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厂正在搬迁?海外研究机构:搬不出中国国门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0月8日 21点7分 PT
  返回列表
66407 阅读
7 评论
快科技

①在试图角逐世界工厂宝座的竞争中,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正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袤的内陆地区。

②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

在试图与中国角逐世界工厂宝座的竞争中,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正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袤的内陆地区。

随着企业在中国中西部省份寻找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制造业正在远离中国繁华的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美国关税推高工厂成本,以及中国沿海大城市将重点放在高科技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其他先进产业上,这种产业链的迁移有所加速。

然而,不少海外研究机构却发现,这一变迁的结果是:中国内陆省份的出口正变得更为繁荣,令那些试图挑战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新兴市场“新贵”们的出口增速,也显得相形见绌。

海外媒体最新报道指出,随着中国内陆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深化在全球制造业大片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尽管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行业的供应商施加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限制。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家、城市政策教授Gordon Hanson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参与者,”他在2020年的一篇论文中就探讨了更多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陆的可能性。

中国内陆出口增速不逊新兴市场“新贵”

多组数据的对比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根据数据提供商CEIC编制的数据,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

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前12个月里,这些省份的出口总额达到6300亿美元,超过了同期印度的4250亿美元、墨西哥的5900亿美元和越南的3460亿美元。

中国内陆地区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这些国家,尽管不少海外企业对中国以外的一些制造业生产中心兴趣增加。与中西部15个省份出口的接近翻番相比,自2018年初以来,印度的出口只不过增长了41%,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43%,越南的出口增长了56%。

这三个国家都曾被视作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后全球供应链重新洗牌的受益者。虽然2018年墨西哥的出口量超过了中国内陆,但在2020年又再度被反超。

中国的沿海省份——包括南部的广州和深圳、东部的上海和宁波以及更北方的青岛和天津等制造业中心,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12个月中,这些地区共出口了价值高达2.7万亿美元的商品,约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商品总和的一半。

企业搬迁背后的原因:寻求低成本

企业向中国内陆转移的背后是对低成本劳动力的寻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头十余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离开农村,到大量沿海城市拔地而起的工厂寻找工作。

而如今,这一趋势已基本停滞,沿海地区的工资随着企业争相招聘员工而大幅上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的10年间,广东私营企业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一倍多。沿海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工人正在放弃比较艰苦的工厂工作,转而从事服务业。

总部位于纽约和中国的时尚品牌Commerse的供应链主管Ray Zhou对媒体表示,他的公司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将生产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内陆。现在,其大约一半的机器缝制工作都是是由位于中国内陆的工厂完成的,包括广西和湖南两省。

他表示,虽然在内地生产服装意味着运往美国的时间更长,但整体劳动力成本比广州低了30%左右。

推动企业进入内陆地区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寻找更便宜的土地成本,以及沿海城市所制定的更严格规定——例如减少污染或将工业区重新划分为住宅开发区域。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年至2022年间,在拥有约5800万人口的湖北省,化工、金属和汽车等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增长了一倍多,服装、家具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则猛增了90%。

对许多寻求新生产基地的企业来说,湖北省有着很多吸引力——可以通过公路、铁路和河流进入沿海地区和中国以外的地方;有着大量专注于技术、科学和商业领域的高等学府;私营部门的平均工资仅为广东的77%。

涡轮增压器制造商Garrett Motion在6月份表示,其已将武汉一家工厂的产能扩大了50%。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Webasto也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武汉建立一个全球研究中心。

中国内陆地区的优势

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中国产业链的这种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工业活动的转移颇为相似,当时新的高速公路和集装箱的出现,使工厂能够离开大城市,寻找更低的税收和更便宜的工人。

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点是,当不少亚洲出口国眼下集中精力生产更为复杂的产品时,中国在大范围的产品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均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

总部位于纽约的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在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将工厂迁出中国到其他国家,可能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些工厂仍将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材料和零部件。

该报告作者表示,中国在全球出口、制造和供应链中所占的总体份额继续上升,这并不令人惊讶,即使生产基地设点的全球多元化进程也在加速。

有海外媒体感叹:中国的一个优势是其规模。随着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20世纪率先实现工业化,它们放弃了纺织品或家具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将有限的工厂产能集中在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高端产品上。相比之下,中国在各种商品的制造领域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这证明即使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中国的工厂仍有能力压低总体成本。

牛津经济研究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Louise Loo表示,“中国不会真正沉寂。从半导体到你身上穿的鞋子和衣服,中国正在生产一切产品。”

中国工厂还可以受益于国内银行提供的廉价贷款,以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例如,中国的物流成本仅是印度的一小部分,印度的港口和道路基础设施远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经济学家表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想要与中国竞争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开心小黄人
1 楼
这下彻底明白了。海外华人也准备搬家吧。
股版黑手多
2 楼
还特么吹越南? 真特么沙雕
E
Ekins
3 楼
人家搬的是资金,技术和订单。代工工厂你自己留着吧。
M
Monalisa
4 楼
企业搬迁背后的原因:寻求低成本的政治風險
m
monkeyfan
5 楼
当初设厂 一是为了低价的人工,二是为了避税 可问题是现在中国的人工越来越高了,而且他们做的那些东西中国人也看不上了,到最后还是外销。 所以很多厂子外移是很正常的,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厂来制造工作岗位了 轻纺的肯定是第一个要走的,越南泰国孟加拉 制造业暂时还是走不了的,因为这几个国家基建不行电子业还是做不了的
h
halo2
6 楼
是的,谁搬就喷他
元非
7 楼
  ①那些真心迁移出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是原本就根在他乡,市场又被美西方锁死,没有融入中国大陆本土市场的企业,比如郭台铭富士康系统的果链企业。这些企业一旦离开中国大陆,全靠“美国赏饭吃”,与美西方的运势绑定了。   不过,让那些与中国离心离德的台企离开中国也是“穷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动离开对于中国大陆是求之不得的。   ②服装产业链其实很长的,上游的原材料从石油到炼化,到化纤,到纺织,到印染,到设计,再到缝制,缝制已经是接受成品的终端工序,看着人多势众的样子,其实经济效率并不高。   现在,移出中国大陆的主要是缝制这个最耗费人工的工序,真正的上游高技术、高利润部分不仅仍然留在中国,而且仍然处于扩张与发展中。   原因是,上游属于工业生产领域,生产过程需要的配套要素要求很高,不是那些中小国家可以承担的,只有中国的全产业链基础让这些工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全球最低综合成本。   ③当中西部接纳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那么中国的350时速高铁的经济性与社会服务功能就会越来越高,而正在开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铁路项目也变得更加现实。   有了现实市场需求,中国推出比350时速更高层次的轨道运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