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富二代举报站街阿姨事件 为何被批不道德?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5日 1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80688 阅读
34 评论
王耳朵先生

01

最近看见的一个事:

有个男孩,家里很有钱。

而且是初中就全家移民、19岁就开上了超跑的那种有钱。

前不久放假回国,到处玩乐社交。

偶然一次在街边,遇到了一个正在拉客的中年性工作者。

阿姨明显很局促别扭,怯生生地和他搭话。

男孩瞬间兴奋起来,好像抓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一边假装腼腆害羞,与阿姨攀谈,一边偷偷录下视频,报了警。

警察赶来,将阿姨带走。

男孩举着手机,拍下了全过程。

一连几条朋友圈直播出去,还戏谑地调侃、讽刺,感觉自己刚干了件特别自豪的事。

一个中年女人,因何种原因失了足,即便自己也深知难堪,仍要硬着头皮从事这份不光彩的工作,我们不得而知。

但不能否认,这事确实不好。

可一个从未尝过人间疾苦的富二代,以一种极尽嘲讽的方式,戏弄着她。

假装懵懂,其实在偷偷举报;假装正直,背地里趾高气昂。

看起来,他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可我们反而会感到一种深深的不适。

而且,这种不适感还偏偏一点也不罕见。

02

我举几个近期及过往的例子,你就能感受到相同的不适:

半个月前,两个英国00后,向价值5.8亿人民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泼了一大罐番茄汤。

紧接几天后,两个德国年轻人,往价值8亿多元的莫奈名画《干草堆》上,涂了一层厚厚的土豆泥。

原因呢?

他们都是环保人士,毁名画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唤醒”大众,激进的环保人士还闹出过很多大事。

在城市主干道上静坐。

往马路上倾倒大粪便。

搞示威游行,却在伦敦街头留下20多吨垃圾扬长而去。

再往前。

8月份,一个博主到重庆某景区,体验了一把当地特色旅游项目“滑杆”,类似于“坐轿子”。

结果不仅一路上被人指指点点,在网上还被人追着骂。

原因呢?

骂他的人,说要为弱者讨一个公道。

“生而平等,凭什么高高在上让人伺候?”

“就不能给钱让他们帮忙拎东西,自己在后面走吗?”

可这一骂,害惨的却是滑杆师傅。

景区压根没人敢坐滑杆了。

不少师傅有把子力气,就乐意抬滑杆,因为这比种地养猪挣钱多了。

原本指望着旺季能多赚点,可这一来,收入直线下降,“快失业了”。

更早的。

6月,唐山打人事件3天后。

有网友天天打电话、发短信骂事发烧烤店老板娘。

在她门口撒尿、放哀乐、写脏话。

原因呢?

大家对打人暴行太气愤了,力求声讨正义。

却不知道其实当时老板娘一直在拉架,为此还遭到了流氓的暴力威胁。

包括施暴者穿的Boy London品牌,也成了“危险人群”穿搭特征。

很多人涌进品牌直播间,骂主播卖“牢服”,刷弹幕羞辱,一度把打工女孩骂哭。

回到开头说的那件事。

你可以说举报性工作者是打击违法行为。

如同保护环境、反对压迫、抵制暴行,一开始也许都是出于道德、正义。

可为什么看了他们为此做出来的事:大搞破坏,阻塞交通,剥夺别人生存的机会,践踏无辜者的尊严......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呢?

换句话说:

为什么那些标榜自己道德感的人,做出来的事却往往并不怎么道德呢?

03

以前看到这类人这类事,我和很多人一样,习惯简单地给他们贴上标签:

优越感,极端,键盘侠,乌合之众......

但直到前不久学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才懂这一切其实都有逻辑可循:

道德许可效应。

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两个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

他们做了两个命题,找来两组学生,分别要求学生们对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组命题是:

“大多数女人真的不聪明,更适合在家看孩子,而不是出来工作。”

第二组命题是:

“有些女人真的不聪明,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

看到第一个命题的学生们,当场提出抗议,觉得性别歧视。

而第二组的学生们则态度比较中立。

接下来,两组学生被要求模拟招聘,为一些男性为主导的行业选拔高层,比如建筑业、金融业。

候选名单里,有男有女,资历条件相当。

看起来似乎毫无疑问:那些强烈抗议的学生们肯定不会性别歧视,态度中立的就说不定了。

可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

刚刚那么激烈反对过性别歧视的第一组学生,却更倾向选择男性进入这些职位。

另一组态度柔和一些的,反而更能做到公正。

不仅如此,在测试种族歧视的实验中,结果也一样:

那些强烈反对种族歧视的学生,反而更倾向于称赞白人。

怎么会这样?

两位教授给出了解释:

反应强烈的学生,因为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自我感觉良好。

于是,他们便放松警惕,更容易根据直觉、偏好,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

他们并非想歧视,而是被自己之前的良好行为所蒙蔽,再也看不见那些决定带来的伤害。

一言以蔽之:

当你觉得自己道德高尚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

就像拿到了一张“道德许可”,便获得了合法伤害别人的权利。

弄懂了这个逻辑,你会突然发现,身边很多荒诞甚至恶劣的事,原来都能被解释通了。

04

湖北武昌婚姻登记中心,曾评选出一位“最美红娘”。

工作9年,她多次以“打印机坏了”“网络故障”等理由,成功阻止500余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

有夫妻不合多年,日子实在没发过,两人都苦不堪言。

跑来离婚,“红娘”却和稀泥:“今天网络有问题,办不了手续,先回去吧。”

夫妻俩折腾了几次,都被劝返。

这个“红娘”说,自己是在“挽救婚姻”:“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呀,爱情总有疲劳期,忍忍就过去了嘛。”

或许,她的出发点是“做善事”。

于是,理所当然地说着“善意谎言”,不会在意这是不是将别人推向痛苦。

成都一家俱乐部,曾组织一批未成年人打拳,在六角笼里进行表演赛。

这些孩子,多是来自凉山的贫困儿童。

这件事一经曝光,骂声铺天盖地:

这些孩子一定是被迫辍学,被俱乐部用以牟利,要求将孩子们都送回家。

舆论压力下,当地只能出面,把孩子带走,送回凉山。

没想到,这些孩子痛哭流涕。

网友们只顾着指责,不会试图了解真相。

这些大多是孤儿的孩子,成长于艾滋、毒品、贫困里。

被介绍到这里做运动员,可能是保障衣食、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就像觉得自己爱国、热血,就可以砸日系车,砸韩国餐馆,不管毁坏的是同胞的财物。

觉得自己正气凛然,就可以唾骂、甚至诅咒饰演反派的演员,不管这对于别人来说有多么中伤。

陶昕然在《甄嬛传》中饰演反派安陵容

类似的大大小小事,太多了。

以至于每隔不久我们都能见证。

但要说这些无意间做了恶、伤害到他人的人,本质有多坏吗?

不见得。

他们只是因为笃定了自己的道德、正义,于是不假思索地,再也不质疑自己的行为。

换言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朴素的道德观,所以我们其实都很容易被“道德许可效应”所蒙蔽。

过往的故事,是未来的指示牌。

既然弄懂了这个心理逻辑,也在事件中有了反思。

那么我们应当想想:

怎样在今后避免这种心理陷阱,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无意识伤害?

05

沈括《梦溪笔谈》里,写过“晏殊初仕”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词人,他的词我们都学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他的才华确实很出众,入朝为官,受到宋真宗的赏识。

但在文武群臣里,论资排辈,晏殊还是比较年轻,算个后生。

可没想到,有天宋真宗突然要给他升职,而且还是让他做太子的老师。

这可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官,怎么就选了晏殊呢?

群臣纷纷质疑上书。

皇帝解释:

“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戏游玩宴饮的,整天这样,只有晏殊关门读书,如此谨慎忠厚,正是可以担任东宫官的人。”

这样的夸赞,一般人听了应该很开心吧。

晏殊却老老实实告诉宋真宗:

“臣并不是不喜欢游玩宴饮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出不了门。臣如果有钱,也一定会去玩的。”

晏殊的回答,诚实而清醒。

他明白,自己现在的朴素和操守,只是因为自己很穷。

万一哪天腰缠万贯了,不敢保证还能不能守住现在的德行。

自己不是没有缺点、弱点,只是还没机会暴露出来罢了。

用老子的话来说,这叫“知其白,守其黑”。

明白自己的正义、向善、守德是件好事,但也要承认,自己是有缺点、有局限性的。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道德水平比别人高一等,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置身于他们的处境,我们的脚没有穿在他们的鞋子里。

正如杨奇函说的:

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的贫穷;

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

维持我们低调的,可能是我们的平庸;

维持我们钻研的,可能是我们的笨拙。

促成我们义无反顾的,可能是我们的走投无路;

激发我们看淡一切的,可能是我们的一无所有;

我们心无旁骛,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从容;

我们刚正不阿,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格被诱惑。

我们未必有多纯洁、完美,只是在现有状态下,缺陷暂时被掩盖了而已。

想清楚这一点,就能学会宽容、体谅,了解人是有复杂性的,我们并不能时时都做出公正的评判。

也能学会自省、反思,承认自己有弱点和缺陷,时时检视、提防,不要也变成自己曾经反感的模样。

我们并没有多高尚,只是还没遇上什么风浪。

共勉。

c
cloct
1 楼
脑子不正常的暴发户
键盘虾
2 楼
换我就咬牙光顾了,尽量半个小时就出来,这就是最大的支持和善意。
不明智
3 楼
呵呵 中共就是这么教育小崽子们的 从不会教小崽子什么是独立人格 不教他们识别是非 不允许他们学会识别真相 不懂尊重,没有博爱,没有公正,没有真正的善良 中共只让他们有立场,只让他们学会仇恨 这种仇恨是对外的,也对内, 比如U型锁, 贴封条 只要自认为是占在爱国,或者正义的立场上 他们什么下作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没有文明人类的基本道德下限
m
mcfuzhou
4 楼
这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不。成熟别送出来与家人两地分居,最终不但是害己而且害人。
o
o祖宗o
5 楼
都是出来卖的,只不过一个是出卖良心,何苦为难对方
z
zhang110
6 楼
除了少数以外,绝大多数妓女都是生活所迫,这孙子第三代必是妓女🖕
n
na3nv
7 楼
3歲小孩看病就擋住了!婦人哭訴疫情三年就是男孩的一生!
乐透
8 楼
蠢逼小编故事会,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H
Holycow
9 楼
哪天落魄了就绑这帮小逼崽子
j
jeffinvade
10 楼
毛主席说了,与人斗,其乐无穷
w
wohensha
11 楼
平庸就是中国文化中的边角料可是当人人效仿时,社会道德就向重利益而非正义的方向趋势。为什么美国和印度都在潜意识的推行民主,因为知道长远来说对人权和人的潜在能力是一种尊重和挖掘,而不是慛惨。到人民实际收益时,国家的价值观和发展可以更饱满。可惜现在的国际形势反而导致人们对民主失去信心,这跟美国缺乏有远见和能力的领导人有关。
A
AMONIA
12 楼
党中央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全拿来做核酸,搞封控,对付一个大号感冒病毒,就是因为有了良心上的道德许可,便获得了合法伤害别人的权利而不自知。毕竟制定政策的老爷们有专门的保健队伍服务全家,不会有打120 还需要排队等接线员的困扰。
s
scottfox2008
13 楼
爱国是中国富人的权利!
罗牛山
14 楼
每件事都有正反两面,只是网络的传播把事件放大,而且非要辩论到非黑既白。我的观点是自己看到,做了判断就好,不要再传播,无论是觉得可怜还是觉得可恨都留些余地。
糖桔喝得
15 楼
我也见过拉客的阿姨不过是拉皮条的,我可不敢试,中仙人跳的概率很高的。不过我也不会干举报这种事情,人艰不拆。
鸿
鸿鹄369
16 楼
这个小子应该受到惩罚,老天让他后半辈子穷的吃不上饭,他舅知道人间疾苦了。
不同声音
17 楼
诅咒反派女演员的有够傻逼!人家是演戏都没入戏这么深?看戏的来劲了? 如果这种人手握选票?不知能选出什么傻逼出来?
八快五
18 楼
你妈的骂那小子,怎么不骂中国政府抓失足妇人?
q
qwertyuiop5656
19 楼
这傻叉真讨厌!
a
azkaban
20 楼
在厉害国,一切靠演。演得好,名利双收,不会演或者演砸了,就被骂。游戏规则如此,谁都不用抱怨。有时候可能不公平,可是哪有绝对公平的游戏规则?
不同声音
21 楼
西方政客不靠演?难道美国市长扶棺痛哭是真的?演员都当总统了还说啥?
甜味柠檬
22 楼
不说他做得对或错,但绝对是个可怕又可恶心机boy
J
Jonathancheung
23 楼
踢寡妇门,刨绝户坟,打落水狗,骂聋哑人,国内很多势利小人的惯常做法。
牛皮方糖
24 楼
这是在外国养成的正义感?我fuck
n
neophoenix
25 楼
年轻人的棱角也是世界改变的动力之一,都是圆溜溜的也不一定是好事
樱桃儿熟了
26 楼
第一则新闻(富二代和站街女),让我流泪。我痛恨富二代的狠毒,黑心,为富不仁;也十分同情站街女,特别是中年站街女。这就是为什么我痛恨资本主义社会,拥护社会主义,以至于支持共产主义理想。要知道,我大半辈子都曾是极端资本主义的拥趸,也曾经是美国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后来阅历多了,智慧多了,看透了西方的虚伪和游戏。从小学到大学我都对马克思的东西极端反感,蔑视。谁想到,西方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回头来偶然重新读资本论,才感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很有智慧,也感到他是一颗对人类充满了同情和悲悯的心灵。而冷冰冰的资本主义,就是弱肉强食的人间地狱。--- 不接受任何批评!
油炸布丁
27 楼
法律是最低道德标准 一个天天标榜自己守法的人 很可能,就是个“人渣”
文强
28 楼
很难 这些国家都有社会问题
f
fengfengloup
29 楼
那些野狗子不也一样的没脑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