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产妇独自打车到医院 生完孩子悄悄离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20日 12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69874 阅读
22 评论
钱江晚报

你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位孕妇,生孩子的前一天还在打零工,感觉要生产了,自己打车赶到医院,身边没有家人陪伴。生完孩子后,吃饭都成了问题,自己悄悄出院,准备继续打零工赚钱。

杭州萧山,这一幕真实发生。危难之际,警方出手援助。

42岁产妇独自打车到医院

生完孩子悄悄离开

产妇沈女士42岁,老家在辽宁朝阳。4月13日晚,她独自打网约车来到萧山医院时,已是临产状态,医院紧急开启绿色通道,顺产生下一名健康男婴,整个过程半个小时左右,很顺利。

然而,医生护士都纳闷,沈女士的家人一直没来。

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救助孕妇

第二天下午,沈女士找到护士,表示自己来医院时很急,没有带孩子的东西,想去准备点住院必需品后再来。

沈女士独自离开医院

等了很久,医生护士都没等到沈女士回来。

医生护士都很担心,生怕沈女士出事。

“这位产妇没有家属陪同,神情也有些恍惚,我们担心她会不会产后抑郁。”医院向警方求助。

萧山北干派出所组织合成作战小组开展分析研判,快速锁定沈女士目前的住处。

交完住院费,身上只剩200元

派出所民警立马行动

此时,已是晚上11点。

民警盛汉带队上门,敲了很久却无人应答。联系房东开门后,民辅警见到了独自躺在床上的沈女士。

狭小的出租房,只能放下一张床,没什么多余的空间,民警还看到了一些泡面。

“没进门之前,我脑海中设想了好几种可能……”盛汉略略松了一口气。

当时,沈女士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佳,民辅警将其扶上警车,回所进一步了解情况。

民警找到沈女士

北干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朱建兴副所长与沈女士面对面,温言安慰鼓励。

接着,食堂大师傅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瓶温热的牛奶。

派出所为沈女士准备了面条与牛奶

沈女士哭了,向朱建兴敞开心扉述说了自己的经历。

十多年前,沈女士就从老家来杭打工,把一双儿女留给婆婆和丈夫抚养,每年回一趟或者两趟老家。靠着打零工,她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除了自己租房的600元以及生活费900元之外,剩下的钱悉数寄回老家。

今年4月,婆婆去世,家中只剩患病的丈夫照顾两个小孩,娘家也基本帮不上忙。虽然身怀六甲,可直到生产前,她都还在工作。

由于大部分钱都寄回家里,交完住院费后,身上只剩下200元。家人也无法赶来萧山照顾,沈女士打算生完孩子,马上打工赚钱。

“生孩子前一天我还在上班,哪个妇女愿意这样豁出去?我生个孩子,都是医院帮忙给孩子买了东西。我吃饭都是问题,当天生完孩子,护士给了我三片面包,就是我那天的饭。孩子吐了,我连买纸巾的人都没有,没有人照顾。我真的太难了!尿不湿?隔壁一个大姐帮忙买了一袋。”

沈女士在萧山打各种零工,有时候会选择深夜工作,这样可以有夜宵和早饭吃,剩下两顿饭钱,早上就吃一点泡面对付过去。

听着沈女士带着哭腔的讲述,民警深感面前这位女人的不易。

“面吃一碗,不吃东西人会受不了的,等会还是回医院。事情总要一步步来,一点点解决。医院你就放心,我们已经说过了。”

“我这有600元,你先拿着!”朱建兴听完沈女士的讲述后,摸遍口袋找出了所有现金,塞到沈女士手中。几位值班的同事七手八脚,搜罗了所内能找到的纸巾、杯子、面包等生活用品,带上这些东西,民辅警将沈女士送到医院并做了相关检查。

萧山多个部门迅速行动,开展后续帮扶

顺利出院的沈女士希望留在萧山,有份新工作

4月16日下午,萧山区公安分局、北干街道、萧山医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一起商量,研究如何开展后续帮扶,并到孙远南副院长办公室对沈女士母子进行探望。

各单位负责人商议研究如何开展后续帮扶

民警到副院长办公室对沈女士母子进行探望

4月19日上午,沈女士出院,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得知沈女士的情况,各单位纷纷伸出援手。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浙江萧山医院分会发放3000元救济金。北干街道社区管理办发放临时救助“先行救助金”3000元。

浙江萧山医院产一病区捐赠尿不湿等婴儿用品及1000元。北干派出所安排警车,一路护送沈女士母子到家中……

各单位纷纷伸出援手 沈女士母子出院回家

“这个电话号码,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在沈女士家中帮忙整理安顿完毕,民警李晓春写下一张纸条交给沈女士。

民警帮助沈女士照料孩子 并留下联系方式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觉得萧山这个地方真的很温暖,在这里我感觉到了关爱。”

沈女士表示,等稍微安顿妥当,她会带孩子先回趟老家。“今后如果有爱心企业帮忙或者有合适的机会,我希望长期在这里待下去。”

沈女士希望自己能够长期留在萧山这座城市

从一开始的疲惫彷徨,到说出如今这番话时,沈女士的眼里已重新流露出希望的神采。

在此,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组织或人士,能够帮助这对母子,如果您能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让沈女士能兼顾工作和照看年幼的孩子,欢迎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以及“萧山公安”微信公众号留言,或者拨打北干派出所电话:0571—82751110。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项韦莉 张科顶 李晓春

吕德水
1 楼
希望所有的弱势人群都能被这样的善待
j
joe33
2 楼
中国这样的群体太多了。曝光才会有各部门在镜头下的帮助。
s
sw1799
3 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暴风雪来了
4 楼
这些护士,警察都很温暖啊
h
hailaer
5 楼
挺不容易的,但是为什么这种情况还要老三呢?大部分家庭能够把俩个孩子培养教育好就很成功了。 我咋觉得她丈夫是不是不太地道?当然新闻也没具体介绍。
霸霸霸霸
6 楼
越是没钱越生孩子。人生完全没规划...
陆仁嘉
7 楼
沈女士就从老家来杭打工,把一双儿女留给婆婆和丈夫抚养,每年回一趟或者两趟老家。靠着打零工,她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除了自己租房的600元以及生活费900元之外,剩下的钱悉数寄回老家。 今年4月,婆婆去世,家中只剩患病的丈夫照顾两个小孩,娘家也基本帮不上忙。虽然身怀六甲,可直到生产前,她都还在工作。 就这情况还死命生,大堆中产阶级生不起养不起。这种社会低层到一茬茬的生韭菜!
媚眼瞟瞟
8 楼
先扒你一层皮。 看到你快死了。 再给你披件衣服。
r
rockyt
9 楼
都惨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孩子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
r
rally
10 楼
旧中国
r
rally
11 楼
白毛女比她过得好吧
广
广角镜
12 楼
这样的奋斗者应该得到资助,政府部门应该有专项资金扶助弱势群体,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应该列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大师兄的金箍棒
13 楼
"產婦沈女士42歲,老家在遼寧朝陽。4月13日晚,她獨自打網約車來到蕭山醫院時,已是臨產狀態,醫院緊急開啟綠色通道,順產生下一名健康男嬰,整個過程半個小時左右,很順利。" ----这还真是可喜可贺啊!祝福🙏
广
广角镜
14 楼
满口对底层民众歧视的人应该被鄙视
我滴天呐
15 楼
那你还生
g
greentee
16 楼
习近平还舔着脸宣布中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这傻逼是不是从不看社会新闻,只听那些奸臣奉承?
舞文弄墨
17 楼
临产了为什么不回老家?不回老家为什么不留些生产的费用?家贫为何还敢生三胎? 这都是常识,跟什么社会,民主不民主的没有任何关系。
g
greentee
18 楼
不回老家是因为农村没有工作机会挣不到钱。留在杭州大城市打工好歹一个月可以收入五六千。报道说的很清楚,老公有病,只能在老家带孩子。她一个女人是唯一劳动力。她回去了不挣钱就全家饿死。 家贫为什么生三胎?因为穷人家的孩子不需要学钢琴奥数,一碗饭养活就行。农村人家将来还靠着子女养老,因为根本就没社保。 这些都是常识,但你没有。
八宝饭
19 楼
怎么怀孕的呢?
慈父斯大林
20 楼
中国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是这个制度让很多人变成了恶魔。
量子纠缠
21 楼
底层蝼蚁,生存艰难!
y
yootming
22 楼
嫁个腦袋便秘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