始于1936年的广西。
她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广西博物院的创始人,妈妈是广西化学纤维所的元老。
然而在1936年的中国,再光鲜的头衔都只是废纸。
因为经历过日寇侵华山河破碎,黄令仪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希望自己能帮忙打破时局。
因为家庭影响,她很早就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她195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来又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彼时的世界是西方主导,国外的半导体研究发展飞速,而欧美却对我国进行了技术封锁。
那时候,半导体被认为是我国的大事儿,24岁的黄令仪从清华回到母校,带着一批学生成立了半导体实验室。
半年的时间,他们做出了二极管。
前排左一为黄令仪
60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发迫在眉睫,为了攻克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研制出航天计算机。
黄令仪被分到的任务是研制半导体器件:外延中功率开关三极管。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的研究资料和设备都不足,很多东西只能凭借自己摸索。
黄令仪的组一直三班倒,不断更换参数和版图设计。
同组的同事因为没经验,实验要用的化学药品只能靠舌头尝,感到不对劲就立马用水冲。
1966年7月底,他们硬是把这块骨头给啃了下来,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开发的空间计算机。
时代在进步,黄令仪等人步步紧追,可科技不是只凭努力。
70年代,半导体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美国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
此后全球都在芯片产业内卷,黄令仪也和团队一起在集成电路的领域探索,成功研发出半导体通导存储器。
84年底,上面的领导突然问黄令仪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黄令仪想都没想:不研究芯片怎么设计好的计算机?
但没过多久坏消息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室被撤裁。
那是很多芯片研究者最痛苦的时光:经费紧张,技术封锁,扶持力度低…很多科研人员都选择了转行,只有黄令仪等少数人在坚持。
1986年,她选择研究用CAD来制作芯片。
那时候她已经50多岁了,在快退休的年纪,硬是从头学习这门新技术。
但努力总和打击同步。
1989年,黄令仪去美国参加了一场国际芯片展览,但她跑遍了上万摊位都没看到来自中国的芯片。
明明在1963年时,我国的研究水平和国外还是同步的,但到了世纪末——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水涟涟。”
回国后的黄令仪和芯片杠上了,再次全身投入芯片研发,一点点地去啃细节,02年时她设计的芯片在德国获奖。
可是有用吗?
黄令仪拿完奖没有开心多久,因为她知道自己设计的芯片和国外芯片差得太远了。
从少女时代就在科研岗位坚持的黄令仪,就这样带着遗憾走向退休…
但她的故事还没结束。
2000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决定研发“龙芯”,最开始组里只有十个人,经费100w,团队的年轻化让他们急需前辈带领。
两年后,黄令仪成了组里的救兵,这也是她在此前60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新的硬仗。
当时的黄令仪已经快70岁了,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每天十点半才下班,有时还会通宵,在芯片交付前夕,她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脖子不能动弹。
2002年8月9号,龙芯1号研制成功。
西方长久的垄断终于被我们打破了,可芯片整体的性能以及实用性,和国际主流芯片还是差距不小。
到2010年时,国产芯片因为整体效果并不好所以饱受质疑,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
当时有国外公司找上来希望能合作研发,不过被负责人胡伟武拒绝了,他坚持了这么多年,不愿意因为一时的利益就放弃自主权。
黄令仪也没有放弃过,那时她拿出了自己的11万积蓄支持研发,每天和年轻人一样在一线工作。
2018年,龙芯3号诞生,此从我国的高铁、飞机、北斗卫星以及一些军事装备,全都实现了国产芯片化,每年为国家省下两万亿。
中国芯片受制于人的历史彻底结束,而82岁的黄令仪也终于实现了自己说的那句——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所有的耻辱。”
2023年4月,86岁的黄令仪去世。
去世的前几年她一直在为了龙芯工作,美国企业应该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统治了这么多年的芯片垄断,就这样被一个耄耋老人打破了。
但是蛮遗憾的,因为黄令仪的名字每次出现,基本都和美国政事相关。
多少伟大的女性,就这样淹没在娱乐至死的新闻中?
那些伟大的灵魂千古不朽
既然写到了黄令仪,羊就顺便写写其他“隐姓埋名”的女性。
我国核物理专家王承书,曾在美国写出过轰动物理学界的方程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立马离开给她丰厚待遇的美国。
美国不愿意放人才离开,她用了七年时间才回到祖国土地。
她和黄令仪的经历有点相似,为了国家的发展需要,46岁时从零研究起热核聚变的领域。
她用两年的时间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头羊,还顺便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学生。
1961年,为了原子弹研制,王承书从此隐姓埋名进入“504厂”,给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提供燃料保障。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此后的30年中,她离开了家人,隐去了成就,默默支持中国的物理事业。
直到去世前,她捐出自己的10w积蓄给希望工程。
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在德国物理实验室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还进入过居里夫人实验室。
但她和王承书一样,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新中国帮忙振兴科技。
当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她和同为物理学家的丈夫钱三强骑着自行车,跑遍废品回收站,就为了寻找能用的元件。
在最简陋的情况下,他俩一个绘图,一个制造,硬是造成了实验所用的基本仪器。
自己动手,自己建造,自己招募,他们用了几年的时间组成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研究团队。
何泽慧甚至还在西藏这种高寒地带建立了乳胶室,让中国成为了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
还有祝学军,她是钱学森院士最得意的学生,苦学潜学,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1994年,年仅32岁的祝学军成为火箭研究院的主任,屡次担任多系列导弹的总设计师,国防功绩卓越。
她最大的梦想是攻克钱学森一生的遗憾,参透他提出的“钱学森弹道”,而这个理论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
钱学森去世那一年,祝学军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饱受质疑的同时,花了八年时间不停实验、模拟、演算,并终于在2017年成功?——
导弹的轨迹飘忽不定,还能不断转换攻击目标。
她的一意孤行,让国防事业直接突破。
而这些人的名字,姐妹们以前听说过吗?
书本太小,写不尽她们的伟大,羊的文字也无法诉说她们传奇的一生。
但是借着最近美国大选的由头,借着黄令仪短暂的热搜,羊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下这几位女性。
对很多人来说,她们实在太陌生了。
毕竟在和平年代,在女性主义泛滥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于去看到那些专注自我的女性叙事。
但是也别忘了,有些人超越了平凡,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历史,而我们国家地位的提升,也有着无数女性在贡献力量。
记住是最好的尊重。
女性榜样不止于此,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我们要像她们一样把接力棒传下去,越传越远。
今年第一次感动到想流泪,是因为黄令仪女士。
前阵子庆奶因为小男友的事情翻红,大家都在刷时代终于追上了庆奶,但今年有个奶奶比庆奶更燃!!!
不知道姐妹们最近有没有关注国际政治,美国大选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中国也再一次成了大选辩论中的某些话题。
而在这个复杂的背景下,黄令仪的名字终于被重新提起?
宝子们应该很难想象吧?
这位穿着朴素一瘸一拐在食堂打饭的奶奶,其实是近些年中美竞争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华为食堂贴着她的照片,国科大校长在提起她的时候数度哽咽。
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奶奶,凭什么能成为中国最令人忌惮的女人?
今天羊想写点跟女性相关,却又不局限于女性的东西。
或许很多人不是很喜欢看严肃题材,但作为女性,特别是中国女性,这位奶奶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如果不写她,羊会遗憾
首先来给大家讲几件比较古早的事儿吧。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科技水平令世界惊叹,其中GPS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GPS定位也由此成为国际竞争中最关键的科技武器之一。
然而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技的受益者就从不是全体人类。
1993年,我国银河号货轮在行驶途中突然迷失方向,在海上被困了33天。1996年,我国在东南沿海军演,但接连两颗导弹发射失败。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GPS失灵了。
因为啥失灵?美国给关了。
而我们破局的关键,就是82岁的黄令仪和团队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使我们在国际上的窘境结束。
黄令仪的故事开始于1936年的广西。
她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广西博物院的创始人,妈妈是广西化学纤维所的元老。
然而在1936年的中国,再光鲜的头衔都只是废纸。
因为经历过日寇侵华山河破碎,黄令仪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希望自己能帮忙打破时局。
因为家庭影响,她很早就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她195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来又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彼时的世界是西方主导,国外的半导体研究发展飞速,而欧美却对我国进行了技术封锁。
那时候,半导体被认为是我国的大事儿,24岁的黄令仪从清华回到母校,带着一批学生成立了半导体实验室。
半年的时间,他们做出了二极管。
前排左一为黄令仪
60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发迫在眉睫,为了攻克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研制出航天计算机。
黄令仪被分到的任务是研制半导体器件:外延中功率开关三极管。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的研究资料和设备都不足,很多东西只能凭借自己摸索。
黄令仪的组一直三班倒,不断更换参数和版图设计。
同组的同事因为没经验,实验要用的化学药品只能靠舌头尝,感到不对劲就立马用水冲。
1966年7月底,他们硬是把这块骨头给啃了下来,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开发的空间计算机。
时代在进步,黄令仪等人步步紧追,可科技不是只凭努力。
70年代,半导体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美国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
此后全球都在芯片产业内卷,黄令仪也和团队一起在集成电路的领域探索,成功研发出半导体通导存储器。
84年底,上面的领导突然问黄令仪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黄令仪想都没想:不研究芯片怎么设计好的计算机?
但没过多久坏消息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室被撤裁。
那是很多芯片研究者最痛苦的时光:经费紧张,技术封锁,扶持力度低…很多科研人员都选择了转行,只有黄令仪等少数人在坚持。
1986年,她选择研究用CAD来制作芯片。
那时候她已经50多岁了,在快退休的年纪,硬是从头学习这门新技术。
但努力总和打击同步。
1989年,黄令仪去美国参加了一场国际芯片展览,但她跑遍了上万摊位都没看到来自中国的芯片。
明明在1963年时,我国的研究水平和国外还是同步的,但到了世纪末——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水涟涟。”
回国后的黄令仪和芯片杠上了,再次全身投入芯片研发,一点点地去啃细节,02年时她设计的芯片在德国获奖。
可是有用吗?
黄令仪拿完奖没有开心多久,因为她知道自己设计的芯片和国外芯片差得太远了。
从少女时代就在科研岗位坚持的黄令仪,就这样带着遗憾走向退休…
但她的故事还没结束。
2000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决定研发“龙芯”,最开始组里只有十个人,经费100w,团队的年轻化让他们急需前辈带领。
两年后,黄令仪成了组里的救兵,这也是她在此前60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新的硬仗。
当时的黄令仪已经快70岁了,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每天十点半才下班,有时还会通宵,在芯片交付前夕,她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脖子不能动弹。
2002年8月9号,龙芯1号研制成功。
西方长久的垄断终于被我们打破了,可芯片整体的性能以及实用性,和国际主流芯片还是差距不小。
到2010年时,国产芯片因为整体效果并不好所以饱受质疑,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
当时有国外公司找上来希望能合作研发,不过被负责人胡伟武拒绝了,他坚持了这么多年,不愿意因为一时的利益就放弃自主权。
黄令仪也没有放弃过,那时她拿出了自己的11万积蓄支持研发,每天和年轻人一样在一线工作。
2018年,龙芯3号诞生,此从我国的高铁、飞机、北斗卫星以及一些军事装备,全都实现了国产芯片化,每年为国家省下两万亿。
中国芯片受制于人的历史彻底结束,而82岁的黄令仪也终于实现了自己说的那句——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所有的耻辱。”
2023年4月,86岁的黄令仪去世。
去世的前几年她一直在为了龙芯工作,美国企业应该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统治了这么多年的芯片垄断,就这样被一个耄耋老人打破了。
黄令仪的一生是一个很燃的故事,在这个利己主义泛滥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很少能感知到这种充沛的家国情怀了。但是蛮遗憾的,因为黄令仪的名字每次出现,基本都和美国政事相关。
多少伟大的女性,就这样淹没在娱乐至死的新闻中?
那些伟大的灵魂千古不朽
既然写到了黄令仪,羊就顺便写写其他“隐姓埋名”的女性。
我国核物理专家王承书,曾在美国写出过轰动物理学界的方程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立马离开给她丰厚待遇的美国。
美国不愿意放人才离开,她用了七年时间才回到祖国土地。
她和黄令仪的经历有点相似,为了国家的发展需要,46岁时从零研究起热核聚变的领域。
她用两年的时间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头羊,还顺便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学生。
1961年,为了原子弹研制,王承书从此隐姓埋名进入“504厂”,给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提供燃料保障。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此后的30年中,她离开了家人,隐去了成就,默默支持中国的物理事业。
直到去世前,她捐出自己的10w积蓄给希望工程。
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在德国物理实验室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还进入过居里夫人实验室。
但她和王承书一样,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新中国帮忙振兴科技。
当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她和同为物理学家的丈夫钱三强骑着自行车,跑遍废品回收站,就为了寻找能用的元件。
在最简陋的情况下,他俩一个绘图,一个制造,硬是造成了实验所用的基本仪器。
自己动手,自己建造,自己招募,他们用了几年的时间组成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研究团队。
何泽慧甚至还在西藏这种高寒地带建立了乳胶室,让中国成为了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
还有祝学军,她是钱学森院士最得意的学生,苦学潜学,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1994年,年仅32岁的祝学军成为火箭研究院的主任,屡次担任多系列导弹的总设计师,国防功绩卓越。
她最大的梦想是攻克钱学森一生的遗憾,参透他提出的“钱学森弹道”,而这个理论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
钱学森去世那一年,祝学军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饱受质疑的同时,花了八年时间不停实验、模拟、演算,并终于在2017年成功?——
导弹的轨迹飘忽不定,还能不断转换攻击目标。
这个理论的实践成功意味着什么呢?她让当时全球最顶尖的反导弹系统成为摆设。她的一意孤行,让国防事业直接突破。
而这些人的名字,姐妹们以前听说过吗?
书本太小,写不尽她们的伟大,羊的文字也无法诉说她们传奇的一生。
但是借着最近美国大选的由头,借着黄令仪短暂的热搜,羊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下这几位女性。
对很多人来说,她们实在太陌生了。
毕竟在和平年代,在女性主义泛滥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于去看到那些专注自我的女性叙事。
但是也别忘了,有些人超越了平凡,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历史,而我们国家地位的提升,也有着无数女性在贡献力量。
记住是最好的尊重。
女性榜样不止于此,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我们要像她们一样把接力棒传下去,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