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柳州三江的人,都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对食物的有限理解。只要走进当地侗寨,随时可以找回对世界的好奇心,亲身品味横贯古今的史诗。感觉日子寡淡无味的朋友都应该跟酸鱼打个照面,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种难以抗拒的梦幻。
它不会隐藏自己的伟力,出现那一刻即可多角度锤炼人的感官系统,与它相比,酸笋只不过是最温柔的轻吻。
拥有一条酸鱼,也就等于在烹饪界拥有了核威慑能力,从哪个方面上说都属于重量级。
在本地朋友的介绍中,腌半年的叫酸鱼,腌三五年的也叫酸鱼,称呼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徒子徒孙哪有鱼门老祖威力强劲,时光赋能有情者,岁月从不败美人。
当那条语焉不详的灵性之物摆在面前,人难免会陷入迷茫,恍惚间主动为它补足身世,神迹浑然天成,大概是混沌初开时精气泄露所致。
那不仅是餐桌上的主宰,更是灵感大王显灵,是古神的遗蜕。
“当时我明白这是种最高礼遇,但还是想起了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差点在东南角点根蜡烛。”
“表弟02年的,吃了一口01年的鱼,他说第一次没有一盘菜的年龄大。”
金风逢玉露,天雷勾地火,在顶级酸鱼面前不需要任何对白,对视中已经蕴含足够的信息密度,一眼万年。
“第一次看到这条鱼,我不知道该叫哥还是叫姐,按照它的辈分来看,足以捐给柳州博物馆。”
“如果时间有模样,应该就是鱼形的。”
等到目光被来自深渊的大手攥紧,过往的经验不再有价值,远道而来的客人头一回直面山村老尸。
每个人都会明白,非道行深厚者不可亵玩,有时连本地人都会被其震慑。
但在他看来酸鱼是诚恳的,它带来的体验和它的外表一样复杂。
三年陈,五年润,十年以上的可以生吃,坊间传言此刻甚至已有药效,专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咸、麻、辛、辣、酸、甜、苦等等味道不停闪烁交替,七窍已被蒙住了五个,十秒内就能看见圣光,这是最接近天堂的味道。”
这源于制作时投入的匠心,那些发酵大师早与时间达成了共识。
毕竟想得到一条堪称奇观的酸鱼,第一步就是个难关。
“蒸熟的糯米、自酿米酒、辣椒粉混合成腌糟,均匀涂抹在晒完的鱼身上,一层一层放进坛子或者木桶,最后再铺一层腌糟,用大石头压住排除空气,剩下只需等待时间的转化。”
“周边各条河流域的制作方法都有些许差别,有的还要盖上毛桐阔叶,我比较喜欢良口乡那边的风格。”
“我给外地同事带去尝试过,虽然他们最后没吃,但都坚信自己找到了糯米可以克制僵尸的证据。”
因此除了酸鱼之外,还有酸鸭和酸肉,它们被并称为“侗家三宝”,其中又以酸鱼最具特色。
甚至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就腌下一坛,等到长大后结婚那天,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中对此类方法已有记录:
“南人以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
“凡亲戚赠遗,悉用酒鮓,唯以老鮓为至爱。”
或者说从古至今它都没远离生活。
那是鱼在某种形态上的巅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吃过一次之后,喝了孟婆汤也忘不了。
老话说“侗不离酸”,而酸鱼正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本地人心中,足够久的制作时间除了能让人分泌超量唾液,也包含了足够丰满的记忆。
当地人民都出了名的热情,他们总会为真正的朋友送上独门关怀。
“十年酸鱼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
去过柳州三江的人,都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对食物的有限理解。只要走进当地侗寨,随时可以找回对世界的好奇心,亲身品味横贯古今的史诗。感觉日子寡淡无味的朋友都应该跟酸鱼打个照面,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种难以抗拒的梦幻。
它不会隐藏自己的伟力,出现那一刻即可多角度锤炼人的感官系统,与它相比,酸笋只不过是最温柔的轻吻。
拥有一条酸鱼,也就等于在烹饪界拥有了核威慑能力,从哪个方面上说都属于重量级。
在本地朋友的介绍中,腌半年的叫酸鱼,腌三五年的也叫酸鱼,称呼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徒子徒孙哪有鱼门老祖威力强劲,时光赋能有情者,岁月从不败美人。
当那条语焉不详的灵性之物摆在面前,人难免会陷入迷茫,恍惚间主动为它补足身世,神迹浑然天成,大概是混沌初开时精气泄露所致。
那不仅是餐桌上的主宰,更是灵感大王显灵,是古神的遗蜕。
“当时我明白这是种最高礼遇,但还是想起了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差点在东南角点根蜡烛。”
“表弟02年的,吃了一口01年的鱼,他说第一次没有一盘菜的年龄大。”
金风逢玉露,天雷勾地火,在顶级酸鱼面前不需要任何对白,对视中已经蕴含足够的信息密度,一眼万年。
“第一次看到这条鱼,我不知道该叫哥还是叫姐,按照它的辈分来看,足以捐给柳州博物馆。”
“如果时间有模样,应该就是鱼形的。”
等到目光被来自深渊的大手攥紧,过往的经验不再有价值,远道而来的客人头一回直面山村老尸。
每个人都会明白,非道行深厚者不可亵玩,有时连本地人都会被其震慑。
但在他看来酸鱼是诚恳的,它带来的体验和它的外表一样复杂。
三年陈,五年润,十年以上的可以生吃,坊间传言此刻甚至已有药效,专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咸、麻、辛、辣、酸、甜、苦等等味道不停闪烁交替,七窍已被蒙住了五个,十秒内就能看见圣光,这是最接近天堂的味道。”
这源于制作时投入的匠心,那些发酵大师早与时间达成了共识。
毕竟想得到一条堪称奇观的酸鱼,第一步就是个难关。
“蒸熟的糯米、自酿米酒、辣椒粉混合成腌糟,均匀涂抹在晒完的鱼身上,一层一层放进坛子或者木桶,最后再铺一层腌糟,用大石头压住排除空气,剩下只需等待时间的转化。”
“周边各条河流域的制作方法都有些许差别,有的还要盖上毛桐阔叶,我比较喜欢良口乡那边的风格。”
“我给外地同事带去尝试过,虽然他们最后没吃,但都坚信自己找到了糯米可以克制僵尸的证据。”
因此除了酸鱼之外,还有酸鸭和酸肉,它们被并称为“侗家三宝”,其中又以酸鱼最具特色。
甚至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就腌下一坛,等到长大后结婚那天,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中对此类方法已有记录:
“南人以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
“凡亲戚赠遗,悉用酒鮓,唯以老鮓为至爱。”
或者说从古至今它都没远离生活。
那是鱼在某种形态上的巅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吃过一次之后,喝了孟婆汤也忘不了。
老话说“侗不离酸”,而酸鱼正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本地人心中,足够久的制作时间除了能让人分泌超量唾液,也包含了足够丰满的记忆。
当地人民都出了名的热情,他们总会为真正的朋友送上独门关怀。
“十年酸鱼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