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生死线:小米事故背后人机共驾的“死亡灰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4日 18点7分 PT
  返回列表
78825 阅读
28 评论
第一财经

在“3·29小米SU7爆燃事故”中,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回复信息,驾驶员罗某从当天晚10点44分25秒接管NOA,到26秒~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时间仅在3秒以内。

这么短的时间,她是惊慌失措,还是大脑一片空白?抑或是这场事故或许根本没有给罗某预留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情绪,更遑论理性思考去躲避这场事故。

从这场燃爆事故发酵至今,市场仍存在诸多疑惑待解,其中主要的质疑就包括从智驾切换到人驾,再到发生事故,中间仅预留了2~3秒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小米SU7的人机共驾是否存在“死亡灰区”?

人机交接存在“死亡灰区”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米此次燃爆事故中,车辆先是提示前方有障碍,并发出减速请求及开始减速,当驾驶员在得知这些信息后,几乎会下意识地去做“接管车辆”这个动作,而一旦驾驶员接管车辆,那么车企就可以从这场事故中撇清责任。但事实上,从人接管车辆,到事故发生,中间预留的时间根本不够采取理性措施规避车祸。

此次事故中,罗某在接管车辆后,存在向左向右打方向盘的举动,最终车辆撞向了水泥护栏。很多分析认为,她不接管车辆或许结果会更好。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李颜伟也向记者表示:“我认为驾驶员接管是下意识动作,是人在交通事故前作出的生理本能反应,驾驶员也无法控制。无比残酷的事实是,很多人相信智能驾驶,也在高速上放手使用NOA功能,但只要驾驶员看到事故即将发生,都会条件反射地去介入驾驶,NOA就会记录到人员接管车辆,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司机很可能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从罗某对小米SU7的智驾采取完全信任的那一刻起,似乎智驾切换人驾的“灰色地带”就已存在。

“这个‘灰色地带’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一位要求匿名的车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在机器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一定会交给人来处理。就目前的法规来看,不管是加了几个激光雷达的车型,智驾等级最高也仅是L2+,发生事故后负责方还是驾驶员。虽然目前有车企宣传已经具备L3的能力,并宣布了L3级智驾量产计划,但在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之前,这也是车市极度“内卷”下的另一场营销战。

为了避免人机共驾所导致的“灰色地带”的发生,上述高管称,从车企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把智驾安全机制建立完善,能够保证人车共驾切换时,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比如在道路前方有状况(包括道路施工、进入收费站等)时,车辆应该提前1000米左右提醒驾驶员,并要求驾驶员接管。

另外,智驾安全机制还应该包括,在车内摄像头检测到人眼离开,或者双手放开方向盘,车辆就要发出提醒,要求驾驶员接管方向盘;当驾驶员违反智驾限制措施达到一定次数,车辆就会开启惩罚机制,包括一定时间内不再允许驾驶员使用智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对小米的“2秒预警”表示质疑,并称脱眼脱手的情况下,欧盟L3的要求是需要提前10秒,才能把一个处于分心状态的驾驶员回到驾驶状态。他还指出:“部分车企因考虑到监管率过高会影响用户体验,从而‘阉割’部分安全提示。”

根据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4721-2024),从智驾系统介入请求发出到驾驶员成功接管,应保证10秒及以上的时间。然而,这并非强制执行标准,且现实中汽车的感知能力也很难做到如此充分地提前识别。

安全不该分高低配

此次小米SU7燃爆事故中,市场还有声音认为短至2~3秒的人机交接“灰色地带”问题,事实上可以通过加强智驾安全冗余来缓解。比如若出事故的小米SU7加装了激光雷达,那么留给驾驶员的时间可能更长。

此次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是最低配的标准版,采用的入门级纯视觉智驾方案,其智驾硬件包括1颗算力为84TOPS的英伟达Orin N芯片,1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无激光雷达,与小米SU7的中配和高配车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参数配置表,小米SU7中高配均配备了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总算力达到508TOPS,是低配版本的6倍,另外还配备了一个激光雷达;在智驾操作系统方面,小米SU7中高配采用的是小米HAD智能驾驶,而低配采用的是小米Pilot Pro。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使用行业最领先的端到端,或者通过Transformer做BEV架构,至少今天的摄像头在深夜没有光线下,看到的距离只有100米出头,而激光雷达在任何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200米。

此次小米SU7爆燃事故发生前,车速达到116km/h时,折算每秒行进距离约31米,按纯视觉智驾最大探测距离200米计算,从智驾系统识别、判断风险预警到事故发生,期间总共也不过6~7秒时间,而这还是建立在理想的环境状态下。

而此次事故发生在夜间,假设纯视觉方案探测距离进一步缩短到100米,那么留给车辆提醒和驾驶员接管的时间总共也只有3~4秒。

但是汽车智驾的安全冗余需要成本,比如一颗激光雷达价值往往在千元以上,远高于摄像头成本。速腾聚创相关技术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量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已降至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640元)以内,预计到2025年部分新产品的成本将降至200美元以内(约合人民币1450元)。

在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颗激光雷达对车企而言无疑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但在小米SU7燃爆事件后,智驾安全冗余和成本之间的权衡将成为车企必须面对的市场课题。因为不同于汽车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在生命安全不分高中低配的背景下,车企将搭载在车上的智驾方案分为高中低配并不合理。

相比车企大喊的“全民智驾”口号,当下市场更愿意听到的是“全民标配”的智驾。

清除五毛
1 楼
脑子被洗过的同学- 是祭神的上品!
真的是假不了的
2 楼
小米真是大胆。这样的自驾系统测试过吗?
j
jerrys94086
3 楼
呵呵,说"人机共驾的死亡灰区"的是在给车商洗地吧。"机驾"是为了更安全而不是把人置于死地!
g
growingfox
4 楼
如果驾驶员的接管动作是下意识的,那么就说明驾驶员没有专心驾驶,这依然是驾驶员的责任。 [2评]
j
jerrys94086
5 楼
卖车的时候,各种吹牛B,现在出事了,却说什么"灰区"!
日月之行
6 楼
车机弃管之前应该降至50公里以下
谁主沉浮?
7 楼
放屁
谁主沉浮?
8 楼
虾米这个档次的车就不该带所谓“智驾“
p
pk6034
9 楼
在讨论这个话题在某平台上终于看到有人提到这个在自动到手动接管过程中,人是有适应性的过程,这是人的本能,不要把人当作机器,可以无缝衔接,更别说是那种突发状况,两秒的确不够,还有人提议应该专门对智驾车主有类似驾校考试,对于突发情况事先没有训练是不行的,你可以把智驾车当做飞机的自动驾驶,飞行员都要需要专门训练各种场景,怎么能保证普通司机从来没有练习情况下处理智驾到人工突然接管的丝滑操作呢,当前驾驶培训已经对智驾车脱节了 [1评]
媚眼瞟瞟
10 楼
卖鞋,你卖100我卖80,你卖80我卖60,你卖60我卖40。 自驾,你说L2,我说L3,你说L3,我说L4,你说L4,我说L5。
e
echo2net
11 楼
一直不明白这样的宣传,百公里只要3or一5秒....
B
BLUESKYUK
12 楼
小米的口号就是:速度以最大的信誉! 结果经常能看见媒体上小米车出事故的照片,几乎天天都有。据说保险公司不是大幅增加保险就是拒保。 出事故多了, 不反思车的结构设计,安全自动系统控制,反而都推卸到都是人的操作问题。结果必然出大事故,死人是事故多的必然结果。
C
CBBU
13 楼
那个两三秒的时间留给人类接管并且还是女司机当然是不够的,但就凭借你人类接管的这三秒把责任转嫁给你不说绰绰有余至少是有的谈的
p
p13709413
14 楼
在汽车方面人机切换不应该需要时间,好比自动巡航一踩刹车就是你控制速度,怎么可能需要时间,所以人驾与自驾需要时间切换是害人,真这样小米要负全责。
顽童在线
15 楼
估计电动车蹦跶不了几天了。我早就说过,只要中国人扎堆干的事,早晚干翻一个行业。
B
BlueTX
16 楼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事故吧,先不说智驾在100多公里时速时只给驾驶员两秒时间反应这种危险操作。 看到损毁车辆的照片,车体框架基本完好,连车头的两侧护翼尖部都没有明显碰撞痕迹,只是在驾驶侧划痕严重,车头完全烧毁。 感觉这是一场侧碰事故,并不是正面碰撞护墙。所以碰撞后车内三人应该还活着,甚至都没有重伤。 应该调查小米电动车锁是不是真的锁死无法打开了,导致三位女孩被活活烧死。国内多年来已经有很多报道说电车门在事故或断电时无法打开,如果小米还是这么干。那么这次事故小米不但要天价赔偿死者,而且小米管理层应该以过失甚至故意杀人罪被调查。
a
ashimida
17 楼
说吹牛逼太粗鲁,吹牛米可是真的!
r
rxl
18 楼
根本原因是国家监管空缺,把生命当白鼠
f
flow
19 楼
这个建议有道理!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接管,特别是在危险的时候,车自己作出的判断往往更合理。这时候突然接管只有更糟,因为这个女孩全程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驾驶上,脚多半也找不到刹车,惊慌之下乱打方向。而只要你一扳方向盘,车辆立即就会把控制权给你。可以想象一个全程聊天的人突然在2-3秒之间需要决定转向的角度和刹车的力度有多困难。 我在晚上视野不好的时候用自动驾驶手脚都是轻轻放在方向盘和刹车上的,只有白天能见度很好的时候才敢把手脚休息一下。
9
9od
20 楼
小米就是个乐色
华位
21 楼
你没看懂,不是切换需要时间,而是检测距离不够,切换是不需要时间的,但切换后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太短,
t
treebear
22 楼
根本就是小米宣传自己的AEB时速135公里可以自动刹停,欺骗了车主。另外米车实际100公里时速刹停距离不到40米。小米自己提供的记录是车辆发了警告,但是警告两秒以后车辆才从116降到97然后发生碰撞。AEB工作设计要求就是无论人驾,自动驾驶都必须工作。 另外小米雷军微博白纸黑字宣传小米主动安全第一,这连施工标识识别和AEB都搞不好,敢宣传自己第一。
c
caocao125
23 楼
小米做个小家电还可以,造车就是搞出个跑车车壳子,里面全是残次品~
g
growingfox
24 楼
根据目前智能驾驶的水平,驾驶员必须全程关注驾驶过程。他/她可以让车辆自动行驶,但必须随时可以接管车辆。这是L2/L3级无人驾驶的要求。所以合格的驾驶员是不存在2秒的接管时间的。只有到达L4级无人驾驶才存在接管适应时间的问题。
z
zhulitmac
25 楼
辅助驾驶 出车祸当然怪司机咯 不是吗
灯塔路
26 楼
关键在于:专心 专心 专心 [1评]
灯塔路
27 楼
驾驶教科书 第一页 驾驶三大基本原则: 1)遵守交通规则 2)专心开车 3)道路共享 友好谦让 ----- 其实 这也是人生三大基本原则: 1)敬畏自然法则 2)自律约束 3)友好善待 ----
A
Avalon2000
28 楼
你先把拼音整溜儿了再说事儿