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从鼠疫中拯救东北,这位华人学神有多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14日 6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59738 阅读
9 评论
狂丸科学

昨天一则新闻勾起无数网友对一位学神的回忆。据新京报报道,北京确认接诊鼠疫患者,同时患者已经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在惊奇、害怕和稍感安心的同时,一个名字也在评论区中频频出现,他就是伍连德,一位拥有传奇经历的鼠疫斗士。

所以,这位大佬是谁?提到伍连德就不得不先来了解一下鼠疫。这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也被称为「黑死病」,它起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与它齐名的仅有霍乱。这种可怕疾病如同死神之手,强横的带走过无数人类生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的瘟疫爆发,导致超过5000万人死亡,欧洲大陆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消亡,大有「人死绝了,病就好了」的趋势。

而鼠疫也曾在中国肆虐。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鼠疫,这个时间点青霉素依然还没有问世,甚至距离工厂量产还差30多年,这无异于死神再次将手伸向全人类,最先倒霉的也自然正是中国人。但令世界震惊的是,当时的清政府竟然能以奇迹般的速度将其扑灭,用时不到4个月。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于危难中力挽狂澜,舍命救国的,正是这位伍连德。

伍连德,祖籍台山,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父母都是中国人。这位大佬自开始求学后,就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充分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学习智慧。1896年,他获得奖学金,被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录取,成为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就读的华裔医科学生,各种奖学金自然也是拿到手软。期间主要研究疟疾与细菌学,老师之一是诺贝尔奖得主Ronald Ross。

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年仅24岁。1935年还被提名诺贝尔奖。同时他还是第一个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堪称当时中国的顶级学神之一。

而他在东北防治鼠疫的经历更为传奇。1910年10月左右,满洲里爆发鼠疫,患病者咳嗽、呕血、各种头痛,发病至死亡的过程极快,甚至往往不仅患者会死,经过传染,患者的全家也会毙命。问题更严重的是,扩散的太快了。疫情随着东北的铁路一路散播,11月传染已至哈尔滨,市内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而随着疫情的发酵,死亡也逐渐成了一组组冷漠的数字,不断攀升变化。

随着蔓延加剧,鼠疫几乎横扫东北,成千上万的人因此死亡,而且它还在不断波及更远的地方。死亡带来的恐惧感充斥着整个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当地局势也很乱。日本、沙俄之间暗暗角力,都准备假以派遣医疗官员为理由,对东北所有动作。于是1910年12月左右,在清政府「外交官」施肇基的极力引荐下,当时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临危受命,带着助手前往东北展开调查、防治工作。

但刚到东北,伍连德就懵了,因为这里的医疗设施太简陋了。别说实验室,防疫消毒站,就连医院都少见。仅有的防疫室还是用浴室改的,里面塞满了被怀疑患上传染病的患者,当地不少业余医师都不太信病菌之说。甚至当有不少专业医生也不听他的劝说,治病时不戴口罩,很多医院员工最终也感染致死。

(其中一位被感染的法国医生,Mesny)

简单来说,来到东北的伍连德没权、没钱、没有设备,只有一身医术,不过他依然却决定以此挽救这里的生命,其中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刀验尸。在文化程度非常低的清政府时期,无论是医生亦或者是患者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很排斥解剖检查,不过伍连德顶住了压力。在12月底,一位日本女性病死,伍连德抓住机会进行尸检,完成中国第一例鼠疫死者尸体解剖,并在显微镜下确认了患者死于鼠疫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确认鼠疫后即可展开相关的防护工作,但在东北爆发的鼠疫显然与以往记录的有所不同。以往的防疫工作重点之一是灭鼠,人们认为病症来源自老鼠,然后通过跳蚤叮咬,再传染到人,灭鼠显然就是在灭根源。

但在东北灭鼠后效果不大,死亡依旧如影随形。同时东北当时气候寒冷,老鼠、跳蚤的活动应该没有那么频繁才对。于是伍连德根据疫情爆发地多为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等条件推测,这次疫情传播很可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就是属于我们现在鼠疫分类中的:肺鼠疫。

另外随着调查深入,鼠疫的来源也有了新眉目,那就是旱獭。当时俄国人喜欢貂皮,但又没有那么多貂,所以旱獭无疑成为了一种代替品。而旱獭是鼠疫常见的携带者之一,所以当时情况很有可能是由旱獭皮导致人类携带鼠疫,感染肺部,再通过飞沫,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染。

病原清晰后,防治工作开始针对性的展开。伍连德立刻请求清政府封锁哈尔滨,进行疫区隔离,阻断鼠疫的进一步传播。毕竟当时年关将至,不少人准备返乡过年。

但这期间又遭遇到了阻力,这次来自同行。国外医生并不相信伍连德的判断,毕竟理论过新,也与之前的经验不符。然而清政府方面却做出了难得的正确抉择,伍连德的想法得到了晚清名臣,东三省总督锡良的大力支持,并且他从调查员,一跃升为东三省防疫工作总负责人。同时在协调包括沙俄、日本等各个方面后,防疫计划终于得以展开。简单概括就是加强检疫工作,尤其是针对铁路运输站点,严格控制人口流动,设置隔离区,消毒,建立收容所等等,这些举措至今影响着现代防疫工作。

1911年初,他还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期间伍连德还发明、普及了伍氏口罩,以此防止飞沫传播。

不过这些努力依然没有完全控制住疫情,一月份疫情极为严重,一天最多接近200人。在被死亡阴影折磨的东北土地上,伍连德不断推翻旧思维,寻找到事实真相,但死亡人数依然只多不少,而这次,他把原因锁定到了无法下葬的棺材和暴露在外的尸体上。当时死去的人太多,以至于棺材都不够用了。同时土地冰冻,难以挖坑,所以哈尔滨未能下葬的棺材足有数千副。于是伍连德意识到,这可能是鼠疫始终无法遏制的根本原因,而解决方法,显然只有焚烧尸体。

不过这一提议再次与传统背离。老百姓讲究入土为安,搞不好幸存的死者亲友会崩溃,这个策略如同刀尖跳舞,朝堂也有可能不会允许,尤其是万一尸体烧了还是没用怎么办?在顾虑重重下,伍连德再次顶住压力,选择大胆进言,陈述了自己的建议,而清政府也又一次做出了高效且正确抉择,相信伍连德,下令将尸体火化。

(据了解,拍板的是摄政王载沣)

紧接着各地开始有秩序的火化尸体,大火吞没了无数棺材,当然也带走了鼠疫,成为了此次疫情的转折点。

此外,过年时伍连德还鼓励民众放炮,于是满城都弥漫着硫磺的味道,以此阻挡鼠疫杆菌的进一步传播,并巩固防疫效果。而这一次 ,经历了千辛万苦、踏破重重困难后,鼠疫带来的死亡总算得以遏制。从1911年2月初开始,死亡人数明显下降,3月初东北所有防疫区死亡人数都有所缓解,哈尔滨首先实现零死亡。到了4月份,这场造成足足6万人死亡,其凶猛势头足以给中华大地造成毁灭打击的疫情,终于被击退。

当然,平息这次鼠疫不只是伍连德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团结了军队、各类医生、甚至邮差等所有资源,共同协作努力出的结果。而同样,伍连德对于中国的贡献也不止于平息这次鼠疫,其履历随便一看都能令人折服:

1915年,伍连德和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创刊《中华医学杂志》;在1917控制了绥远鼠疫;1919年控制了哈尔滨霍乱;1920年控制了东北鼠疫;1926年9月9日,创办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滨江医学专科学校。1932年控制了上海霍乱。

除了以上这些,伍连德还曾努力奔波于收回海港检疫权,传递知识、创建医学会等等,总结一下,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其实今年正是伍连德诞辰140周年,再算算日子,距离他去世也已经过去50多年了,人们关于他的记忆也随着时间逐渐被淹没在历史进程里,平时少被人提起。但每每说到鼠疫,很多人都会自然想到这位老先生,毕竟在极端条件下,正是这位天才用自己的知识为国抵抗灾难,挽救无数生命,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同时狂丸也觉得,他值得留在更多人的记忆里。

参考资料:

文章大部分图片来自于纪录片:The Plague Fighter Dr Wu Lien teh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8D%E8%BF%9E%E5%BE%B7/9270464?fr=aladd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5q-PIN3KSE

&t=7s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C%E5%8C%97%E9%BC%A0%E7%96%AB/2932684?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C%A0%E7%96%AB/31919?fr=aladdin

https://s.weibo.com/weibo/%25E5%258C%2597%25E4%25BA%25AC%25E9%25BC%25A0%25E7%2596%25AB?topnav=1&wvr=6&b=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2%E7%B1%BB%E4%BC%A0%E6%9F%93%E7%97%85/2244708?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4%A1%E8%89%AF/9675995?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1910%E5%B9%B4%E9%BC%A0%E7%96%AB%E4%BA%8B%E4%BB%B6/9200641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73618771&ver=1971&signature=UXzdi7QmUnZs73DyrX2jCR6RvBtlIKwGSw2cvgbAK9UtrPCxLJ9I7oYLpYqytkUxLWbjDyFv3VsqbTz3L6pnG3F*ucHPOJBtB7Y60JrNcZUMQqk*6bzyxg4XSU87EGG2&new=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D%E8%BF%9E%E5%BE%B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gmnWa1Qcc

&t=168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u_Lien-teh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li2OBAAAQBAJ&pg=PA26&lpg=PA26&dq=France+Mesny++doctor&source=bl&ots=igiqp3UUCQ&sig=ACfU3U2Fg_4yAuS4yqcsRoEmkarEUsWABQ&hl=en&sa=X&ved=2ahUKEwj83sTSoublAhWtGaYKHVZVAB8Q6AEwCXoECAYQAQ#v=onepage&q=France%20Mesny%20%20doctor&f=false

http://news.my399.com/system/20110928/000249883.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Deat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gue_(disease)



茄子辣椒西红柿
1 楼
京虎子有一篇介绍东北鼠疫和伍连德的长文,推荐感兴趣的去他的博客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3ci2.html
j
jiaming
2 楼
希望这次北京的两名鼠疫患者早日康复,鼠疫患者不会增加。谢谢伍老前辈当年把中国人民从鼠疫痛苦中解救出来。
大鹦鹉
3 楼
解放后,居然因为伍连德生前1932年撰写过中国医史,并因书中对中医有较客观的评价而被选为批判“封资修”和“崇洋媚外”的对象,成为批判材料。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室的马堪温、蔡景峰承担该书的翻译任务。该书译好后,文化大革命爆发,诸位领导无暇过问,这个中译本仅印刷了15本,原计划的批判自然也没进行。 199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接到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来信,查询其创始人之一伍连德的资料。时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代秘书长的程光胜对伍连德一无所知,他查阅资料后发现伍连德已经很少在中文出版物中出现。 1996年,伍连德之女伍玉玲来到哈尔滨,这是伍玉玲的出生地。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省政协接待了伍玉玲,时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教授傅世英会见了伍玉玲,获伍玉玲赠送一本《回忆伍连德博士———鼠疫斗士》画册。该画册使对伍连德了解甚少的傅世英受到感动。1998年,经傅世英等人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老校友共29人联名向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提交建议书,建议在滨江医院旧址建立一所伍连德纪念馆。该建议获当年哈尔滨市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特别奖。1998年12月16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准该旧址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建筑。1999年1月,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3月1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举行伍连德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1999年3月13日,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举行纪念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2001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75周年校庆之际,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本部设立伍连德纪念室,并在图书馆前树立伍连德铜像。 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公众关注烈性传染病。程光胜应《中国教育报》的邀请,撰写了介绍伍连德及其在东北防治鼠疫的文章。这是半个世纪来伍连德首次在大众媒体上出现。此后,中国各界对伍连德的关注升温,伍连德的知名度逐渐上升。对伍连德的纪念也在各地出现。
v
vicnn
4 楼
中国很幸运,东北很幸运。
C
ColdFire
5 楼
国士无双伍连德
风流居士
6 楼
作为台山人 居然不知道有这号人物。
大67
7 楼
穿越者。
云中仙
8 楼
该次疫情的起因是在窝棚里的毛皮工人吃了剥皮后的旱獭,而这些旱獭其中包括鼠疫杆菌的,因为而传播开去的
h
hans177155
9 楼
的确是救了无数人。但是大家也要看到差距,不用说当时,就是现在中国在许多领域距离世界平均水平依然相距甚远!实话实说而已,大家随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